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55节

  本来袁谭也在想,是不是一开始给邓艾的官位太高了。

  他现在只是齐侯,又不是齐公,开霸府的是便宜老爹又不是他。

  换句话说,现在袁谭最高能够任命的官职也就千石。

  一上来就给邓艾这么高的官位,倒不是袁谭担心以后邓艾立功,赏无可赏。

  他的气量还没有狭窄到那等地步,主要还是担心,邓艾虽然有天赋有才干,但说到底,之前的邓艾只是一个小人物。

  接触到的人,所做的事务都是比较简单的。

  哪怕是在臧霸手下做事,更多也只是充任一个谋士的角色,真正执行的还是臧霸等人。

  如今一下子乍登高位,袁谭担心他适应不过来。

  只是很快,袁谭就意识到,什么才叫真正的将星。

  袁谭先是将建设军团重编的想法,告诉了邓艾一遍,给了他一个大致的思路。

  总的来说,就是按照兵种,将徐州建设军团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徐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简单的均分人数,而应该分出重点。

  徐州生产建设军团,近三年首要任务是开荒,其次就是随着大军征战。

  将这两点交代给邓艾之后,袁谭就回到了齐侯府,等待邓艾的表现。

  而邓艾交上来的回答,无疑称得上是一张满分答卷。

  邓艾被袁谭提拔为齐国相,臧霸等人,自然为自己这个小兄弟高兴。

  而且邓艾作为齐国相,以后肯定会常常同袁谭接触,有这么一个关系在,自己这些降将们同袁谭的关系,无形中也就更近了一层。

  所以,对于邓艾主持改制军团的任务,臧霸等人当然是鼎力支持。

  短短三天功夫,整个徐州生产建设军团便焕然一新。

  邓艾根据袁谭所说的那些理念,和徐州军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生产建设军团划分为了六个大营。

  分别为。

  第一部,后勤营,共计两万人,主要负责大军日常的饮食,在战时则负责粮草转运、营寨的安置等等任务。

  第二部,垦荒营,这个营共计四万人,其中还包括一些已经厌倦了厮杀,但因为体格强健,或是有些武艺在身的士兵。

  这支部队将在未来三年内,负责将徐州抛荒的那些土地尽数开垦出来。

  在完成这项任务后,其中两万人将会就地转为徐州户籍,退出军团序列。

  而那个时候,中原应该也已经被攻克下来,这剩下的两万人,也都在过去三年的垦荒工作中,积累不少垦荒经验。

  直接提拔为垦荒队长,分别派驻到中原各州的生产建设军团中,指导他们的垦荒营进行垦荒工作。

  第三部,则是铸造营,这个营只有一万人,日常任务是负责修补铠甲军械,在战时还要肩负起打扫战场,收集遗落的军械铠甲的任务。

  第四部,则是劳役营,这个营同样是一个大营,人数有五万人,并不参与战事,主要负责徐州境内的水渠、房屋等等的建设工作。

  虽然同样是四部划分,但袁谭已经很是满意。

  权责分明不说,邓艾在送回来的文书上面,还特意写了,当垦荒营垦荒满三年之后,要如何筛选出留下的人和退伍的人。

  所给出的建议和分析都相当有见地,让袁谭只能感叹,有些人就是天才。

  不过这也只是感叹一下而已。

  毕竟,来到这时代这么久了,天才什么的他也见过不少。

  别的不说,赵云和马超,也都是同样的天才,还都是绝代的那种。

  只是他们两个的天赋并不在统帅和治政方面,而是全加在了武力值上。

  正在袁谭感慨之际,被袁谭打发去徐州转悠一圈的徐庶,也是终于回府了,只是青年人的脸上,还带着几分迷茫。

  “怎么样,元直,可有什么发现?”

  袁谭一边披上旁边的薄氅,准备去城外转上一圈,正好撞上迷茫的徐庶,乐了。

  这眼神他可太熟悉了,前世那些二十郎当岁刚走出大学校门,迎面就被社会一顿毒打教育之后的年轻人就是这般模样。

  徐庶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碰上主公,急忙躬身施礼,袁谭将他拉起来笑着说道:

  “你我之间不用拘泥这些,比起这个,我的问题你听到了吗?”

  徐庶回想起自己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在回府路上也在深思,君候到底想要他看到什么。

  隐隐约约间,徐庶好似抓到了什么东西,但又好似没有抓到,那答案似乎就在嘴边,但他却又说不出来。

  看到徐庶这模样,袁谭笑了笑。

  反正他要取得地方,刚好也适合教育一下自己这个徒弟,当即唿哨一声,唤来一名卫兵吩咐道:

  “去牵一匹马,再将我的乌骓牵过来,我要去将作院看看。”

  “是!”

  那名卫兵匆匆而下,很快便备好了马匹,袁谭示意徐庶上马:

  “我带你再去将作院看看,你就知道我想要你看什么了。”

  两人翻身上马,将作院在城外河边所建,到今日地方已经将近五百顷(汉制的顷,一顷只有五十亩大小)。

  这个数字算是一个极限了,再扩建下去,负责守护戒备将作院的队伍就会反应不过来不说。

  将作院眼下那些匠师,便是再翻上三倍也住不过来。

  徐庶跟着袁谭进了将作院,说来倒是令人不敢相信,身为齐侯府长史,在将作院建成之后,这还是徐庶第一次进入将作院。

  毕竟,将作院有水锤转车在,今后可以想见还会有更多划时代的生产工具发明。

  自然被袁谭列为了徐州最高机密,甚至还命令蒋奇训练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日夜巡查将作院周边。

  就是为了防止有其他诸侯的探子窥探将作院的机密。

  而且将作院的官制特殊,虽然最高的几个大匠都是按照千石官的待遇,但实际上却是独立于徐州四大部署之外的独立机构。

  为了避嫌,各个衙署的吏员们无事也都不会到这边来。

  反正生产的徐州铠之类的军械兵备,都会有将作院中专门的人手送到储存的仓库中。

  到时候再清点合计便是,也没必要特意去将作院一看。

  是以,一来二去,很多徐州官员居然对于将作院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地。

  而当徐庶随着袁谭进入将作院之后,同样也是感到了一种巨大的陌生感。

第三百三十一章:袁谭的筹谋,徐庶的启发

  将作院中不仅有匠师千名,还有他们的家属,除此之外,还有蒋奇所率的将作营三千轻骑,两千步卒屯驻。

  前后六千余人,加上他们的家属,整个将作院已经有将近两万人居住,俨然一个小小的城镇。

  一进入将作院中,徐庶便觉得,此方水土与别处不同。

  他在徐州转了两日,见到了不少街头的百姓,虽然眼下徐州在袁谭主持下,正在热火朝天的重建。

  和其他州郡的百姓比起来,徐州的气氛已经称得上生机勃勃的评价。

  人人脸上大都带笑,即便是最底层的贩夫走卒,做起活计来也是干劲十足。

  但和将作院中那些百姓们相比,却是又差了一筹。

  如果说,徐州百姓只是肉体上的精力旺盛的话。

  自建成到如今不过月余的将作院中的百姓们,却是连带着他们的目光,都是清澈透亮,满是斗志和希冀。

  没错,就是希冀。

  这样的目光,徐庶已经很多年未曾见到了。

  印象中,这种充满希冀,对未来满怀期待的目光……似乎只有颍川书院出入的那些学子们,才会拥有吧。

  徐庶的脑海中,陡然间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好似灵光一闪般,徐庶猛然间意识到,君侯要自己看什么了。

  徐庶的表情变化,自然逃不过袁谭的眼睛,他抬抬手,示意徐庶并不急于开口,而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元直看到这些,想来已经知晓,我兴建将作院,又发布募匠令,所求是何物了吧。”

  徐庶点点头,但又转而疑惑问道:

  “只是学生想不明白,君侯到底是如何做的,才能够让这些百姓们,都能够有这样的……”

  “无他,仓廪实而知荣辱。”

  袁谭淡淡说道,指着将作院中,最大的一个建筑,也是最早建立起来的那个巨大书阁,说道:

  “将作院中,凡在册匠师,其家中子弟皆可入学堂学文学经,自有我专门聘请过来的经学师傅教导,按照分班制度,二十人为一班,先识字,后学文,继而学经。”

  如果说,生产建设军团,是袁谭用来恢复中原生机,所作的准备。

  那么将作院,就是袁谭为了日后兴科举,废世家,所做的筹谋。

  匠师子弟入学,前三年里学费全免,三年之后,字已识,文已通。

  到这个程度,不管是出去做一个账房,还是去到他处寻上一门生计,都是轻而易举。

  毕竟这个时代,识字的人,都是少数,而识字不说,还能够通读文章的人物。

  对于那些世家子弟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占据大汉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平头百姓们来说。

  这样的人物,足称得上是凤毛麟角,即便是甄家这样的豪商,都会对这种人给予厚礼相待。

  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这个年代,不管是从商还是从军从政,起码,一个斗食吏的位置,是手到擒来的。

  而这些已经能够胜任斗食吏的学子中,将会再进行一次筛选。

  能够继续学习经卷的,每年需要交纳钱一万,谷十石,继续在将作院的书阁中学习,学习期间,其饮食衣物有书阁供应。

  其余没有通过筛选考试的,将按照其各自所长,进行一年的技能培训。

  或是学医,或是学匠,或是学厨,或是学习文书整理等等。

  总之,二人眼前的这个书阁,在未来,将会成为他袁谭旗下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

  此刻将作院中六千余户人家,哪怕每家只有一名子弟在书院中求学,到时候,也足以培养出六千余名人才。

  这些人才,哪怕最差的,也足以胜任基层官吏。

  并且,他们没有家世的辅助,匠户、军人家庭出身的他们,想要做官,放眼天下,只有袁谭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所以他们先天的就会对袁谭和袁谭所建立的政权,忠诚无比。

  这是他用来对抗世家的先锋军!

  徐庶深吸一口气,他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了时代的转折点,对抗世家……这个念头,徐庶在颍川书院中,被拒之门外的时候。

  就曾经想过。

  颍川书院拒绝他求学的恳求,用的理由是他徐庶曾为游侠儿,不配入其门。

  简直可笑到了极点。

  颍川书院真的有那么干净吗?

首节上一节255/7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