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此番出征之时,末将等在皇帝陛下面前立誓,匈奴若敢对我大秦出手,末将等即便粉身碎骨,亦要让匈奴付出前所未有之代价,不灭匈奴,死不回朝。”
“可如今的情况,大元帅也看到了,匈奴根本没对我大秦出手啊。正所谓出师有名,我大秦有何名目攻打匈奴?”
那儒将拱手抱拳,说话间,眼中满是沉思之色,道:“诸位将军,方才屠雖将军所言,不管匈奴作甚,我大秦只管打就是。可诸位觉得,此战能打吗?若要打,又该怎么打?”
说话间,战争还未开始,已然有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第616章 能不能打
“何将军说的没错,此战我等出师无名,所谓无名之师必败无疑,我等不能打,也没法儿打!”
“对,此战到目前为止,的确不能打,还请元帅把目前的局势上报朝廷!”
“元帅,这一战没法儿打,也不能打啊!”
何欢的话音落下,下方几乎所有将领纷纷起身,抱拳拱手,附和何欢,未有少数人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这些坐在当场,一言不发者,几乎都是出身于兵家的将领,而哪些拒绝出战的,则几乎都是诸子百家在朝任职的将军。
随着前秦的覆灭,除了屠雖、任嚣、蔚缭子这些前朝名将之外,再加上嬴守召唤而出的李元霸、宇文成都、许褚和后来收服的烈阳等人,朝中再无大将,文武群臣职位空虚。
后来经过科考,填补职位。虽说诸子百家,大多擅长治世之道,但其中热血男儿也有不少,其中很多人都加入了军旅,凭借自己的威望,硬生生坐上了大秦诸多将军之位。
其实对于这些所谓的将军,嬴守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们少了一份挣心,但嬴守并没有多说什么,一直以来,都委以重任。
只是他们几乎都很少有机会上战场,说是将军,实际上就是军部在朝中的文书而已。
处理的都是一些军中要事,却大多没有上过战场。
如今,嬴守派他们上战场,也不过就是一份考验而已。
不过很显然,一切都没有出乎嬴守的意料,这些人敢于出战没错,但更多时候,却一个个拘泥于各家思想,终究差了一份挣心。
反观诸子百家中的兵家,于这些人在军中的表现,就显得有些独树一帜了。
他们并没有开口发表攻打之意,也没有反对之心,只因为,他们觉得双方都有道理。
屠雖的道理在于,他说的,就是兵家的道理。而何欢等人所说,虽然掺杂着各家各派的道理,但也符合兵家之道。
兵家,在乱世之中,本身就是挣心为主。什么所谓任意,兵家从不在乎。
他们只知道自己在为谁打天下,自己的国是哪一国,自己的主子是哪一位。
他们任务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的国家谋取无上地位,称霸天下。
至于出师有名,兵家自然也在乎,但有时候,正所谓兵贵神速,真到了分秒必争的时刻,谁还吃饱了撑的给你讲道理,给你谈什么师出有名。
打完再说,有名无名,看谁能赢。
胜利的一方,就是道理。失败的一方,永远只能背负一切。
当然,这是兵家思想,不代表百家思想。
百家思想,如儒家,讲的就是站在道德至高点,裁决一切。
我要打你,但我也要拿着足够的理由,否则打赢了,我也不光彩,好像有点以强欺弱的感觉。
毕竟嘛,话说回来了,人家打不过你,自然不敢招惹你。人家都不招惹你,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打别人?
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嘛,还要不要点脸,还要不要一点礼节道德了?若说别人看你好欺负,专门欺负你,那儒家也不是跟你玩儿的。
我先和你讲理,你要不听,打得过得打,打不过也得打。傲骨寒梅的精神,正是不惧一切挑战。
再如墨家,墨家思想,讲究的是非攻,相亲相爱,不争不抢。但非攻,不代表不敢打,而是说不主动打。
我可以不断积蓄力量,我也可以不打你,我甚至可以仁义的对待你。
但你要是敢来招惹我,我不打你,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保命,为也不得不拼命,这不叫攻打,这叫防守。
如此一来,各家思想中,基本上,除了兵家,其他的一切思想,都没有主动招惹别人的心思。
这也是为何在春秋战国之时,各国之间,你打我,我打你。有理由要打,没理由,找理由也要打,总之就是能打起来的原因。
而到了后世之后,儒家一家独大,从此之后,中原之地,向来只有被动挨打,然后反击的份,从来没有找理由找借口打别人的份。
凡事违背这一条准则的,如汉武帝,一生威风八面,打得匈奴四处逃窜,但打完之后,西汉没多久就被灭了。
若不是刘秀,哪能再开创东汉两百年风光?
再如隋炀帝,三证高句丽,强势入侵,结果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似乎自春秋战国之后,中原炎黄就被下了一个诅咒一样,凡是不惜一切入侵别人的,都只能惨败告终。
“嚯,诸位将军这是什么意思?你们倒是给我说说,什么叫做师出无名?难道才发生在眼前的事儿,你们就忘记的一干二净了?匈奴此番对我大秦使团做出的行径,天理不容,难道这不是出师之名?”
“你们倒是告诉本将军,为何不能打,有什么不能打的?现在你们改口倒是快了,之前在朝堂之上,我可没听大家说,非要等匈奴出兵,你等才能以死报国啊!”
眼看说话间,整个大殿突然安静下来,屠雖眼睛微眯,冷冷喝道。
“屠雖将军,不可否认,此番匈奴对我大秦使团所做之事,天怒人怨。但屠雖将军得想一想,在此之前,我大秦又做过些什么?别忘记,是我大秦先杀了匈奴使团几乎所有人啊!我大秦记仇,难道人家匈奴就不记仇了?”
“此番匈奴所有死去的人,都是葬身于我大秦之手,而我大秦使团葬身匈奴的人,却没有一个死于匈奴刀兵啊。匈奴蛮子以怨抱怨,尚留三分情面。”
“我大秦号称礼仪之邦,岂能做这以怨抱怨,赶尽杀绝之事?”
何欢看向屠雖,微微拱手,笑道:“再则,屠雖将军,末将且问,我大秦能战之兵多少?不过二十万。”
“即便加上此次我等从朝中带来的三万大军,再加上三万虎贲军,也不过就是二十六万!”
“然,匈奴可是八十万大军。即便之前被石破天将军斩杀十万,尚还有七十万大军。二十六万打七十万,将军可觉得有多大胜算?”
第617章 争吵不休
说话间,何欢顿了顿,目光四处看了看,见其余诸将纷纷点头,他眼中带着一抹傲然之色,再次看向屠雖。
“屠雖将军,要知道,这塞北,可不仅仅只有匈奴,还有东胡呢。”
“二十万大军,少说也得留下十万防备东胡吧?如此一来,我军十余万,与近乎十倍的敌军开战,胜算又有多少?”
“莫要忘记,宇文成都十万大军葬身沙漠,才过去不到一年啊。”
“那匈奴最擅长的就是平原之战,他们战马精良,来去如风。”
“而在这一点上,我大军可谓毫无优势。”
“如果凭借长城天险,尚能拼死一战,但没了长城天险,我军就是一张活靶子。将军请说,此战如何打,怎么打才能赢啊?”
一番话说出,本来应该是帅府议事,却成为了屠雖与这何欢的争论。
“嚯,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觉得匈奴过于强大,不敢打嘛。何欢是吧,你得记住一句话,身为人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你儒家理论。”
“如今,你这儒将难道已经忘了?现在是陛下要打,你打得过也得打,打不过也得打,说这说那,一大堆废话。你要不敢打,你直说。”
“你做不到儒家圣言,本将军可以做到。为我大秦皇帝,为我大秦帝国,屠雖百战不殆,虽死犹荣!”
“元帅,屠雖请战!”
说着,一番讽刺之后,屠雖猛地看向尉缭子,抱拳请战。
“屠雖,你莫要太狂。据说当初,你面对匈奴八十万大军,可有说过,给你三十万大军,你能灭匈奴八十万蝼蚁。此话本已经张狂,那也就罢了,至少不损我大秦颜面。”
“可就算真给你三十万大军,你能灭了匈奴,但现在,我大秦哪儿来的三十万大军!”
“你告诉我,你又如何灭了匈奴?我知道你为国不惜死战,值得敬佩。可在有勇气,你也不能怪拿着我大秦士兵的生命开玩笑。”
“若这十几万大军葬身塞北,我大秦将对各国敞开大门,任由别人烧杀抢掠,那时,即便是你屠雖也好,还是在场的诸位也罢,都将沦为千古罪人,这可不是你屠雖一人能够承担的起的!”
被屠雖一番讽刺,何欢脸色顿时阴沉下去,怒声喝道。
说话间,两人已然撕破脸皮。
在这军中论事,就如朝堂议政不合,相互争吵不休一样。
这可不论职位高低,只论对错,因此,即便屠雖乃为上将军,但这何欢有理说理,同样丝毫不让。
“怎么,你以为你怕死,我大秦十万儿郎也如你那般贪生怕死?”
屠雖眼睛一瞪,喝道:“何欢,我告诉你,别以为本将军是你这般贪生怕死之辈。”
“当年百越之战,困难重重,同样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本将军说打也就打了。当年如此,如今同样如此!”
“屠雖,你口出伤人,我何欢不是不敢打,然,为家国计,为千秋计,此战绝不能打!”
“你倒是可以用当年得百越之战张狂,可你要知道,前秦已经灭了。”
“就因为百越之战,困我大秦六十万大军,所以前秦灭了!”
何欢暴怒,说话间,也不称屠雖将军了,直呼其名,毫不客气的揭短。
“哼,夏虫不可以语冰,你儒家先贤说得果然在理。”
“我不与你争辩,今日这一战,你打,我也得打,你不打,我也得打。元帅,屠雖请求出战!”
屠雖眼神一凝,冷哼出声,这要说道辩才,他可辩不过出身儒家的儒将何欢,总得就一句话,他今天非打不可。
“元帅,不可发兵啊,否则大秦危矣!”
何欢连忙抱拳,毫不犹豫,转而劝阻尉缭子。
“元帅,如今发起战事,于我军不利,还请元帅三思!”
“元帅,就算要打,也必须在长城天险打,出了长城天险,天时地利与人和皆无,不可出击,还请元帅下令,禁止发兵!”
随着何欢出言阻止,其余人也不迟疑,纷纷看向尉缭子,都觉得不可大。
尉缭子静静都坐在上首,看着下方诸将争吵,忍不住缓缓闭上眼睛,呼吸急促,只觉一个头两个大。
不可否认,目前来说,最有道理的还是何欢这一派。
毕竟尉缭子能做大元帅,他也不是傻子。甚至他比在场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清楚,此战必败。
可以说,何欢等人所言,才是真正的理智之言,而屠雖所言,却显得有些鲁莽,纯属莽夫之言。
可现在,朝中那一位要的可不是什么狗屁的理智啊。
尉缭子追随嬴守也有不少日子了,可谓是嬴守手下第一位得力干将,别人不明白嬴守的心思,他却一清二楚。
这个时候,一切所谓的理智,对于嬴守来说,都是累赘。
没错,大秦需要有理智的人来治国,但也仅仅只是治国罢了,理智并不能平天下。
于嬴守来说,文武并进,文为理智,武为冲动。
理智的用处在于哪里?不是拿来客观分析大局的,在嬴守看来,理智就是用来摆平冲动造成的后果的。
天下大局,打也就打了。
前面的人只管打,打出来的结果是什么不重要,有可能发生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群足够理智的人,得为一切结果摆平后世。
否则,嬴守要这些理智的人做什么?吃闲饭?
可面前事与愿违,这群理智的人,从一开始就站在理智的角度上,先判断对错,如此一来,嬴守的计划,又如何能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