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436节

战胜国之所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德国的工业能力,是因为英法意等国还想着从一个经济没有破产的德国获得战争赔款,一个处在欧洲腹心、贫困潦倒的德国可不是周边国家的福音。

但是对德国的压榨已经让其经济失去了活力,急需输血,不过已经被打残了的欧洲无法担负起这个任务。相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达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

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英、法等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但因为同时要偿还美国的债务,所以他们主张将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讨论,有点像连环债的调子。

所以在1920年5月,英、法两国政|府首脑发表声明,主张同时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的赔偿要求。这是他们的小算盘:美国想让我们放弃对德国的索赔,那我们的债务是不是可以也一笔勾消呢?这个时候,美国没理它。

德国金融已经垮了,但是他们两国没垮啊?兄弟归兄弟,账还是要明着算的,山姆大叔不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杰出代表,谈起钱来是门儿清。

这样,英法只能转而压榨德国,但德国政|府也决心止损,因为要求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是使用德国金马克计算的,所以政|府便放任金马克在1920年开始的贬值----毕竟每贬一分,国家就少一分损失么。

德国马克疯狂贬值,到后来赔款即使全部偿还,其实际价值也没多少。与其在这种情况下拿到一笔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的款项,还不如送个人情给德国,这是美、英的考虑。

出于对欧洲各国风起云涌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恐惧,他们也担心德国由于战争失败、德皇倒台、经济崩溃、在欧洲率先出现一个共产主义的德国,才有暗中扶持希特勒上台,打击共产主义,进一步向东遏制苏联的阴谋。

18、19世纪,欧洲人的思想曾唤醒和激励过美国人和俄国人。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欧洲人正在别处寻找领导者、寻找思想。

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如果不迅速给他们以出路,巴尔干半岛将再次让欧洲动荡。

1922年8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即著名的“贝尔福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题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

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

美国同样没有回应,不过已经对这个问题思索了两年了。到12月26日,法国操纵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德国实施制裁之时,29日美国方面发出了“参与”的信号。

这一天,美国务卿查尔斯?艾文斯?休斯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对美国历史学会发表重要演说,指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包括对德国的偿付能力作出新的估计。并且表示,美国公民将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工作。

在1923年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德国的工业与经济重镇鲁尔地区后,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尖锐,德国也停止了对英、法等国的赔偿。

乘此机会,10月11日美国总统柯立芝对报界声明,表示休斯的纽黑文演说所表述的立场仍然有效,同时也反对将战债与赔款联系起来讨论。

即债务是债务,你们该还的还是要还,不过要看我怎么说;赔款是另一回事,德国欠你们的,就最好不要再咄咄逼人了吧?

英国也赞同组成专家委员会重新讨论德国的赔偿问题。为了迫使法国就范,英国联合美国对法国施加各方面的压力,致使赔委会于1923年10月15日在巴黎宣布C﹒G﹒道威斯和欧文﹒D﹒杨格为调查德国财政情况的美国专家,后组成了道威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

“道威斯计划”是道威斯高超的经济、政治才华的结晶之一,也是一战后美国迈向“独立的世界主义”政策的重要一步。

1921年3月4日,共和党人沃伦﹒G﹒哈定就任美国29任总统,并宣誓美国决不卷入外国的纷争。4月12日,哈定又在国会联席会议上说,美国“将不参加国际联盟”。但同时,这位总统又保证,他的政|府将与那些想组成一个他认为非政治的国家联合体,以及想使惨遭蹂躏的欧洲国家复兴的外国政|府合作。

这就是说,哈定政|府的所谓“不卷入”和“不参加”,不过是要以美国的方式对欧洲施加影响罢了。

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美国还不具备控制“国际联盟”的“能力”,但也清楚美国已具有的影响力,不参与欧洲事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道威斯计划”产生的美国大背景。

美国对欧洲特别是德国事务的插手并非政治染指,而是经济介入,更确切地说就是采用了一种由政|府制定政策、由非官方的私人代表执行的官商合作的经济外交方式。

从形式上看,“道威斯计划”只是一份报告和计划书,其内容是对德国金融和经济的考察结果及据此提出的解决方案,至于它的批准与否和具体执行,美国不承担任何责任。

从美国的政治背景来看,当时美国受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思潮影响,在原则上是不干涉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就是不加入任何形式的联盟、不卷入任何国际纠纷,但这并不意味美国没有政治野心,它只是不想承担义务而已。

在这个角度上看,“道威斯计划”是符合美国一贯遵循的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外交原则的。

作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道威斯计划”的产生及其得以实施还有更具体的背景。

众所周知,“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而且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

再一个问题就是20年代德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偿问题和战后协约各国对美国的战债偿还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却有约210亿金马克。直到1928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在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为止。

因为张汉卿在德国落魄时的雪中送炭之举,以及中国此前毅然决然地与德国建立的非同一般的友好关系,德国在工业发展时更多地把经济政策倾向于中国。

除了积极完成与中国的各种形式的以物易物的交易外,在“道威斯计划”开始后,德国积极向中国融资,参与中国许多战略物资的开发,在西南地区支持建立了许多厂矿企业,并输出了先进的德国技术和管理经验。德国人严谨的作风,让中国受益匪浅。

另外,由于中国国内工业能力的迅速提升,而国内的消费能力远远不足,如果产生出的大量初级产品没有销路,会大大束缚经济的腾飞。

虽然限于种种制约,中国无法从德国直接取得现金的收益,但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让中国产品得以行销海外,出口部分德国消耗了其中半数以上。

由此在1920年代,中国也度过了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阶段,缓过劲来。

第745章 德国的愤怒是中国的福音

对欧洲来说,“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在经济学上,资金的流动性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美元转了一圈棗它以贷款形式流入德国,然后以赔款形式从德国到了债权国手里,最后又以还债形式流回美国。就在这样的周转中,各国经济被注入了新的血液,得以重新恢复经济生产。

同时,由于战后美国的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德国和欧洲,美元逐渐成为世界性货币,更是成为德国货币稳定和预算平衡以及支付赔款的主要支撑物。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如果美元出现信用问题,则欧洲各国都将受牵连。

这也是此后以纽约股票市场大崩盘为标志的世界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欧洲、同时使德国马上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在各大国种种考虑之下,一战没有伤害德国工业基础,相反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在战争中受到损失。一战、二战中间这段时间,英法没有在技术上获得超越德国的明显优势。

在军事上,一战之后德国建军思想先进,训练严格,军队战术指导思想远远超越了英法各国。

不过在经济上,由于超级恐怖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的财产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全部变成了无产者。这种军事实力与经济状况严重不对称的现实,不出妖蛾子才怪。

一张白纸好作画,财产的急剧损失客观上也刺激了德国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寡头为遏制德国国内共产主义的发展,并攫取巨额利益,在早期也给了希特勒政权大量财政支持。

德国是“道威斯计划”最大的受益者,来自战胜国的资本为濒临绝境的德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其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这为它在政治上重新走入西方大国的行列和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

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对比。

赔款本来是协约国对德国的惩罚方式、本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一次勒索,结果反倒无形中使德国重新崛起,这无疑是个莫大的讽刺。

不过,对普通的德国人而言,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占了便宜。美国人提出的这个经济计划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德国普通老百姓的福利,而只是想着如何保持德国的经济不致陷入绝境从而使战败的赔偿成为一句空话。

曾几何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皿煮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但是一切都停留在纸上。

根据《凡尔赛和约》的领土决议,德国领土减少了八分之一,人口减少了十分之一;

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自普法战争以来一直为德国所占领,现在归还了法国;

和约又规定,建立莱茵非武装地区、阿尔萨斯转交国际联盟管辖15年;

德国承认恢复独立的波兰,并且归还上西里西亚的部分属于古代波兰的土地;

首节上一节436/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