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校脸上笑眯眯的望着老人,轻叹道:“但有些事情若是真的忘了……”
“可是要拿出整个家的命脉,赔进去的啊!”
郑老太爷哭丧着脸,回首望向了笑吟吟的将他的儿孙们解锁的黑甲军卒。
他知道,自己若是此时行歪踏错……
脚下的,便是万丈深渊!
“隆隆隆……”山海关外,在横行扫荡了四五支来不及撤离的建州女直部落后。
张小公爷他们终于,跟朵颜三卫的主力碰上了。
或者说最早碰上的,其实是海西女直与建州女直。
这两家本来从元末开始就没少互相厮杀,仇人见面自然是分外眼红。
建州方面自持有朵颜三卫为后盾、又见自己的部族被扫荡,自然毫不犹豫的发动了抢攻。
海西女直那也是不堪示弱,我如今可是有大明精锐在侧!怎能惧你?!
这一场大战打的是非常的突然,建州女直和海西女直率先杀做一团。
各自的探马赶紧回去拉人手,原本小小的遭遇战一下子打成了大战!
朵颜三卫得到的消息是建州女直遭遇了一支正在扫荡部族的海西女直,不是大明的主力。
于是他们抱着吃掉这支海西女直,达到打击明军士气、削弱海西女直的目的杀来。
“哟~!这打的是真热闹啊!”
张小公爷早已经不是战场的初哥了,远远的在军阵内便用千里镜望去。
而在他身边的叶赫·扬古则是急声道:“公爷!您且快快发兵罢!!”
远处的建州女直此时已经处于上风正在呼喝呐喊着,冲击着海西女直的军阵。
双方杀作一团,远远的朵颜三卫的骑兵正在隆隆杀来!掀起一片尘烟。
“扬古且放心,尔等为我大明子民!自然是要救的。”
那你特么还不快动手啊!
叶赫·扬古都快要哭了,每迟一须弥他的实力就要减少一分。
建州女直和他的人轰然撞在了一起,此时他们双方可都是皮甲、无甚铁甲。
女直这边初期对大明处于弱势,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铠甲。
后来那位出逃的携带十三副铠甲起家,能够起家极大的原因就是有甲胄。
至于他们后期的铠甲,这就得感谢大明的那些个读书商贾们了。
行走至九边他们什么不敢卖?!
别说区区的铠甲了,甚至火炮他们都曾卖于女直。
粮食、铁器、精盐……就没有他们不敢卖的。
所以大清入关后二话不说,先宰的就是这些读书人、商贾们。
因为大清很清楚自己起家的底细,这些个读书人商贾一个都靠不住。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拉出来砍了全家都不冤枉的。
没有他们千丝万缕的关系庇护,让那些铁器、粮盐……甚至火炮流出。
哪里有什么大清啊?!封锁都能让他们崩溃了。
“肥龙到哪里了?!”
张小公爷缓缓的放下了自己的千里镜,身边的军卒则是飞快的垂首应道。
“探马来报,已是在侧方所规划区域!”
“车营呢?!进展到何处了?!”
“探马还未回来,暂时尚未可知……”
第七百五十六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壹)
“玉螭虎!!”
叶赫·扬古目眦裂,然而张小公爷却淡淡的道。
“我张家祖上河间王,靖难中冲阵救驾!力竭战死,方有我张家伊始。”
张小公爷没有丝毫的生气,放下了千里镜望着远方。
他嘴里的话听着平平淡淡,然而一字一句却有若重锤!铿锵有力!
“我太祖父定兴王,事四朝、三次北征、四平交趾!为保英宗,战死土木堡!”
说到这里,玉螭虎顿了顿。
双目定定的望着远方的烟尘厮杀,淡淡的道。
“自古无有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若想跟脚站稳就得沙场以命相搏!”
叶赫·扬古缓缓的垂下了头,心头的但心头依旧是含着愠怒。
张小公爷再次举起了千里镜,声音依旧平淡如昔。
“此番你海西女直只要足够搏命,某可保你一个世袭伯!”
扬古听得这话猛然抬首,双目中精光四溢:“小公爷所言,可当真?!”
“某从无虚言!”
张小公爷肃然的放下千里镜,缓缓的转过来望着他。
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一个世袭伯而已,不过起步罢了!”
“只要为大明效死、多取功勋,何愁爵位不能惠及子孙?!”
说真的,这关外哪怕是到了近代时期也是苦寒之地啊。
当年晋西“走西口”、鲁东“闯关东”,说的可不都是出关么?!
若非是活不下去了,没有几个肯往这片地儿跑的。
苦寒之地虽然是地力充沛、物产丰富,可也意味着需要深耕啊。
张小公爷很清楚,大明对于这些地区的忽视才是最终让鞑靼、女直泛滥起来的原因。
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是要不断的提人口填充边关。
历朝历代都曾想做类似的事,但手法粗暴且低能。
比如大明朝,采用的就是直接迁徙富户。
这特么……能好使么?!
搞得怨声载道不说,还闹的一地鸡毛鸭血、哀鸿遍野。
这也是明朝前两位皇帝太小气,又蛮横的子造成的。
张小公爷与他们所不同的是,多了数百年的见识。
他很清楚直接迁徙富户这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对国家造成伤害。
且他们是被迫来的,又怎么肯一心留在此地开发?!
亚圣在《孟子·滕文公上》里,是怎么说的?!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就是说百姓若是没有固定的财产,他们是一切随心随的。
他们一旦随心随的话,就会放纵自己的恶。
为了蝇头小利、一己私利,可以无所不为。
其实亚圣的这个观点也并没有什么错处,后来被定的“留忙无产者”其实就是类似于此。
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固定职业,那么在蝇头小利的驱使下他们违法犯罪的几率无疑大增。
而他们有“恒产”,就是有相对固定的资产和工作的时候。
他们想要触犯律条,就会极大的考虑到一个问题。
如果事暴露的话,那么自己将会面临着什么。
想要让人主动的来这里、扎根这里,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们恒产!
大明历史上的中后期,本来就因为土地问题尖锐导致大量的流民出关。
清末更是如此。
有了这两者的先例,张小公爷还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那他真的可以去死一死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那些流民、家仆等无恒产者在关外有恒产。
那些大家族们肯定不愿意迁来这里,但流民不一样啊!
这个时代里即便是出现灾荒,也会流民遍地。
将这些将来可能变成流民的族群,迁徙到关外来让他们开发关外何乐而不为?!
也只有他们才会因为有了恒产,而拼死的支持大明。
因为大明才会给他们足够在这里生存下去的勇气,也只有大明是他们的依靠。
只要有大明的支持让他们站住脚跟,那么这片关外便不会再可能崛起其他势力。
“去吧!让某看看,你们海西女直是否有资格让我向陛下报功!”
张小公爷的这一句话,让扬古直接面皮涨红!
一路走来他可是亲眼看到了大明军伍的强悍,尤其是那两万余鞑靼精骑。
直白的说上一句,他海西女直的这点儿人马在人家那里也就是一个向导领路的本事而已。
真论起作战来,无论是鞑靼精骑、黑甲精骑还是张小公爷的车营。
哪个要灭了他们海西女直的精锐,那根本就是无压力作。
他们现在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当个向导而已。
向导能值多少钱?!这关外之地,野人女直也能做向导啊!
想要更高的地位,就只能如同张小公爷所言——搏。
他们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这条命就是他们现在能够拿得出来的。
论及丰饶,关外不比关内。
有些许物产,比如东珠什么的。
可这些换不到,国朝给他们的爵位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