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军政权力的阎锡山,继续留在山本有什么意思呢?与其最后惹人厌地被赶走,还不如风风光光地上任。
但是阎锡山在不得已进入北京之前,仍责成徐永昌、杨爱源以山西警备司令部正、副司令,负责山西善后。
虽然徐永昌在前次大战后已被边缘化,但他长期在晋形成的个人魅力让其成为压制商震最好的人选。山西军队整编,商震虽被任命为第1军军长,但却日益处于孤立的境地,商震未免愤怒却并没有太好的应对之策。
张汉卿控制异己部队的措施是借口军队整编未竣则不予发饷。对山西各部队而言,为维持对军队的供给均以贬值晋钞维持,而作为山西省驻军最高官员的商震此时有了发泄的渠道。
由于第1军冯鹏翥师之高鸿文、黄光华两旅为商震旧部,自己人么,商震便竭尽省政|府所能支配的财力,对该两旅时以现金补助。对其它支军队么,既不爽我,何必让你爽?
一开始是军饷军资迟发,再后来就是拖饷,这让大伙感觉有些苛刻了。各将领因此不平,王靖国、孙楚等阎的嫡系将领更是表示极大的不满,情绪及于对立。
商震自知矛盾难以调和,索性使问题表面化。你阎锡山不仁,不念旧情,别怪我商某人不义。他先是提经省府委员会议通过裁撤阎锡山亲定的村政处,随即一次性撤换了25个县长!
这样一来,弄得舆情大哗,终于演成了一次太原商民的驱商大会。在文瀛湖畔,群起声讨;军界也同时酝酿驱商。商震不能见容于山西军政界的局面由此形成。
歪打正着,破罐破摔,早有独立之意的商震就势借口奉张作霖中央之命,出兵西北“维持华中地方治安”,率旧部高、黄两旅及军校学员共9000余人,脱离了他赖以发迹的山西。
张汉卿赏识商震的才干,早有延揽之意。商震脱离晋系后,所部随即被改编为人民军新编第18师,由商震任师长,归在华中司令部戢翼翘麾下,作为日后进川的主力。
张作霖父子不能容忍山西的铁桶一块,但是又不能太过明显,所采取的就是分而化之的办法。
“国防委员会”以整编新军为名,将晋军编为6个师,阎系将领王靖国、孙楚、徐永昌、杨爱源、张培梅分别担任新组建的整编师师长,另一个师长则由张汉卿特别简拔在不久前山西大战中表现优异的晋军团长傅作义担任,令晋军军界大跌眼镜。
傅作义是谁?完全名不见经传么!
张汉卿知道傅作义还是因为“渊博”的历史知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其杰出的守城能力多次展现,使熟读军史的张汉卿印象深刻。
傅作义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满怀爱国热情,戎马倥偬,率领所部在抗日战场上转战18000余里,进行大小战役、战斗290多次,屡立战功,成为国民党中坚决抗日的名将。在将来与日军的可能的决战中,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
不过现在,他还只是军界的一位后起之秀。在山西省,可能知道的人多一些,但放眼到全国来讲,他又是如此的泯然众人。所以当张汉卿提名为师长人选,首先在人民军内部都吃了一惊。
也只是吃了一惊而已。现在对张汉卿的意见,基本上没有人敢去质疑----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好兆头,因为兼听则明。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又说明,他在人民军中的威信。
“识人之明”这个光环已经笼罩在他身上好几年了,如同小李飞刀,例无虚发。所以对傅作义这个人,在名单公布之后有心人就开始研究了。
傅作义15岁以优异成绩从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毕业,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他一如既往,学习刻苦努力,守纪律、讲团结,尊敬师长。所有步兵四大教程及典范今、射击、马术等,考试成绩均优。特别是射击,弹不虚发,名列全校第一。
1918年,傅作义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山西,参加阎锡山的晋军。初任独立炮兵第10团见习官,不久,转任排长、连长。1922年,升任少校团附兼团技术队队长,负责全团技术训练。由于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体操、射击、劈刺、投弹在全省军事技术比赛中均名列第一。
1923年任营长,经常把自己的薪金补贴在练兵上,得到官兵的信赖。在与冯系国民军的战斗中,傅作义营担任警戒任务,表现出色,得到晋军前敌总指挥张培梅的嘉许,力保其升任第4旅第8团团长…
越研究越觉得这位少帅眼界真是野,在中枢日理万机之时,还能惦记着这个幸运的团长。
当然张汉卿越级提拔傅作义还有另一层意思:傅作义进入晋军时日不多,又处中下层,对晋系没有太多的羁绊和向心力,因而对张汉卿的提携深报感恩之心,反倒会是成为使晋军上下离心的一大因素。且因为他上升得太快了,容易引起晋军将领的妒忌和反弹,埋下内部不和的种子。
不和,不就是张汉卿的心愿么?不怕你窝里斗,他最擅长的就是乱中取胜了,怕的反而是你一团和气。
依照军、政、警分离的“传统”原则,徐永昌兼任师长,只能在警备司令和师长两个职务之间选择。山西警备司令部是迟早要予以撤销的,张汉卿已经在私下里派人和他交流过,他的意向人物是新提升的吉鸿昌少将为山西武警总队司令。
好的是吉鸿昌对晋系并无多大纠葛和热情,他本身又是晋系出身,倒让别人无话可说了。
随后张汉卿又陆陆续续用交换防地、高层进修、明升暗降等方法,将晋军主将逐一调离或打乱编制,实际上瓦解了阎锡山的军事力量。他站在国家的高度,又有雄厚实力为依靠,所以做起来得心应手。
各师对于来自中央的调令,虽然有心反对,但撑不住张汉卿每次只是对付一个人,没有阎锡山为作后盾的各位师长们最终都没能耗过占“正统”之名的中央。而没有了军队和地盘的阎锡山,只能死心蹋地地做他的副主席了。
这样,张汉卿以敌制敌,先后解决掉孙岳、冯玉祥的国民军,阎锡山的山西国民军,皖系最后一支力量浙江卢永祥、以及福建孙传芳这一异己,使除了西南边陲诸省外,中国大陆再无有影响力的反对力量。
中国大陆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形式上的政权、领土大统一,比正史上同等情景提前了二十年。
第683章 裁兵(上)
“统一军令”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政|府所必须的政策,东南方军事节节胜利之时,国际裁军的呼声已经无法可以忽视。国际上对于段祺瑞为执政的政|府表示支持,但也呼吁中国裁兵----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竟然在此时拥有了120万人的陆军!
奉系也需要精减兵源:在奉军和人民军壮大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俘虏官兵,难免有良莠不齐之现象。此外因为东北讲武堂和人民军政治教导团培养出来的军事与政治干部供不应求,许多部队无论从战斗力还是政治素养上都有待提高。
由于中国在形式上达成统一,预计在国内,人民军有完全的能力压制任何反对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单纯的比较军队的数量意义不大。
在经济上继续供养这么庞大的军队也很吃力:随着五年制义务教育在中央控制各省展开,接着从德国进口的上千台机床陆续到港,以及扩大建设汉阳兵工厂、江南机器制造局,建设西安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哈尔滨水上飞机制造厂等军工项目耗资巨大。
而且连续经历了一番大战,中原各地均需休养生息,维持这么多的兵力在国家财政上也确实有心无力。
二十世纪国际形势都是以休养生息为主,各国都没有能力、也没有合适的土壤来支持政|府的军事行为,所以此后一段时间内将是中国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
于是精兵减政迅速成为此一阶段的重要事项,国家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对于这点,国民党还是赞同的----反正孙逸仙先生目前手下已经无兵,那就彻底为国家谋和平、为百姓谋福祉吧!人民党要自断臂膀,求之不得呢。
所以根据张汉卿的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和协商,“国防委员会”定下基调,要召开各方会议,讨论裁兵事宜。
在占支配性地位的人民军总部及“国防委员会”的要求下,川、滇、桂、黔诸地方势力派出代表到达北京举行会谈。
四川自民国初经历了尹昌衡督川、熊克武反袁、陈宦图川、刘存厚乱川、熊克武时期、速成系的崛起、刘成勋短暂主政、讨贼之战后,北京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
杨森被委任为四川军务督理,大权在握。于是,速成系分裂成刘湘的旧二军和杨森的新二军两个系统。对于杨森的后来居上,刘湘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暗中联络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等,形成“三刘一赖”的反杨联盟,并对杨森之王缵绪等部进行策反。
四川内战已是必然,张汉卿对于川中乱局倒不在意,乱就乱吧,他正好各个击破。
黔军暨响应孙逸仙讨伐桂系陆荣廷后,黔军遂归于袁祖铭。袁任黔军总司令后,将黔军编为6个师。好不容易扩充的部队,怎忍一朝弃之?只是以张作相为首的“裁兵委员会”有不容置疑的坚毅,袁祖铭不得已咽下了口水,但表示自己人少,须等待人民军先行裁撤。
滇军的前身是清末的云南新军。20世纪初,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新军两镇,以守卫边疆、强化统治,未料想却反被新军推翻。随后,在蔡锷将军的引领下,滇军率先反对袁世凯称帝,打响了护国战争的第一枪,一时名噪全国,成就了滇军最早的光荣。
唐继尧上任云南都督时,滇军由只有两个师的陆军,短短的时间里扩充到三个军,人数在十万人上下,并以先进的军事理论技术及优秀的军事领导人员充实部队。当时的滇军骨干指挥人员,百分之八十来自云南讲武堂,讲武堂于滇军的意义,不亚于黄埔军校于国民党军队的意义。
唐继尧上任云南都督以后,整军治武,以办训练团的名义,从北洋军阀手里骗取了不少武器装备。另外,他还四处派人,从德国,日本,法国购进不少武器,这些武器充实到滇军里,大大提升了滇军的战斗力。
在行政管理方面唐继尧也做了不少事情,例如在会泽组建铜业有限公司,在全省对矿业实行统一管理,鼓励商业活动等等。这些措施,有力的保证了全省的财政收入,成为后来护国战争的重要经济支撑。
这样的局面之下,若是统一于中央,无疑多年的心血为他人作嫁衣裳,唐自然心里不痛快。
桂系方面,李宗仁的定桂军和黄绍竑的广西讨贼军曾联合组成定桂讨贼联军,先后击败陆荣廷和沈鸿英部,结束了旧桂系军阀的统治。
桂军后来整编为广西陆军第1、第2军,李任广西绥靖公署督办兼第1军军长,黄任会办兼第2军军长,白崇禧任公署参谋长。这支军队共辖12个纵队、1个独立旅和1个支队,约3万人。
虽然兵少,但广西兵在南方诸省中最能打仗,有句话形容得好“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究其原因,广西地处边陲一隅,自古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向百越用兵,秦军苦战三年,却毫无进展,逼得始皇帝倾尽国力开凿灵渠,才征服了这片“蛮荒之地”。由于远离帝国的中心,广西成为了流放之地,加上历代王朝与越南的征战,孕育出广西好勇斗狠、强劲剽悍的民风。
在近代,广西兵逐渐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席卷中国的太平天国,洪秀全最初靠的就是一支2万多男女老少组成的“民兵”,从广西金田一路杀到江苏南京,几乎推翻清朝统治。但到最后,广西的“老兄弟”们消耗殆尽,太平天国也走向了最终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