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秦孟学绝对是死于方醒的手中。这不是有什么证据,而是从谁受益的角度分析得来的结果。
来之前,张辅就交代过薛华敏,如果方醒不堪用,那么就交代北平府的关系看护他安稳度日即可;可如果方醒可以用,那么……
想到这里,薛华敏笑道:“二姑爷可有为国效力之心?”
二姑爷……
方醒楞了半天,才想起这个称呼的来处。至于那位‘大姑爷’此时正在皇宫里,接受四方朝拜。他失笑道:“为国效力吾辈倒是不甘人后,只是我自从大病之后就有些浑浑噩噩的,不误事就算是侥幸了,不敢耽误国事。”
薛华敏一怔,他刚才的暗示已经够明显了,意思就是张辅有意为方醒铺一条官路。
作为国朝的英国公,倍受帝王信赖的张辅,如果他开口说话,方醒就算是笨蛋,可依然能平稳的走上宦途。
至于升官,那更是不在话下。
何况根据薛华敏自己的观察,张家的这位姑爷可不是傻子,相反还很精明。
精明的方醒,加上位高权重的张辅,最多十年,方醒就能坐上直升飞机。
换做别人,估计马上就会写信表忠心,可方醒居然就拒绝了。
“呃……姑爷,这可是国公爷的安排啊!”
到了最后,薛华敏也只能拿张辅来压不识趣的方醒了。
呵呵!
方醒笑了笑说道:“这不干英国公的事,你只需转告他,我目前和皇太孙的关系很不错,他就会懂了。”
薛华敏也不是笨蛋,瞬间就明白了方醒的意思。
……
远在交趾的军营中,张辅正坐在大帐里。
交趾炎热,在这初冬里,依然不用穿着棉甲。
最近气温适宜,可张辅却有些恼火这不停歇的雨。
在这种地方,一旦下雨,那么战事就可以停止了,不然后果难料。
既然没有战事,张辅也就闲下来了。他翻看着通过军中渠道送来的信件,当看到自己母亲口述来的信后,就陷入了沉思。
“皇太孙居然甘愿在那种地方,只为了学习杂学?”
张辅对政治比较敏感,所以才能在以后屹立四朝而不倒。
皇太孙和自己的那位妹夫学习杂学,这在张辅看来有些蹊跷。不过蹊跷不蹊跷的张辅不必理会,他只是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张辅有两个妹妹,大妹妹进宫服侍皇帝,现在已经是贵妃了。而小的一个,也就是张淑慧。当年他觉得自家武功太盛,要防着皇帝学习太祖高皇帝大杀功臣,所以就把张淑慧订给了读书有天赋的方醒。
可人算不如天算,方鸿渐却被牵连进了逆案中。哪怕知道他是被牵连的,可在朱棣盛怒之下,张辅也只是保住了方家的身家性命。
而方鸿渐大概也是一位官迷,被辞官后就有些受不了,最后郁郁而终。
而那时的张辅就在交趾,所以鞭长莫及,结果大夫人李氏有些胆小,加上又看不惯张淑慧这个庶妹,于是就自作主张的去退了婚。
最终就是方醒成了自己大儿子那般的痴呆,而张淑慧却咬着牙,在李氏的威胁下破家而出,不愿反悔。
如今方醒清醒后性格大变,而且还好运的和皇太孙搭上了关系。
这在外人看来是福运的好事,可却让张辅有些伤脑筋。他低头看着信件,上面的内容让他不禁心有戚戚焉。
“…...我家已是极为富贵,我儿当持身谨慎,莫要心生贪念……”
张辅抬头低叹,心中一片清明。
张家已经在皇帝那里获得了信重,不但有一个妹妹在宫中当了朱棣的嫔妃,而且自己的二女儿也成了太子的女人,再搭上皇太孙,这……
过犹不及啊!
第56章 找借口发粮食和赈灾
猫冬的生活既惬意又无聊,连朱瞻基每天上完课后就跑去工坊,说是要看看对方准备了什么利器。
“夫君。”
方醒躺在刚打造好的炕上,懒洋洋的在打盹,而张淑慧则是处理完家事后刚进来。
“夫君!”
看到方醒的模样,张淑慧不禁轻跺莲足,嗔道:“夫君,我有话要和你说呢。”
方醒连眼睛都不愿睁开,“你说吧,我听着呢。”
张淑慧拿出一张纸,有些愁容的说道:“庄户们的存粮我怕不够到明年麦收呢。”
方醒清醒了些,想到了北方的气候和农作物,就有些无奈的说道:“这般气候下,除非是种植高产作物,不然日子肯定得是紧巴巴的。”
张淑慧深以为然,此时在大明的北方,那些小地主都很艰难,吃顿肉都是扣扣索索的,更别提那些庄户了。
所以方醒为何能得到方家庄上上下下的拥护,无他,就是舍得给吃的。
这年头的人**很低,能吃饱饭,出去有一件能遮体的衣服就算是盛世了。
所以农闲时节,那些庄户们都会到山里去找些替代粮,以求能熬到第二年的麦收时间。
所以北方地广人稀就是这个原因——粮食不够吃。
不过北平府周围的田地还不错,至少比关外的收成多多了。
方醒想了一下问道:“咱们家里的存粮够吗?”
麦收之后,先就是要交主家的租子,然后剩下的才是自家一年的口粮。
说到这个张淑慧倒是愁容全消:“够呢,我昨天才去看了一下,最少够咱们家吃好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