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是官方承认的杀贼,不再是山贼的身份。
各州府县那都是落了不少实惠好处的,又有政绩、又添丁口。
脑子抽抽了,才要在这事儿上跟布政使司对着干。
赶紧没口子答应下来,回去后肯定好好安置。
再说了,这些人可都是见过血的。
安置不好万一他们再闹腾起来,倒霉的不还是自己么。
粤北时报这边一边刊发时评,把那些士绅商贾的恶行给披露了一遍。
另一方面也是协助安置,多多的提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这类。
还让那些个“义士”们需感念布政使司、州府县的恩德,好好做人莫再犯事。
“小公爷啊!您让咱去剿匪罢!这识字咱是真不会啊!!”
许悦礼、锤头笠兄弟俩这就要哭出来了,你让他俩砍人那绝对眉头都不皱一下的。
但你让他俩识字,这就真真是要了亲命了。
对于这些都已经证明了自己一心向国,想要建功立业的汉子张小公爷自然不介意跟他们见一见。
“你就想一辈子当个小兵辣子?!你就想一辈子呆在这粤北?!”
张小公爷穿着的这身军装整个人不仅英武且依旧俊俏如璧人,却见他气的俊脸都红了。
“你就不想杀敌获勋?!就不想到京师去就读那帝国皇家军事学院当个天子门生?!”
“就不想将来统帅千军万马,为帝国鏖战边疆扬名千古光宗耀祖?!”
一番话说的,不止这许家兄弟。
而是在场的这些个原山贼水匪海盗头领们,那面皮“蹭蹭蹭”的涨红了去。
谁不想啊,谁特么不想那是傻子白痴!
“你们现在只是拿了免罪告身,但想要成为国防军、穿上我这身军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张小公爷背着手,望着他们一字一句的道。
“此时勤学,乃为尔等将来为将、为帅而备!!”
“此刻苦练,乃为尔等即将面临之恶战,活下来而备!!”
“尔等竟还怨怼?!竟还躲懒?!拿自己性命做伐么?!”
一番话骂的下面的这些个西山山魈、西江水鬼、三江王们,尽皆不敢吱声。
“若是如此,不如我派二十两银子给你们发一面粤北义士的匾额让你们回乡逍遥去算了!”
张小公爷越骂越生气:“不会文识字,你们拼上功勋亦难当大任!这都不明白么?!”
“没有苦练,推尔等入沙场不过是推尔等去送死!这都不知道么?!”
尽管是挨着张小公爷的骂,但这些下面曾经的各路绿林魁首们却没有一个不心存感激的。
人家是胡乱骂你么?!人家这是为你好啊!
想想人家的身份,英国公家嫡孙小公爷、陛下内阁最看重的“天下风云麒麟儿”。
帝国皇家军事学院的缔造人,南北文武双解元、帝国武进士们的总教习!
人家不仅身份尊贵而且做人做事,那更是让人无可诟病。
秦地地龙翻身灾民遍地、哀鸿遍野,是谁带人去接回京师安置的?!
路途上鞑靼来袭,又是谁在阵前厮杀不退一步的?!
是这位张小公爷玉螭虎!!
国防军中,可是有不少可都是秦地出来的军卒。
他们是一步步看着张小公爷如何救济他们、如何安顿他们,如何给他们寻了差事安置。
现在他们作为这些个粤北绿林魁首们的教官,自然也把这件事给这些绿林人士说了。
得!人家做下的这些事情、人家这身本事那自己还有啥说的。
这样的人物那是千百年都难得一见的啊,人家现在能痛心疾首的让自己勤学苦练这是害自己么?!
好些低着脑袋眼眶有些泛红,说起来他们的身份同情他们的就没多少。
又何曾有人如此痛心疾首的对他们耳提面命,让他们勤学苦练搏杀前程?!
还给他们说要是躲懒,与其让他们去沙场送死不如给他们银子安置让他们回乡厮混去。
莫看他们这些绿林汉子瞧着好像粗豪,实际上心思比谁都细腻。
若是真粗豪的傻大个儿,早特么不知道被人把脑袋摸去多少回了。
同时他们也非常的敏感,谁对自己虚情假意、谁又真心相待其实心里都有杆秤。
张小公爷给他们说的这番话,那绝对是推心置腹、肺腑之言。
“你们或许亦知晓,晋阳城外我与鞑靼一战几乎身死沙场”
张小公爷望着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的松开了眉头。
“此一役,追随我张家世代的数十老亲兵皆战死沙场!”
“我是抬着他们回去的”
提到这事儿,张小公爷心里就很难受。
那些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老家伙们,很多连遗言都没有留下。
打扫战场的时候,有些甚至尸骨都被马蹄的不成样子
“粤北仅仅是剿匪,还未有达到最残酷的时候”
张小公爷定定的望着他们,一字一句的道。
“尽管知道走上沙场,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伤亡”
“但某依旧希望,你们能多活下来几个、多回来几个”
说到这里,张小公爷似乎有些意兴阑珊了。
却见他摆了摆手,叹气道:“考核不合格的,就不要从军伍了”
“某宁愿你们恨我,也不愿你们去送死。”
山贼头目们,是许泰、周子江等人在训练。
下面的当家、小头目们则是少尉、军士们在训练。
山贼们交给普通国防军低阶军士们在训练,一切都层次分明。
而除了矿山、码头的建设之外,现在大部分的罪囚首先被拉去做的是清理河道。
张小公爷为何选择忠义乡,作为铸造分司的所在地?!
除了那里原本就存在的大量铸造、冶炼工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水运。
熟读明史的张小公爷很清楚,忠义乡在明清时代可是“天下四镇”、“天下四聚”的!
而造就了忠义乡成为天下四聚经久不衰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水运!
当其余的天下四镇、天下四聚都在时代中落幕,甚至逐渐被遗忘的时候。
忠义乡却默默的将自己的,提升到了近万亿的地步!
虽然人口稍低却后起之秀的莞城,足足高出了千亿之多。
忠义乡古镇处,有着汾江古渡。
在清道光年间就因着这条古渡,整个忠义乡一度拥有着两百余种手工行业、十万各业余工匠。
此处不仅承载南来北往之商贸,更能自产数千不同种类的商品!
而水道能够大量、方便的运输各种原材料,还有成品!
南下,可抵达羊城转出海码头外运。
北上,则可直入桂西!
第401章总督粤北大开发安抚黎民百姓事中
,!
张小公爷要整饬河道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即将铸造的重型火炮。
上次津门的火炮他就想要利用水运,无奈的是时间太匆忙了。
弘治皇帝急迫的想要把火炮装到炮台上去,可没试过谁敢把三万斤的重炮架在船上运啊?!
最终无奈之下只能采取最稳妥的陆运,耗费巨大。
后来时间没有那么紧迫了,铸造司、均输司的大匠们才配合起来打造了一款巨大的承重运输船。
当然,这与其说叫运输船不如说叫“巨型牛皮筏子”。
以皮为筏渡江渡河,此事古尝有之。
《后汉书》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
《水经注?叶榆水篇》亦载“汉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
唐白香山作《长庆集?蛮于朝》亦言“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鄂州道路遥”。
在研究怎么将巨炮通过水路运往津门的时候,大匠们就开始翻阅古籍看看有没有相应记载。
木筏、木船首先就被淘汰了,三万斤一大截的火炮难保不压坏了去。
研究了半天之后,觉着这牛皮筏子大约是最适合的。
羊皮筏子太薄,若是近途倒是合适的。
但要从潮白河运到津门这就比较危险了,牛批筏子则稳妥多了。
而且牛皮筏子的载重更大、面积更小,运载时候亦高出水面数寸不至于让水溅上来染湿。
试制成功后还专门打造了四万斤的铁料模拟炮,往津门来回拉拽试验了数次。
又在津门修筑了一处水泥钢吊塔,用于将牛皮筏子上的巨炮吊装运离。
这才算是完成了完成了水运的工程。
水运可以支持起大量的物料、成品运输,张小公爷自然是考虑在大河边上建铸造分司的。
“诸位不要紧张,这次本督抚请诸位前来是让诸位发财的……”
下面的粤北商贾们唯唯诺诺,其实心里都快要哭出来了。
上回您找童家他们这些大商贾的时候,也只这么说的。
现在……他们都在挖河道,还有被送往夷州据说要去开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