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下辈子咱还做大明人!”
……
方醒拎着糖被人叫进了宫中。
朱瞻基的胡须越留越长,方醒看了有些违和。
“为何这般看朕?”
朱瞻基已经处置完了政事,正在品茶。
皇帝这个位置虽然累的能让方醒望而却步,可在一些珍稀资源的享受上却是能让人羡煞。
方醒喝了一口茶水,没有感觉到一点涩味,满口幽香。
他在琢磨着能否弄半斤这种茶叶回家去喝,就随口说道:“在我的印象里,你一直是面黑无须,这一下子就那么长了,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这是地位转换带来的不对劲,两人对此心知肚明。
方醒习惯那个在方家庄打混的年轻人太孙,甚至后来那个郁郁寡欢的太子也成。
只是成了皇帝,身份变化之后带来的隔阂让人回想起当年的际遇后,不禁怅然。
朱瞻基莞尔道:“不蓄须总是差了威严,本来还想修理一番,可端端上次揪朕的胡须没揪稳,一下就摔了,朕干脆就蓄须吧。”
这个近乎于儿戏般的决定里是否有国事的压力和群臣的压力?
方醒没有说话,在想着当年那个年轻人渐渐走上这个至高宝座的经历。
都不容易啊!
一个国家都被压在一个人的肩头上,那压力能有多大?
方醒觉得自己肯定承受不住,那么朱瞻基呢?
朱瞻基微笑道:“黄淮已经上了奏章,说是休养的差不多了,不肯在家空耗时日,准备回来,朕在想啊!这人去后究竟有没有来世,若是没有,这一世蝇营狗苟,忙忙碌碌的可划算吗?那些人若是也如这般想,那么他们努力做事,到老也不休息的精神头是哪来的?”
这个话题比较散漫,可是由朱瞻基提出来的,方醒不得不想了想。
他这个感慨从哪来的?
方醒觉得应当是在看到南方那些造反的卷宗之后来的。
就算是被拿回那些投献的土地,可那些造反的士绅依旧能活的很滋润。
那么他们这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那些造反的人是贪心不足,朕以为不全是。”
朱瞻基有些怅然的道:“人这一生来的无知,渐渐长成,觉得自己能把老天给捅出个窟窿来。指点江山,直抒胸臆,何等的痛快。”
皇帝累了!
他需要休息!
方醒正准备进言,朱瞻基却继续说道:“渐渐人就开始变老,等有了儿孙,看着他们如自己当年一般的出生、长大,德华兄,很茫然啊!觉得自己迟早会和那些满脸斑纹的老人一样,想想就觉得这世间再无留恋之处。”
方醒觉得自己是听到了一个想出家的皇帝的感慨。
他知道朱瞻基有许多事情和愤怒都没法和别人说,只能自己憋着。
所以他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你这是累了。”
方醒断言道:“人在累了之后就容易沮丧,觉得万念俱灰,举目灰暗。”
“你扛住了压力,纵观史册,再无比你更坚强的帝王。”
朱瞻基突然笑道:“果然还是你了解我,压力之下,朕确实是觉得累了。”
第2349章 天道轮回
从战国开始计算,无数君王都曾经进行过革新。
有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有重塑大秦骨架的商鞅;有北魏孝武帝的革新,也有宋神宗和王安石的绝地改革,那是因为这块土地经常会面临绝望。
而每当在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就会涌现出来,或是激烈,或是上善若水,他们希望用革新来挽回国运。
而在这个革新的过程之中,帝王的态度和抗压能力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
朱瞻基回想着自己在此次南方清理投献中承受的压力,不禁放松的道:“当时朕已经做好了从北方统帅大军南下平叛的准备,朝中的臣子们都在劝朕放低些要求,只要给那些士绅们看到好处,此事就不难解决。”
方醒对这种态度只能报以呵呵。
“一旦屈服了第一次,那么北方是不是也要重新走回头路?到了那时,谁还把君王的威严放在眼里?”
什么叫做一言九鼎?
没有这个一言九鼎,帝王失去了威信,这个国家大抵就要开始孕育危机了。
独特的文化孕育了一代代的百姓,禁锢的政策让百姓无所适从,所以他们需要皇帝。
而失去了权威的皇帝显然只能是各方势力的玩物。
“对,别人都可以屈服,帝王,朕却不能屈服,一旦屈服,后续朕就会处在风暴中心,大明就会风雨飘摇。”
不过是做了几年的皇帝,朱瞻基对人性的认知却恍如是经历了半生的老汉。
方醒见他疲色渐去,就担心他走另一个方向,说道:“所谓今生来世,实际上无人知晓,咱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活着,尽力的活着。”
在俞佳担忧的目光中,朱瞻基平静的说道:“若没有来世,那帝王和百姓有何区别?再尽力也是黄土一杯,有何用?”
这是个在不断成熟的皇帝,他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扰。
帝王的麻烦和困扰自然是要独自承受的,而承受的后果会导致帝王的性格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