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第175节

但这诗词,可不一样!

要是这刘俞真的作出了绝佳的讽刺诗词,必定会流传天下,传诵千年。

这可比报纸上的几篇文章,杀伤力大多了!

虽说武明空对这些虚名不是很在乎,可要是能避免,也没人想被写进诗里,遗臭万年......

一旁。

似乎是察觉到小女帝有些不安。

方修轻声道:

“陛下放心,刘俞要作的诗,与你我、朝廷都没有关系。”

听见这话。

武明空微微一怔,好看的眸子望向方修,眸子里显露疑惑,问道:“你怎么知道?”

方修澹澹道:“因为那诗,是臣给他的。”

这奸贼还会作诗?

武明空又是一怔,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还没开口,就听见楼下传来男子响亮的声音。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刘俞不紧不慢的念完了前两句,端起酒盏,轻轻的抿了起来。

众人听了,皆是面露思索,议论起来。

“这两句诗,不写花本身动人,只写看花之人为花所动,巧妙而又简练,实属上佳。”

“紫陌红尘拂面来,虽是描绘长安城之繁华,但放在这鸿胪寺宴上,本官总觉得是意有所指......”

此话一出。

其余人也都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如今是秋季,盛开的花只有那么几种。

若要选取意象,很多比花更加合适,即便如此,这刘俞仍旧以花为题,说明这花理应是暗喻......

在这鸿胪寺宴上,以花作为暗喻……

众人面露思索,仅仅片刻便露出恍然之色。

“刘俞这是用赶热闹看花之人,暗喻趋炎附势之徒?”

“那这花指的应该是......丞相大人?”

“红尘拂面,是说我大乾乌烟瘴气?”

在场的官吏都是实打实的进士出身,一个个也都算得上是才华横溢。

结合作诗的背景,以及这刘俞的身份,很快就能猜测出诗背后的讥讽之意。

“莫名其妙说要赋诗,就知道他没安好心!”

“没招他没惹他,偏要作诗讽刺!这不是犯贱?狗一样的东西,得揍他一顿!”

鸿胪寺的官吏们这么想着,看向刘俞的眼神中带着愤怒。

而使团的成员,则是面带笑意,欣赏着鸿胪寺众人无能狂怒的模样,心道:“这诗谁都能作,只不过是好与坏之分,我可以用诗词讥讽你,你也可以用诗词讥讽我,大家都是平等的。

你们要觉得这诗讽刺意味太重,尽可以自己作一首当作反击!

要是你们作不出来,那也就怨不得旁人了!”

“一群蛮夷,又怎知诗词歌赋的美妙,怕是给你们一年,都未必能做出这般精妙的讽刺诗!”

想着想着。

使团成员们皆是露出得意之色。

二楼,雅间。

小女帝听见前两句诗,眉头微蹙,冷冷道:“就知道这狗东西没安好心!”

方修道:“有吗?臣怎么没这么觉得?”

小女帝望向方修,没好气道:“他就差明着骂,咱们大乾朝廷都是一群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了,你听不出来吗?”

方修悠悠道:“臣觉得,是陛下想得太多,人家或许只是单纯写城市繁华,赏花者多呢?”

小女帝有点儿生气,哼哼道:“你个狗奸贼,又装傻充愣!”

方修斜睨小女帝,道:“陛下想挨打了?”

小女帝不甘示弱的瞪着方修,道:

“好心拿当驴肝肺!朕这是为你不平!”

“你可知道,这首诗要是传出去,有多少人看你的笑话!”

“从今以后,你方修就成了为了富贵利禄,投机取巧,极尽谄媚的佞臣!”

方修有些诧异,好奇的问道:“难道现在的臣在陛下心里不是这样?”

小女帝微微一怔,神色有一些恍忽。

但很快就恢复过来,气哄哄的道:

“就算你是佞臣,那也只能给朕骂!别人不能骂!”

听见这话。

方修嘴角勾起笑容,忽然伸手,握住了她的柔荑,语气温和道:

“这诗还只念了前两句,后两句还没念呢......”

小女帝感觉自己的手被方修握住,心跳加速了几分,强装镇定道:“后面念不念也都一样,朕都知道他要说些什么。”

方修笑了笑,没有反驳,只是透过窗户,看向楼下。

那里。

刘俞缓缓的放下酒盏,一副微醺的模样,紧接着缓缓的念出了这首诗后两句。

“……晋南观里桂千树,尽是刘公去后栽。”

话音落下。

整个尹人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使团的成员皆是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张,用不可置信的表情,望着刘俞。

魏兴来原先带着笑意的脸庞,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脸色阴沉到了极致!

而鸿胪寺的官吏们都有点儿懵。

“晋南观在哪儿?为何从未听过......”

“还有这刘公指的是谁?不记得诸公中有姓刘的啊......”

好一会。

方才有人反应过来,开口道:

“没猜错的话,这晋南观应该是晋阳府的道观。”

“晋阳府的道观?这么说这首诗描述的其实是周国朝堂?”

“那这刘公是谁?”

“不清楚......”

此刻。

鸿胪寺的官吏不仅懵,还很好奇。

这刘俞怎么会在关键时候,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人。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

就好像你看见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走到你跟前,勐地抬手,然后......狠狠的给了自己一巴掌。

零点看书

莫名其妙。

难以理解。

另一边。

使团成员对晋南观和“刘公”却都非常熟悉。

结合整首诗的含义,不难推断出,这里的刘公指的是一年前,因阻挠新政,被迫致仕的内阁大学士兼领户部尚书刘向行......

户部尚书空缺后,顶替上来的正是顺和陛下心意,力挺新政,并制定了许多细则的魏东征,魏阁老。

如此一来。

这首诗的含义没有变化。

仍旧是讽刺趋炎附势,极尽谄媚的佞臣!

只不过对象却从乾国丞相方修及他的党羽,变成了以魏阁老为首的,想要推行新政的大周官吏!

如此辛辣尖刻的讽刺,一旦传回晋阳府,不用想也知道,必定会引起一场风波!

而且!

世人皆知,魏兴来魏大人是魏阁老的亲侄子!

连魏阁老的亲侄子,都对新政有诸多不满,甚至特意邀请诗魁,在鸿胪寺宴上当众作诗讽刺!

这件事传出去后,陛下如何想,刘阁老如何想,天下百姓又如何想?

不出意外,这首诗必定会成为新一轮反对新政的开端!

“应魏大人的要求,在下的诗念完了,抛砖引玉,不足道哉,诸位见笑!”

刘俞说完,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坐了回去。

使团的成员听见这话,表情全都变得古怪起来。

“应魏大人的要求......念完……而不是作完......”

“这么说,讽刺魏阁老,还真是魏大人的主意?”

“亲侄子命人作诗,讽刺亲叔父,这种事,本官还是第一次听说。”

“贻笑大方,贻笑大方啊......”

“话又说回来,这不是正说明了,新政不得人心!”

“古人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连自己亲侄子都反对的新政,若要一意孤行,最后的后果不堪设想!”

使团成员聊着聊着,就不可避免的讨论起了新政。

魏兴来听见四周传来的议论声,眸子里好似要喷出火一般。

他瞪大双眼,充血的眸子,死死的盯着刘俞,咬牙切齿,一字一顿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首节上一节175/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