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仓库,外面被火把照的亮堂堂的,那些民夫驱赶着牛车,推着推车,把一包包的盐往码头送。
黄钟看到这个场面不禁叹道:“等这些盐送到了各地,此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只是边关的那些人少了进项,也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心思来。”
方醒双手抱胸,淡淡的道:“太祖高皇帝时还有驱除鞑虏的信念,时至今日,那些将领们都渐渐的变质了,脑袋里就想着如何升官财,陛下怕是下不去手啊!”
黄钟无奈的道:“下面的卫所逃亡甚多,官吏和卫所将领相互勾结,从中牟利,可陛下却只是让人下去核查,收效甚微。”
“这才是真正的投鼠忌器!”
方醒不讳言的道:“那些卫所在太祖高皇帝时就已经出现了受贿逃亡的情况,眼下更厉害,那些被勾选的人只需给了好处,地方官吏就和卫所联手作假,还能吃一份空饷。”
“所以这些盐商不过是疥癣之患,而卫所糜烂才是我大明最要命的地方。”
卫所最后糜烂到了比百姓还不如的境地,让戚继光找不到合格的兵员,最后一横心,干脆自己练兵,这才清剿了为祸多年的倭寇。
想起这些弊端,方醒突然变得有些意趣阑珊,“回去睡觉。”
回到府城,路过关押着盐商家人的苗家大院时,听到里面嚎哭声震天。
方醒看到黄钟的脸上有些不忍,就说道:“比他们更艰难的大有人在,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为政者就该有这等觉悟,否则还是趁早熄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该干嘛干嘛去。”
和方醒相处久了,黄钟也敢问一些看似矛盾的问题:“伯爷,为了燕娘您能斩杀了整个瓦剌使团,可这些人里面肯定有无辜的,为何不救呢?”
随着距离的拉远,哭喊声越来越小,方醒眯眼看着远处道:“既然选择了跟着逃跑,那就没有无辜者。”
黄钟在苏州府当小吏时见到过许多拖家带口被抓捕的场景,所以心中有些不忍,不过按照朱棣的尿性,这些盐商肯定是要掉脑袋的,而他们的家人多半会被流放。
“我会建议把他们流放到交趾或是北方,南北都需要人手啊!死不了!”
自从决定要迁都之后,朱棣一直都没停止向北方迁徙人口,这和朱元璋的手法如出一辙。
第621章 鼓舞商贾,斯波家族的冬天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陛下,臣以为商税可征,但目前百姓依然无余财,所以必须要剔除百姓日用。”
“大明不需要国富民贫,国与民当齐头并进,民富则国富,税收正是调节贫富之工具,当慎用,但不可不用……”
这份奏折是大太监亲自来念,可念到这里他却有些停顿,最后咬牙道:“臣闻人生而平等,初始信以为真,然阅历之后,才觉大谬。自高居庙堂者始,其次官吏,再次文人,四则商贾,五为百姓,六是军士,七乃匠人及贱籍……”
下面的百官都不自在的轻声干咳着,可大太监还在继续念:“幸而科举可通天,然一载几人?此七等人上下无流通,隔阂自生。”
“而税收正是劫富济贫之手段,大明当尽可能的维持相对公平,否则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正如干燥之柴垛,天灾**就是火星……”
奏折念完了,朱棣说道:“扬州府一干人等均已拿获,水师已分水路和海路前往南北方,盐政已平息了。”
下面的群臣眨巴着眼睛,就等着朱棣对这份奏折表看法。
可朱棣干巴巴的说了几句话后,就让人散了。
出了大殿,杨士奇和胡广走在一起,他笑道:“兴和伯此举孟浪了,他大概是在扬州府看到了开源的希望,可却把刀伸向了权贵与富人,真当自己是刀枪不入吗!”
胡广突然停住了脚步,侧身道:“大明自开国始,关于征税之事就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当年太祖高皇帝之策已不可行。先重商,再征税,方醒的意思就是先让水流动起来,汇集成河之后,朝中再从河中舀水!明白吗?”
杨士奇恍然大悟道:“方德华是想让朝中干脆定下一个免税期,鼓舞世人经商,等商人多财之后再行征税吗?”
胡广点头又摇头道:“那人大概是想富民,不过谈何容易啊!老夫何曾没想过此事,然大明当以农为本。鼓舞商人,这是本末倒置,兴和伯有些想当然了。”
……
“不,我不认为鼓舞商贾是本末倒置。”
方醒收到了解缙的来信,他笑着分析道:“商者,通有无。我打个比方,北方产小麦,而南方产大米,可北方喜好面食,难道大米真的不好吃吗?”
黄钟想了想:“伯爷,在下觉得还是价格问题,运河开通前,南方的大米送到了北方,经过层层耗费之后,价钱没有北方自种的小麦划算。”
“这就是商人的作用。”
方醒侃侃而谈:“如果此事是由商人来做,那么他自然会分析北方的需求,何物能赚钱,何物会亏本,然后他会直接或间接的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别人。到时候那些人自然会根据需求来生产,或是种植,这就是一种进步,探知需要,引导生产,活跃市面!”
“至于担心百姓荒废农事,这是觉得商贾很好赚钱吗?”
方醒笑道:“大明的百姓最是谨慎,守着田地就觉得此生足矣,若不是有大诱惑,你想让他们改行?那是做梦!而且百姓若是被蛊惑,那更简单,直接用征税来调节市场。”
黄钟问道,“若是商贾都大赚呢?”
“哈哈哈哈!”
方醒指着黄钟笑道:“伯律啊伯律,你是身在局中啊!若是商贾都赚大了,那我大明肯定是富裕之极,朝中难道不会提高粮价吗?”
“嘿!”
黄钟拍拍自己的脑门,失笑道:“管中窥豹啊!若是极为富裕,则百姓手中的钱肯定多,提高粮价就可让农户安心种地,甚至还可以多分地,让农户的收入赶上去。”
方醒笑而不语,到了那时,大明的地盘当然不止这一点,一个农户家庭拥有的土地会很多。
“老爷,傅大人求见。”
小刀在门外练字兼看门,在替傅显通报后,眼珠子骨碌碌直转。
“请进来。你继续练字!”
方醒起身,还没到门口就听到了傅显的笑声。
“伯爷,最后一批盐已经装船,下官这就去了。”
傅显的笑声极有感染力,能让人的心情莫名其妙的好起来。
方醒虚扶一下,笑道:“此次虽然没有战功,可你若是能及时把盐送到各处,这功劳肯定不小,到时候陛下那里自会有论处。”
傅显咧嘴道:“上次在台州府下官就知道,跟着伯爷有肉吃,再说下官和伯爷也是有缘啊!船队正好在附近操练就遇到了伯爷下扬州,这不是缘分是什么!哈哈哈哈!”
坐下后,方醒知道傅显时间紧,就抓紧问道:“倭寇近期活动如何?”
傅显说道:“很少,自从台州府一役之后,那些倭寇看来是有些胆怯了,偶尔能遇到零星小股,擒获了问之,说是伯爷您的名字在倭寇中能止住儿啼,除非是您去了北方,否则那些倭寇必是不敢再来了。”
说着傅显就用崇敬的目光看着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