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些小门小户那儿知道消息啊,当天上午陛下直接把朝会搬去了南郊九里迎接大管事,咱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有点迟了,此地又是北郊,赶过去差不多五十里路,哪里来得及?”
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生
“小老二生于前隋开皇十六年,原本是河南人士,至于具体是那里,倒是记不住了,小时候家里遭了灾,四五岁就以乞讨为生,常年吃不饱饭,所以个头长得矮小。
不过时也命也,正因为我个头长得矮小,那些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什么大兵巨寇的人家都懒得和我计较,倒是让我好几次虎口逃生。
老天不会不给人一丝希望,到了本朝太祖年间,老朽的运道就来了,记得那是国朝初期,太祖他老人家刚入主长安,就在这条官道上有一辆粮车翻倒在地,我就去帮着搬粮食。
管事的见我手脚麻利,就带着我进了长安城,然后我就跟着运粮队跑了几个月,随后朝廷给我分了地,还分了个婆姨。”
老头说到这里,砸吧了一下嘴,脸上带着一丝缅怀,一丝庆幸,“当时我记得分婆姨的时候,大家都想要挑一个标致的,为此有些家伙还打了起来。
我就不,我就挑了个丑一点,可是个头壮实的,嘿嘿,个头壮实的婆姨能干活,能生娃呐,你们别看小老头我个头矮小,可我家几个娃娃都是大个子。
也就是那时候挑婆姨打架之后,后来朝廷就弄了盖头出来,现在昏礼才时新了盖头,有了盖头之后,大家挑婆姨就开始挑个头壮实的了。
所以,小老头才说我来了运道,如果一开始就有盖头,就凭小老头我这样的,想找个壮实婆姨,可抢不过人家。”
王正给帮忙倒了一杯清酒,小老头一饮而尽后,感叹道:“其实我没什么见识,小时候日子也过得有今天没明日的,之所以能住在这里都是运道使然。
当年这些地方可荒得很,大把的田地都没人种,现在却不行了,不说别人,我家就有六子二十一孙,曾孙都到了该分田地的年纪了,可哪里还有田地能分啊。
前年我大曾孙跟着三先生去了岭南,去年来信把老二到老十全给叫过去了,今年还亲自回来了一趟,把孙子辈的都带过去了大半。
听说那边地广人稀,粮食还能一年三熟,种一次雍菜,可以收割几年,只要不停施肥就行,随便圈块地就能养个百十头猪。
这边值钱的像什么香蕉、芒果之类的干果罐头的,在那边扔掉的都多的很,只要勤快做一年当这边做好几年了,那不怕是个福窝窝,就是距离也太远了一些,以后想看看他们,怕是难喽。”
王正笑了笑,又给倒了一杯清酒,小老头一饮而尽后,继续说道:“隔壁人家,有娃娃跟着二先生去西域的,那边路途遥远,可没南边方便,今年才有信回来。
虽说情况也不错,可和南边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还听说有人跟着大先生去北方,跟着四先生去东边的,总得来说都不如南边。
这人啊,还是得看运道,前些年眼看着子孙兴旺,可没地可分,这子孙注定日子会难熬了,我急在心里,却没有什么法子。
嘿,老天派了个大管事下来,长安城内的活儿渐渐的多了起来,当时我感觉吧,就算不种地,只要人勤快,总能把日子过下去。
大曾孙在城里晃荡的时候,有幸跟着三先生修习了一段时间,就认准了三先生,家里人当时还反对他去岭南来着,不过我没有反对。
树挪死,人挪活,家里面日子不好过了,就必须得走出去,留下来等死,出去就算找死,那不也还有一丝希望吗?
你们说,这是不是就是运道?”
说到这里,小老头一脸得意,王正又给他倒了一杯酒,笑道:“确实是运道,南边不但现在好一些,以后的发展也会很不错。”
“嘿嘿,那是肯定的。”
老头一脸乐呵,感叹道:“我现在也这个年纪了,现在天下平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辈子也没有了多少盼头,就想着曾孙们在岭南能开枝散叶喽。
哦,也希望大管事能长命百岁。
不对,人家都是大管事能活一百二十岁,一百岁太少了,应该祝大管事能长命两百岁才对。”
所有人都大笑。
李显笑着挑了挑眉,问道:“老人家为什么希望大管事长命百岁呢?”
老头砸吧了两下嘴,说道:“因为大管事不但本事儿大,还忠心啊,听说大管事回来的时候大礼参拜陛下、娘娘和几位皇子了,要是别人有大管事的本事儿,呵呵。
咱们这些小老百姓能图啥啊,不就是盼个平稳吗?
我以前听人感叹说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啊,现在咱家的狗子就比我年少时候吃得好,我年少时候要是有咱家狗子那份吃食,也不至于只有这点个头了。
只要大管事在,这天下不管怎么变化,她也乱不起来,小老头自然希望大管事能多活一些年了。”
远处由北而南来了一支不小的商队,一匹骏马抢先拐入小道疾驰而来,李四和牛老三站起身看向了王正这边,朱贵臣也慢慢转过了身去。
骏马直接来到桌前,马上骑士声如洪钟的问道:“你们这里有没有可供应一百人马的食水?”
小老头连忙起身答道:“麦面、豆子、开水这些简便的就有,如果尊客讲究,那就无能为力了。”
马上骑士点头道:“这些东西就行了,填点东西垫巴一下而已,想吃好东西,咱们不知道进城吗?动作快些,先把清水和豆子准备好,开水和煎饼可以稍慢些。”
“尊客放心,小老头明白。”
随后小老头对王正拱了拱手,笑道:“尊客慢用,小老头去忙了。”
王正笑着点了点头,“老人家请便,咱们吃喝的也差不多了,正好把位置让出来。”
看着小老头跑去招呼一群老头帮忙,王正笑着摇了摇头,对李贤他们问道:“都吃喝好了吗?咱们是时候回去了。”
几个小家伙纷纷点头,本来也没什么好吃喝的,小老头的东西虽然不错,可并不是很和他们口味,多少了点垫底之后,也就差不多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王正的课业
虽然是一群老头,不过动作都十分麻利,力气也不算小,打水入渠,用独轮车推豆子出来,和面煎饼,烧开水什么的,没几下就弄起来了。
李贤在一边看得感叹道:“我大唐连如此年老之人都在努力任事,日子又怎能不蒸蒸日上呢?”
朱贵臣在一边笑道:“这也得有那么多事儿给他们做才行,以前啊,这些人一天天的就只能在家待着发愣了。
反而还活不了多长时间,现在干得有劲了,还多活几年,咱长安周边六七十的老头可多着呐,八九十岁的也有那么先,以后啊,人到七十古来稀这话怕就不那么准确了。”
李显在一边笑道:“哈哈,这些年颜师就总是感叹,说不少先贤之言都被我渝州一系给颠覆了,许多古话也被证实是错的,儒学已经迎来了浩劫。”
许多事情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儒学本身并未迎来什么浩劫,世家大族所注释的经义倒是时常被渝州一系批驳得体无完肤。
民智已开,百姓再也不是那么好愚弄的了。
王正笑道:“古籍并无断句,世家大族注释经义的时候,总是喜欢凭一己之私而篡改圣人之言,现在的情况不过是返本溯源罢了。
儒学确实进入了震荡期,不过说浩劫还差许多,当然,如果没有大能让儒学浴火重生,儒学蛰伏一段时间是必然的了。
其实我们的道早已经被历代先贤推衍到了极致,最近几百年的皓首穷经都不过是在做无用功而已,或许还退步了不少。”
李贤沉吟了一下,问道:“先生这话是否过于偏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