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
朱元璋语气平淡的说道:“淮王你还不懂朝政,这些军国大事你就暂时不用掺和了,你先下去!”
朱允的话被朱元璋给打断了,他抬头看向朱元璋,发现朱元璋并没有在看向他,而是目光看向前方,就如同他朱允不存在一般!
不对,皇爷爷肯定是误会了,朱允还想再解释一番,结果刚准备开口,朱元璋又率先开口道。
“颖国公,你这边有什么好办法,该如何剿灭这些叛贼,云南的事情你最懂,你就别给咱装哑巴了!”
朱允听到这话,明白了这话虽然是说给傅友德听得,但也是在说给他听得。
剿灭叛贼,这不就说明了,在皇爷爷脑海里,这群叛贼必须要用武力剿灭,而不是用他们这些江南士族的办法,诏安!
朱允只好退了回去,他看了朱允一眼,发现朱允还是像在魂游千里一般,仿佛刚才的事情他压根不知道一样!
他都有些搞不懂了,这朱允难道不想表现自己么,你这样保持低调,到底是什么策略!
朱允在胡思乱想,而这边的傅友德却已经开口说道:“皇上,虽然刚才淮王殿下的一些建议微臣不敢苟同,但是淮王还是有一点让微臣眼睛一亮!”
“哦,他哪一点让你受启发了!”
朱元璋朝着傅友德问道。
“就是让江南士族捐款纳粮!”
傅友德解释道,“这次黄河水患外加北征蒙元,前期我们从占城国和吕宋华人那里拿来的粮食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而此次南征,我们真正最缺乏的就是粮食!”
“而淮王殿下建议江南士族纳粮捐款,这样我们粮草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再说了,现在也已经入秋,只要挺过前期的南征,等秋粮一旦收上来了,我大军粮草问题也就解决了!”
“如此一来,我大军南征最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微臣替皇上贺,替大明贺,有一位好圣孙呀!”
傅友德这话一说出来,这帮朝臣一个个也都跟着赞美道。
“替皇上贺,替大明贺,好圣孙!”
这番话一说出来,淮王脸顿时黑了,黄子澄等人更是只差一口老血没有吐出来!
这黄子澄看向傅友德,心中暗道。
好你个老奸巨猾之辈,居然借淮王之口从咱们嘴里要粮食,娘希匹的!
不只是黄子澄,所有的江南士族也一个个脸都黑了。
而朱元璋听到傅友德的这个建议,也点了点头说道:“颖国公此建议可行,那这粮草筹措问题交给谁来做比较好?”
“皇上,此建议既然是淮王殿下提出来的,臣建议由淮王殿下去执行最好,而且淮王殿下为人谦和,又饱读诗书,江南士族多为饱读诗书儒学之士,由淮王前往筹措,臣认为最为合适!”
这时,詹徽赶紧上前一步,开口建议道。
“臣也认为可行!”
傅友德赶紧附和道。
“臣也认为可行!”宋国公冯胜以及同知都督耿炳文也站了出来附和。
“微臣也认为淮王殿下前去最好,而且想必江南士族在看到淮王殿下起来筹集粮草,也定然愿意开仓纳粮,助淮王一臂之力!”
这时,解缙也从后头站了出来,朗声回道。
本来,傅友德、詹徽、冯胜以及耿炳文这些人开口附和,也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
他们这帮人本来就和江南士族水火不容。
但是,当解缙从后面站了出来,还洋洋洒洒的说了一通,这不由得让朱元璋也有些意外了。
这解缙本身就是文臣,还是江西人,家境也殷实,这人居然也跟着淮西这帮杀才一起闹腾,这让朱元璋也不由得留了个心眼。
但是朱元璋只是心中多了一丝辗转,脸上却没有什么表示。
而朱元璋还未开口,农子墨却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微臣就是江南苏州府人士,臣代表江南士族响应朝廷的号召,不用淮王来,臣家中自愿捐出粮草出来。”
“而且臣也愿意陪同淮王一起在江南一带号召地主乡绅捐款纳粮,以示我江南人士对大明的忠心,对朝廷事务的关心!”
“好,农侍郎不愧是咱大明百官的表率,众官员也要多向农侍郎学习为好!”
朱元璋龙颜大悦,开口赞道。
“不过,臣还有一个建议!”
这农子墨可是由黄子澄等人授意站出来的。
在刚才这一波暗斗中,他们江南士族可是吃了亏了,傅友德这帮人要淮王来筹集粮草,摆明了就是让他们这帮江南士族陷入两难的境地!
但是他们这帮人岂是如此坐以待毙之辈,他们开始就商议出了一番对策,其中就包括,如果皇上执意要开战,他们便使用下面这个策略。
于是,农子墨便站了出来。
“农侍郎有何建议,但说无妨!”
朱元璋此时心情挺好的,便大手一挥,示意农子墨开始你的表演!
农子墨便开口说道:“臣认为,此次大明南征,应该在起用原有的老帅同时,还要多任用新人,齐泰便有一侄儿在兵部任职,臣斗胆向皇上请战,请让兵部令史齐文景跟随大军出战!”
农子墨话音刚落,从兵部这边便站出一年轻小将,他朗声道:“末将兵部令史齐文景,特向皇上请战,请皇上批准末将为前锋,南征杀敌!”
“好,我大明老将威名赫赫,小将也一个个不惧杀敌,且看谁还敢说我朱明是赵宋!”
朱元璋也被刚才这齐文景的请战弄得热血沸腾,他大声赞道:“准了,你此次便随军南征!”
“末将领命!”齐文景大声接旨,便又退了回去!
“皇上,臣还建议,请淮王随军出战,以振我大明士气!”
谁知,农子墨又再一次开口说道。
淮王也站了出来,朗声道:“皇爷爷,孙儿也想随军南征,以壮我大明雄风!”
朱允这话一说出来,一直沉默不语的朱允也抬起了头,看向了自己的这个哥哥!
看着朱允的这一举动,黄子澄依旧没有动作,但是嘴角却微微扬起!
第145章 全是阴谋
这番说辞,本来就是他们江南士族的一个计谋而已。
果然,朱允应声请战后,本来依旧安静的朝堂,一下子又喧闹了起来。
詹徽眉头紧皱,他此时也没反应过来,这帮文臣此时是要做什么?
他清楚并且明白,此次赴云南作战,不管起用多少新将领,但是一定会有老将作为主帅出征的。
即便不是知晓云南情况的傅友德,就算是冯胜等人,哪个不是他们淮西集团的。
而且即便年轻一派的武将,徐辉祖、常升、廖镛等人,也多为淮西后人。
就算淮王朱允真要出征,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也不会有多少的。
这淮王响应号召出征,这不是自个找不痛快么!
詹徽看向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他发现朱元璋此时也有一丝迷茫。
“农子墨,咱刚夸你几句,你就找骂了是么!”朱元璋朝着农子墨训斥道。
“淮王殿下从小就没有习武,要他出征,你是嫌咱的儿孙太多了是么!”
农子墨连忙说道:“皇上恕罪,微臣也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建议也不可以!”朱元璋直接否决道,然后朝着淮王朱允说道。
“孙儿,你也别跟着瞎胡闹,你还是将江南的粮草给咱筹措好,这就是大功一件了。”
朱允还未说话,黄子澄这时也开口说道:“皇上圣明,淮王殿下这军国大事不是儿戏,就连从小习武的吴王殿下都识大体没有说话,你还请战,你还是听皇上的建议,退下吧!”
“好的,孙儿遵旨!”朱允老老实实的退了下来,站在了一边。
这时,朱允却站了出来,朝着朱元璋说道:“皇爷爷,孙儿从小习武,孙儿请战!”
果然,朱允在看到朱允领了任务后,心中也按捺不住,站了出来。
朱元璋这时脸上露出一丝不悦,在他的计划里,本来就没有这两孙儿的什么事情,但是这下他们却一个个的跳了出来。
黄子澄这时也赶紧站了出来,朝着朱允说道:“吴王殿下,你学业都还没学好,就出去作战,这哪里行,这军国大事可不是儿戏,你还是退下来吧!”
这番话,黄子澄说的冠冕堂皇,但是在詹徽和傅友德等人听起来,却不是那个味道了。
刚才江南士族推荐朱允出征,但是现在朱允要出征却被阻挠了下来。
特别是詹徽此时心中一动,这朱允出征可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以前太子朱标在位的时候,大家依附于太子,而此时太子薨逝了,而这两皇孙可都是太孙的有力竞争者。
而朱允本身在学业上就比不上朱允,如果能让他在军中刷一波资历,那也是很不错的。
于是,詹徽却站了出来,说道:“皇上,吴王殿下如果想要随军出征,臣觉得也未尝不可!”
“吴王殿下自幼习武,而且如今也已经到了束发之年,去前线磨炼一番,也可以让吴王殿下长长见识!”
“詹徽,咱刚说了农子墨,难道要咱再训斥你一番不成!”朱元璋厉声骂道,“你们一个个的要咱的皇孙上战场,是何居心!”
听到朱元璋这一骂,詹徽连忙闭上了嘴巴。
但是却给了吴王一个眼色。
吴王会意,站了出来朝着朱元璋说道:“皇爷爷,孙儿这是第二次向皇爷爷请战了,孙儿身上可是留着武将之血,孙儿真心想上战场看看!”
“更何况,叔叔们有不少可是上过战场杀过敌人的,而在孙儿辈,我朱家儿郎也还没有一个上过战场,这孙儿辈上阵杀敌的先例,就让孙儿开启吧!”
朱允这番话说的热血沸腾,还真的让不少人动容了。
就连朱元璋都看朱允的脸色变了。
这血性,让他想到了自己的一位挚友,一位并肩杀敌的好兄弟!
常遇春!
果然,咱这孙儿有常家人的血性!
而这时,傅友德也站了出来,朝着朱元璋说道:“皇上,此次南征末将愿意挂帅出征,如果吴王殿下也要出征,末将愿意立军令状,用生命来保护吴王殿下,如果吴王殿下有何不测,末将愿意以全家性命做担保!”
“末将也愿随军出征,陪同吴王殿下左右,以保吴王殿下的安全!”
廖铭此时也站了出来,替朱允站台!
看着这么多武将站出来力保朱允,朱元璋的心也动了。
其实朱元璋也并不介意自己的后代去见识见识战场,这战场可是铁与血的地方,在血雨腥风中历练出来的男人,有着其他男人没有的铁血和坚毅!
只不过,朱元璋作为爷爷,让自己儿子上战场可以,但是让孙子上战场,当爷爷的可抵触的紧。
不过,一想到这帮老淮西都是吴王的拥趸,吴王上战场安全系数看来是比淮王大不少的。
既然如此,朱元璋也松了口,说道:“既然你们都力保咱的孙儿会没事,那咱就答应了!”
“不过咱的丑话可说在前头,咱孙儿只是去看看,咱要知道了谁真让他上战场了,那就别怪咱不客气了!”
“末将遵旨!”傅友德闻言大喜,连忙应允道。
而这时,在文臣站队里,又有一个声音出现了。
“臣建议,此次南征请让吴商随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