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达认认真真的看着这份记录,上面记录的很详细了。
但是在他看来,也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虽然单单只是看着这份记录牛达基本上就能确定病情了,但王小二还是有些稚嫩了。
他虽然判断出来了,但是佐证的渠道却不够。
这种情况牛达也曾经遇到过,王小二判断为肠结的原因,就是因为腹内回音较重。
“呕吐物中可有血迹?”牛达直接问道,这是他在记录上所没有看到的。
“这个没问……”王小二不由得一阵尴尬。
“我去问一下!”陈宾连忙举手,旋即整个人如同旋风一样跑了出去。
不大会儿的功夫便折返了回来:“牛老师,没有血迹。”
牛达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你的记录都没有出错的话,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他就是肠结,而且是早期的,没有到严重期,待会一起去看一下。”
这年代的医学其实并不是统一的,单说一个查体,那些自学成才的医者们就不会。
就算是会,那也是很粗糙的手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经验不够的人,往往会将肠结判断为肠痈,因为肠痈的发病率要高于肠结。
这个病人王小二虽然没有当即判断出来真正的病情,但是到目前为止,他处理的方式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唯一欠缺的就是经验,当他的经验累积上来的时候,再来处理这样的病人,当场就能准确的判断出来结果了。
而且也不会犯那些小问题了。
总而言之,对于王小二,牛达还是很看好的。
“牛老师,第二个患者我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头绪,诊脉判断其体内火气旺盛,目赤且肿,口舌生疮,吐血衄血,肤色甚黄,以往从未见过这种症状,我给了泻火汤,症状有所缓解,但持续时间不长就又不行了。”王小二说出了第二个病人。
诊脉判断那就是体内火气太大造成的,但是其他的症状又太多了,又让他不敢单独的去判断是火气造成的。
可不论是查体还是诊脉,都看不出其他更多的问题,给了泻火汤,效果又不明显,甚至很快就会失去作用。
这才是让王小二对自己判断有所疑虑的地方。
如果对症,应该是有效的,如果症状能缓解一段时间,也许是积火太旺盛,药量不够所导致的。
“一会儿去看一下,你拿着记录去找一下杨老师,让他过来帮忙掌掌眼!”对于这个症状,牛达在看完药方和记录之后,也觉得心里面没有底气。
虽然很丢脸,但是这个情况自己是真的没有遇到过的。
所以就算自己去了,也依旧没有解决的办法。
为了能够少丢点脸,牛达还是决定去吧杨益给请过来,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御医,也是负责他这一组所在病区的大佬,这个时候不找他找谁?
搞的就跟王小二是来这里学习的,自己来这里就不是学习的似的。
虽然之前还有所不满,但是经过今天一天,牛达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自己倒出去了不少东西,但是也收获了不少啊。
每天单单只是在病区转悠几圈,就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
在帮助手下这些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在加强自身的知识层面?
况且遇到不会的还能去求救,自己也顺道偷一下师,多爽啊!
第708章 太子养成记
医学院的模式就是这样。
站在最顶端的御医都要承担那些义务,下面的人凭什么总想白嫖?
这是根本行不通的,真以为签了协议就可以玩一些暗手段?
一个月后,当十几个企图浑水摸鱼的人被清退了之后,医学院这边再也没有人敢浑水摸鱼了。
如果仅仅只是制度上的压制,时间长久了必然会有人强烈反对的。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的本质,他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说,反抗是因为压迫,但是除了压迫以外,你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呢?
最开始的时候王小二也是有些反抗的,只不过他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
对待分配给自己的学生,他采取的是不主动的态度。
就是你想学什么随便,我不论干什么事情,都不避着你,你能看懂多少你就学多少。
你问了,我有空就跟你讲两句,你不问,我也不会主动的去跟你讲。
而王小二自己在面对上级的时候态度就不一样了。
凡是我遇到的问题,我就疯狂的去问,哪怕是别人的病人,我不懂的时候也会疯狂不要脸的去问。
一个月下来也让王小二摸到了一些门路。
那就是要脸的人,在这里是混不久的,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管他是不是自己的病人,只要不懂,那就是要问,就是要讨论。
但是有一点,问归问,讨论归讨论,不是自己的病人,是绝对不能擅自接触病人的,大家关起门来随便讨论就行了。
而仅仅只是一个月的时间,便让王小二感觉到收获颇丰。
如果给自己打个分的话,来到医学院之前,王小二觉得自己的能力值是五十分的话,那么现在,经过一个月的锻炼,他的能力值差不多已经到了六十分了。
主要是这一个月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见过的,没见过的。
自己知道的治疗方式,自己不知道的治疗方式,同一种病,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式。
在这里,跟在家里,那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体验。
虽然在这里很忙,每天感觉都跟睁不开眼睛似的,但是很充实啊。
半年之后,医学院进行了一场重新的分配。
就是将原有的人员分配方案打散,与不同的人员组成新的小组。
让人员流动起来,不只是固定在这一个小组九个人之间。
除了王小二这些固定的人员以外,那些学生这一次也跟着打散重新分配了。
只跟着一个人固然有好处,但是现在他们正处于长见识的阶段,老是跟着一个人也未必有好处。
况且现在只是实习,就该多转转多看看,等到毕业之后,那基本上就是定在一个位置了。
而再往后,医学院基本上也形成了这么一个固定的规矩。
所有人员除了负责人以外,其他全部都是半年轮转一次,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在这种新的制度下,大汉医学院医者的水平是直线上升的。
如果从某一个方面来说的话,最亏的应该就是那些御医们了。
虽然他们也能学习,也能加强自身。
但是能够成为御医,本身就证明了他们实力的强劲。
这些御医的见识本来就是整个大汉最广泛的一批,所以这种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有帮助,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而且这些人的年纪普遍的也大了,进步的空间是很有限度的。
为了说动这些人,王不饿可是没少下功夫。
甚至是没少给这些人开好处,为此,王不饿还特意开设了一个太医署,全权负责大汉的医务管理问题。
这个是真正的官署,是有权力的,负责制定规则,监察,约束医疗行业,所有跟医疗有关的,全部都要经过他们的审批。
医学院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科学院那边也不甘示弱,虽然整体而言的进度并不算快,但是洒下的种子却是看到了希望的。
建元十年的时候,新收入的一批学生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太一样的地方。
而他们仅仅只是经过了一年的改革学习而已。
到了建元十三年的时候,第一批全日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培训阶段的学生毕业了。
当这些人进入到科学院之后,整个科学院的发展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各项研究明显的规矩了更多,而且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要比以前更加完善。
虽然王不饿理想状态中的蒸汽机依旧没有被研究出来,但是目前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起码经过几年的改进,现在的蒸汽车基本上可以做到日行二百里了。
日行二百里是个什么概念?
在现在的这个路况下,现在的车辆水平的前提下,日行二百里已经很多了。
虽然人类的极限不止如此,红军也曾经有过一天一夜奔袭二百四十里的经历。
单论速度的话,好像还不如红军奔袭呢。
但是这种极限强度下的奔袭,人类又能持续多久?
暂且算他奔袭一次休息一天,第三天接着在奔袭一次,在休息一天。
按照这个频率,等于两天奔袭二百四十里,而同样的时间内,蒸汽车已经走出了四百里。
而蒸汽车最大的优势在于持久力,虽然他会坏。
但是坏了怕什么?
当蒸汽车被列装给部队的时候,所有人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甲级部队,又为什么叫做甲级部队。
首先,甲级部队是满员的,一万人。
一台蒸汽车最大能够搭载三十个人,这已经很拥挤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是搭载二十个人,余下的地方用来搭载物资。
通常情况下,是下方搭载物资,上方做人,无非就是护栏搭的高一些而已。
这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几根结实的木头插上去就可以了,也增加不了多少的重量。
而一万人,需要五百台蒸汽车。
在考虑到损坏,以及大约在其他的物资,所以朝廷直接给甲级部队配备的就是六百台蒸汽车。
当然,一口气配备这么多也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计划就只能循序渐进,每个甲级部队以每年五十台的进度缓慢的增加着,直到满编为止。
既然配备的蒸汽车,自然而然的也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体系,例如说最简单的司机。
每台车配备一名司机,但是每个什却有十三个人,等于是每个什都有三个备用司机用来轮值。
毕竟开车也挺累的,总不能不让人休息吧?
每个屯有六个什,其中一个什为机修什,这个什单独配备了三台蒸汽车,只有十个人,他们的车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键配件,就是为了防止车子坏在半路而没办法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