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 第159节

  韩信瞥了眼众人,说道:“汉军怎能用楚军的规矩呢?”

  众人愣了下,旋即明白了韩信的意思。

  大概就是说,你们投降可以,但是还想带着自己的部下一起作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汉军,就要用汉军的规矩。

  而汉军是什么规矩?

  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八个字。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不要理解错误,这里指的并不是行军打仗将兵之间相互不知道。

  而是指,部队在出征之前,士兵不知道会是哪位将领带领自己,而将领也不知道自己会带领哪支部队出征。

  唯一知道的部队,就是将领自己的亲兵。

  这些是跟着将领走的,用于保护将领安全,必要时候协助管理军队。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将领的亲兵可以看做是国家给你的私兵。

  因为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部队是要听从皇帝、王的指挥的,而亲兵,则需要听从皇帝、王、将领的双重指挥。

  “将军,此乃楚地,暂时用楚国的规矩行事,会为将军带来更多便利的。”武义等人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汝等可是觉得,没了你们的帮助,本将军在楚国就要寸步难行了吗?”韩信不屑道。

  按照原本的想法,这一仗是要狠狠的打的。

  能够收到多少俘虏韩信并不在意,他现在并不缺少人手。

  最缺的是兵器。

  所以,通过这场战斗,磨炼自己的部队,同时杀伤更多的楚军,也在韩信的目标之内。

  然而,预想之中的战斗强度并没有达到,楚军内部也更是不够团结,竟然在营寨被破之后,直接选择了投降。

  现在反倒要用自己手下的士兵来作为自己换取权力地位的资本。

  “将军,吾等非是此意,望将军……”

  韩信不耐烦的挥手打断了武义的话,直言道:“无需多言,入了汉营,便要遵从汉的规矩,汝等非是项家那种大族,亦非王侯之后,甚至在一县之地尚不能一言九鼎,凭着手下那几百上千人就敢跟汉国谈条件?”

  “将军,吾等并非与汉国谈条件,只是想按照将军的规矩办事罢了……”武艺连忙解释。

  “按照本将军的规矩?”韩信一声冷笑,对于对面的心思,他是心知肚明的。

  没开打的时候,继续作威作福,开打以后发现打不过,那就投降呗。

  反正天下大势就是这,楚国都已经紧张的集结主力,几乎是以倾国之力要跟汉军决战了。

  说白了,韩信说的对,他们就是那些在县里都不能一言九鼎的人,所以他们才会被丢在这里独自去拖延汉军的战略步伐。

  打赢了,主要功劳在于决战场那边,打输了,可能是四周负责拖延的人没有完成任务,然后导致决战失利的。

  说的再简单一些,他们就是那群被抛弃的小权贵。

  对于这些小人物,韩信怎能放低自己的态度?

  “先前本将军只不过是遵照王令特事特办罢了,现今还需要如此吗?现在摆在汝等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遵守汉国的规矩,或者来试一试汉国的刀枪能不能要了你们的命……”

  

第246章 釜底抽薪

  

  楚国之所以难以被征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这一套政治体系。

  与秦,与其他六国都不同。

  有些人只知道六国排斥楚国,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排斥楚国。

  也有人知道楚国被称之为蛮夷,却不知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他们。

  追根到底的话,这个历史问题就要追溯到楚国立国的时候了。

  打那时候开始,楚国便跟其他的诸侯国不同。

  因为楚王并非是周天子封赐的。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北方诸侯国林立,大鱼吃小鱼,小鱼碰大鱼的现象不断发生。

  这给了楚国潜心发展崛起的机会。

  楚国的最开始,只不过是一些部落为了抵抗强大的诸侯国,联合起来自称为王罢了。

  而楚这个国号,源自于楚国先君鬻(yu)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死亡,熊丽得以存活,并且日后成长为楚国的首领。

  而妣厉死亡后,巫师用楚包裹其腹下葬,楚就是荆条,而为了纪念她,所以后人就自称为楚。

  而周成王为了感念鬻熊在灭商之时的功劳,便封了他的孙子孙熊绎为子爵,然后这才自立了楚国。

  诸侯国排斥楚国,是因为他是一个子爵建立的,而且不是周天子分封的。

  凭什么我们拼死拼活,一步步的提升爵位,历经数代的努力才得以封国,而你一个小小的子爵就自封楚国了呢?

  虽然后来楚国曾一度自去王位,但后来又自封了。

  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你楚国血统不正。

  于是,周朝还搭上了一个周昭王。

  你一个自封的楚国敢杀周天子?

  本就看你不顺眼的诸侯国,瞬间炸裂了。

  除了这些以外,楚国在各方面也与各国显的格格不入。

  因为楚国建立伊始就是多个部落组成的,所以这些部落是拥有足够高的自治权的。

  楚王只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话事人罢了。

  而列国除了对郭嘉有巨大贡献的,或者是王的儿子比较有才能,但却无缘继承王位的才会被封为君。

  但是楚国,上上下下一共七十多个封君,列国加起来也没他楚国的封君多。

  而这些大小封君的地盘加起来就是楚国的国土。

  所以盘你没话说的。

  而到了现在,如何去处理楚国这种政治模式的后遗症,即便是王不饿也要小心应付。

  武义等人之所以敢去跟韩信讨要好处,究其原因就在这里。

  他们手下的兵,是自家的私兵,都是由他们手下的农民庄户组成的。

  命根子就在他们手中,所以对于武义等人的命令也不敢不听。

  而若是按照汉军的规矩去走,一天两天的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时日一久,问题就来了。

  现在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以后,那些泥腿子会狠狠的冲撞他们的地位。

  秦朝虽然在楚国旧地推行了郡县制,但是当王不饿的汉军在中原挡住章邯的秦军以后。

  旧楚各地纷纷出手,短时间内恢复了楚国的国土,甚至还将其扩大了一些。

  而各郡县的官员,也是各地的一些旧贵族来担任的。

  虽然秦始皇迁走了大量的贵族,但这些人他是迁不完的,每一家都有大量的分支留了下来。

  而现在,这些人就是楚国的当权人。

  原先的贵族,按照实力瓜分了郡县两级的官职。

  虽然表面上还是郡县,但内在却跟分封时期是一样的。

  武义似乎觉得韩信太过于年轻,还没有理解透自己话音里的意思。

  于是接着说道:“将军可能误解了吾等的意思,吾等虽然只是楚国一个小小的贵族,权势和土地都不如那些大贵族,但我们却能代表着更多的楚国贵族。将军若能妥善安置吾等,这对于劝降其他楚国贵族是有益处的,今日吾等可以遵从将军的命令,但是其他的楚国贵族看到了今日吾等的遭遇,他们可能会放弃投靠的想法的……”

  “楚国的失败,已经证明了分封这些贵族是没有用的,而楚国的现在,又证明了王权难以治理这里,汝等可是觉得,汉国会为自己留下这么大一个隐患吗?”韩信轻飘飘的看着众人。

  心思他能理解,无非就是不想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权力。

  哪怕是投降了,也想继续争取一下,让自己能够保持现在的生活。

  优待没问题,但他们的要求,却是与汉国的基本政策相背行的。

  这是原则性问题,不是他韩信一个人能够左右的。

  况且……

  “本将军也是楚国人,祖上皆为楚国人,只不过没有汝等那般富贵罢了,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楚国人,本将军可以告诉汝等,汝等自以为是的把自己当做楚人的救星,殊不知真正的楚人早已恨透了汝等……”

  众人愣了下。

  韩信的话还是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身为楚国底层走上来的人,韩信当然知道楚国底层百姓的想法。

  贵族分封制的确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是同样的,剥削将会比其他地方更加恐怖。

  就拿一个县来说,每年这个县有将近一半的产出,都被收到了这些贵族的手中。

  从你手中抢来的,然后在你活不下去的时候给你一口吃的,接着你就得感激我,因为我在为你兜底,而不像其他列国那般,没有吃的,没有价值就等着饿死吧。

  韩信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天赐汉王这个外挂以外,其本身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都是排列上等的那一批人。

  特别是现在经历了汉国的两年,再跟之前的生活对比,韩信对于这一次的征战,几乎可以肯定会百分百的胜利。

  韩信继续看着众人,叹了口气,还是没能忍住道:“不要再抱有幻想了,以前的楚国百姓,那是没得选,现在他们有的选了,汉国的政策虽然对汝等不利,但却有利于普通百姓的。”

  “若是汉国来了,他们便不用再为汝等卖力卖命,能够靠着自身的劳作而养活一家人,汉军势如破竹,一路广施仁政,毫不留情的打压各地贵族,既能获得军需,亦能让百姓看到汉军对贵族的对立。”

  “你说,若是汉军来了,底层百姓凭什么还为你们卖命?”

  “不妨直言告诉汝等,汝等所依赖的不过是手底下的百姓奴隶罢了,便如同汝等乃锅中沸腾之水,百姓奴隶如同锅底燃烧之柴,直接抽走了燃烧的柴火,汝等又拿什么沸腾?汉王称此为釜底抽薪……”

  

第247章 第246 天下大势

  

  韩信的一番话瞬间将武义等人吓的不轻。

  有一句话他说的很对。

  楚国的百姓之所以对他们言听计从,是因为选择权在贵族手中,百姓没的选。

  而现在不同了,汉军来了,汉国的政策很让人羡慕,向往。

  以前那些百姓没的选,现在他们有的选。

  当然,最让他们绝望的并非只是有没有的选。

  作为贵族,哪怕只是一个小贵族,被上层‘抛弃’的贵族。

  那他们也是贵族。

首节上一节159/5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