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你觉得,建文还活着吗?”
这……
郑和也不敢妄言啊,毕竟当日他们攻入南京,并未见到建文的尸体。
可以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到底死没死,谁也不敢说。
而且自从建文失踪后,关于他还活着的流言就未曾断过。
其中最夸张的就数建文打扮成和尚,穿着太祖给他留下的袈裟,并从太祖早已准备的密道逃离皇宫一说。
说得像模像样,比说书都要精彩。
如今还有建文余孽跳出来,造谣生事,那就更不好说。
如果建文真的死了,那这些余孽又为何如此执着不放呢?
第85章 郑和下西洋
郑和无法回答朱棣的问题,就像朱棣自己也不敢肯定建文是否还活着一样。
但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棣可不想,类似的事情一二再而三的发生。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三保,你可以愿意替朕去寻找建文?”
大明找不到,那便去蒙古找,去其他的国家找,找遍全世界,只要建文还活着,就总有被找到的一天。
郑和当即跪下:“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棣闻言,很是欣慰的点头,亲自去将他搀扶起来。
“三保,此事朕可派别人去,但朕只信得过你。”
“你且看这满朝文武,似乎都对朕忠心耿耿,但他们不少曾经都是建文的臣子,也曾对建文忠心耿耿。”
“当初北境失守,人人畏死不肯前往,只有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替朕前去和谈,这些年,你跟在朕身边,对朕的忠心,朕都知道。”
郑和闻言,抬头看着朱棣,眼中闪动着感激的光。
“臣十二岁被俘成了太监,几次险些丧命,是陛下仁慈,将奴才带回燕王府,臣才有命活到今日,奴才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
“能够伺候陛下,奴才何其幸运。”
朱棣闻言,也很是感慨,想第一次见,三保还是个稚嫩的孩童呢。
如今一晃,都长这么大了,朕也老了。
岁月匆匆,不饶人啊。
“来,三保,快起来。”朱棣扶起郑和,握着他的手:“朕以前不知道世界这么大,昨日托陆林洪福,得窥世界全貌。”
“世界如此之大,叫你一个人去寻找,着实太难,所以你便下西洋去吧,陆地,朕另遣他人。”
下西洋?
“陛下、陛下让奴才去航海?”
郑和闻言,激动得浑身颤抖,目光中闪烁着灼热得光芒。
朱棣笑着点头:“对,让你去航海。”
陆林这小子果然能窥破人心,仅见了三保数面,竟轻松抓住三保潜藏的内心。
三保热爱航海,这是连每日与之作伴的朱棣都不曾知晓半分,陆林却一眼就看出来了。
何止一句洞悉人心可以轻易概括,看来朕要他继承姚广孝衣钵,是非常正确的。
“你此次下西洋,朕会昭告天下,你是去寻找真武大帝的,至于建文一事,你莫要向任何人提起。”
“另外,找建文是一方面,除了建文,还有一事,你要向其他国家,展示大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用经济利益以诱之,将大明推向全世界。”
“特别是要开拓大明的海外贸易,将别国的新工艺、原料、技术,乃至先进的文化,都统统带回来。”
郑和聪慧,自然能明白其中厉害关系,连连保证。
“陛下放心,奴才定不辱使命。”
说着,他还补充了一句:“奴才还会着重留意、调查所经国家之军师实力以及武器精良程度。”
一句话,直接说到了朱棣心坎上。
没错,他最想要的就是这个。
什么手工艺,什么原料,统统都是次要的,哪怕是寻找建文,都可以放在一边。
但是对其他国家军事实力的评估,以及精良武器的学习,都是刻不容缓的。
世界很大,大明对世界而言很小。
这么大得的世界,若是都能插上大明的旗帜,那大明将会成为亘古以来,最强盛,最辽阔的国家。
等那些国家都成了大明的附属国,何愁什么技术、工艺、原料到不了大明。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皇帝不热衷于开疆扩土的。
“三保,最懂朕心。”
主仆二人,相视一笑,秘密就此达成。
不日,在真武大帝显灵,降下祥瑞的大前提下,民间的舆论渐渐偏向朱棣。
百姓很快把此前建文成仙一事,忘到了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