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平命令汉军甲士们跟随在夷人身后,一路转过一座小山,来到了一个村落。
村落中居住着几十号夷人,他们望着留平等人,纷纷下拜,并献上了果酒、食物。
“将军,这里有铁矿,其中还可能有一些玉矿。”
就在留平等人享用夷人献出的食物之时,矿工们已经开始在附近探索矿藏,并且还真的发现了一座不小的铁矿。
“你们几个,回去将这里的情报禀报都督。”
因为语言不通,留平问不出什么情报,便命令几名汉军甲士返回宝船,请示郑和接下来的行动。
几名甲士们领命离去,留平命令剩下的甲士四下探查,以防有什么危险。
在宝船上的郑和得知这岛上有铁矿和玉矿,倒是不觉得奇怪,毕竟这座海岛的规模也不小。
郑和取出地图,在地图上画下一个点,记下方位。
这一次毕竟是去讨伐倭国的,这耽罗岛上的矿藏,只能等返回大汉后,再行安排矿工和军队来开采了。
留平领着汉军甲士在耽罗岛上收集了一些淡水和野果,然后领着甲士们登上舢板离去。
临走时,留平命人立下一碑,上面写着:“汉?神龙三年,水军振武将军留平立碑于此。”
望着乘坐着巨船离去的汉军,夷人们以为这便是神迹,将石碑奉为神明,日夜祭拜,以祈祷天神的庇护。
耽罗岛一行给船队补充了一些淡水,而有了耽罗岛为坐标,难升米修正的航道,汉军沿着海浪前行,花费十数日后,终于成功抵达了倭岛。
汉军以舢板登陆,留下千人守卫宝船和舢板后,郑和命令难升米带路,朝着邪马台国而去。
汉军没有前进多久,就遇到了一群赤裸着上身,持着木矛的矮人。
这些矮人尝试投掷木矛攻击汉军,结果汉军甲士站着不动,那木矛也无法伤到汉军分毫,吓得那些矮人仓惶而退。
郑和微微皱眉,看向身旁的难升米,问道:“这就是你们的国民?”
难升米连忙摇头,说道:“禀都督,这些是野人,他们不服教化,只能在深山里与蛇虫为伴,并非我们邪马台国的国民。”
原来,这些矮人虽然也是倭人,但却并非邪马台国的国民,而是一些以原始部落存在的土人,这些土人甚至没有掌握语言,与野兽无异。
“看来你们那什么邪马台国也不过如此,真不知道大将军为何要让我们占据这么一个落后的岛国。”
留略提着一柄长枪,来到郑和身旁,他已经派出数十名甲士上前查探,发现不远处的确有一个以木墙筑造的矮城,按照难升米的说法,那里应该就是邪马台的国都了。
此时的邪马台国都外正发生着一场战斗,数百名狗奴国军队正在和邪马台国的千余名士兵交战,双方在平原上打得不可开交。
当汉军出现在战场的时候,那些交战的倭人还没有发现汉军的到来,他们仍在自顾自的厮杀。
“这些……就是你们国家的军队?”
郑和微眯着眼睛,看着正在交战的双方,他突然觉得,这样的所谓军队,何须两万大军,只需一百甲士,也足以屠灭这个岛国了。
难升米脸色微红,在郑和面前,他将邪马台国吹嘘成了海上霸主,可现在真的抵达邪马台国,他前面吹嘘的谎言瞬间被戳破。
这在汉国,就是一个破落的村寨,那些所谓的军队。在郑和看来,连流民都算不上。
“不用浪费时间了,留略、留平,命令麾下士卒以百人将为首,三月内,夷平这个岛国,将岛上倭人充做矿工,在此开矿、筑城,以后这里,就是我大汉倭州了。”
郑和微微闭上了眼睛,他觉得,这样的战斗,根本不值得自己用心。
“遵命。”
留氏兄弟领命,汉军甲士以百人将为首,加入战场,刚一出现,就让交战的双方吓得够呛。
此时的倭国人,人如其名,身高不过五尺,面对身高七尺开外的汉军甲士,他们就宛如童稚。
“杀して!”
几名狗奴国士兵下意识挥舞手中的兵器斩向汉军甲士,只是他们的兵器被汉军甲士以手中兵器轻松磕飞。
“あ、そうだ……”
狗奴国士兵惹怒了汉军,汉军甲士也懒得分辨他们属于哪个国家,直接大喝一声,命令他们放下兵器,不放下兵器者,都归于敌人。
可惜这些倭人根本听不懂汉军语言,他们提着兵器面面相觑,汉军见状,也不再犹豫,挥舞兵器,开始了杀戮。
战斗刚开始,倭人们便死伤惨重,最后扔下兵器,四散而去。
“你去叫你们女王出来,告诉你的国民,以后,没有什么邪马台了,这里是我大汉的倭州,而你们,则是我大汉的仆从。”
郑和让难升米去把邪马台国的女王叫出来,他觉得这些矮人都是挖矿的好手。
这里远离汉土,想要开矿总不能全部依靠关翊招募的矿工,也不能专程运输汉民前来挖矿,这些倭人,正好合用。
卑弥呼本来听说城外来了一支可怕的鬼神,正提着草剑准备出来斩杀鬼神,当难升米对卑弥呼诉说了汉军的来意后,卑弥呼又气又怒。
她作为邪马台之王,自然不甘心俯首称臣,不对,是俯首为奴,当即就要召集军队驱逐汉军。
“私は天照の神で、あなた达のこれらの恶魔は、すべて神に弹されます。”
卑弥呼大喊着,举起手中草剑朝着郑和扑了上去。
“找死。”
留平见状,从旁边甲士手中接过一柄长槊,抬手掷出,将卑弥呼钉杀在了邪马台的木墙上。
第305章 大草原之战
当郑和押解着一批所谓的倭国官员、国主返回洛阳的时候,关翊也是被惊讶了一番,他没有想到,现在的倭国,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倭国被成功攻下,郑和又将耽罗岛的事情告诉了关翊。
关翊想了想,任命郑和为倭州刺史,在倭州负责开采矿藏,并且让他配合幽州刺史张苞,领水兵走海路进攻三韩。
郑和领命而去,至于那些个所谓的倭国官员,关翊也懒得召见,命人将他们驱逐到城外,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去了。
解决了找死的倭国后,关翊开始集结兵马,准备对鲜卑开战。
汉军在太原、卢龙塞二地集结,关翊准备三路征讨鲜卑。
一路由李靖为主将,秦琼、尉迟恭、王双、王昶等将为辅,领汉军骑兵两万,仆从军四万,从弹汗山往东北方向进军,进攻宇文部鲜卑的聚集地。
第二路则由关翊亲自领兵,以苏烈、姜维、高肃、羊祜等人为将,兵出卢龙塞,直接杀奔白狼山。
第三路则是以薛礼为主将,领王基、田适、州泰等将,从丸都出发,攻打慕容部鲜卑驻地。
三路大军浩浩荡荡,直接杀奔漠北草原,宇文莫槐和慕容焉得到消息后,也顾不得往日的旧怨,集结鲜卑各个部落,准备迎战汉军。
二人将各部落军队集结于白狼山,鲜卑这些年来发展迅速,虽然因为汉军灭亡了河西和拓跋等部落,但仍旧是草原霸主。
三十多万鲜卑骑兵集结于白狼山,他们不准备坐以待毙,而是准备和汉军在草原决战。
“长生天在上,我慕容焉……”
“我宇文莫槐……”
“拓跋力微……”
“拔都跛……”
“纥骨折乞……”
“步六孤狼……”
“吐谷浑……”
数十个鲜卑强大部落以慕容部和宇文部为首,组成了联盟,面对汉军,鲜卑各部空前团结,他们抛弃旧怨,同仇敌忾。
“长生天在上,我大鲜卑在草原上,是无敌的。”
慕容焉成为了鲜卑至高大单于可汗,他效仿昔日檀石槐,以宇文莫槐为左贤王大漠可汗,拓跋力微为右贤王钧天可汗,其余各部落首领,皆授鲜卑大人称号。
此时关翊的大军已经离开了卢龙塞,进入了草原。
关翊深知对付草原游牧民族,便唯有以骑制骑,故而这次出征,并没有带步卒,而是全部以骑兵出征。
除了一百亲卫玄甲铁骑外,关翊准备了锁甲弓骑兵三万,重甲槊骑兵一万,仆从骑兵五万,大军连绵数十里,颇为壮观。
这些仆从骑兵,关翊多是从臣服于汉国的羌胡、鲜卑族人中挑选,他们持有简易的武器,身上穿着自己拥有的皮袄、皮甲,唯有立功后,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与赏赐。
对此,那些仆从军显得极为顺从,他们已经被汉军折服,面对只要立下战功就可以成为汉人的诱惑下,他们即便只拥有最简易的兵器,也愿意冲锋在前。
汉军出了卢龙塞后,一路并没有遭遇鲜卑骑兵的阻击,不过汉军的前哨游骑和鲜卑哨骑的战斗却没有一刻停止。
为了保证不在草原上被埋伏,关翊将哨骑探索的范围扩张到了方圆二十里。
在这二十里内,汉军哨骑时不时与鲜卑的小股骑兵相遇,双方展开厮杀。
每日汉军都可猎杀鲜卑人上百,而汉军也并非全无伤亡,偶尔也会出现死伤。
只不过数量不高,最高的一次,也只是损失了五名锁甲弓骑兵,鲜卑骑兵则为此付出了接近两百多人的伤亡。
草原上,一名面容冷峻的汉将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忍不住暗骂一声。
此人正是汉将姜维,他被关翊任命为先锋,领着三千锁甲弓骑兵探路。
进入草原已经十天了,可鲜卑人始终不愿意正面交战,这让姜维有些愤怒。
“将军,大将军有令,和后军距离不得超过五十里,我们不能继续前进了。”一名汉军百人将骑马来到姜维身旁,开口提醒道。
姜维望了望身后,发现已经看不见关翊的后军了。
略作犹豫,姜维命令大军停止前进,下马饮水,不过他也没有降低防备,安排了四百名锁甲弓骑兵四下散开,以防有鲜卑人偷袭。
“汉军十分谨慎啊,我们的族人们根本无法靠近汉军,窥探汉军虚实,不过只要将汉军引入草原深处,他们总会知道我们大鲜卑为何能够称霸这万里草原。”
在距离姜维数十里外的一处矮坡上,一名头上插着一根羽毛,身披铁甲,外罩狼袄的鲜卑大人感叹一声。
这些日子,他派出了多达上千探马,可都没有能够靠近汉军,这让他对汉军的实力更加敬畏了。
此人名为慕容浑,是慕容焉的族弟,执掌着吐谷浑部鲜卑。
“继续撤退。”
就这样,汉军进,鲜卑骑兵退,一直来到了白狼山附近。
“报将军,发现一支鲜卑骑兵,约有三千余骑。”
这一日,姜维正领着汉军骑兵缓缓前进,前方探马突然来报,这些日子一直消失不见的鲜卑骑兵终于露面了。
“追上去……等等,鲜卑人这么久都避而不战,此时突然出现,定然有诈。”
姜维正要命令大军追上去,突然想到鲜卑人一直避战,突然出现,恐怕并不简单,当下连忙勒住战马,命令汉军骑兵往四下探查。
“报,将军不好了,东北方向出现大批鲜卑骑兵,看人数,多达四五万骑……”
“报,西北方向出现大批鲜卑骑兵,我军探马无法靠近,敌人人数不详……”
“报,正前方出现鲜卑大军,足有两万余骑……”
果然,随着探马传回的消息,姜维的心中,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派出百骑,前去向大将军汇报情况,其余将士,趁着敌人还未合围,我们先杀将上去,让他们知道我大汉军威。”
姜维知道关翊的后军只需要半个时辰就能赶到,故而虽然遇伏,但心中并不畏惧。
相反,他的心中,充满了战意,他相信自己麾下的军队,虽然只有两千余人,但只要运用得当,在鲜卑大军合围之前,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