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这种现象,大汉的地方官员也是头疼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你说他不要脸吧,他们的确不要脸。
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自从这帮家伙发威以后,地方上的财政收入的确是增加了的,而且很多新鲜的玩意儿也出来了,很多事情也越来越方便了。
用那句话咋说来着?
不提钱,咱们还是好朋友……
把这句话用在地方官府和科学院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而搞定了一切之后,刘集也更是发了狠,直接带着人,扎着帐篷就住在了荒郊野外。
好在科学院不缺煤炭,帐篷虽然不保温,但是在外面放上一层厚厚的秸秆,多少也能起到一些效果。
由于现在是冬天,土地是动不了的,正好粪便什么的也要放一段时间。
于是乎,刘集又一次的发起了那股狠劲儿。
人的粪便加上草木灰搅拌均匀之后放了一堆!
人的粪便加上干草搅拌之后放了一堆!
人的粪便加上被浸湿的干草搅拌之后放了一堆!
反正就是他这里有的材料,他都进行了逐一的混合,先两样两样的来,然后在三样,接着四样。
反正材料足够多,再说他搞的单一规模也不大,就是堆数多了些而已。
最后搞下来,足足有一百多堆各种各样的肥料,若不是每一堆都立下了牌子准确记载,单单只是这么多,还真的让人很难分辨清楚的。
而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来年开春便可以开工搞起了。
至于搞这么多会不会浪费,当然不会。
科学研究,不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嘛?
运气好的话,一次就对了,运气不好的话,那就一遍又一遍的进行下去。
反正就是排除无数个错误的,找到那一个正确的,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第581章 咦……堆肥?
搞农业其实是很耗费时间的,他不像搞那些机械,只要零部件对上了,立刻就能验证效果。
首先,农业他是有一个成长期限的,你想验证结果,就必须要遵守植物的生长规律。
比如说春小麦,他就是春天种下,秋天收获,他就是需要经历两个季节,小半年时间的。
再比如冬小麦,他就是需要在秋天种下,然后在来年夏天收获的。
就算是菽,他也是春天种下,夏末收获的。
每一种植物,都有他自己的生长规律,这个是刘集他们无法改变的。
而搞研究,自然不能只去搞这一种,而是需要每一个都去搞一遍,然后挑出效果最好的。
而不同的植物,需要的营养也是不同的。
再从这些效果最好的肥料下手,去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进行试验,得出一个效果最好的配比。
只有这样搞出来的结果,才是最有用的。
而且,只在试验田中拿出结果还不行,在试验田稳定以后,才能在官田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成功之后,则开始在整片官田进行实验。
然后才是拿到各地的官田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再然后是各地官田进行大范围的试验。
如果这些都没问题,那就按照各地试验的结果,按照地域进行不同配比进行推广。
到这个时候这个研究才算是真正的完成。
而这样一个流程,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完全走下来,不说二十年,也得十年的时间。
就算是在后世,也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而且后世还是可以通过先进的手段对各地的土壤进行检测,直接拿着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但是在古代,这一点是行不通的,所以只能用最古老的方式去一点点的试错。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的时光。
在这个冬天,很多人,干了很多的事情。
朝廷也做了很多的准备,皇帝要西征,这场面自然不能太小。
萧何负责坐镇洛阳,这次王不饿直接点名了张良,家里面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萧何和张良一明一暗的负责了。
陈平和灌婴则随着皇帝的车队一起进行西征。
下面各个衙门,自然也要派人跟随,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西征。
王不饿为什么要亲自走这一趟?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所谓的御驾亲征吗?
当然是,但也不全是。
原因很简单,这样能够展示大汉皇帝的天威,能够让西域诸国对大汉更加忌惮。
同样的,除了皇帝出行以外,还有什么时候,是可以让整个朝廷都组团到其他地方去参观的呢?
这一仗过后,西域必然是要纳入大汉版图的。
那么作为朝廷,作为在最上面施放号令的人,他们对于那些地方的情况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那么做出的政策又怎么可能会是正确的呢?
就算有西域大都督,那么,当西域大都督上书的时候,坐在朝廷上的他们,会不会认为某些事情是很没必要的呢?
西域不是中原,人土风貌也都不一样,你不了解他们,又怎么能只以自己的思想去替他们做决定呢?
所以说,这趟西域行,打不打仗倒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是要让大汉的官员们了解西域,为接下来的接纳西域做准备。
说的在透彻一些,既然大汉想把人家收进来,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多进行沟通,多进行了解。
而不是派官派军过去,强行吞并就了事的。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我了解了你,当我熟悉了你,那我就可以站在你的角度去为你考虑,同时加入我的东西,慢慢的,通过时间的累积,去潜默化的改变你的思想意识,让你渐渐的跟着我的思想走,真正的成为我的人。
这叫同化,而不是那些所谓简单的通婚,强制灌输文化理念。
车队的规模很大,因为随行的官吏人数也很多。
而汉朝尚武,所以除了皇帝有十驾一模一样的马车以外,其他人也只有上了年纪的官员才能够配备一辆马车,至于其他人,清一色的骑马前行。
至于为啥有十辆一模一样的,原因请问张良,虽然王不饿觉得不可能在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大臣们还是要求必须这么做。
除此之外,张不衣率领三万禁卫军进行贴身保护。
彭越虽然没来,但是也调集了三千精锐行动斥候在四周探路警戒。
这还没完,在队伍的外围,还有五万军队在保护着呢。
单单只是护卫的兵力就有八万人,所以说,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找事?
虽然逼装了,但是耗费也是挺大的,这个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基本上王不饿出行这一趟,大汉一年的财政都要吃紧了,就这还是王不饿没那么多要求,没想着到处享受,一切从简的结果呢。
“那边在做什么?”刚离开洛阳不久,王不饿便看到了一处奇怪的田地,远远的看着跟一个个的坟包似的。
但实际上又不可能是坟包,还有人正在劳作呢。
况且王不饿也没听说洛阳周围什么时候出现这么多坟包?
有人立即前去询问,当然,队伍都不用离开,大概也就是一两分钟的功夫,斥候那边便传来了消息。
张不衣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转身回来朝着王不饿汇报道:“陛下,那是科学院搞的一块试验田,说是研究什么肥料的,每一堆都是不同的东西,现在正在准备试着耕种呢!”
“哦?有点意思,去瞧瞧!”王不饿瞬间来了兴趣。
难道是在搞堆肥?
看样子像是的,不同的东西,肥料,这不是堆肥是什么?
由于王不饿出生的年代较晚,堆肥这玩意儿也就在小时候见过,但那会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况且这种事也不会让一个小孩子去干的,而等他大一些,能干农活了,也就全部换成化肥了,对于那种古老的堆肥就更不熟悉了。
皇帝出行就是这样的,哪里还不是你的领土啊?
出行难道真的是直奔目的地去就行了?
当然不行,皇帝出行也是有规矩的,小县选择性的进,大县必进,斥候不止是在侦查危险,同样也是在侦查有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
虽然并没有,因为大汉的斥候早就遍地都是了,之前没听说的,现在也不可能被这些走马观花的斥候给找出来。
除非有人拦路喊冤,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前面那么多斥候,外围那么多军队,内部又那么多军队,就算拦路喊冤,你也见不到皇帝的,第一波就被叉出去了。
第582章 朕为你站台
当看到皇帝的车队改变了方向的时候,刘集便带着自己手下的官吏们站在了地头上相迎。
皇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特别是那些连皇帝都没见过的官吏。
刘集还算好一些,至少前些日子还见了一次皇帝,虽然是在大殿上,距离也有些远。
但比起其他人来说,也算是好的多了。
但是此时此刻,刘集心中也是有些打鼓。
上一个项目被皇帝亲手给毙了,自己意外的灵感找到了一个新的项目,而现在,刘集也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命运会如何?
搞研究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项目被上面重视的。
但是搞研究的,也没有人不担心害怕自己的项目做到一半或者刚开始的时候被砍掉的。
有人重视是好事,但作为初入科研狗的菜鸟来说,刘集现在肩膀上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学生刘集参见陛下!”隔的大老远刘集便直接弯腰行礼,站在他身后的六七个人也连忙有模有样的行礼。
形势逼人,形势所迫,身不由己,没得选择。
这就是这些人的现状。
当初能够进入科学院,也不能说是全凭本事,毕竟大汉有本事的人那么多呢,也不差他们几个。
只能说是在有本事的同时,又有一些运气,所以进入了刘集的团队。
而真正容易的,也就他们那一批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