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第206节

所以沈阳周围第一野战集团军扩编后有四十万人,对沈阳形成巨大的威胁。

而沈阳至大连的工业区,就由徐向前第二野战集团军控制,当然徐向前同样抽调并组织一支机动作战部队;刘伯承第三野战集团军和杨靖宇第六野战集团军占领抚顺、铁岭后进入休整,他们攻打抚顺和铁岭费了一天多时间,消灭日军三万多人,因为是攻坚战自身也有八千余人的伤亡。

和林彪准备打援不一样,第三野战集团军和第六野战集团军第1军在沈阳北边的铁岭至抚顺摆开防守架势,他们三十万军队就算有八千余人的伤亡,但扩军后兵力会超过六十万,日军无法冲破防线靠近沈阳。

徐向前的第二野战集团军于15日强攻本溪、鞍山和辽阳。参加东北战役的部队,冲锋枪配置比例都比较高,战前也对巷战进行过训练;另一个特点就是作战时火炮都属超配。第二野战集团军攻击本溪、鞍山和辽阳时候,每一处的炮兵部队都超过三百门重炮,这也是第二野战集团军伤亡在五千人以下的原因,不过他们同样需要休息和整编。

这样沈阳南有黄克城部、东有徐向前部、北有刘伯承部,唯一沈阳西边是一个大缺口,这个方向的日本援军只能是从西北位置通辽南下过来。

而且三个野战集团军中,15日只有林彪的第一野战集团军没有太激烈战斗过程。

林彪打援的预设战场是在彰武县附近。

彰武县在通辽和沈阳中间,离东北方向的四平有二百二十公里;离通辽一百九十公里;离沈阳一百三十公里;离阜新一百一十公里。

围沈阳打彰武的日本援军,按照林彪指挥习惯,他往往喜欢快刀斩乱麻,原时空他指挥东野攻击沈阳或锦州,甚至入关攻击天津,都没有超过两天时间。

等到打了彰武的日本援军,阜新有黄克诚部拦截自然就没有日本援军;沈阳被围着,剩下只有通辽日军继续南下救援和四平方向过来的援军。

这样还能第二次打援,即连环打援战术啊。

16日,林彪制定了一围三打援的作战计划给东北战役总指挥彭总提交,并报土共中央,其中主要内容有:一,用第一野战集团军优势兵力在彰武县围住通辽南下的日军;二,刘伯承部负责打四平过来欲救援彰武的日军;三,从黄克诚部抽出一个装甲师和围歼彰武的两个装甲师,在彰武与通辽中间的科尔沁左翼后旗这个地方再次围歼从通辽出来的日本第二拨援军。

林彪的战术,就是用装甲师的快速机动和强大火力,先把日军援军缠住,再把步兵师拉上去配合围攻,同时因为解放军的炮兵全是四驱运输车牵引,方便重炮快速集中形成超大集群火力。

这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进行的打援。

按照林彪所设想的这次一围三打援,一战下来有可能围歼日军超过二十万的野战部队。

这也不能怪林彪多想,因为现在的解放军火力太强了。原时空东北野战军比国民党军队弱小许多情况下,林彪经过指挥东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多次战役而翻身的。

17日,土共中央批复同意林彪提出一围三打援的作战计划。

这时候,通辽的日军正集结还没有出发南下,所以说“林彪常常把各种情况都尽可能地穷尽,努力做到算无遗策”,这话也不错。

这个作战计划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百八十八章德军会变更强吗?

这次打援计划,林彪考虑真的很全面了。

沈阳西北部的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古属燕国辽西郡与东胡等少数民族的边界地区,清朝时期还是皇家三大牧场之一。

换位思考后,林彪分析到日军的装甲部队有很大可能沿这条路线南下,毕竟在草原上步兵阻击装甲部队的突击会很困难。

所以林彪才会申请调黄克诚部的装甲师北上,这样他就有三个装甲师,当然刘伯承第三野战集团军配属的装甲师参战的话,就是四个装甲师了,虽然坦克数量比日军少一些,但不是还有特种炮兵的88高炮吗?

林彪手上掌握有两百门车载88高炮,这也还不算刘伯承部的一百门,按田忌赛马方式:就是88高炮对付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和日本89中型坦克,解放军的T26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对付日本豆丁坦克和步兵。

所有战术围绕88高炮制定,其中两百门88高炮分成十个炮营这占了180门,剩下的二十门打散分配到步兵队伍中。

除了装甲部队的对决,解放军还有空地协同问题。

由陆军火炮帮助空军轰击日军防空部队,然后空军再对日军的装甲部队进行攻击。

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是出了名的好学,他有“红军之鹰”的绰号前,还有一个绰号就是“林大姑娘”,说的就是他像一个姑娘家那样沉默寡言,与别人交流也很少,他的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战斗思考了。

林彪23岁担任军长,25岁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虽然他不是军团长中年龄最小(寻淮洲21岁担任军团长),但一直都很稳定,军团长职务一直当到长征结束,说明红军上下对他的能力和表现是予以认可的。

三年前,徐远山给红军和军校带来不少重新打印过的军事理论书籍,其中就包括强调突击和追击还兼顾反突击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身为军校校长的林彪自然也是专门研究过。

林彪的彰武作战计划第一步骤,先是由两个步兵师在四个88高炮营和两个炮兵师配合下,在彰武南面建立阵地,形成侧面托底,而两个装甲师、三个炮兵师、六个88高炮营,还有集中所有运输车辆装运的一个步兵师,在彰武东面形成宽大超过二十公里的攻击面由东往西横扫。

击垮日军装甲部队后,南面的两个步兵师再压上,在装甲车部队配合下,将日军步兵大部队分割包围。

3月27日最先爆发的战斗,就是以装甲部队为突击前锋的日军进攻彰武南面解放军的两个步兵师。

虽然草原或沙地是有利装甲部队的冲击,但对面解放军步兵师除了有两百门重炮掩护外,还有四个88高炮营共72门88高炮掩护,短兵相接时解放军步兵连队里还有40火箭筒在手,这也是一款能破防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的利器,只不过射程只有二、三百米的距离。

所以27日从白天到晚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还有士兵的喊杀声整整响了一天一夜,进攻的日军仍没法攻破解放军步兵的防线,还损失超过五十辆重型、中型坦克。

日军止步的一天一夜时间里,近七万的日军部队已经聚集在彰武的周边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里。

东北的日本军队也编了三个装甲师,但大部分坦克是分到有作战任务的步兵联队,也许觉得单独让坦克部队作战有些浪费。原时原空二战硫磺岛战役,守岛的日本栗林中将还得到第26战车联队一个中队28辆坦克的配合,这说明日本人对坦克使用的习惯根深蒂固。

不过,从理论上说,要包围占据如此大区域的日军必须有五十万人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

然而林彪就敢用包括新兵在内不到15万的兵力来围歼这七万日军,他凭借的就是解放军装甲师的高机动和强大火力。

等到28日,解放军的突击集团突然从东面挤压过来,虽然进攻速度不算很快,却像泰山压顶一样压了过来。

解放军是没有装甲集团进攻经验,但也知道分层次,各兵种排成阶梯状,首先是三个炮兵师在无人机观测校正下,用炮火给突击的装甲部队实施火力掩护;其次是空军战机成批次掠过并对地攻击;两百辆T26坦克分成三横队交错前进,紧随着是更多的装甲车,坦克和装甲车后面跟随持冲锋枪的少量步兵,他们是搭乘坦克和装甲车过来的,快遇到日军部队时才下车跟随冲锋掩护。

装甲车虽然比坦克稍微靠后,但四联高射机枪的有效射程是两千米,足够掩护坦克不受日军步兵偷袭;装甲车后面才是车载的88高炮。

一架无人飞机发现前方出现日军的一个固定火力点,距离是八百米左右,接到命令的一门88高炮,马上把车头调转过来。

和正式的自行火炮炮口朝前不一样,渣土车运载的88高炮的炮口朝后的,作战时必须把车头转过来,88高炮位置摆好平射状态后,一炮手在瞄准时,六名战士同时下车到两旁搭支撑架。

这个速度虽然比正常自行火炮慢了许多,但时间却是足够,因为今天要求的突击距离是五十公里,所以坦克和装甲车冲锋时,就有一部分88高炮随时根据命令调头做好射击准备。

因为88高炮射击是采用电击发的,等炮长听到后面都传来“支架撑好了”,直接过去拍拍一炮手肩膀,让他击发,一炮手耳朵里可是塞着耳塞呢。

88高炮训练时,射击后二炮手会立即填入下一发炮弹,而炮长用望远镜在车边观察,第一发炮弹爆炸后,一炮手根据看到的情况又击发射出一发炮弹。

理论上88高炮每分钟能打15发,不过那都是盲射,除非是美军和德军如此操作,解放军直瞄炮击都是一发一发来。

装甲突击战斗中,无人机发现前方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出现不少的日军坦克,这是日军准备实施坦克反击战,接到命令的特种炮兵即88高炮的两个营,向前开了一百米后调头架设支撑架放列。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抓紧时间了,前面的装甲汽车四联高射机枪用猛烈火力对日军阵形方向实施压制射击,直到88高炮架设好才让开正前方射角,甚至有个别装甲车转了回来,装甲车有保护88高炮的任务,个头较矮的T26坦克还在继续前进,还一边用机枪射击或炮轰附近的日军。

这个时候日军坦克才开进八百米的距离,日军坦克上面的反坦克炮对88高炮威胁还是比较小,这时解放军的88高炮就开始连续射击,比刚才炮击固定火力点频率高许多。

解放军这套打法对日军来说是无解的,近处的日军士兵被解放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群殴,而当日军坦克出现或被发现时,就有多门88高炮专门去对付日军重型或中型坦克。

坦克作战能力是靠机动、火力和装甲这三样才能发挥作用。

现在普通坦克的火炮都是直瞄火炮,在500米左右的距离才有准头,但远在千米左右的距离它们纷纷被88高炮集火攻击,一点力气都使不上,而阵地中的日军士兵却被解放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持冲锋枪战士配合下所屠杀。

两个装甲师在一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及两百门88高炮配合下,3月28日这一天从东到西横扫了五十公里,这个速度已经是步兵逃跑速度的上限,所以总会有一些无法逃脱的日军步兵部队寻找有利地形据守。解放军的步兵师就留下少量步兵和装甲车盯着,等南边两个步兵师上来后再一起合围。

而装甲师却是一直往西进攻,所横扫过的地方摧毁了日军的众多重型武器,并把日军的建制完全打乱,还消灭不少的日军。

日军哪里见过解放军的这种打法:炮轰后坦克冲,遇到日军阻击或坦克部队反击的就用88高炮直瞄打;天上还有多达三百架战机配合来回俯冲投弹、扫射。

等到天黑前解放军装甲集群停止进攻时,七万日军被消灭近三万人,大部分坦克和火炮被摧毁,剩下的四万多日军分散在彰武附近各处据险防守,但已经被解放军步兵在装甲车和火炮配合下团团围住。

林彪部这三个步兵师步兵部分都是按照1:1比例扩军,有近十万兵力,而且在彰武附近解放军拥有六百多门的重炮、近两百辆坦克和四百多辆装甲车(每个装甲师有一百五十辆装甲车,每个步兵师有四十八辆装甲车)。

白天进攻解放军损失的坦克不到二十辆,装甲车不到五十辆。

消息传到日本大本营,日本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还有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都大惊失色,经过紧急商讨后,决定连夜从通辽、四平和锦州朝阳一线经过阜新派出援军。

距离最近的沈阳日军部队是不能动,围城的解放军部队也有不少。

通辽和四平的日军名义上立即出兵救援,但集结队伍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从这两处出发步行到彰武最快也需要五天时间。

最近和最快的,是在解放军阻击线前面的锦州与朝阳日军部队,所以28日晚阜新、北镇及盘山的拦截阻击线就爆发了激烈的攻防战。

这三天黄克城部在东北老百姓帮助下,不仅加固了阵地上的工事,还在阵地前挖出一道保留进出通道的反坦克壕沟。

二十万兵力在完备工事的阵地上防守,又有重炮、88高炮及装甲车配合,进攻一夜的日军除损失一万两千名士兵和87辆坦克也无法突破一处解放军防守的阵地。

1939年3月28日开始在彰武爆发的大战,直到半个月后,土共解放军在彰武周围草原和沙地歼灭了日军二十三万部队,其中还包括日军的两个装甲师团,这自然引起了多个国家的关注。

特别是德国、英国、美国的三个国家,德国在长春建有公使馆,得到的消息最早但并不全面,而英国和美国关心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日本身上下了赌注。

他们从日本人那里了解到土共解放军从关内乘船渡渤海湾过来的,具体如何过来,整个渤海湾都被土共空军封锁,出海的船只不是被飞机击沉就是被水雷炸沉,所以没有人清楚。

德国公使馆是成立于1939年1月31日,公使馆位于长春市西民主大街与西中华路交会处西南角,威廉姆?瓦格纳为首任驻伪满洲国“公使”。

因为级别问题,威廉姆?瓦格纳无法知道德国与徐远山的交易,不过这次彰武县附近大规模装甲部队的作战,让威廉姆?瓦格纳非常感兴趣,公使馆也有德军派出的武官。

众所周知,二战前的德国军队已经开始崇尚机械化装甲集群作战方式。

威廉姆?瓦格纳通过各方了解,得知参战的另一方土共解放军拥有大量苏俄坦克,而武官告诉他,击毁日军众多坦克的巨型反坦克炮,从日本军官的描述,有些像德意志帝国的88毫米高射炮,因为该炮的长炮管分为三节(三段式),这是目前仅是88毫米高射炮最具典型的克虏伯风格。

所以,威廉姆?瓦格纳给国内发去电报称:土共军队与日军在满洲国首次爆发大规模坦克对决,土共军队取得了完胜,最关键的是土共军队用类似帝国88毫米高射炮的巨型反坦克炮摧毁了日军许多重型坦克,希望帝国要关注。

收到电报的希特勒当然知道这些都是88毫米高射炮,是2月初徐远山紧急从德国用钨矿沙换的,但他好奇徐远山弄回去是如何使用,同时他也对整个坦克大战过程颇感兴趣。

按照远东方面的情报,土共空军掌握制空权,所以徐远山紧急需要五百门88毫米高射炮时,希特勒是很奇怪的,现在才知道土共军队用于反坦克作战。

英国给日本提供五百辆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希特勒也收到相关情报,他这个人也是实用主义者,原时空到1938年德国仍将武器弹药卖给中国国民党政府也是他主导的。

话说二战时期的几个主要大国领导,谁不是实用主义者?

英国作为德国主要假想敌,德国也知道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的性能,只是没有弄到实物,据说目前德军所有反坦克炮都无法破防这款重型坦克,德国不是没有想过用88毫米高射炮用于反坦克,目前88毫米高射炮就配置有穿甲弹。

但严谨的德国工程师都是追求产品的尽善尽美,所以当88毫米高射炮无法装上卡车或坦克底座时,就没有向军队提过该炮可以用于反坦克作战。

希特勒让德国国防军情报局与徐远山联系,他想了解整个坦克大战过程,如果能提供几辆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就更好。

在东北的徐远山收到来自德国的消息,专门返回西安向土共中央政治局汇报,这涉及到解放军的战斗力问题,他也不能擅自做主。

徐远山从东北带回战场上拍摄的视频,解放军从1937年对日作战开始,就注意对战场战斗情况收集,除了编辑成记录片在解放区放映,也当成重要军事资料存档。

当然,将数码视频转成胶片,就是先把视频转成黑白色投放到白布后直接用这时期的胶片摄影机拍下来即可。

土共政治局领导也没有多少意见,二战还没有爆发大多数中国人对这时的德国没有多少恶感,所以这件事就交由徐远山负责。

徐远山再三考虑后,想着既然送佛吗就送到西天吧,还可以从德国再换些东西。

徐远山给欧洲的林东财发去电报,转告德国人就说他一个月才会到德国,这段时间正收集战场资料。

徐远山这是准备回现代时空一趟,考虑把二战中几款著名的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的图纸搞到手,顺便就给德国提供吧,换回几百门或上千门大炮和一些弹药应该没有问题。

西山工业区已经能够生产75毫米口径的火炮,但100毫米口径以上的质量还是不尽人意,虽然有从现代弄来的资料,但炮钢也不是容易就能生产出来的,而这个民国时空,炮钢资料更是各国军工生产的最高机密,徐远山已经从德国采购几千根的炮管,但炮钢数据想都甭想。

后世许多人搞不清楚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与坦克的区别,实际上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虽然是拥有一样的坦克底盘,但不过是自行火炮类型,是皮薄馅大的薄装甲类型,许多还是敞开式的,因为穿深需要,所搭载的火炮身管较长。

二战时期,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有配置在坦克师或装甲师里,也有配置在步兵师里,和这次徐远山在东北投机取巧一样,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并不是冲锋陷阵,所以机动能力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二战时,德国比较著名的有三号坦克突击炮和犀牛反坦克炮车;苏联比较著名的坦克歼击车是SU85坦克歼击车,底盘是T34坦克底盘。

至于德国拿到这些设计图纸后,如何发扬光大那也是将来问题,至少英国的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和丘吉尔重型坦克肯定是糟不住的,美国的谢尔曼中型坦克就更不用说了。

送德国五辆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88毫米高射炮作战电影胶片加上三款坦克突击炮或歼击车的图纸,从德国换些什么东西呢?

火炮一千门,还是换上一、两艘潜艇?现在德国潜艇技术还不行啊,还是缓缓吧。

后面能够大幅提高德国军队实力的,还有高炮近炸引信和潜艇通气技术。

近炸引信到明年是由英国发明出来,然后是美国将其发扬光大,那中国是到时卖近炸引信好呢,还是直接卖技术?

而且德国发动战争后,黄金就不缺了,战争爆发后青霉素换黄金,近炸引信也可以换黄金。

而潜艇通气技术是指潜艇在水下航行或作战时,利用特殊的通气管装置进行空气的置换和流通,以保证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艇内大气环境的维持。

有了这个技术,英伦三岛可以封死了吧,那是不是自己利用运输能力,也把英国卖一把,弄千吨黄金回来?

但德国太强,这二战就有些乱套,有些决定性技术等美国下场后再好好卖给德国,不说多了,二战延长一、两年,美国财富缩水三分之一还是有可能的。

美国想割韭菜,去割尼玛自己的韭菜吧。

第二百八十九章与希特勒第二次谈判

首节上一节206/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