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二条家拿出磨刀的工具,宋成廉不生气了,原本气鼓鼓的年轻锦衣卫们也很快不生气了。双方的磨刀石光是看就有区别。
倒不是说年轻人们不要面子,当双方的差距超过某种程度之后,正常的人们真的不再生气,而是开始佩服。
倭国的磨刀石制作的十分精良,更是夹具模式。就是有一个小工具将剑固定好,然后对剑刃进行磨制。
与倭国这种磨刀方式相比,锦衣卫们的磨刀就呈现出村里磨刀那种方式。大伙就是简单的按着剑,以磨剪子戗菜刀的那种简单往复模式进行磨制。两相比较,真的连生气都不合适了。
经过倭国的磨制,锦衣卫使用的阔剑勉强一剑斩断了八个草卷。
宋成廉此时完全收起了小看的心思,更不觉得二条家是没事找事。既然对方也是个行家,就得给人家尊重。
有了谈判的基础,二条家的要求也被正确理解。原来二条家有人铸刀,而且南蛮铁的确太贵,既然大明这边的刀剑如此锋利,想来是有优质铁矿。
大明与倭国的贸易再次真正续上,二条家前来的目的并非是要搞什么幺蛾子,而是简单的希望大明能够如两百年前一样,继续提供优质铁矿。让二条家的铸刀事情继续发展。
搞定了此时,北条才再次登场。不过宋成廉这次没有去吉原,而是请北条到办事处开办的食堂吃饭。1732年的初春不是特别冷,大家围坐在铜锅边吃着火锅,鸳鸯锅里面的肉片成熟了,北条一通大吃之后才心满意足的提出了要求。希望“大明”能够恢复铁矿出口。尤其是优质铁矿出口。
消息传到了临淄,已经是1732年春末。户部贸易司员听到这个要求,有些左右为难。霍崇倒是很赞成。
倭国资源贫乏,便是有本国的铁矿与煤矿,依旧是优质铁矿进口国。所以这个要求不仅不过份,反倒顺理成章。
贸易司的家伙们却抱怨道:“都督,咱们自己都不够,哪里有那么多铁矿给倭国。”
“不不不。我觉得不用考虑大量给倭国出口铁矿,我们直接出售生铁与熟铁就好了。毕竟倭国不是要搞冶铁行业,而是要搞金属加工。”霍崇建议道。
毕竟是接受过培训的,贸易司对于冶铁与金属加工还能分得清楚。听闻这两个名词,他们就恍然大悟。于是有人询问起让倭国人心心念念的“南蛮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霍崇这边先解释了一下“倭寇”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明的确自己都缺乏优质铁矿,而倭寇入侵的事情也导致了大明更不愿意向倭国出口铁矿等冶金材料。
想想就知道,倭国得到优质铁矿,岂不是能够生产更多厉害的倭刀么?
而且众人还会有一个普遍误解,都认为倭国的倭刀之所以好,是因为倭国本国就有极为优质的铁矿。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贸易司的家伙们听到这里,各个迟疑。霍崇知道这帮人并不容易解除误解,稍等一阵才继续讲了下去。
在制作工艺上,武士刀确实是以一种类似十年磨一剑的态度去打造的,不过耗时没有那么长而已,但对空气中的湿度、灰尘、矿石及炉火温度的要求极高。真正的日本古刀是三层夹钢所制,而且不是完全的熟铁。火候也很关键,早了生铁,晚了太软,并非是很多人以为的百炼成钢,而是要锻造到介于两者之间的硬度。
武士刀的打造有许多阶段,真正的工艺是用三种不同的钢材合成一把刀,刀背、刀刃和刀身用的是不同材质的金属,然后用嵌土契合,其复杂程度难以想象。
然而工艺再精湛,技艺再不得了,材料才是决定倭刀好坏的根本。
16世纪中叶,也就是倭国战国时代,倭国的冶金业开始使用进口矿石,这些矿石多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所贩,通称为南蛮铁。
实际上,这票红毛子也在赚倭国人的钱,倭国人总以为这些铁锭都是从西方来的,但实际上却是印度的乌兹钢和马来铁。这些钢材,曾是世界第一快刃大马士革刀的原料。
但在这之前呢,倭国采用的是本土出产的纯净磁铁矿。到16世纪的时候改用熔炉,追求产量上的提高。直到南蛮铁进入之后,倭国立刻就选择了更优质的铁,而轻松放弃了本国的传统。
在最后,霍崇按照自己所知的做了个总结,“倭国人传承的是铸刀技术,至于材料什么的,反倒是什么好就用什么。并不会格外的坚持非得用某种材料不可。当然了,有一部分比好要更好,你们觉得是什么?”
面对这么一个提问,贸易司的同志们想了片刻,已经有人答道:“就是又便宜又好,性价比高么?”
霍崇欢喜的连连点头,性价比这个概念能够开始深入人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进步呢。
可没过几天,商务司这边很快就跑来找霍崇告状,说工部的冶金厅这边拒绝出口。
商务司刚告完状,冶金厅就跑来反告商务司瞎搞。厅长见到霍崇,“老师,商务司那帮人都说的是什么!咱们这边没有矿石出口,难道要咱们出口钢材和熟铁么?”
“不行么?”霍崇觉得自己的学生有着反应过度。
如果说商务司这票人是培训,工部这票人可就是真学生。霍崇是花费了极大心思在现代科学教育上,至少工部冶金厅都是真正有现代化学、物理、数学认知的家伙们。
看得出,工部这票人也完全认同这样的师承,“老师,你上次要我们把基地搬到兰陵去,现在生产任务又这么重,哪里有那么多钢铁卖给倭国。”
“不用太多,十几吨总有吧?哈哈!”霍崇说到后来,瞅着这帮理工男的神色,不禁笑出声来。
理工男气鼓鼓的答道:“没有!真没有!当下这么多部件需要更换,钱大姐又骂过我们好几次了。”
霍崇听到这里,觉得钱清有些过份了。之前工部与钱清因为抽水机的事情闹过一次,那时候钱清要配件,工部那边则因为各种曲轴、齿轮的事情没能解决,就玩了个小把戏,说会影响整体抽水机的产量,硬是给钱清怼回去了。
虽然工部这帮家伙们是理工男,然而在他们进入学校之前,钱清就跟着霍崇学习数理化了。钱清从事军事指挥可不是因为她不懂技术,而是军事指挥更需要人。
后来钱清弄清楚事情是怎么回事,可就是把理工男们的小把戏记住了,遇到事情之后难免会提及往事,用以敲打理工男们。
理工男们知道理亏,也不敢太反驳。不过理工男们对这件事也很是不快。
听霍崇这么说,理工男们当即表示,“老师,你之前说的煤铁复合体,俺们觉得去兰陵就很好。可到那边之后用钢铁格外多,真的没有。一吨都没有。”
霍崇没办法,只能顺道询问起公布冶金厅迁移到兰陵的事情。
说起兰陵,除了戴面具的兰陵王之外,还有就是兰陵美酒。李白就写过诗称赞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不过兰陵这边有个地方更出名,就是枣庄。霍崇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就如他不喜欢驻马店与石家庄这名字一样。
枣庄这边可以叫兰陵,石家庄可以叫常山么。搞出“石家庄赵云”,这又算是啥事啊!
而且枣庄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搞早期的煤铁复合体。枣庄市河川年径流量为10.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滕州市最大,径流量为3.253亿立方米,最小为台儿庄区,径流量为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中等丰富,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和河川径流。已探明水源地有十里泉、丁庄、东王庄、羊庄、荆泉、清凉泉、渴口、峄城等8处,均以岩溶水和孔隙水为主。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年均6.6亿立方米。
枣庄市境内煤炭保有量171771万吨,铁矿石保有量4178万吨。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清朝光绪五年(1878年)创办的山东中兴矿局“官窑”“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与开滦、抚顺并称为中国三大煤矿。1956年成立枣庄矿务局,1998年改制为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之所以枣庄能够名声大显赫,是因为当地经济对中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煤炭紧缺的年代,为保证华东地区的煤炭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在1732年,盛产煤矿的山西还在满清手里。霍崇更不可能从澳洲或者东南亚进口煤矿。一个煤铁复合体,还是有足够水源的枣庄更合适。
说起冶金厅迁移到枣庄的事情,理工男们都来了劲头。最后一时没收住,理工男问了个问题,“老师,怎么听说有人说要迁都?”
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关(四)
满清坤隆三年,西历1732年的春田。随着动力设备隆隆运行,佩戴着耳塞耳罩的锻造厂工人们看着器械驱动的锻锤不断捶打着红热的金属。
金属碰撞的巨大声音回响在车间里,热气下,工人们脸上有汗。用系在脖子上的毛巾擦去额头与眼皮上的汗水,大伙继续抓紧工作。
霍崇参观完生产,走出车间的时候只觉得世界仿佛都安静了。然而霍崇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在太过于巨大的声音刺激下,听力没有完全恢复产生的错觉。
如果可以的话,这本该是用水压机完成锻打。然而当下的技术并不支持制造出这样的设备,退而求其次的话,就只能靠锤打的工艺制造出更致密更均匀的钢材。再将这样的钢材加工成主轴,利用这样的主轴制造出更紧密的机械设备。
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没有更先进退火工艺技术的当下。这些经过锤打的钢材需要放置起码一年,利用自然的时间流逝来消除金属加工之后的应力。
就霍崇所指的知识。上至航天卫星的铝合金钢架,下至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任何一个产出的工件都会产生应力,如何快速、环保的处理工件应力是所有与“机械”二字相关的企业都头疼的问题。所有与“机械”二字相关的企业都需要面对消除工件应力的问题。
所以霍崇之后去参观了放置金属件的仓库,就见库房里放置着大量金属件,金属件上面或多或少已经有了锈迹。看来放置的时间不短了。
参观完这些,霍崇就去了机械加工部门。虽然加工机械需要消除应力,热球机与蒸汽机的主轴因为尺寸并不大,就可以通过定期更换部件来维持运行。
热气机生产厂的金属加工车间,又是各种工业噪音。霍崇转了好大一圈,完全感受到这时代工人工作环境的艰苦。
出来之后,冶金厅的书记对霍崇说道:“老师,我听张厅长说,你要我们出口钢铁给倭国?”
“嗯。与倭国的贸易能够换取大量硫磺。就算不提制造火药,制造三酸总得用硫磺。”
“哦。要是这么说,我就调一批过来。”
听到这话,霍崇反倒有些心疼了,“不用那种特别好的,就是钢条,铁条。倭国人有自己的工艺,咱们只用卖东西就好。”
冶金厅的书记点点头,有些事情对理工男来说只用说到这里就够。大家的理解力足以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老师,怎么有人说要迁都徐州?”冶金厅的书记问道。
看来即便在技术上有理解力,也不等于理工男在政治上同样有理解力。霍崇只是说道:“以后再说。”却不想解释。
按照现在的局面,暂时迁都江宁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这样的临时首都,要的是功能性。江宁也就是南京。这个地方有许多好处,却也有太多不利的地方。当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江宁算是标准的战区。
假如把临时首都放到江宁,那也是政治意义大过一切的选择。另一重目的则是方便管理。
从这个角度,迁都徐州的理由同样是方便管理。毕竟山东临淄相对于徐州,算是太靠近“边陲”。
之后的委员会上,大家当然知道最重要的工作是春耕。钱清还是代表军方提出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霍崇笑道:“若是满清有能耐渡过黄河,那就打呗。”
钱清半真半假的问道:“先生,去年黄河没结冰,可今年呢?以后呢?”
霍崇自信的答道:“全球气候变暖是整个地球都变暖。而且变暖是个周期,这个周期动辄十年二十年,断然不会出现一年变暖,下一年突然变冷。大家不用担心。”
说完这话,霍崇看着委员们。这帮人面面相觑,看样子大概听明白了,却完全没搞懂霍崇在说什么。
霍崇只觉得有些怀念21世纪,这话若是在欧美说的话,大概会有很多人跳着脚反对。但是霍崇坚定认为欧美吵吵的全球变暖就是瞎BB。
把时间放到两万年,地球经历了新仙女木事件。出现过覆盖整个北美大陆,从北极延伸到墨西哥的冰盖。
气候之冷可以想象。比21世纪冷多了。
之后就出现过河南跑大象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温度之高也可以想象。至少比21世纪的全球平均气温高多了。
在这两万年中,并没有什么工业生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这个角度看,防止污染是一回事。但是一味的吵吵气候变暖,绝对是商业操作,而不是尊重地球气候。
在地球面前,人类那点温室气体真没啥意义。
看完了现在根据地的工业发展,霍崇已经下了决心。温室气体排放,一定要从现在开始!
霍崇做了决定,根据地立刻就干了起来。以明轮船为辅助的船队装载了大量物资出航,直奔倭国的端岛。
船队上到岛上,先将大量淡水卸载下来。已经在岛上的工程队人员围上来就一顿猛灌。
喝完之后,岛上的队长一抹嘴,眼中已经有了泪水,“啥时候让俺们回去?”
运输物资的队长叹道:“再忍忍。老师说你们的确辛苦啦。可是这边的煤还是得挖!”
岛上的队长听到这话,指着光秃秃的岛屿,“这地方能住人么?”
说着,眼泪扑簌簌滚落下来。
运输队长赶紧指着正在卸载的物资说道:“修房子的东西运来了!这次一定要让大伙先能住好!”
端岛这地方距离长崎只有15公里,虽然倭国知道华夏朝廷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中转站”,却也没来打搅。
这倒不是因为倭国太托大,而是端岛作为一座荒岛,自然环境恶劣。除了没淡水之外,还没什么居住的场所。来了台风之后更是危险的很。而且岛屿并不大,只有0.063平方千米,也就是六万三千平方米。长四百米,宽150多米。
倭国的长崎那边也就当做没看到。
然而这个地方在后世却有另外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军舰岛。
〖1810年,当时的日本政府发现军舰岛储藏了丰富的煤矿资源,但岛上自然条件恶劣,采煤业停滞不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资源、财富的渴求达到了极点,但日本土地狭隘,资源匮乏,薄弱的后备力量,难以支撑日益膨胀的野心。〗
〖1890年,三菱公司买下此岛,并在这里开发海底的煤炭资源。这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端岛的辉煌也就此拉开序幕,在将近一个世纪内,它都是日本的主要煤矿产区之一。〗
〖1916年岛上修建了日本第一大混凝土建筑。这个建筑能容纳所有的海上工人并且保护他们不受飓风的伤害。〗
〖二战时期,日军强掳了4万多名中国人到日本充当劳工,而其中3765人分配给三菱公司,他们被押上了船,送往军舰岛。除了中国同胞,还有许多朝鲜劳工也被送到岛上,可日本觉得工人还不够多,竟在媒体上称军舰岛是乐园,欺骗不知情的人前往,因此劳工中不止有战争俘虏,还有学校老师,商人,更多的是被绑架来的普通农民。劳工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岛上,军舰岛每公顷人口高达1391人,人口密度一度是东京的9倍,成为了当时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然而在这个所谓的乐园里,劳工们开始了最悲惨的命运。截至二战结束,共有722名中国劳工(三菱公司称),以及1442名韩国劳工(韩国官方称),在军舰岛上被折磨致死。〗
〖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石油代替煤成为主要能源,全国的煤矿相继关闭,1974年,三菱公司正式宣布关闭这个煤矿,端岛上的居民全部撤离,端岛随之没落。〗
霍崇之所以要在这里开发,其实也很是无奈。山西还在满清控制下的当前,华夏朝廷的工业部门也没能力开采两淮地区深度煤炭的技术能力。霍崇想来想去,也就军舰岛的煤矿算是个稳定的来源。等以后有了实力再说去开发越南的鸿基煤矿吧。
将钢筋水泥卸下来,工程立刻就开始进行。船队则继续前往江户,在江户把剩余的钢筋水泥全部卸载下来。
幕府将军给划拨的土地已经确定,地基也挖好了。建筑材料一到,立刻就开工。
倭国并不缺乏劳动力,尤其是给了公道价格之后,更是不缺乏劳动力。有中国工程人员负责技术部分,工程就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当然,不惊人也不行。烧制的水泥会吸潮。若是一直放着,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生水合反应,自然失效。
总之,预制板,钢筋水泥浇筑。一个灰色的三层建筑很快就有了框架。之后却没有继续建设,而是这么晾着。
北条桂一郎作为负责与“大明”贸易的奉行,对这样的建筑十分不解。灰色的框架看着直愣愣的,与倭国的建筑美学完全不符。
而且最初建设的那么快,怎么突然就停下来了呢?难道是大明这边的人其实弄错了什么,所以干不下去了么?
贸易处这边其实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然而没多久,倭国就进入了初夏。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
灰色的框架吸饱了水份,在阴暗的天空下,灰色框架表面看上去更加阴暗。甚至有种要闹鬼的感觉。
等天晴了,工程才继续开始。这次就不用那些只下力气的工人,而是直接使用根据地来的装修工人。工程进度再次变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