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错把朱元璋当肥羊 第83节

那么亦不至于令倭寇,纵横海域,肆虐荼毒前元与我大明两朝了!

...更何况,与倭寇暗中苟合的,并非只有沿海各省的内贼!

如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等残部余孽,在当年面对我大明的征剿之时,见势不妙,大多逃往大海!

如今那些残部余孽,尽皆盘踞在沿海各省之外的海岛上,由于不甘失败,又兼对我大明心怀恨意,

为报复大明,为了反攻大明的幻想,竟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公然与倭寇勾结,屠戮自己的同胞血脉!”

说到这里,徐达微微顿了顿,眼中露出了一丝复杂之色,

成王败寇,身为武人,他对那些战败的将领,或多或少都抱有一丝同情,

毕竟那些人里面,亦有一部分人,曾为反元大业,做出过贡献!

但身为汉人,那些人却是那么的可恨、可悲!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身为战败的一方,可以选择投降大明,或隐姓埋名,归隐地方,

却偏偏选择了最令人痛恨的一条路,与那穷凶极恶的倭寇为伍,残杀自己的同胞,荼毒自己的家园,令人所不齿!

“...倭寇虽令人痛恨,我大明上下,无不欲除之而后快,可内有家贼,外有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等残部余孽帮扶...

想要将倭寇这颗毒瘤彻底割除,难、难、难!”

见身为武将之首,淮西第一勋贵,战功赫赫的大明第一帅,面对搅扰荼毒沿海各省的倭寇,都连道了三个难字,

这令所有的武将,都不由自主的垂下了头颅,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

既然身为武将之首的魏国公徐达,已做出了总结,那身为文臣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自然也不便无动于衷:

“...魏国公所言极是,倭寇肆虐前元大明两朝,本就犹如顽疾一般,异常难缠,

如今,更有方、张、陈,残部余孽帮扶,甚至暗中控制,

...而那些人,对我大明各省、府、州、县、镇,包括农村分布等地,都异常的熟悉!

...不仅如此,那些人当年皆是我大明的对手,他们那些人,对咱们大明卫所的兵力布置,军士数量,战斗方式,刀枪剑戟,火铳大炮等,皆是一清二楚!

反之,随着那些战败的残部余孽,逃亡大海,隐匿暗处,

造成了我大明朝廷,几乎对他们如今的实力,以及盘踞之地,几乎是一无所知!”

说到这里,李善长向朱元璋行了一礼,神情肃然道:

“...自古以来,危害最大的就是这种,家贼与外寇相互勾结,肆虐地方之举!

他们熟悉地形,神出鬼没,一击之后,立即乘船入海,逃之夭夭!

堵又堵不上,追又追不着,抓又抓不住,找又找不到,战又战不了..

...棘手,实在是棘手!”

第 111 章 沈立本:你知道这一年多,我是怎么过的么?

“...好,诸位的意见咱大致也听明白了!

对付倭寇的困难,归拢一下,也就是以下几点...”

待李善长与徐达两人,最后做出那不太乐观的总结之后,朱元璋眉头微皱的站起身,将众臣的建议,做了一番总结:

“...一,倭寇神出鬼没,杀人放火,掠夺一番后,逃之夭夭,难以觅其踪迹!

二,海岸线辽阔,朝廷虽在沿海各省,设下了四十八卫所,三十二万余人,

却因需要防线的海岸线太过漫长,漏洞极多!因此,总是令倭寇有漏洞可钻!

三,沿海各省内管辖下的,州、府、县、镇,时有内贼与倭畜暗中勾连,以为内应!

这些内贼为倭畜引路,或趁守城军不备,突然发难,迎倭畜入城!

四,沿海各省四周的海域内,遍布岛屿,以岛屿为其据点,

...进,则可突袭我沿海诸省任何一处地方,

退,则可重回岛屿上的老巢,另待时机!

五,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等残部,有些心灰意冷之后,隐姓埋名,归隐地方!

另有一些,...则啸聚山林,落草为寇!

但更多的是那些心怀叵测,不甘心失败之人,他们扬帆出海,犹如幽灵一般,时常出没在咱大明沿海各省的周边海域!

...这还不算,那些人居然不顾大义,公然与倭寇狼狈为奸,祸害自己的同胞,残杀我大明的百姓!

那些倭寇有了这些数典忘祖,却又对咱大明知之甚深的败类相助,自然更是如虎添翼,...难以剿灭!

说着,朱元璋双手叉腰,扫视了一圈众人,沉声问道:

除了以上五点,还有谁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闻言,堂下的众臣,隐隐的打量了一番四周,皆是默不作声的摇了摇头!

“...好,既然大家对以上五点皆无异议,那咱就再总结一下,尔等对于如何应对倭寇的办法!”

说着,朱元璋的目光,首先落在了一脸萎靡之态的太常寺卿孔希学身上:

“...刚刚尔等对于如何应对倭寇的办法,咱总结了一下,有以下三点!

一,如太常寺卿孔卿所言,咱大明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对于跳梁小丑倭寇,肆虐沿海诸省的,残杀我大明百姓之举,

...无需大动干戈,用仁义道德感化即可!

二,如礼部尚书王卿所言,先揪出沿海各省隐匿在暗中,...与倭寇勾连往复,数典忘祖的内贼败类,

也就是先肃清内部,令盘踞在海岛上的倭寇,先变成睁眼瞎,...再伺机反击倭寇!

三,如永昌侯蓝玉所言,刀切豆腐两面光,可同时出击,

肃清那些与倭寇暗中勾连的内贼之同时..

咱大明沿海各卫所的海船,亦该扬帆起航,主动出击,寻找出倭寇的贼穴,...将之剿灭!”

说完,朱元璋如刚才一般,依旧是双手叉腰,一脸平静的问道:

“...对于如何应对倭寇的办法,除了以上三点,还有谁有其建议,尽管言明!”

或许是觉得刚刚有些太过于灰头土脸,颜面尽失,为了挽回一点面子,也为了争回一点圣宠..

太常寺卿孔希学,微微犹豫了一下,闪身出列道:

“...禀皇上,对于应对倭寇的办法,臣思虑再三,又想到了些许浅见!”

“...孔卿有话尽管言明便是,咱刚刚说过,大家尽管畅所欲言,

无论建议是否可行,办法是否妥当,一律无罪!”

虽然朱元璋清楚,一向有些迂腐的孔希学,绝难以给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建议,...

但,凡事都有万一,万一阴沟里真能蹦出个金疙瘩呢?

术业有专攻,孔希学身为当代衍圣公,又担任正三品的太常寺卿,自然不是一无是处的废物!

其人虽有些迂腐,却博览群书,深研四书五经,熟知礼仪典法!

大明开国之初,修举庙貌服物,尽还旧观!

虽然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一抹淡笑之色,但孔希学却依旧有些紧张!

...毕竟,是否能挽回刚刚丢失的面子,以及是否能令皇上刮目相看,就看接下来的这番话了!

“...禀皇上,臣以为,短时间内想要彻底剿灭倭患,难度极大,甚至是毫无希望!

但是,咱们可以增强自己的力量,尽量减少沿海各省防御的漏洞,

如此,虽不至于令倭寇无机可乘,却也不至于令倭寇无所顾忌!

而后,在我大明沿海各省,防御能力大大提高之时,同时设法削弱倭寇的力量!

此长彼消之下,想来可大大减少倭寇,肆虐我沿海各省的次数!

待时机一到,再一劳永逸,彻底将倭寇赶出我大明的海域!”

“...哦?孔爱卿仔细说说!”

虽然朱元璋对孔希学最后那句,将倭寇彻底“赶出”大明海域的用词,有些不置可否,

可对于孔希学所提出的,“此长彼消”策略,倒是令朱元璋双眼微微一亮,颇感兴趣!

由孔卿转为孔爱卿,虽然仅仅只是多了一个字,可其中的意味,却不言而喻!

这不由的令孔希学,一扫刚才的萎靡之色,...精神大振!

拱了拱手,孔希学沉声说道:

“...首先,沿海各省的四十八卫所,三十二万余军士,对于福建、山东、苏浙等沿海地区,那无比宽阔的海岸线来说,依旧略显单薄!

臣建议,沿海各省的卫所,最少需增设十五至二十个,

...与此同时,卫所军士,最少也应再增添二十万人左右!

如此,一来可以震慑屡屡犯边的倭寇,令其胆寒,...不敢轻犯我大明疆土!

...二来又可令沿海各省的防御,大大增强!

...如若倭寇再行犯边之举,届时,无论咱们是被动防御,亦或是对其围追堵截,必将事半而功倍!”

听闻沿海各省,需要再次增设卫所,增添军士,主掌户部,颇感不堪重负的沈立本,已是脸如锅底,忍不住出列反驳道:

“...依孔大人所言,沿海各省再增设十五至二十卫所,需再添军士二十万...

...那么,请问孔大人,钱粮又从何而来?”

第 112 章 孔希学:抱歉,这个风头,..我老孔出定了

“...沈大人,老夫只是提出,如何应对倭寇的办法,至于钱粮之事..

说着,孔希学捋了捋那半白的胡须,望着沈立本,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呵呵,老夫身为太常寺卿,并非户部主事,...钱粮之事,自然需要沈大人,多多费心了!”

望着在其看来,孔希学那颇有些幸灾乐祸的表情,令一向自认为性格儒雅随和的沈立本,居然有一种对其,施以一顿老拳的冲动!

身为忝掌户部的最高长官,主掌天下钱粮,朝之命脉,可谓是职责重大!

...因此,户部在朝中六部之中的地位,仅次于吏部!

而他沈立本,身为户部尚书,朝之重臣,在外人看来,自然是风光无限,位高权重了!

可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因为沈立本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因此,才倍感压力!

户部尚书,主掌一国之钱粮,就相当于掌管着国家的钱袋子,

...若钱袋里丰盈,那他沈立本,自然轻松无舆,不必过那扣扣搜搜的日子!

可问题是,他所掌管的钱袋子,维持日常的开销,已是有些勉强,

...如今,听孔希学所言,居然还要加大沿海各省的军费钱粮开支,这无疑会令原本就已拮据的户部,...更是雪上加霜!

而他沈立本这位户部尚书,也必将压力徒增!

首节上一节83/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