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朴,却又很大气。
这是长孙无垢对大秦的评判。
“无垢,还好有你陪着我!”李秀宁紧握着长孙无垢的小手说道。
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略微富裕一些的人家尚且如此,更别说是扶苏这种一国之君了。
李秀宁从未曾想过独自占有扶苏,既然是要和别的女人一起分享一个男人的话。
那与其和陌生女子分享,还不如与自己的好姐妹分享。
因此,对于长孙无垢与自己一同嫁给扶苏,嫁到秦国,李秀宁心中是十分开心的。
至少,在这遥远的异国他乡,李秀宁不是一个人。
回到秦国之后,扶苏当即操办了婚事。
相较与其他六国,大秦并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礼节,即便是皇帝的婚事也是一切从简。
挑选了良辰吉日之后,便是举办三人的婚礼。
婚礼很是简单,并没有什么万民的狂欢,而是简简单单的在皇宫当中的一番宴席。
甚至,除了白起,商鞅,蒙毅等少数的近臣之外,便连参加的大臣也并不是很多。
秦国并不富裕,任何人都不能铺张浪费。便是嬴政在世的时候,每餐也不过一鼎羊肉而已,绝无大席大宴。
对于普通老秦人家来说,婚事甚至只是点上两支红蜡烛,然后磕几个头,喝个交杯酒,然后便是一起困觉就得了。
在老秦人看来,六国在婚事上那种繁琐的流程,一切不还是为了最后的困觉吗?
既然目的摆在了那里,倒不如直接两人搂着一起困觉,这多么的直接了当。
在老秦人看来,不是为了困觉,谁娶媳妇干啥。有这个时间,多去开垦两亩地,或者练练武不好吗?
婚事过后,闲暇了没有几日的功夫,新一轮的改革便开始推进了。
大秦的制度太过腐朽了,前朝的剑是斩不得今朝的臣的。同样,前朝的制度,也未必适合今朝。
该制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商业改革仅仅只是一个开头,商改之后,便是政改,军改。
如今,正在进行的便是商改,而商改首当其冲的便是废除官商制度。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扶苏没有丝毫的迟疑,废除官商的圣旨很快下达到了大秦的各大郡县。
官商,牵扯到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涉及其中的有老秦氏族,以及大批郡县官员。
因为废除官商,整个大秦境内似乎在暗中酝酿着一场狂风暴雨。
咸阳,商君府。
政事厅。
在大秦朝堂之上,武安君白起和商君商鞅,这二人是有开府之权的。
何为开府,便是说有自己的属官,可以在自己的府上处理政务。
扶苏可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今,大秦的政务全部交给了商鞅,军务则是全部交给了白起。扶苏自己,仅仅是在一些大的方向上略作把握。
专业的事情,便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一点,汉皇刘邦做的便很好。
“商君,官商制度使得下属郡县各级官员皆能够从中牟利。而陛下废除官商的命令下达,便等于断了下属郡县官员的财路。”
“如此一来,必然使得下属郡县官员懒政,怠政。商君以为,此该何解?”政事厅当中,李由拱手向商鞅请教道。
(ps:求推荐票,月票,兄弟萌,支持一下!)
第54章 招贤馆,招贤纳士!!!
李由是那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好官,一个很纯粹的官。
因此,李由的这番话问的很是直接,并没有官场上特有的那种含蓄委婉。
李由是个很纯粹的官,商鞅同样也是。
商鞅看着李由,不由的心中赶到欣慰,他似乎从李由的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县令懒政,那便换县令!”
“郡守懒政,那便换郡守!”
“不行者便下,为能行者让路!”商鞅的回答也十分的干脆。
变法者,必然是能使快刀之人。
快刀斩乱麻,方能变法成功。
优柔寡断者,是变不的法的。
李由对商鞅的话很是赞同,但是,对于大秦来说,却有令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大秦重武轻文,能够拥有治理一县一郡之才的人寥寥无几。这批官员换了,那么何来替补之人。
商鞅慧眼如炬,已经看出了李由心中所想,没等李由开口,便听到商鞅淡然声音响起:“为秦官者,未必非要秦人,开招贤馆,像六国招纳贤士。凡有治国之才者,皆可为我大秦属官。”
“妙啊!”
“妙!”听闻商鞅此言,李由不由的赞叹道。
秦国乃是重武轻文,而在其余六国当中,则是不乏重文轻武者,招纳六国贤士,便等同与吸纳六国的力量来增强自己。
而且招纳而来的六国贤士,不会和当地氏族产生利益纠葛,为官必然会相对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