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现在,却在被一个小小的都保欺负!
岂有此理!
蓝玉这才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派上自己两位亲兵,上去帮朱环解了围。
直到现在,蓝玉还没能反应过来,他直愣愣的看着朱环,也没去接过酒坛子。
朱环纳闷了,这蓝大将军为何看着自己的眼神,像是看自己的儿子一样呢?
要不是朱环知道蓝玉连北元皇后下面都想吃,是个妥妥的直男。
朱环估计也要和那个陈保长一样,崩溃了。
凉国公喜欢奴家,奴家还能咋办呀!
“你,你确定不认识我了?”
良久,蓝玉开口问道。
“我可是你舅爷爷呀!”
“舅爷爷?”
朱环彻底懵圈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黄老爷子说我是他大孙子,这下好了。
来了个更牛逼的国公爷,说咱是他侄孙子了。
我有这么牛逼么,我但凡有点点王霸之气,我也不至于卖了八年烧饼!
朱环于是小心翼翼的说道:“凉国公,您八成认错人了吧,我,我只是个小酒馆的老板而已,哪里敢高攀您了?”
刘三吾此时也震惊了,舅爷爷!
他可是对蓝玉的情况很了解的。
蓝玉的侄孙就是朱允,这人难道像朱允。
还别说!
刘三吾这么一看,发现这小子和朱允的确有那么几分相似!
但是,人家朱允可是已故太子的儿子,这小子就那几分像而已,也不至于让蓝玉如此失态吧。
刘三吾是洪武十八年被同为湖南老乡的茹所举荐的,在他入朝为官时,朱雄英已经死了,因此,刘三吾一时没能想到这个朱雄英。
蓝玉此时已经从初时的震惊反应过来了,他想到,刘三吾还在这里,不能让刘三吾猜忌,便大笑道:“哈哈,我看你和我一个侄孙很像,便一时错认了,抱歉,抱歉!”
朱环也笑了笑,再次拿着这两坛酒说道:“能够和凉国公亲人面善,那也是小的福分,如果二位贵人不嫌弃,这两坛酒就送给二位了。”
蓝玉看了看这酒馆,在朝着朱环笑道:“怎么了,不愿意留我们两人在店里喝酒,今天你可是免单,难道就不准让我们两来蹭顿饭了?”
第14章 蓝玉的抉择
“大人您真是折煞我了。”
朱环心中虽然一万个无语,但是在蓝玉和刘三吾两位大佬面前,他哪里敢流露出半点不恰当的心思。
“我只是觉得我这酒馆又小又破,配不上两位大人呀!”
刘三吾哈哈一笑,看了看这酒馆说道:“我倒不觉得,你这酒馆满屋子飘满酒香,而且这酒馆还紧邻大街,我们可以闻着酒香喝着美酒,在体察下市井民情,甚好,甚好!”
得了,既然两位贵人都说这样的话了,朱环哪有不接待的道理。
于是朱环说道:“既然两位大人不嫌弃,那我这个开门做生意的哪有不接待的道理。”
说着,朱环朝着张软萌说道:“妹子,带两位贵客进包间坐着吧。”
“不了,我们就在大堂坐着,我觉得在外面坐着更好。”
蓝玉直接选了一个靠着门口的位置坐了下来,然后朝着张软萌说道:“给我先来两斤这个,这个酒,在上几个你们店里的拿手菜!”
朱环打了两斤大明洋河,在朝着还愣着的张软萌使了个眼色,张软萌赶紧跑去了后厨。
此时,酒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只是朱环坐在柜台,整个人好生不自在。
这蓝玉不时朝着朱环这里看看,盯得朱环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
朱环心中默念,蓝玉是直男,蓝玉是直男!
念叨一阵,抬头一看,又迎面撞上蓝玉的眼神。
好在,二人喝酒时间也不长,在黄昏降临之前,两人终于吃饱喝足了。
只是,在临走前,蓝玉还仔细的端详了朱环一阵,然后带着酒气,满脸通红的带着姨母笑,抱着朱环送给他的一坛子白酒,走出了朱环的酒馆。
“店家,你这酒还真是好酒,好酒啊,下次我还来喝!”
看着两人渐渐远去,朱环终于松了口气。
这蓝玉怎么回事,好生奇怪!
蓝玉和刘三吾各自带着心事在长安街分别。
而蓝玉回到凉国府,此时脸上的醉意和那姨母笑全部荡然无存。
他将酒坛子让下人收好,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了府内。
这个酒馆的店家好像朱雄英,太像了!
蓝玉在府内大厅来回走动,心里如巨浪般翻滚。
十年前,朱雄英死了!
死时才八岁!
而朱雄英是太子朱标和太子妃常氏所生。
也是当今圣上朱元璋的长孙!
只可惜,八岁时就死了。
但是,蓝玉当时也听到一些消息,埋葬朱雄英的陵墓,是个衣冠冢。
朱雄英的尸首在东宫消失了!
当然,这些消息蓝玉也无法去证实,但是当今天看到这个和朱雄英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朱环!
蓝玉那现在的疑虑如同野火般熊熊燃烧起来了。
特别是在现在,太子朱标死了!
而无论圣上立皇孙还是外面的藩王为太子,除非立朱允,否则,对他们这群淮西武将都不是好消息。
可是那朱允!
想到太子妃常氏生的这个第二个孩子,蓝玉内心就涌出一股无力感。
这孩子心性胆小怯弱,却又不学无术,顽劣成性!
就连当时太子朱标都对这个孩子不抱期望!
况且,朱允头上还有个哥哥朱允。
此人学业精进,谦和儒雅,并且母亲吕氏还是江南士族。
朱允于是生得江南士族和那帮儒生的喜爱。
而从今天刘三吾那里得来的消息,圣上向朱允咨询过占城国的消息。
那么很有可能......!
想到这里,蓝玉心中涌出一股浓烈的不安。
他于是朝着身边亲卫吩咐道:“去开国公府,把常升叫来!”
......
夏日的夜晚,难得的有一丝凉爽。
朱元璋一边吃着芝麻烧饼,一边看着从鸿胪寺传来的奏折,是不是发出一声惊呼。
就连烧饼掉落了一桌子的芝麻,朱元璋都浑然忘记。
“咱这大孙子,行啊,这鸿胪寺传来的奏折,居然和你说的没有多少出入!”
朱元璋吃了一口烧饼,看到奏折上写着,占城国境内的水稻均为一年三熟,并且亩产最高能达到500斤。
不由的怒骂道:“这群该死的礼部官员,咱大明的水稻,就连江南一带亩产最高也只有300斤左右,这占城国的稻子居然能达到500斤,还一年收割三次!”
“这么富庶的地方,居然每年才进贡那么点东西,这不是被当冤大头了么!”
说着,朱元璋放下折子,继续说道:“还好咱大孙子机灵,要不然,继续让这群蛮夷骗下去,这哪叫做弘扬大明天威,人家背地里指不定叫咱是傻子呢!”
说到这里,朱元璋想到,上次才听到朱环说到占城国的事情,他还说吕宋也是个宝地。
嗯,下次咱要去听听大孙说下吕宋的事情。
听他说,可比听鸿胪寺这帮蠢材说的有用!
朱元璋心情大好,而这时,门外传来了黄三狗的声音。
“礼部尚书陈迪求见。”
“进来!”
朱元璋放下折子,看着桌上洒满的芝麻。
用手全部聚拢到一起,全部送进了嘴里。
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咱可不能浪费了。
这时,陈迪走了进来,他现在内心慌得一批,所以即便已经是晚上了,也趁着宫门还没关,便又进来找到朱元璋。
“这么晚了,来找咱有何事?”
朱元璋看到陈迪,今天心情不错,便也没有板着个脸对着他。
这让已经掌握察言观色技能的朱环,内心猛然松了一口气,今天皇上心情不错。
“臣接到占城国使节请求,他们愿意将朝贡物资翻五倍进贡上来,请求陛下给他们新国君一封册封诏书。”
陈迪将占城国使节的请求一五一十的汇报了上来。
说完,低着头,但是眼角余光偷偷的打量着朱元璋。
发现朱元璋还在沉思,便一直跪在那里,等着朱元璋回话。
“陈迪,咱问你,你觉得这占城国使节给出的条件,可不可以?”
朱元璋没有直接给出答复,而是反问了陈迪一句。
陈迪其实此时心里也没底,他也不知道老皇帝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于是,他沉思了片刻,小心翼翼的回道:“陛下,臣觉得,占城国就是一撮尔小国,能开出这个价码,已经实属不易了。”
“实属不易?”
朱元璋冷笑了一声,将礼部递上来的折子在丢给陈迪,说道:“这可是你们递上来的折子,难道你没看么?”
“人家占城国亩产最高能达到500斤,还一年能收获三次,一亩地最高一年能收1500斤稻米,咱大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