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心中一颤,更加无言以对。
是啊,他们有什么证据证明君无忧罪大恶极?
难道就因为当时叛军杀到南城区?
要知道,当时王府大军也在那里拼命拦截叛军,甚至死伤殆尽,凭什么就说人家君无忧说故意的?
有些事情,看出门路说一回事,拿到证据又是一回事,上面愿意怎么处置又是一回事。
若有证据,或许上面也不好说什么。可你连证据都拿不出来,即便所言都是事实,想怎么处置,那不也是皇帝的一句话?
真要扯皮,到皇帝面前评理,君无忧多的都不用说,只需要说一句,我带领的王府大军,还有几个人生还。
就这一句话,就能堵的所有人无言以对。
没错,人家两万大军,为了平乱,死伤殆尽,几乎全部尽忠,你还有什么话好说的?
你凭什么就说人家心怀险恶?
这简直就是一场打不赢的官司。
“看诸位这样子,应该拿不出证据吧?”
“既然如此,老夫奉劝诸位一句,以后最好不要胡思乱想,也别胡说八道。我大秦武帝陛下,英明神武,自有决断!”
“这里还有一封圣旨,是交给诸位的,诸位领旨吧!”
见众人无言以对,叔孙通再次开口,语气森然。
说完,他又接过一份圣旨。
众人见状,又要跪下领旨,却只见叔孙通招了招手,道:“不必老夫来念来,你们拿下去慢慢看吧!”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有些不解,但人群中,萧何还是走了上来,接过圣旨,来到众人中间,打开看了上去。
众人围拢上来,看完圣旨上的内容后,所有人都是脸色一变。
“什么,皇帝陛下要撤销所有封爵?”
“太傅大人,这……”
看完圣旨,所有人猛地看向叔孙通,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那圣旨上的内容很简单,对于咸阳之战,百官的付出,丝毫不提,没有半点褒奖。
提起更多的,反而是大秦陷入战乱后,咸阳城内频发的各种混乱。
虽然没有明说,但其中的指责之意,傻子都看得出来。
无非就是再说群臣监督无方,连眼前的咸阳都看管不好,还如何治理天下?
与此同时,圣旨中还陈述了此番咸阳之战,死伤无数的一系列说法。
皆因那几十万百姓,不顾大局,逼宫咸阳,群臣不作为,以至于咸阳乱哄哄,人挤人,人踩人,咸阳拥挤,最终使得无数百姓死于刀兵。
这一说法,不仅仅指责了群臣,更是他们弹劾君无忧的罪名,直接转嫁到那几十万前来咸阳讨封的人身上。
最后定论,为表惩罚,此番所有封爵之事,就此作罢。当然,长城守卫军,为国战死,理应料理后事。朝廷必须出资,抚恤战亡将士之家眷,让亡灵在天得以瞑目!
这说法,可谓大一棒子给一颗糖吃,简简单单一卷圣旨,直接剥夺了数十万人的爵位册封,手臂不可谓不大。
这一点,正是众人所吃惊的。
要知道,倘若因此而引起愤怒,一些混乱,怕是又要不可避免了。
毕竟那是关系到几十万人能否成为贵族,或者晋升的机会,谁会愿意心甘情愿的放下?
“怎么,诸位大人,难道这圣旨上写得还不够清楚,还要老夫再给大家说清楚一点?”
见众人一脸不满的表情,叔孙通冷哼一声,道:“我大秦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番乱民祸乱咸阳,以至于害人无数,本是死罪。”
“皇帝陛下不予追究,反而加以抚恤,是念在他们家中阵亡将士的份上,否则追究起来,他们都是死罪!”
“这一点,老夫希望你们能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诸位大人掌握大秦政权,诸位自己看着办吧!”
说着,叔孙通再度坐下,不再去看众人。
众人心中有些悲愤,没想到这突然间得到的消息,竟会如此不顺人心。
“好了,诸位旨意已经得到,先回去歇息吧。今夜晚了,莫要耽误明日正事。老夫也乏了,准备回去歇息,也不奉陪诸位大人了!”
众人苦恼时,叔孙通的声音再度响起,却是直接赶人。
大家都知道,叔孙通是一个讲礼之人,此前胡言乱语,已经惹怒了这位太傅。此刻确实不好相处,于是一个个纷纷告辞离去。
第1233章 顺势而为
“哎,张大人至始至终,一言不发,不知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待得所有人离去之后,叔孙通又坐了下来,目光却是看向张良。
张良目光闪烁,上下打量了一眼叔孙通。
他发现,面前这位老人变了,是真的变了。
不仅仅面容变得更加苍老了,连其行事风格,或者说一些信念也都逐渐发生变化了。
曾经的叔孙通,身为一代大儒,乃天下之师,可为刚正不阿。
若让他知道君无忧的所作所为,必定怒火焚烧。但如今,他不仅不怒,反而为君无忧说话。
这变化不可谓不大。
“呵呵,看来此次燕地之行,太傅大人变了很多!”
张良没有回答,而是摇头一小,来到叔孙通旁边的主位上坐下。
毕竟他才是这尚书府的主人,虽然叔孙通也坐上位,但仅仅只是坐在右手边的位置,此刻主人上前,方才坐在左手位置。
“老夫变了吗?”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吧!”
叔孙通闻言,轻轻一笑,脑海中不仅回想往事。
曾经,他乃前秦博士,因赵高权倾朝野,满朝文武,刚正之人不知凡几,皆为赵高所杀。
他身为儒生,一代大儒,最终却选择委曲求全。
在别人都证明自己刚正之时,唯有他一人与那赵高同流合污,背负无数骂名,最终找到机会,杀死赵高。
然,此时此刻,前秦气数已尽,他已无法挽留。
后来遇到当今皇帝陛下,他终于可以一展心中抱负,却不曾想,好日子不长,转眼间,大秦又一次战火连绵。
天下都变了,他又岂能不变?
可实际上,他真都变了吗?
他不知道。
或许自己是真的变了,面对几十万百姓都死而无动于衷。又或许他没有变,只是看清楚现实,根据局势而定。
“不知太傅大人对那君大人有何看法?”
张良拱手,笑着问道。
“乱世之枭雄,盛世之能臣也!”
叔孙通眼神一凝,声音低沉而凝重,给出这样一个评价。
“哦,大人竟给他如此评价?”
张良心中一惊,倒是没有想到,叔孙通竟然如此直言不讳。
其实这个评价,又何尝不是他张良给君无忧的?
“凭一己之力,改变这天下结局。转眼间,翻云覆雨,又改变为大秦之格局。如此人物,莫非子房觉得,他配不上这么个评价?”
叔孙通斜眼看向张良,反问道。
“是啊,转眼间,让我大秦内外兼并,此番大秦若度过此劫,必将局势大变,为以后的大秦铺垫出一条新的道路。机关算尽,这天下,怕是得按照他的路走下去了。”
张良苦笑,不得不承认君无忧的能耐。
他自问,君无忧所作所为,有一些,根本就是自己无法达到的。
此人不仅仅是一个谋士,更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客。他完全有能力颠覆一国朝堂。
要知道,此前,这朝堂还是大秦的朝堂。即便大秦一统西南,一统南境。
可这朝堂之上,依旧没有西南或者南境什么事。
然而如今,君无忧愣是硬生生把西南那些人拉近这潭水,应是把这潭水搅浑,这完全是准备让八方来客参政啊。
这种事情,换作历朝历代,谁人敢为?
吞了他国,还让他国之王前来参政,这无异于自找不痛快。稍有不慎,或许就得被凡客位置。
然,就是这样一件危险的事,君无忧做了。
这是真的不怕死,一旦引来皇帝的猜忌,顷刻间就能让他死无葬生之地。
而如今,皇帝没有猜忌,唯一的结果就是他成功了。
当然,他成功了,不代表危险就不存在了。
可危险存在的同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此做法,足以展示大秦之胸襟,也能大大的加快大秦融合西南各国的速度。
例如原本想要彻底获取西南的民心,少说也得两三代人,百余年的努力才行。
毕竟只有这一代人都死光了,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人,全都受到大秦的恩惠,才有可能一心向着大秦。
可如今,率先把这些各国王室融入大秦,只要不出意外,顶多十年,定能让各国后患烟消云散。
这就是好处。
毕竟说到底,连王都愿意做别人都臣子,尽心尽力了,那些子民,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威望,德行,就是如此展示的。
“是啊,怕是以后这大秦的路,都得按照他铺垫的一直走下去了。只是不知,这满朝文武,能否接受得了啊!”
叔孙通点头,叹息道。
“放心吧太傅大人,这满朝群臣也不是吃素的,岂能让他一人翻云覆雨?”
“就算群臣能够放任,皇帝陛下也不会放任。如今大家只是义愤填膺罢了,回过神来,以我对萧何的了解,他会接受,也会改变想法的。”
“君无忧如今行事一帆风顺,只是因为萧何没有出手罢了!”
“一旦萧何出手,凭萧何只能,这朝堂上,还轮不到他一人翻云覆雨!”
张良摆摆手,说话间,竟把萧何当作了君无忧唯一的对手。
“哦,老夫一直以为子房才是这君无忧唯一的对手,不曾想,子房竟然觉得,萧何才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