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367节

  “兄长?大王,这??”楼班眨巴着眼睛,一时间有些看不懂蹋顿的操作。

  不是之前还在嗷嗷叫着要攻打蓟镇吗?

  蹋顿看着还一脸不解的楼班,无奈提醒道:“攻打蓟镇是肯定要打!但不用急!汉人的反应不会太快,我们至少还可以在这里盘桓三个月,但那些汉人却等不下去了!他们比我们还急!袁谭再凶悍,大不了我们远走塞外,他还能够追着我们到塞外不成?但袁谭要是留在中原,肯定会弄死他们这些和我们眉来眼去的汉人!”

  蹋顿冷笑连连。

  他虽然不清楚,为什么中原的那些汉人,会对袁谭这般深恶痛绝。

  但并不妨碍他准确把握到了这些汉人们的软肋。

  乌桓人可以跑,但这些汉人却跑不掉。

  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和袁谭交恶,以至于非要弄死袁谭不可。

  至少,此刻的他们,要比蹋顿着急多了!

  “钱粮!帛布!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有粮草,我们的勇士就不会饿死,有了帛布,他们就不会在冬天冻死!”

  楼班虽然不明白蹋顿的用意,但兄长发话,还是老老实实的将话语带回给了难楼和苏仆延。

  当然,也同样将这话传达给了那些来到北平,和乌桓人接触的河北世家子们。

  苏仆延和难楼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蹋顿有些多此一举。

  在他们二人简单的脑回路中,中原富庶,而汉人懦弱,他们想要钱粮帛布,直接去抢不就成了吗?

  何必这么折腾?再这样耽搁下去,将士们的锐气,只怕都要消耗殆尽了吧!

  然而,等到半个月后,当河北世家筹集起来大笔款项,购置了一批又一批粮草帛布转运的车辆,运送到北平城下的时候。

  无论是苏仆延还是难楼,哪怕是楼班,站在北平城的望楼上,看着那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车队,都是瞠目结舌的张开了大嘴。

  “这……中原人就这般富庶吗?”

  同样心中震撼的蹋顿,脸上依旧保持着强自维系着的镇定,看着那些伪装成商队的车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一语不发。

  反而让三王对他们的蹋顿大王愈发钦佩了。

  “大王,按照之前的约定,我们已经为大王筹集够了足够大军出动三月有余的粮秣帛布,还请大王出兵吧?”

  负责押运的世家子此刻也站在城门楼上,小心翼翼的打量着乌桓诸王的神色,待看到他们脸上的震惊后。

  心中总算镇定了下来,暗自嘲讽了一句不愧是北地蛮子,真是没有见识。

  但嘴上还是无比小心。

  蹋顿点点头,没有再继续索要钱粮。

  他也担心,再耽搁下去,很可能中原那边的袁绍调集的援军也会抵达蓟镇了。

  蹋顿哪里知道,从头到尾,袁谭都没有和袁绍写过请求援军的命令?

  毕竟,现在除了四大世家和底层小世家还算安分。

  那些二流三流的河北士族中坚,可都已经躁动了起来,一旦河北有大军调动,万一被他们抓住空子,搞什么造反叛乱。

  那乐子可就大了。

  至于十万乌桓铁骑?

  早就准备好秘密武器的袁谭怎么可能将他们放在眼中?

  对此一无所知的蹋顿,看着那一车车的粮草帛布运送到北平城中,再想到接下来还有一整个蓟镇的物资等待着他接手。

  哪怕老谋深算如蹋顿,此刻都是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第五百二十九章:乌桓出兵!袁谭的准备

  “传本王命令,苏仆延、难楼,你们二人各自率领本部精骑,出兵蓟镇,务必要快,听明白了吗!”

  蹋顿大声说道。

  苏仆延和难楼连忙躬身下拜,但难楼却是说道:“大王,何必再劳烦苏仆延一起,我率领我本部三万精骑,又有北平城中寻出来的汉人工匠,让他们督造投石车之类的攻城兵器,攻下蓟镇,已经足够了!”

  说着,难楼有些贪婪的看了眼城下那些运输钱粮帛布的车队,继续说道:“要我说,还是让苏仆延王带着他麾下的儿郎,现在将这些车队都先运送到襄平,等到时候咱们打下蓟镇,缴获足够了,再一起回归辽东!”

  听到难楼的话,苏仆延也是有些意动。

  反正他们三王部落和蹋顿本部的精骑,其实都是一体的,并不分彼此。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能够让乌桓部落在短时间内这般壮大。

  团结,无分族群,永远是势力壮大的根本。

  蹋顿略微沉吟一二,点点头说道:“如此也好,不过,三万精骑,你能够打下蓟镇吗?”

  难楼连忙说道:“当然可以,还请大王放心!三日之内,定将蓟镇交回到大王手中!”

  “哈哈哈,好!既然如此,难楼,你率领三万精骑,去攻蓟镇,苏仆延,你率领本部两万精骑,去押运那些汉人送过来的钱粮帛布,楼班,你带领本部落的兵马,镇守北平,保住我军归路,我当亲率中军,就等着去难楼打下蓟镇,便与你汇合!”

  蹋顿发令已毕,三王当即躬身跪倒,说道:“我等谨遵大王之令!”

  ……

  蓟镇,沮授所居住的宅邸中。

  此时的沮授,正拿着袁谭特意带过来的一张长弓,有些疑惑的说道:“主公,这是何物?”

  若是有后世的冷兵器发烧友看到沮授手中的长弓,定然可以一眼认出。

  此时沮授手中的长弓,便是后世鼎鼎有名的英格兰长弓!

  这种源于威尔士,后来才传到不列颠,最后被不列颠发扬光大的中世纪长弓,堪称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

  当然,随着复合弓被袁谭弄出来,这个大杀器就要加上一个限定词了。

  “除袁谭所属之外“的战场杀器!

  复合弓的铸造配方,乃是将作院的最高机密之一,和水力转锤一样,只有核心大匠们才能够掌握。

  袁谭未来还准备亲征草原,怎么可能将复合弓的配方交给世家?

  这英格兰长弓,乃是袁谭之前抽奖时的附属品之一,但也是高级军备奖池才能够刷出来的上等武器。

  单单是弓长,就有足足一米八的长度,而所搭配的箭矢,其长度更是达到了将近一米。

  这种长弓的射击距离虽然没有复合弓那么变态,射击距离轻易可以达两百米开外,极限距离甚至飙到三百米。

  但英格兰长弓的有效射击距离依旧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米之外。

  并且,英格兰长弓射出的箭矢穿透力极强,对于轻步兵、轻骑兵所装备的皮甲来说,可以轻而易举的刺穿。

  纵然是装备了铁甲的重骑兵,除非是配备徐州铠或者宿铁铠,否则,想要破开装甲的防御也不算太难。

  而世家们到时候在草原上所要面对的敌人,全部都是身穿轻甲的骑兵不说。

  乌桓人也好,鲜卑人也罢,哪怕是最为强悍的匈奴人,他们所用的弓箭,至多也就是在百步之内,也就是一百米上下!

  只有那些草原人中的射雕手,才能够超出这个限度,但超过的也是相当有限,至多也就是和英格兰长弓的射击距离持平而已!

  换句话说,拥有英格兰长弓的世家,完全可以将他们的护院训练成长弓手,靠着这些长弓手,在远距离杀伤那些草原异族!

  至于说近战?

  袁谭同样也给世家准备好了方略!

  草原上不适合安营扎寨,因为泥土松软,安扎下来的营寨寨墙,很有可能被骑兵们套上套马的绳圈,几百骑兵奋力拉拽。

  轻而易举就可以将寨墙拽倒。

  但草原上可以结出车阵!

  也数十辆铁甲作为防护的战车,结出来一个圆形的车阵,中间则是世家们居住的营帐。

  一旦有外敌入侵,车阵便可以作为最好的掩体,由护院们在内进行反击。

  草原的异族即便调派再多的骑兵杀奔过来,也只能够望着车阵兴叹!

  更不用说,车阵还有一个便捷,就在于可以移动,而非营寨那样,一旦扎定下来,想要再换地方就只能另外重新扎寨。

  正好满足了世家养殖牛羊战马,需要常常追逐水草丰美的区域来进行转移的需求。

  车阵之法,并非袁谭首创,在这之前,大汉有不少出征塞外的将领就已经开始运用车阵作战的技术。

  只是没有袁谭给出的种种战术那么成熟罢了。

  毕竟袁谭拿出来的车阵技术乃是从系统中抽取出来,乃是车阵技术大家,明代名将马芳等人的兵法要义。

  所以沮授对于车阵的防御力并不怀疑,反而愈发惊艳于主公的天纵之资。

  但对于袁谭所说的,英格兰长弓的杀伤力,还有训练时并不算高的要求,有些怀疑。

  正常的弓箭手,想要训练出来,最少也要三五年苦工。

  但袁谭却表示,英格兰长弓的弓箭手,只需要半年左右便可以结阵成军,让沮授有些不相信。

  袁谭微微一笑,说道:“无妨,这长弓,我此次带来了五千把,到时候尽数交给蓟镇将士使用,公与届时看一下便知道了。”

  沮授眉头一挑:“由蓟镇中的步兵将士使用吗?”

  已经有弓箭技巧的弓箭手,和没怎么碰过弓箭的步兵第一次上手使用弓箭,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

  袁谭哈哈一笑:“公与放心,自然都是寻常士卒,不会专门选派弓箭手糊弄你。”

  沮授闻言微微拱手,说道:“那属下就等待看主公准备的这一场好戏了。”

  既然袁谭将话说道这份上,肯定是有十足的自信。

  沮授经过之前的磨难,也学会了婉转说话,自然不会再在这里纠结,让袁谭下不来台。

  更何况,万一这英格兰长弓真的如袁谭所说的那样。

  能够让没怎么接触过弓箭的士兵都可以靠着这弓箭,打出有效的杀伤。

  那么世家的护院肯定也可以做到。

  毕竟,既然能够被世家选中当做自己的护院,别的不说,起码身体素质这一关,肯定要比刚刚经过刘映折腾,也就是这段时间在袁谭调养下才逐渐缓过来的蓟镇将士们要强上不少。

第五百三十章:英格兰长弓之威(上)

  蓟镇将士们之前在刘映的折腾下,一个个对刘映恨之入骨,连带着对袁绍都是有着极大的怨气。

  但等到袁谭到来,不仅驱逐了刘映,更是开仓放粮,救济蓟镇将士。

  而后更是带着这些将士们将蓟镇那些侵吞民田,横行乡里的豪族杀了个干净,抄家出来的钱粮,除了一部分解运到邺城交给了便宜老爹外。

  剩下的那些钱粮,袁谭一分未取,先是大手笔补发了之前欠蓟镇将士们的军饷。

  剩下的那大半,则是全数存到了蓟镇大营中的粮草库内。

  并且袁谭还未曾派遣私人看守,而是由蓟镇将士们自己的辎重营粮官负责监管。

  蓟镇将士们能够在刘映的欺压下,依旧坚守蓟镇一年有余,不仅没有造反。

  甚至在必要时候还出城剿灭周边的山贼。

  一来是因为蓟镇原本就是他们的家乡,这些蓟镇将士都是从蓟镇周边的郡县中抽调出来。

  剿匪也好,守卫蓟镇也好,其实就是在护卫乡里。

  另一点也是因为他们实在无处可去,毕竟家中的田宅都已经没有了,也就是在这里当兵而已。

  当兵的人都是大肚汉,他们要是留在家里,家里那点可怜的口粮,在给地主缴纳租子,再给朝廷上赋税之后就不剩多少了。

首节上一节367/7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