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1359节

心中念头闪烁,徐晃不由得在心中做出了决定,千载难逢的机会放在眼前,他不愿意就此错过。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这正是一个求富贵的机会。

一念至此,徐晃转头看着副将,道:“传令大军,放弃奉高,转道梁甫。”

“诺。”

看着副将点头应诺离去,徐晃嘴角掠起一抹厉色,如今牛金战死,两万魏军全军覆没,攻打奉高县已经没有了必要。

与其如此,倒不如兵至梁甫,彻底的断了黄巾残部的后路,等到战事发生黄巾残部战败,到时候黄巾只能向他投降。

有了以张燕为首的黄巾残部,他就能够在这里拖住鞠义大军,给魏公曹操调集各地大军的时间。

一想到这里,徐晃突然就觉得此事极有可能。

第1157章 关乎国运的战争

随着张南,张颌接连攻下奉高,巨平等县的消息传来,处于观望的鞠义也不再逗留,果断下令大军速行。

如今围三缺一已成,绝杀之局布下,鞠义自然不会放过。作为当世名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兵贵神速的道理。

“禀将军,我们的斥候传来消息,徐晃在距离奉高县十里之外止步,稍作休整之后,率军南下粱甫。”

“粱甫?”

眼珠子一转,鞠义就知道了这个粱甫是哪里,他清楚的记得,粱甫这里是自己围三缺一的门户。

一旦黄巾残部败退,他们只有去粱甫一条路。心中念头闪烁,鞠义就清楚了徐晃的打算。

坐守粱甫,魏军这是要摘桃子。

“徐晃,本将不知道你哪来的勇气,凭借三万大军,就敢摘桃子,别说是你,恐怕魏公曹操也没有这个胆气!”

这一刻,鞠义心中大怒,嘴角的冷笑越发冰冷,在他看来,徐晃这样做就是对他最大的挑衅。

作为韩国第一大将,鞠义一生从不弱于人,更不惧怕任何人的挑衅,因为敢挑衅他的,最后都死了。

察觉了徐晃的小心思,但鞠义并不在意,因为想要摘桃子,那就需要摘桃子的能力与运气。

徐晃是否有那个运气,他不清楚,但是他心里清楚,光凭三万魏军,就想在二十三韩军的注视下摘桃子,这不吝于痴人说梦。

心中念头闪烁,鞠义左手一挥,道:“大军继续推进,于太阳落山之前包围博县,本将要让张燕清楚搏县就是黄巾的一个死地。”

“诺。”

不得不说,张颌,鞠义,徐晃都是当世一等一的名将,和周瑜,蒙鹏等人不相上下。

如今的泰山郡,韩,魏,黄巾三方势力押注,近乎五十万大军对持,当世四将各展所能。

彻底成了当今天下人关注的焦点,中原各大诸侯的探子眼线,早已经密布其中,希望得到第一手情报,从而做出最佳的应对。

邺城。

大明宫中,鞠义围三缺一的消息,早已经传回了韩国,韩公袁绍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元皓,以你之见,鞠义围三缺一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闻言,田丰抬起头看着韩公袁绍,道:“君上,臣不清楚此刻泰山郡的情况,恐怕做出的判断未必准确。”

“不过以鞠义将军的才华,再加上张颌将军,沮授等人皆在,臣以为这份奏报十有八九会成功。”

田丰对于鞠义,张颌二将也是极其了解的,这两个人都是当世名将,他们做出的决定,未必会错。

更何况还有当世智者沮授的跟随,这样的阵容堪称恐怖,不论是武都有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方,他们三人预判的形势,就算不能全中,也会有十之七八。

正因为如此,田丰才没有多言,毕竟他不是韩军主将,更没有亲至泰山郡,他所了解的情况终究有所误差。

差之毫厘,缪之千里正是这个道理,用在战争上,更是如此。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判断失误,影响战争的胜负。

闻言,韩公袁绍目光闪烁,在心中思考了良久,方才朝着田丰,道。

“元皓,传孤命令,泰山郡战事由鞠义全权负责,不必向孤请示。”

“诺。”

点头应诺一声,田丰转身离去,作为韩国的丞相,位高权重,仅次于韩公袁绍。如今战争爆发,举国大军南下泰山郡。

田丰作为韩国丞相,负责统筹粮草,可谓是压力巨大,忙碌异常。

望着田丰急急忙忙离开大明宫,韩公袁绍眼中掠过一抹精光,他心里清楚,这一场战争对于韩国的影响。

当初一怒之下,下令张颌领军二十万南下,不出数日,他就后悔了。

主不可怒而兴兵,这一句话说的不错,当时感受到张牛角的咄咄逼人,韩公袁绍暴怒之下,下达了举国大军南下的命令。

等回味过来,韩公袁绍就后悔了,二十五万大军,这是韩国当前能够调动的最大兵力。

一旦鞠义等人生了异心,这个后果极其严重,只是作为一国君上,最讲究金口玉言,一旦做出决定就必须绝不悔改。

就算明没有知道这个决定错误,也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便是作为一国君上的无奈。

对于这一点,韩公袁绍一清二楚,无奈之下,他只好将大军尽数托付于鞠义之手,这一次甚至于连问都不问。

韩公袁绍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决定给了鞠义极大的主动权,以前虽然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

但是一军主将,除非君上的决定绝对错误,否则他们都不会置之不理。这一次,韩公袁绍彻底放手,让鞠义用兵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鞠义,韩国的生死,孤就尽数托付于你手,这一战必须要胜,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韩公袁绍目光如刀,望着大明宫中的地图,一时间思绪万千。他可是清楚韩国不比秦国,三十万大军这就是极限。

可以说一国国运,兴衰全部捏在了鞠义一人的手中。

“将军,君上有令,泰山郡的战事尽数托付于你手,任何决定不必禀报,一切等战争结束再言其他。”

“诺。”

首节上一节1359/194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