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吴伟到了后,院长钱信忠告诉他:“红军先头部队进入蓝田县和长安县,得到了一个确切消息,就是在子午镇有一个神医特别善治病,厉害到什么地步呢?说他收的几个徒弟,才两个月都比大医院的大夫还强。”
旁边的军部作战参谋张池明接着说道:“钱院长向军部汇报后,首长们开会决定由我带你们特务营前往子午镇一带,然后派人化装上门求医问诊,最好能把这个神医请过来给我们战士看病;不行的话就请他的徒弟来;最次也要求一些神药回来。军部批准我们这次动用一千元银元。”
17岁的吴伟现在还有些愣:“那直接把他绑来不就得了,还省下不少钱呢。”
担架上的徐海东一听这货发愣,气得就发火:“你这混货忘了自己是红军战士了,还记不记得红军的政策,先头部队都调查过了,这大夫人品好着呢,看病从不嫌弃穷人,再重的病治好就一元钱,倒是地主、商人才花大价钱,就因为名声太好,西安国民党里有人眼红他的神药,暂时也没有人敢动他呢。”
在一旁的钱信忠急忙劝说:“军长,你就别生气,这小鬼头不知道情况吗。”
吴伟赶紧承认错误:“军长,我错了,后面的行动我一定听从张参谋的指挥。”
徐海东看到吴伟承认错误,点点头说道:“还是张池明更懂事,你们特务营过去就接受他指挥,那边沿山一带已经没有多少敌人兵力,特务营到子午镇附近后,你和池明化装上门,要记得懂礼节。”
张池明虽然仅18岁,11岁就担任赤色童子团团长,而且始终坚持文化学习,担任过吴焕先秘书,现是二十五军作战参谋(作战科长)。
所以徐海东觉得张池明去办这事是最为稳妥。
接受任务后,张池明和吴伟等人就立即带领特务营出发,从军事地图上看,这里离子午镇还有近70公里。
这一路还基本是山路,队伍正常行军也差不多用两天时间。
后世西安有一个民谣:6月13,红军出山……
这里民谣说的6月13,是农历,所指的时间是1935年7月13日。
不过,7月13日红军出山是指大部队出山,这一天,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都已经打到了长安县城韦曲镇。
实际上红军先头部队已经在6月底前已经出山进入蓝田县、长安县平川地区。
韦曲离西安城墙不到二十公里。
城里的杨虎城部队和张学良部队都已经在城墙上堆下沙袋了,似乎大战一触即发。
红二十五军长征时把下属的两个师番号去掉了,直接把2900人精简成三个团。
到1935年6月红二十五军兵力有了6000人,其中主力的三个团223团、224团(有段时间称手枪团)、225团4000人,游击队2000人。
但西安城国民党政府不知道啊,因为红军对外的师番号还留着,两个师红军来打西安。
就问你怕不怕?
“徐老虎”带的红军部队,常常兵力对比是1:1情况下都是全歼国民党部队。
袁家沟口伏击战,就是红军两个团全歼了陕军第1旅两千多人。
现在红二十五军的225团里还藏着两只猛虎呢,刘震现在是225团1营政委,而韩先楚是3营营长。
为什么说这是两只猛虎?
从红二十五军出来的有97人开国将军,其中唯一大将是徐海东,唯二的两个上将就是刘震和韩先楚。
后世让众人津津乐道的《亮剑》里李云龙,长征时已经是红军的团长,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是开国少将之一。
可这时,长征中期红二十五军的两个开国上将还仅是营级干部。
这不是猛将,什么才是猛将?
30日上午,张池明和吴伟带特务营出了终南山,在子午镇东边一些的南五台乡把特务营分开布置,南五台离子午镇只有不到七公里。
因为这次红二十五军朝西北进军,并不掩饰行动,西安沿山一带早已风声鹤唳,国民党军队几乎全撤回西安城,各地只剩下不多民团性质的小鱼小虾。
就这,这些民团随时都会见机逃跑。
张池明、吴伟带着不到一百人的一个连战士继续西移,到子午镇东边一公里后战士们都埋伏在草丛里。
张池明对吴伟说道:“要记住离开时军长说的话,这神医对老百姓的态度,和国民党那帮人可不一样,就算是今天请不到,后面还有的是机会。”
吴伟听到后,脖子一硬:“知道了,军长都批评了我,你就不要再说了,我现在还臊得慌呢。”
吴伟父亲是红军,为寻找父亲,13岁的他上山加入红军的。
红二十五军为什么红小鬼特别多,也是这个因素有关系,有相当一部分的小战士父母死在国民党军队或还乡团手里,他们不随红军走也活不下来。
张池明和吴伟换上百姓服装后,身上各藏一把手枪,也没有带银元,他们这是先进去探探消息。
转上土路后,两人大摇大摆就进了子午镇,直接就奔他们打听好神医开的诊馆。
等进镇后才发现,由于风声紧,镇上许多财主和商人都跑到了西安城,街道上也没有几个行人。
这也让张池明有些担心,如果这个神医也跑回西安,那就前功尽弃了。
他还在正常开馆接待求医问诊吗?
第三十一章红军来了(1)
徐远山的诊馆当然开着。
等了三个月,不辞劳苦、千辛万苦、苦心孤诣、煞费苦心……
不就是为了让红军主动找上门吗?
不过徐远山并不是很焦急,他知道7月13日红二十五军主力出山后,就是把军部设在子午镇。
只要他不动,总会有接触上的时候。
子午镇的牛志忠被他劝到了西安,而牛子青和13名伤员,家在附近的先回家休养,家太远的就随牛子青住到徐远山在南关正街租的房子。
这一带最近混乱不堪,这些当过陕军的兵十几人在一起再遇上红军时身份还是敏感,不像他13个小徒弟。
就这,徐远山为了安全在诊馆和小徒弟住的地方各藏了一把手枪,他自己的那支勃朗宁手枪也不离身。
上海有四支手枪、一支步枪,这里三支手枪,就是徐远山目前拥有的所有武器了。
除了他和牛子青的两手枪,一支步枪通过牛志忠出面买到外,五支手枪缴获自天蓬山寨的土匪。
徐远山在民国是可以想法能多搞来一些武器,但这样做反而不好,容易被人盯上而扣上通匪帽子。
自从6月15日撤离上海后,徐远山先是回到现代时空安排在泰国成立国外分公司,并让分公司紧急向国内下单订购大量药品器械,特别是医用麻醉品,空运到泰国。
民国上海确实成功挣了一波快钱。
除了给林东财他们留下一千元银元应急外,五万元出头的钱全被换成大小黄鱼由徐远山穿越带到现代,然后又带到了子午镇和西安挣的四万元银元(所有银行支票全换成了银元)一起秘密藏了起来。
在现代时空马上他也会到泰国,而且有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回国了,那个14天的隔离时间对他来说就是无解。
不过,期间他会穿越到现代西安的仓库,只是在仓库里候够时空环充能时间后再把物资携带到民国时空。
等候的时间里他不会走出仓库,只是利用电脑发邮件给几名职员下指示和采购清单。
比如,这次他就携带过来五具医学解剖模型,不仅他自己要熟悉人体结构和血管位置,还要让徒弟学习并死背。
这是在人身上动手术必须要记住的。
原来他还考虑把这五具解剖模型送给红军的,但想想上面的材料和简化字,以及精确的人体结构说明,还是太早了。
若对方有些人怀疑起来就会没完没了的审查,还是算了吧。
徒弟学是没有关系,仅凭描述来确定那属于捕风捉影,这理也说不过自己。
何况,凡是超越民国时空的技术和物品,他专门给这些小弟子叮嘱过。
徐远山从上海回到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典礼,除13名学徒外还把肖俊虎收为正式徒弟。
和肖俊虎不一样的地方,这13名学徒还多了一项父子、父女仪式,这也表明这13名孩子成了徐远山的义子、义女。
因为他已决定把这13个孩子送给红军,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就是将来这13个人必须让老徐答应平均分到红军去,就算二十五军想留人,只能是两个人其他人必须分到中央红军去。
认了父子和父女关系,也是为了这13名孩子安心,而且为了将来避免出现意外,他准备还对这五名女孩子也提一个条件,就是将来嫁人必须嫁武将,就是指挥打仗的军官,嫁给师级以上干部也应该有条件吧。
刘晓燕当初挑的这五个女孩子,可都是眉清目秀,再过几年还不得越长越漂亮吗。
而且这些孩子现在参军,对将来有着明显的界限,老红军啊,而且凭着他们的特殊人才身份,到抗战后期都是营级以上干部身份了。
如果女孩子不听话,看上文人的、文官的就不怪他将来就不认这层父女关系了。
因为徐远山不太喜欢民国的文人和文官,觉得这些人有些复杂,就是平时闲得发慌就无端生事。
还是整天琢磨打鬼子的武官单纯得多。
当然,这些话也是等他们随红军走时才会说,徐远山他自己也会随红军活动一段时间,因为要等现代影视道具公司完成生产第一批十部电台和手摇发电机,交给红军后他才能离开。
当张池明俩人在子午镇找到诊馆,看到门口站着几个人在排队,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前他已了解过,来这个诊馆求医问药的,必须要在外排队轮候,谁要捣乱就被大夫拒绝看病,而且还列入一个什么黑名单之类的。
所以张池明低声对吴伟说道:“我去排队,你就蹲在前面拐角处帮注意一点,如果有什么不对劲的直接杀出去把队伍拉过来。”
吴伟也不反对,张池明说的计划是最好的,就算敌人出现也不害怕,镇子旁边紧挨着秦岭山脚,用不了十几分钟就能撤退到山里。
所以吴伟点点头就走到前面一处房子拐角蹲下来,用警惕的眼睛朝四处观察。
诊馆的门虚掩着,过了一会有一个病人出来后,随后跟出来一个13或14岁的女孩子,身上的衣服很干净,她招呼一名患者进去后还微笑对外面等候的人说一声:“你们不要急,用不了多少时间都会给大家看上。”
这让张池明啧啧称奇,和善的态度真像部队医院里的“七仙女”,而且这个女孩对待的还是陌生的病人。
身穿干净衣服的女孩说完后,回身进屋后再把门虚掩上。
实际上,这也是徐远山没有长远打算,否则可以多租一间大房子让病人等候,然后把病人一个一个放进看诊室。
但天天有一大堆人在门口排队,宣传效果不更好吗?
当然,如果遇上病危的病人,会让抬到房子的院子里,毕竟一些现代急救措施的工具和手段不暴露最好还是不要暴露。
等到张池明进去后,才发现里面有半屋子的半大孩子,他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些应该是神医的徒弟。
而坐在墙角正看书的二十岁出头年轻人应该就是那位徐神医。
桌子后面坐着一位估计只有13岁左右的男孩子,张池明不知道这名男孩是13名徒弟中年龄最小的排十三,刚好是轮到他来看病人。
徐远山规定每看完一名病人就轮换弟子上,就是锻炼这些弟子遇事不慌,每人都要有深临其境的体会。
13岁的徐医参是一个孤儿,所以就随了徐远山的姓,其他能记住原来姓氏的就保持原来的姓。
名字还是徐远山统一给起了。
徐医参带着一副平光眼境,这是徐远山给他的弟子们标配的行头之一,就是要把他们培养出一种气质和自信。
徐医参用仍带有童音的声音问道:“你是子午镇人吗?”
这本来是一句废话,他们都在子午镇住有近两个月了,不到一千人的子午镇人都已经认全了,但师傅说了问这句话可以看出对方是不是老实人。
老实人而且是穷人的,就可以少收一些药费。
张池明从11岁都当上童子团团长,交流方面还是很成熟的。
张池明回答道:“不是,我不是本镇人。”
话语才落,墙角的徐远山手中的书无意识抖了一下,他当了两年记者,有一个长处是和不同地方的很多人打过交道,他现在有一种感觉:红军来了。
徐医参继续问道:“你如何来子午镇的?”
张池明觉得对方提问好奇怪,但仍老实回答:“走路来的。”
徐医参又问道:“今天打算要看什么病?”
这句话本应该是这样说:你今天来看病,是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不舒服之类。
但前面徐远山顺口提一嘴,弟子们只是如药房照方抓药……只认处方。
这一回张池明回答没有这么顺畅了,停了一会才说道:“病人没能来,就是想请大夫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