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点了点头,解释道:“正是因为看过,臣才说太阳是个大火球。”
李治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上面的那些黑点又是什么呢?大管事可别告诉朕那是柴火。”
“臣也不知道,也许等臣多看一些时间,或许能得到一些猜测吧,不过也可能不是正确的答案。”
听见这么说,李治点了点头,事情也确实该是如此,如果这时候王正直接给出答案,那才稀奇了。
接着李治感叹道:“想不到太阳还真是燃烧的火球,现在朕对晚上的月亮更加期待好奇了。”
等待是煎熬的,白天的时候,李治时不时的就拿着高倍望远镜看了看太阳,等到太阳一下山,心情立马就烦躁起来了,拿着望远镜不停的在甲板上来回度步。
如果是盛夏,还有可能出现日月同天的景象,偏偏初夏月亮出来的有点迟,让李治好生着急,最后坐到王正身边无奈一叹,自嘲道:“朕这个天子是假的,起码拿天上的日月星辰就没有办法。”
天子什么的,在汉朝时候还行,现在天子这个名号,基本上也就是愚夫愚妇还当回事儿,在世家大族和儒家眼中,也就那样了。
真要有用,都不可能出现改朝换代的事情了。
王正笑道:“陛下是这个天下的主人总是真的,至于天上的事情,就随他去吧,其实在臣看来,天子这个名号,更多时候其实是一种负担。
平时作用不大,有点什么天灾发生,反而还得背锅,其实天灾不过是自然景象,朝廷尽快救灾就是了,说谁失德什么的,完全是无稽之谈。”
李治大笑道:“哈哈,大管事不信鬼神之说,自然怎么说都无所谓,不过朕却不能全凭心意而行啊,许多事情哪怕自欺欺人,也得这么将就下去,毕竟这么多年过来了,可不能突然改变。”
王正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抬手指了指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
李治看见天上出现的明晃晃的满月,赶紧把望远镜放到眼前看了起来,一边看着,嘴里还不停的“啧啧”有声。
过了好一会儿,李治才把望远镜放了下来,对王正问道:“大管事有用这望远镜看过月亮吗?”
王正摇了摇头,笑道:“没有,毕竟沿途这几天晚上总是乌云密布的。”
第二百四十章 到达东北
接过李治递来的望远镜,王正对着月亮看了一会儿,随后把望远镜递给了一旁的王镇。
王正专门打磨出来的望远镜,就是为了观看月亮的,倍数在五百倍左右,具体不清楚,不过在天气条件不错的情况下,看到月球上面的大体环境还是可以的。
沉思了一会儿,王正对李治说道:“比臣预想的要荒凉许多,臣原本以为就算没有参天桂树,起码也应该有点绿色才对,不过看情况,只是荒芜一片而已,这倒是和月亮昏黄的光芒比较符合。”
李治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王正问道:“大管事早就猜测月亮上面是这种情况了吗?”
“嫦娥奔月嘛,臣开始也憧憬着月亮上面会有人,后来想想不对,月亮上面如果和咱们的大地一样,那么发生大面积的森林大火时,咱们祖先必然会有所记载。
所以臣推测月亮上面必然是很荒芜的,其实普通的望远镜也能多少看到上面的一点情况,只是看不到这么清楚而已,没想到上面不但没人,还荒芜到一物不存。”
李治拿着普通望远镜重新看了看月亮,感叹道:“以前朕也用普通望远镜看过月亮,还仔仔细细的看过,不过终究不如大管事心细,什么发现都没有,现在比对着再看,倒是真能看出一点轮廓来。”
王镇把望远镜递给了一旁望眼欲穿的李贤,皱眉道:“高山,巨坑,一片荒芜,不过好像也不能就断定上面没有人吧?”
王正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治解释道:“那种大坑,明显就是陨石造成的,你渝州一系对古籍少有研究,可能不怎么了解陨石的威力,据古籍记载,还有各地出现陨石的情况,加上月亮上面的那种陨石坑来推算,朕都能肯定上面没有活物了。”
王镇皱眉问道:“就不能出现像荒漠那种情况吗?荒漠里面也是有活物的啊。”
李治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个朕倒是不敢肯定了,大管事以为呢?”
王正想了想,说道:“以后多看看再说吧,不过臣以为上面应该是什么都没有的。”
李治砸吧了一下嘴,感叹道:“可惜热气球飞不了太高,不然上去看看多好。”
王正挑了挑眉,问道:“陛下乘坐过热气球了?”
“嘿嘿。”李治点了点头,笑道:“试了试,感觉还不错,就是飞高了憋闷,按道馆的说法,缺少人需要的那种气,和吐蕃高原上的情况差不多,越高越憋闷,直到憋死为止。”
王正点了点头,没有再问,不想知道李治为此有没有憋死几个人才罢休。
李治也不再说话了,心里正打算着什么时候把望远镜弄成更高的倍数来,把月亮看更清楚一些。
旁边李贤看完了李显看,然后王平安、小月华、李旦接着看,几个小家伙商量好一人看一盏茶的时间,看了一圈后,再讨论一会儿又接着看。
结果小月华和李旦看了一次后,直接跑了,新鲜劲过去了就没意思的很。
随后一段时间,也就是李治才经常喜欢拿着望远镜时不时的看看太阳、月亮和星辰,其他人都不怎么看了。
盛夏之时,船队终于到达了鸭绿江口,薛仁贵亲自带着众将士前来迎接,李治过来一趟,犒劳边关守将乃是应有之意。
“臣,薛仁贵拜见吾皇陛下,吾皇万安。”
“臣等,拜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安。”
李治下船之时,三军将士齐叩首,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李治一时间意气风发,这段时间被王正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心境都感觉恢复了不少,大喊道:“众将士平身。”
然后下船上前几步亲自把薛仁贵扶了起来,“薛爱卿快快请起,这些年薛卿家镇守平壤,辛苦了,薛卿家需要回朝歇息一段时间吗?如果需要尽管开口。”
李治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薛仁贵却心里叫苦。
赶紧说道:“为陛下尽忠,为国朝效命,臣不幸苦,臣愿意镇守平壤。”
自从渝州一系学子游学之后,朝堂上包括中原所有官员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地方官员是因为唐律一日严苛过一日,朝堂上则是因为陛下越来越有钱,办起事情来自然就没有了顾及,以帝后二人的精明,朝中大臣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现在王正回朝,百官头上等于又压了一座山下来,薛仁贵想回去才有鬼了,自己留在平壤无拘无束的多好,学着吴优的秘法,不缺功劳也不缺利益,傻了才要回去夹着尾巴过日子。
李治大笑道:“哈哈,既然薛卿家觉得这里还不错,那就多留一段时间吧,什么时候想回去了就给朕说一声。”
薛仁贵今年五十三岁,正是精力还算充沛,经验达到巅峰期的时候,特别是在凌烟阁老臣尽数凋零的现在,说薛仁贵是大唐军方的柱石都不为过。
毕竟能把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直接打趴下的人可不多,要不是王正横插一手,薛仁贵直接可以靠自己就把这两个小国家给灭了。
对于薛仁贵,李治还是特别欣赏的,哪怕现在大唐天下无敌了,可这种帅才就是定海神针,自然得尽量笼络住人心。
随后薛仁贵作揖行礼道:“薛仁贵见过太子殿下、大管事、两位亲王殿下。”
李贤笑道:“薛将军不用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