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李代桃僵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正文卷第六十九章李代桃僵069李代桃僵
朱由检只负责大方向,具体的计划肯定不是自己的能力范围。
“这中间穿针引线的就是玉绳你了,军部、户部都需要你跟进居中。喏,”朱由检给他了一个密匣。“朕这里给的第五个了。前面四个在韩,孙承宗、徐光启和孙传庭那里,后面会有人和你联系传递事宜。”
“臣领命。”这时候的周延儒已经感觉到自己终于进入了皇帝的核心决策圈。
“子龙目前就是把朕的思路转换成文,免得说不清楚。”陈子龙现在的角色还不是很重要,等到他有了足够的视野,其他的事情估计也就铺垫好了,刚刚好。
朱由检没有再说话,只是闭上眼睛又把刚才的思路过了一遍。
唯一欠缺的就是前方坐镇的大将,要有武德,还要能文治。
洪承畴不行,明年陕西造反就开始了,他走不得。孙老头更不行,明年要么建奴动,要么蒙古动,甚至于朱由检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这里的担子不用说全国最大。左良玉,也不行,这是朕准备从军队里面踢出来的人员。
至于无论是皇家陆军官校还是自己主导的孤儿学校的人,时间都太短了。
他想事情,其他几个人也不敢吭声。没有头绪,头痛。
周延儒小心的插话道:“陛下可是为主事之人的人选而烦恼?”
朱由检没好气地说道:“对的,朱少爷现在没人用。”
周延儒倒是不沮丧,皇帝现在还可以和自己开玩笑,证明皇上还没有放弃自己。该说的还要说:“陛下可能想差了。”他看了一眼皇帝,接着说道:“现在陛下苦于没人可用,可是多少人苦于无法献身于陛下面前呢?”
嗯,朱由检不苦恼了,他觉得周延儒说的对。
自己在这充满阴谋和黑暗的皇宫时间太长了,干什么事情都有点鬼鬼祟祟的心思。这又不是什么阴谋,无论海运、还是东南的清场都是阳谋。刚才自己还批评了钱谦益,没想到自己就给陷进去了。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换过来说,你公布了瓷器活,有金刚钻的不就过来么。
自己老是觉得自己对历史很清楚,其实历史书上才写了几个人啊。
“过年到朕村子的家里面来,朕做饭给你吃。”朱由检一脸高兴的对周延儒说。不理会摇尾巴的陈子龙,他一定会来的,徐光启朕已经请过了。
但是阴谋论是那么好离开的?
周延儒和陈子龙一出去,朱由检光明的心情没有维持一刻钟。因为魏忠贤拖出来一个被严刑拷打的几乎奄奄一息的人。
“朕说了多少次了,文华殿武英殿,都是要有点文化的大殿,你们总是野蛮的弄得血淋淋的,这叫怎么一回事情啊。”朱由检看着躺在软椅上的人,是个太监。
魏忠贤根本听不懂朱由检再说什么,只是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南洋会馆里面重要的一个人,李指挥送给老臣的,老奴没有让锦衣卫查手,直接给接过来了。”
朱由检没吭声,等着他继续说。
“这位就是楚王在京师的大太监吴四平。老奴以前见过的,也算是楚王身边的四个大太监之一了。”
嗯,还算是有心,我上次给你说过一嘴楚王的事情,看来老魏还是记在心中了。朱由检默默的想着。说什么以前认识,没少给你老魏送礼吧。
不过,现在的魏忠贤已经把自己放在尘埃中了,朱由检到不好随意开玩笑。
“你说说你的想法。”
魏忠祥想了一下,大胆说道:“老奴想用天堂草。”
朱由检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准备把吴公公当双面间谍养。不过这天堂草朕真的不想再用了。对于这种东西,每一个人都会有惯性。
哎呀,真好用,下一次不由自主的就会当做一个必要的选择。
老魏知道皇帝在担心什么。
“陛下,老奴的意思是咱们不给没有用过的人用就好了,现在给他用一点就是救他的命呢。其次,老奴觉得货源也可以掌握在老奴的手中。”
朱由检有点矛盾,想了想,下定决心:
“大伴,没有天堂草的时候咱们还不做事了吗?不能用。该怎么控制你去想办法,实在不行就放弃好了,这阴损的法子,不能用。”
说完顿时感觉一身轻松,幸好幸好,把握住了底线。想到这里,轻松的给魏忠贤说:
“朕让王承恩在孤儿院里给你找了两个好孩子,过继到你的名下,省的你后继无人。所以,这阴损的法子…………”
没等到朱由检说完,魏忠贤像是疯了一般的拼命叩头。
“老奴给圣上磕头了!”脑袋磕在地板上砰砰作响。一边磕头一边发出了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的声音。
朱由检连忙示意王承恩给扶起来,看着满脸眼泪鼻涕的魏忠贤:
“下去收拾一下,记着每月俸禄银子里面省点给王承恩,孩子孤儿院也得花钱呢。等合适了找一院房子,也能一起住。”
说完这些,王承恩又要磕头,朱由检几次三番的才送走了千恩万谢的魏公公。
之后看着前面引路的王承恩,觉得王承恩都开心了许多。
“人家收儿子又不是你收儿子,你开心什么啊。”
王承恩恶心的抹了抹眼泪,伸出三个指头。“给陛下说,我也有三个干儿子。”
“行啦,收起来吧。儿子多了是好事情吗?朕这边多一个就要多分封一个。你那里多一个还不得一院子房?”朱由检想起来后世的说法,其实大明也差不多。
“奴婢愿意。”
不远处周皇后和五娘也喜滋滋的过来了,后面的宫女太监抬了一堆的箱笼。里面从铺盖到茶碗无所不包,朱由检看的是哭笑不得。
“放下,放下。统统给放下。那边基本什么都有,随身的宫女带上两名,您看看朕,就带了王大伴和吴直,你不能比皇上还要人多。回去把衣服也给朕换了。说好了跟上次逛街一般穿着呢。你看看五娘头上的金步摇,到庄子里面做什么去呀。”
第七十章 田园生活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正文卷第七十章田园生活在昌平县皇家陆军官校校舍的周遭,朱由检提前就给自己预定了一个庄子。从宫中汰换出来的太监和宫女们成了这个叫做陆家庄的第一批住户。靠近陆军学院,所以叫做陆家庄,这个名字很合理吧。
快到了地界的时候,朱由检就没有再坐马车,原因也是现在的马车太颠簸了。不但路不好,马车也没有减震,虽然说里面铺的很厚的地毯,但也把他晃悠的直恶心。骑在马上又冷的要命,用帛布遮着脸,也觉得自己的耳朵都快要冻掉了。
陆家庄不大,朱由检按照后世的记忆,设置了六横三竖的村庄规划,一共安顿了三百户人家,五千亩山脚上的旱田。
接近深冬了,陆家庄附近的简易水利装置已经开挖完毕。山上靠着水渠联通到村庄的蓄水池清亮亮覆盖了一层薄冰。干农活和在附近军服厂干活的庄里人已经回家,户户都飘荡着蓝色的炊烟。
这是朱由检自己盖得一个世外桃源,和自己前世的乡村一模一样。包括村口的那个老的戏台,还有戏台旁边的皂荚树。
皇后不知道为什么皇帝非要自己在距离乡村还有五里路的时候就要下车,亲自走进去。
“这是乡村的风俗,我小时候听父皇这么讲。”
朱由检没有说的是,这是自己前一世乡村的风俗。到他长大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没有了。而是在城里生活或者打工的人,开着擦得锃亮的汽车一口气就恨不得开进自己家的床旁边。最多就是路过村边的老人,放下车窗扔出一根华子。
其实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那个时候的乡村还流传着每一个在外面功成名就的人是如何回村子的故事和风范。
“那时候,你的太爷爷的爹已经是旧军队的师长了。”他只记着自己的奶奶总是会说。
“那也是好大的官啊,不是照样在离村五里的地方就不坐小汽车了。把自己的一身军装都换成布衣,脱了马靴换成了布鞋,一步一步走回来的。还给村里修了路盖了桥。”
朱由检觉得这样的风俗很好,那个时候还暗暗在心中畅想,自己要是有一天飞黄腾达了,也就这么干。
没想到自己直接飞黄腾达的成了皇帝。
嗯,朱由检看看自己和皇后两个人的打扮,虽然布衣钗裙,但是还是显得贵气十足,他很满意。丝毫看不见旁边的锦衣卫像一个个鬼影子一般在远处的树林中梭巡。
“走吧,看看为夫给你打造的小家。”
普普通通一个朱由检根据后世的四合院设计出来的小院子,门不大,马车都进不去。
皇后自然是很新鲜,但是还没有多久就委委屈屈的说:
“饿了。”
难怪,朱由检把皇后准备的东西全部都放在了皇宫中,点心糕点自然是没有带,连皇后最喜欢的自己宫中的女厨子也没有带。坐在略显的局促的正堂中,周皇后觉得好饿。
“走啊,”朱由检挥挥手。
皇后不解的看着他,不应该把小太监们叫过来,让他们端出来热腾腾的好吃的吗?现在要干什么去?看着皇帝兴冲冲的样子,周皇后也只好扯着有点酸痛的腿跟着他一起走。
“五娘也来。”
后面的厨房就是朱由检给自己预留的,王承恩带来的御厨在旁边的院子里面。
厨房很大,足够十几个人同时在里面操作。还有一张吃饭的桌子,不愿意出去了坐在厨房中吃饭也成。厨房大,里面的东西也就很多。风干的鸡鸭鱼肉,各地特产的火腿、肉脯,海鲜干货,各种的五谷杂粮,半成品的酒酿腌渍。
“君子远庖厨。”周皇后小时候也是中户出身,但是可能一开始父母就有想法,没让她接触过这些生活的日常。读了一点书,书也是读的不好。
“远庖厨都是不饿的。夫人想吃点什么?五娘想吃点什么?”朱由检挽挽袖子,这就准备上手了。
别看他这么问,其实自己能做的也不多。没听到回话,他也就不等着点菜,自己就在放着锅碗瓢盆的地方一通翻找。
“朕上次给的图样子打造的铜涮锅呢?”这样的冬天,火锅一定是最美的选择。
大明已经有了叫锅子的美食,更像是后来的大烩菜一般的做法。朱由检吃过一种,羊肉熬汤做底,里面放上两条鲜鱼,加上豆腐等各式配菜,锅开了淋上一道白酒的鲜锅子。吃起来味道还行,就是和后世的火锅不是一个事情。所以,当他决定要做这个庄子的时候,铜火锅就是这里面的一项最主要的安排。
还好是大明崇祯年,红辣椒已经到了中国,否则就要用茱萸了,那是个什么味道。
香料、牛油、辣椒都有,就它了。
生火,让最乖的五娘坐在木制的风箱旁边,一边加柴火一边拉风箱。朱由检自己上手,开始配置底料。自己看过大人做过,顺序有点忘了,但是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放进去一大份好的醪糟。
厨房通风不是很好。瞬间整个厨房就充斥着呛人辣眼睛的空气。皇后就没有呆一刻钟,留着眼泪出去了,把吓得魂飞魄散的王承恩换了进来。
“很香哈,等着啊,王大伴,一会请你吃好吃的。”朱由检依然用布蒙着脸,和五娘一样像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强盗一般的在厨房中操持着。
“咳咳,你让人过来用扇子扇扇。”火势没有控制好,底料有一点点的焦。
说是快,光是熬底料就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即使两个厨子帮忙洗菜,切片,火锅端上桌子的时候,也已经是掌灯时分了。
周皇后给端了两杯热茶上来,看着朱由检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烟灰,先是噗嗤,接着哈哈哈的笑个不停。朱由检和五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也狂笑起来。
三个人坐定,看了朱由检自豪的从一排料碗中调好了配料,正准备下锅煮肉的时候,恶客上门了。
第七十一章 田园生活 2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正文卷第七十一章田园生活2一身风雪,来的自然是昌平县县令卢象升,后面跟的是陕西庆阳府合水县县令蒋宏臣,湖广武昌府加鱼县县令孙宁毅和四川侯宁府巴州县刘况。原来的县令,经过了卢象升提名,内阁签批,成了昌平县的县丞。
“臣卢象升…………”
没等到卢象升说完,朱由检唉声叹气的放下了筷子。“去找王承恩身寻常的衣服。过来吃一点,朕等着你们。”穿着朝服就要有朝服的礼仪,这一点朱由检也不太愿意随随便便的。
很快,四个人就又出现在了朱由检的餐桌上。
“这是朕的家宴,就不让皇后、五娘和王大伴回避了。朕这次过来没带太多的人,你们自己照顾自己,放开吃。”说罢,自己先开始帮着皇后和五娘涮肉吃。
卢象升跟皇帝时间长了倒也不拘泥,照着皇帝的吃法,一筷子下去就不再说话,伸进火锅里面狂捞。
庆阳的县令蒋宏臣是个一头白发的老头,朱由检现在不太用外貌去研判古人的年龄,关键是营养和环境差异太大,同样都是三十二岁,把周延儒和满桂放在一起,你都觉得周延儒可以叫满桂爸爸。蒋宏臣可能是因为原本甘肃那一片的风沙大,环境清苦,一双手青筋鼓胀,干巴的像枯树叉子。
湖广武昌府加鱼县县令孙宁毅和四川侯宁府巴州县刘况差不多,都是万历晚年的进士,算是差不多的同年。有趣的是,去加鱼县的孙宁毅是四川人,去巴州的刘况却是湖广人,也算是互相在对方的家乡做父母官。
这是朱由检国家行政学院的模型和试验点。
大明说起来两京十三省无数的藩王、勋贵、官员、吏员和士人,但是真真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却是这些一千五百一十四个县的父母官。
剥皮的太守灭门的县令。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根本就见不到府州的官员,终其一生最大也只会和县里打交道。无论是民生、农业、命案、收税还是劳役,都基本上是县令一言而决。
大明中期之前,县令的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还都是正常的,也严格的遵守着不在家乡做官的规矩和原则。
可是从万历朝开始,这个帝国最大的根基文官系统开始崩溃。头部的文官集团无限的膨胀、内部姻亲、子弟和师生开始占据了所有的官位,导致上升系统崩坏。结果是什么?下层的县令在这一岗位待得时间越来越长。到了崇祯朝,有些县令甚至做到终生不更换的程度。
于是,这些县令加上本县的富豪,形成了每一个县的上层豪门家族。
于是,皇帝不管多么的明智,内阁不管多么精心,六部不管多么负责,这些都不会落在大明朝的老百姓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