r
杨一清虽是祖籍滇南,但父曾任湘南澧州判官。r
r
于是他实则生长于湘南,与刘大夏、李东阳一并被后世称为“楚中三杰”。r
r
更是与李东阳师出同门,关系颇为亲近。r
r
“石淙啊,你亦莫想太多!人各有际遇,怎能相较耶?!”r
r
此时二人已经脱离了大股军伍,带着二十余护卫轻装简行。r
r
乘水师的舰队与先头辎重一并到了粤北,然后一行人便直接出发。r
r
亦是这次,杨一清算是切实感受到了驿道、驿站的好处。r
r
“原本这黔州驿道沿途驿站,国朝所耗甚巨!未曾想,如今居然让他盘活了。”r
r
原本杨一清对于将驿站、驿道交由黔州方面打理,还是不甚能理解。r
r
但他还没提出反对意见,户部的佀钟就亲自撰文在《帝国时报》上刊发了。r
r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r
r
大明的驿站驿道每年吞掉的户部银库开支,就高达近三百万两!r
r
更别说还不时征周边百姓的徭役,导致驿站周边的百姓怨声载道。r
r
为这事儿其实户部也头疼的很,一直都没有太好的解决方式。r
r
毕竟这驿站驿道极大的关系到了国朝的消息传播,还有那么多驿丁裁撤不得。r
r
(说起来著名的闯王,就是被裁员的驿站员工最后起家造反的)r
r
将黔州十八驿转出去后,一下子户部就少承担了几十万两银子。r
r
因为割出去后,就归属到了黔州货殖总会打理。r
r
黔州货殖总会,可是有内库、银库和黔州布政使司的股子。r
r
那可是真不卖面子,谁来都得正经掏钱。r
r
徭役也不征发了,掏钱请人罢!r
r
当然,掏钱了给开票子盖大印。r
r
住宿所用的银子,可以回去与各布政使司报账销还。r
r
各往来客商们亦是如此,在小公爷的暗示下京师货殖会、簪缨货殖会等率先响应。r
r
反正这肥水没流外人田嘛,说到底可不都有咱的股子么!r
r
勋贵、内库和户部银库都愿意了,哪家官宦还敢不愿意啊?!r
r
咋地?!要跟国朝诸多勋贵、皇家内库和户部抢银子啊?!r
r
这还外带跟黔州布政使司、诸家头人们的钱袋子,过不去啊?!r
r
长了些许脑子的都清楚,这玩意儿好像不能装犊子。r
r
于是哪怕有些不愿意的,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r
r
“痴虎儿颇多奇思妙想,老夫有时候也在想啊……”r
r
李东阳说着,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那孩子,莫非真是仙神转世,护佑我大明不成?!”r
r
有着修缮好的驿道飞驰,又沿途有驿站补给。r
r
李东阳出身军伍家庭,杨一清又曾亲赴边境。r
r
所以两人骑马也算是快捷,不过是从粤北离开十数日便抵达了春城。r
r
春城外已经是热火朝天的开启了筑路工程,到处都是安南、东吁的俘虏们在干活儿。r
r
一路上虽然是烟尘滚滚,但杨一清和李东阳却满怀欣喜!r
r
安南、东吁的俘虏是修筑往他们家乡去的道路,而滇南的叛匪则是要在滇南筑路。r
r
他们修筑的是滇南至黔州、滇南至桂西的道路,若是贯通起来对国朝是利好消息啊!r
r
“走走吧,老夫也想瞧瞧这春城如今有什么变化。”r
r
看着城外忙忙碌碌的百姓们,人人都是面带喜色。r
r
杨、李二人也不由得好奇,到底城内到底如今是什么状况。r
r
走进了春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乎让人很难去相信。r
r
这里不久前还刚刚经历了战火,因为说到底吧……r
r
这春城内的兵卒从头到尾都像是打酱油的,除了最后随着黔国公出去追击了一番。r
r
剩余的事情,就是看着国防军大面积屠杀安南、东吁两部兵马。r
r
甚至围城的时候,那些滇南叛军也没有尝试强攻春城。r
r
莫说杨、李二人了,便是春城人自己也很懵批。r
r
这特么是在滇南造反罢?!咋感觉跟咱们春城没啥关系似的。r
r
进得城内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快的来到了酒楼里。r
r
杨一清给李东阳打了个眼色,后者会意让人去找间客栈安顿下来。r
r
而他们自己则是带着几个护卫,到酒楼里准备听听风声。r
r
此时不是饭点,可这春城最大的酒楼里却依旧是人潮汹涌。r
r
跑堂迎客的也是有眼色,这二位能带着护卫又穿着儒衫显然不是普通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