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棣这一手,朱瞻基算是真的领教了。
就说自己老爹、二叔三叔他们怎么这么怕老爷子,这么玩,谁不怕啊!
见朱棣死不承认,还搬出来要叫纪纲等人来当面对质的事情,这不是开玩笑吗,当着老爷子的面,那纪纲敢违背老爷子的意愿?
朱瞻基顿时心一横。
也不跟他扯了,直接就往那厢房的地上一坐:“得,老爷子您也别叫了,您就直说吧,你想关孙儿多久。我不干了,那监国的事谁爱干谁干,我是不干了。您要关,您就关,大不了我在皇宫里躺个把月,咱就看谁能耗过谁。”
朱瞻基的话一出口。
屋内的朱棣顿时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
笑过之后,朱棣眼中带笑的说道:“你这个小兔崽子,你还是这大明朝第一个敢在爷爷面前耍无赖的人。”
可朱瞻基却道:“那就只许您耍无赖,孙儿就不能耍无赖了,你是我爷爷,这孙儿不跟您学跟谁学。”
朱棣再次大笑了两声后,拍了下朱瞻基的后背,道:“行了,起来吧,算你小子这次过关了。”
说着,整个人便倚靠在了床背上。
闻言,朱瞻基当即便站了起来,再次确认道:“爷爷,那这事咱们可说好了啊,以后别再提这事说要罚我了。”
朱棣笑着点点头:“恩,说好了。”
“不过,罚自然是不会罚了,但你帮爷爷办了这么大一件事,爷爷总是要赏你点什么的。”
听到这话朱瞻基眼前一亮,不过嘴上却还是谦虚的说道:“爷爷,孙儿帮你办事怎么能要赏呢。”
对朱瞻基那小心思一清二楚的朱棣却笑着摇头道:“这赏还是要赏的,赏功罚错,不能坏了规矩。”
朱瞻基道:“真赏?”
朱棣点头:“真赏。”
“那孙儿可就说了。”
“说。”
朱瞻基想了想,满脸陪笑道:“爷爷,你看你让孙儿监国熟悉政务,孙儿这也熟悉了,不如您就把这监国的差事给收了吧。让孙儿也享两天清福?”
听到这话的一瞬间朱棣立刻便骂道:“臭小子,从你监国到现在才第四天,中间还带着全家跑到山庄郊游了两天,这就不想干了?你瞧瞧你爹,瞧瞧你爷爷,几十年了也没叫过什么苦。想什么美事呢,给我老实干着。”
见老爷子态度坚决,朱瞻基只能是叹了口气,往朱棣身下的床那么一靠,坐在地上说道:“那您就随便赏点什么吧。”
瞧着朱瞻基无所谓的表情,朱棣一笑,道:“哦?好啊。”
“可赏你点什么呢......”
“这样吧.....这次爷爷瞧你指挥锦衣卫抓捕逃犯还算指挥有方,那从今往后,锦衣卫就给你来统领吧,让你三叔专心去带御林军。”
说完,朱棣的脸上浮现出阴谋得逞的笑意。
而在听到这话的朱瞻基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对于老爷子说赏的东西也没有在意。
可随着他的脑子一转,整个顿时从地上跳了起来,瞪大了眼说道:“爷爷,您别开玩笑,我这好不容易刚把抓捕刺客的事情解决,这玩笑可一点也不好笑.....”
第37章 追债的鬼
朱棣笑着说道:“怎么,不想要?”
要?
要个屁!
朱瞻基坚定的摇了摇头,可朱棣却表现出一脸懊悔的表情,说道:“那你早说啊,现在迟了,圣旨都发下去了,现在估计已经在内阁了。”
“什么玩意!?”
朱瞻基两眼一瞪,瞬间便明白过来。
这一切都是老爷子设好的圈套。
什么鬼东西的抓捕逃犯,统统就是借口!
抓不到,三个月禁闭,老老实实的在皇宫里处理政务。
抓到了,就赏他个统领锦衣卫的职务。
总之就是不让他闲着。
见此,朱瞻基直接撂挑子,说道:“不干了!”
瞧着朱瞻基又来这一套,朱棣却丝毫不在意的说道:“这可由不得你,若此事只是咱们爷俩之间说话也就算了,但既然圣旨已经到了内阁,便是公差了,咱们老朱家可不能自己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更何况你这是违抗圣旨。”
显然,老爷子已经将自己算计的死死的。
朱瞻基只能憋了一肚子的气,满脸幽怨的离开了鸡鸣寺,整个人跟个受了气的小寡妇似的。
厢房中,老和尚瞧着赌气离开的朱瞻基,无奈的说道:“你啊,怪不得你的那些孩子都不跟你亲近。”
可面对老和尚的话,朱棣却满不在乎的说道:“身在皇家,这就是他们的命,这事可赖不着我......”
话说一半,又觉得哪里不对劲,赶忙接了一口:“就是赖我也没用。”
说罢,眉头一抬,双手抱头朝后倒去。
.........
鸡鸣寺所在的山腰阶梯上。
朱瞻基远眺山那侧的玄武湖,直接一屁股就坐在了那下山的阶梯上。
虽然认命的从老爷子那里走了,可这心里还是愤愤不平。
这监国也监了,案子说破也破了,该抓的抓了,该杀的杀了。
可如今却又扔给他一摊子的事情。
锦衣卫.....
统领锦衣卫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涉及的方方面面一点不比监国少。
关键这玩意儿还是个不得好的差事,干好干坏都有人说闲话,毕竟锦衣卫是一个监察机构。
说白了就是惹人嫌的玩意儿。
这与之前负责调查案件的事情还不同,调查案件搞完就没了,可这锦衣卫呢?
一天到晚这个谋反,那个贪污的,虽然具体的执行不需要他来操心,自然有纪纲做事情,可这名头一旦挂上就是个麻烦事。
瞧瞧内阁那些大学士就知道,恨不得跟在他屁股后看他上厕所。
“啊!!”
朱瞻基冲着山下那侧的玄武湖大吼一声发泄着自己的郁闷。
可这一声吼非但没有发泄什么郁闷,还招来了一个麻烦。
鸡鸣寺山脚下的大道上,一个年纪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的俊朗少年正牵着马走来,听到山上那熟悉的吼声,顿时抬头望去。
见到朱瞻基的身影时,眼中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
“大哥!”
少年的吼声也惊醒了正在发泄的朱瞻基。
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瞧,朱瞻基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得,又一个讨债的来了。
少年兴冲冲的牵马而来。
走到近前,顿时笑道:“大哥,你可是让我一顿好找啊。”
说完,还眼中放光的说道:“听爹说你现在是监国了,权力大的很!”
朱瞻基瞧着自己这个亲弟弟朱瞻墉,勉强的挤出一个笑脸,道:“不提这件事咱们还是好兄弟。”
朱瞻墉一愣,虽然不明白自己大哥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不高兴,但还是高兴的说道:“哥,你交代的事情进展很顺利,不过.....”
说话间,朱瞻墉嘿嘿笑了笑,然后伸出手搓了搓三根手指头。
这动作朱瞻基太熟悉了,因为这小子就是从自己那学到的。
要钱!
此时心情有些郁闷的朱瞻基,在听到自己这亲弟弟又来要钱,顿时皱着眉头无奈的说道:“我说老三,你见了大哥以后能不能不要除了要钱就是要钱?你瞧着大哥是财神爷吗?”
朱瞻基这话一出口,那老三朱瞻墉顿时就翻了脸:“大哥,你说清楚,这事是我要干的吗?还不是你死拉硬拽的劝我去的?还说什么以后大明的兴盛有我一半功劳,怎么,现在不认账了?嫌我跟你要钱了?”
听到这话,朱瞻基赶忙捂上了他这张破嘴:“得得得,算我欠你的,行不行?说吧说吧,这次又要多少银子?”
朱瞻墉立马举起两根手指头,道:“二十万两白银。”
“多少??”
朱瞻基瞪了一双大眼,不可置信的问道。
朱瞻墉很认真的说道:“二十万两......白银。”
朱瞻基简直都要气笑了:“小子,你知不知道二十万两白银是多少?你就是把太子府卖了也凑不出二十万两白银,你知道吗?”
可朱瞻墉也有自己的话。
“大哥,你让我买地,买房产,你知道现在北平的地有多贵吗?你知道一处房产需要多少钱吗?现在北平城里的皇宫都已经动工很久了,所有人都知道以后要迁都,都一窝蜂的往北平城里钻,买房的买房,购地的购地,你弟弟我现在是挤破了脑袋跟人买的,这价钱肯定是越来越贵。”
“还有研发军火那边,每一个零件都要十多个工匠一起研究,住的,吃的,喝的,还有工钱,材料的钱,场地的钱,二十万,二十万那都是我精打细算下才能搞定的。就这,也就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还得要钱。”
听着朱瞻墉的话,朱瞻基的脑门都黑了。
三个月,二十万两白银......
永乐年间财政最牛逼的时候才三千万两白银,还只是价值三千万两白银,并不是光白银就三千万两,其中包括了税粮、屯粮、丝纱等等。
也就是清朝在各种高产量的农作物进入境内,满足了粮食的供给,人口出现爆发式增长后,一年的岁入也就保持在八千万两白银的水准。
这还是光绪年间的事情。
整个大明朝的历史,基本上是用穷字来贯穿的。
就是大明朝的覆灭也跟穷有扯不清的关系。
第38章 坑哥的弟弟
虽然郑和下西洋的的确确为大明朝的财政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但要明白,那玩意儿的消耗也不是小数目啊。那不是说你带着一船垃圾出去,回来是带着一船的财宝。
更何况,一共也就那么几个来回,能运多少回来?
加上老爷子喜欢打仗,也喜欢办大事,比如运河之类的大工程,这些都是需要倾尽全国财政去做的事情。
除此外,明朝从他太爷爷那里开始就对经济金融这方面的管控非常小,甚至到了狗都不理的程度,强调以实物交易与劳役。因此铸币量并不多,而之后两百年到隆庆开海都基本没怎么铸币,从洪武到永宣铸币甚至都不会超过六百万贯。
只相当于北宋年间一年的铸币量。
这种种因素下,整个大明朝真的就是提着裤腰带在过日子。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很多学者都说武德充沛的大明朝一直奉行被动防守的大战略方向,比如长城。
就是因为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