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后,也没什么头绪的朱瞻基便摇了摇头,干脆说道:“不知道。”
闻言,老爷子微微一笑,故作高深的再次问道:“不知道?”
“嗯,不知道。”朱瞻基很认真的回答道。
正当朱瞻基开口想问为什么,打算一本正经听老爷子教育时,老爷子却突然笑了:“不知道就对了,你要是知道了,就该你做皇帝了。”
瞧着老爷子那臭屁的模样,朱瞻基顿时翻了个白眼。
感情在这扯淡呢。
无语的朱瞻基也不再搭理老爷子,赶忙又拿起了奏折开始查阅,这些奏折处置不完,老爷子不让他离开乾清宫一步。
累点墨迹点倒无所谓,耽误了任务就不好了。
可朱瞻基是去处理政务了,老爷子这话说了一半,又憋了一半回去,这心里能痛快吗?
“我说,臭小子,爷爷这话还没说完呢,过来,那些折子一会儿再批。”
但朱瞻基却不愿意了:“不行,不是爷爷你说今天这些折子处置不完不让孙儿走吗,您那些话还是去跟我爹和二叔三叔说去吧,他们爱听,二叔要是听您给他讲这些学问,指不定一激动再给您嗑俩头。反正孙儿是要处置政务了。”
瞧着朱瞻基不情不愿的模样,老爷子眼珠子一瞪,但下一秒又无奈妥协了,只好说道:“行了行了,爷爷每天给你一个时辰休息的时间,行了吧?”
朱瞻基闻言心中一动,可表面上却还一动不动的说道:“不听,一个时辰够干嘛的,我早早处置好这些折子,我想干就能干嘛。”
见朱瞻基还不稀罕的模样,老爷子顿时气个够呛。
“行了,别装了,一天两个时辰,滚过来吧。”
第55章 要不,这些政务交给内阁?
见想要的结果达成,朱瞻基顿时小脸一变,腆着脸便凑了过去。
倒不是不想再多争取点自由时间,而是他清楚见好就收的道理,不然谈崩了一个时辰都没有。
“爷爷你说,孙儿听着。”
瞧着自家这大孙子变脸的速度,朱棣都差点没反应过来,忍不住的臭骂道:“臭小子,你是属狗的吗?变脸这么快。”
不过在骂过之后老爷子还是细心的教导起来,可沉默了片刻,想了想后却说道:“刚刚说到哪里了?被你这么一搅和,爷爷我都忘了。”
但在仔细想了想后,老爷子还是继续说道:“想知道爷爷为什么能一生不亲自理政却还能使国蒸蒸日上,你就要先搞清楚,何为国。”
“大明,到底是如今所辖疆土,还是治下的百姓。”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瞻基想了想回道:“自然是治下的百姓。”
老爷子满意的点点头:“既然是治下的百姓,那就是人的问题,也就避不开两个字,利益。”
“对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我们这个朝廷,说白了就是一个管辖治下百姓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分配利益的地方。我们通过朝廷的律令,将这天下的所有资源进行分配,有给百姓的,有给士绅的,也有给将帅兵勇的。”
“这个环节中哪个部分的利益分配不均,都会出现问题。对百姓的税收高了,百姓不能存活,他们就会造反。如果没有科举,那些有才学的读书人没有了晋升的通道,他们也会不满。还有将士兵勇,若是军功制度不公,沙场上将士不用命,则国不宁。”
说到这里,朱棣还得意的说道:“作为皇帝,需要做的是掌舵,让大明这艘大船能平稳前行就够了,至于那些政务,天下能人这么多,难不成都放着不用吗?你太爷爷什么都好,就是这点看不明白,劳累了几十年,不然以他的身子骨再多活个七八年也不成问题。”
瞧着老爷子志得意满,还评价起自己老爹的模样,朱瞻基撇了撇嘴:“要是没有太爷爷给你铲除干净了朝中有实力的勋贵,将能够威胁皇权的中书省给裁撤掉,还与民休养了三十多年,你以为你能安心的在这儿当征北大元帅吗。”
不过,朱瞻基虽然心里这么想,但脸上却还是表现出一副崇拜敬佩的模样,说道:“爷爷说的对,孙儿也觉得是这个道理,这么多政务,要是都让皇上来处置,累都累死了,每天哪还有那么些心思思考大的方略。”
“我就说这些事情还是爷爷你看的明白,像我爹和我太爷爷有时候都钻了牛角尖。爷爷.....你看这些政务是不是交给内阁?...”
朱瞻基的话一出口,朱棣脸色瞬间一变。
这一时兴起给孙子讲了讲为君之道,怎么还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好不容易把这小子按在这里了,哪能这么轻易的放过他。
一时间心里迅速的思考起找补的办法。
“咳咳,那什么,你能跟爷爷比吗?爷爷是不会处置那些政务吗,爷爷会,只不过不处置罢了,你如今还小,正是需要在处置政务间多多磨练的时候,你小子可不能懈怠。”
可朱瞻基好不容易找到了老爷子话里的由头,哪能这么轻易的放过,急忙说道:“别啊,爷爷,孙儿也会,只不过不想处置而已。”
闻言,朱棣顿时笑了起来。
“你会?若是没有翰林院和内阁那些人给你出主意,你能处置了这些政务?这样,爷爷随便说几个问题,你若是能答的上来,爷爷便许你一天清闲又如何。”
听到这话,朱瞻基的眼中顿时露出惊喜之色:“当真?”
朱棣自信的说道:“自然当真。”
“好!爷爷你问!”
见自家这个大孙子如此有信心,朱棣不由摇头一笑,不过既然自己已经许下了承诺,自然是不能反悔的。当然,也不能让这小子赢,不然自己这当爷爷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随随便便的政务肯定是不能出的,这小子脑瓜子转的快,万一碰巧给答出来就不好了。可出什么题呢.....朱棣一时还真有些纠结住了。
想着这些,朱棣便在这大殿之中来回的踱步。
想来想去,正当有些一筹莫展时,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困扰了他很长时间却始终想不出办法的死局。
朱棣顿时眼前一亮。
打定主意后,朱棣微笑着看向自家大孙子,说道:“既然你觉得自己可以像爷爷一样站在船头掌舵了,那爷爷问你,如今大明朝在太爷爷和爷爷几十年的治理下,也算是恢复生机了,除税收外国内的粮食也足够百姓食用,可为何这天下的百姓还是到处都有饿死的人呢?”
听到老爷子的问题,朱瞻基想都没想,直接说道:“我朝实行两税制,虽说与历朝历代比起并不算太高,但爷爷多年征北、修复大运河、迁都,开销很大,朝廷征收的税务自然也多,在天下土地分配不均、土地皆并日益严重以及官场贪污腐败的情况下,致使很多百姓根本没有可靠的生计,可税收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征收,百姓的条件自然越来越差,到最后食不果腹饿死乡野自然也不是什么怪事。”
朱瞻基回答的速度之快,让朱棣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可当朱棣细细品味了朱瞻基这话中的意思后,却发现朱瞻基言语之间的这些话都准确的说中了其中要害。
但说的没错归没错,可这话说的却让朱棣不高兴了,不由恼怒的责骂道:“臭小子,你这是变着法的说你爷爷我连累百姓是吗?简直跟你爹一个德行。”
见老爷子误会,朱瞻基忙回答道:“爷爷,你想多了,孙儿并没有这个意思。爷爷所做之事莫说是放在现在,即便就是到了数百年之后也无人能责怪什么。为国征战,震慑疆北几十年,这些都不是什么坏事。但反过来说,朝廷财政也确实是因此而负重不堪,若想解决这件事,并不是爷爷不去打仗就能解决的。”
第56章 其实解决的办法倒也不是没有
“就算爷爷不去打仗,那土地分配不均,土地兼并的现状也压根无法改变,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就算能改变一城一地,也无法保证全国都如此。就好像爷爷说的利益分配论一般,这里面牵扯的人和利益太多了,上至皇亲国戚、朝中勋贵,下至府衙官员,士绅、地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在我朝靠着爷爷的威名可以震慑宵小,完成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那到了我爹那一朝呢?”
“还是会重新出现新的勋贵阶级,他们一样也会与民夺利,土地依旧会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到那个时候,百姓没有土地,没有生计来源,一样还是会有无数人饿死。”
这些话可不是朱瞻基信口胡说的,这是古代封建王朝社会的本质,也是历朝历代的共性问题。对利益的追逐是人的天性,根本不可能消除,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真的可能吃不上饭,真的可能会饿死的时代,对利益的追逐几乎已经转化成了生物对生命渴望的程度,是刻在基因里的天性。
对于21世纪的人而言,可能一袋米只是一袋米,没有它并不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太大的影响,可对于这个时代不同,一袋米,在很多时候就是一家人的性命。
试想在这种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感受过饥饿和死亡危机的时代,那种对物质的追求,是前所未有的。
哪怕日后发达了,那种对饥饿的恐惧回忆也会让人无时无刻都处于疯狂的贪婪状态下。
这一点朱瞻基从上一世老一辈爷爷奶奶以及父母那一代的身上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差别。
一家人中哪怕收入最低的一个,其工资收入中的一部分,也完完全全能够满足一家人所有的基本食物问题。可在他小的时候,依旧能够在爷爷奶奶家的院子窗台上看见晒的树皮。
那时候他一直以为是什么特殊的药材之类的东西,可有一次听到母亲谈起时,才明白那是因为爷爷奶奶那一辈穷怕了,饿怕了,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提前晒一些在现代人看起来根本不能充当食物的东西,就是害怕在什么时候吃不上了,在危难之时充饥。
还有在生活中,哪怕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他们依旧可以做到每天一分钱不花。
路过看见什么瓶瓶罐罐,还会收集起来卖掉。
只要是能多赚一分钱,对于他们那一代的人而言就绝对会去做。相反,新时代的人就会考虑,值不值,想不想,和自己诗和远方的观念又是否冲突。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而当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进入到官场,手中拿到了权力后,可以轻而易举的为自己谋私的时候,一念之差,其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可想而知。
而当这种状况占据了这个社会的主流,成为普遍现象时,土地皆并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一万会发生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朱瞻基很清楚,在现有的税收制度下,土地皆并的现象不可改变,即便靠着强权改变了一时,终有一日还是会继续反弹,甚至远超现状。
但这些问题朱瞻基知道,朱棣又何尝不明白,轻哼一声,道:“这些话随便揪个朝中大臣也知道,关键是要如何解决,你若能答的上一个合理的办法,这关便算你过了。”
听着朱棣的话,朱瞻基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即便以他个人的脑子想不出来,但有史可鉴啊。只不过,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十分好奇的反问道:“爷爷,咱们说好的是考较处置政务的能力,您确定这个问题您能解决?”
既然是考较的问题,这出题之人总是要会的吧?
难不成你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也得答出来才行吗?这不就成玩赖了嘛。
听到朱瞻基的质疑,朱棣这心里还真有点尴尬,这说好了是考较,却抛出这么个满朝文武都解决不了的死局,多少有些难为人的意思了。
不过,朱棣自个儿心里明白是明白,但题都出了,难不成承认自己玩赖?
只能是继续嘴硬的说道:“别扯其它乱七八糟的,你小子若是没有这点本事,就乖乖的在这儿给爷爷老老实实的处政。”
瞧着老爷子这蛮横不讲理的态度,朱瞻基也只能无语的揉了揉太阳穴。
“其实解决的办法倒也不是没有。”
听到朱瞻基还真敢接下这话,朱棣顿时乐了。开玩笑,这千古难题还能被你一个小子解决了不成。
“继续说。”
朱棣没有第一时间质疑,但心里却早已做好了借机纠错教育的准备。
这千古死局若是能被朱瞻基这个区区毛头小子给解决了,那历经沧桑,泥潭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朝中大臣们也就别活了。
当然,对于朱棣的心思朱瞻基并不知晓,就算知晓也不会在意,反而是在仔细思考斟酌后,说道:“其实办法还是很简单的。一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见朱瞻基这话越说越狂妄,连很简单都说出来了,朱棣心中不由一阵轻笑,但朱瞻基毕竟年纪小,朱棣倒也没有在意,年轻人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若年轻人都变的沉着冷静,做事说话谨小慎微,那还要他们这些年纪大的做什么。
所以,朱棣虽然并不觉得朱瞻基真能说出什么好办法,但依旧没有打断他,任由他继续说下去。
年轻人嘛,是要犯错的,只有犯了错才能进步学习。
“这第一,肯定是改革当前的税收制度。想要达到在朝廷的税收制度下没有人会因此而饿死的情况,那首先就得满足一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税收,钱多粮多地多的多征收,钱少粮少地少的少征收,最起码要保证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没有任何生计来源的百姓不会受到任何来自于税收制度的压力,促使这些异常穷苦的百姓达到最起码不入不出的情况。”
“唯有在这个情况下,才能保证百姓不会因为朝廷的税收而饿死。”
第57章 再说不收税,非砍了你!
“那想要革新当前的税收制度,达到之前孙儿说到的情况,首先就得先说清楚我朝现行的税收制度为何达不到这个要求。”
“目前我朝现行的税收制度主要来自于唐宋时期的两税法,虽然多少有些差别,但其根本是一样的,那就是建立在除一些特许免税人群外,人人纳税的基础上。而人人纳税这个办法粗看起来似乎挺公平的,为了朝廷的开支,每个百姓都通过服徭、纳粮、纳银等方式缴纳税收,但说白了还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一套。”
“就比如人头税。”
“在缴纳朝廷要求的税收之外,每个百姓根据自己本事来生计,有本事就多吃多喝点,没本事就得挨饿。看起来很公平,但其实不然。因为百姓不是野兽,我大明的疆域也不是弱肉强食的草原,在我朝内部是存在着各种不同阶级存在的。”
“同样的一两银子可能放在一些阶级比较高的人群中,这只是九牛一毛,不足挂齿,可若放在一些穷苦的百姓身上,这可能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催命银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儿也实在想不出该如何才能避免那些穷苦的百姓饿死,因为这件事无解。”
“而想要达到没有饿死之人,就必须颠覆原有‘人人纳税’的税收制度,从根本上改变!”
“而改变的方法只有一个......”
随着朱瞻基十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朱棣虽然一开始就认定朱瞻基说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可依旧还是忍不住的沉浸到了朱瞻基的思路当中。
虽然到如今朱瞻基还没有说出什么实质的办法,但他之前所分析的那些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有理可循的,这一点不容辩解。
比如他提出大概的革新方向,要达到革新后的现行税收制度对那些没有任何生计来源的百姓不会产生任何来自于税收制度的压力,这一点朱棣就十分认同。
本来那些穷苦百姓就没有钱,没有粮,还得缴纳税收,那肯定是要饿死的,不饿死也要被那些征收的衙役给打死,或者按照大明律惩处。
这一点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正确的。
同时分析现行税收制度中人头税的话也很有道理,想要达到预定的革新方向,这种不根据实际情况每个百姓必须缴纳的税收款项就得彻底摒弃,不然一切就是空谈。
这么简单的逻辑分析朱棣还是具备的,所以才能被朱瞻基的话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