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266节

朱高炽随手拿起一本奏疏看了起来,当看到其中的内容时惊的全身直冒冷汗。

“快……快去叫皇祖父,出大事了!”

……

路上,朱雄英走着走着,朴不了驾着马车从远处走来,十分慌张的来到朱雄英面前,行礼过后,连忙说道:“殿下,皇爷让您赶快回宫,有大事要与殿下商议!”

朱雄英眉头一皱,问道:“出什么事了?”

朴不了解释道:“殿下还是赶快上车,奴婢在路上与殿下说!”

车上,朴不了继续说道:“晌午,燕王子看到一道奏疏,十分慌张,立马让人去叫了皇爷,皇爷看到那封奏疏后发怒不已,尚书房的御案都被踹翻!”

自进宫后,见老爷子唯一一次大动肝火是因为秦王朱在封地的一些不法之事。

这一次又不知道发生了了……

尚书房内,满地狼藉,笔墨纸砚,奏疏条陈散落一地,老爷子气哼哼的大发怒火,朱高炽站在一旁不敢说话,云成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太孙为何还不来?”老爷子起身将一堆奏疏狠狠的砸在云成身上。

云成伏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小心翼翼的说道:“奴婢已经派人去锦衣卫衙门了,想来应该快到了!”

“再去叫!”老爷子怒吼一声。

“奴婢这就去叫!”

云成慌忙起身,快步出门,差点撞上已经来到的太孙。

朱雄英看到眼前这一幕,立马走进去问道:“皇爷爷,孙儿来了,这是怎么了?”

“何事让您发这么大的火?”说着,走上前扶着老爷子坐了下来。

老爷子喘息粗气,怒容满面的说道:“让高炽告诉你!”

朱高炽捡起地上的一本蓝色封面的奏疏,严肃的说道:“一个月前,徽州民变,农民高明,陈忠平率领数千徭役以及民众聚众造反,攻入官府县衙,杀死官吏,抢夺官粮,其声势壮大,席卷徽州六县,不少民众纷纷加入,现在的徽州已经乱了,以休宁和歙县最为严重!”

“这……”

朱雄英连忙拿过朱高炽手上的奏疏看了起来。

徽州民变的问题很是严重,高,陈二人声势浩大,已经聚集了三四千人,到处打砸官府,甚至杀死官吏。

朱雄英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猛然合起奏疏,没等他开口说话,朱高炽又捡起一份奏疏,这是徽州卫指挥使姚华送来的捷报。

徽州知府王景辉联合徽州卫,新安卫出兵五千平叛,以阵亡三百六十五的代价下,斩杀造反乱民数千,高,陈二人率领剩余残兵败将以及家眷逃至深山之中,不日将全歼所有叛贼!

在平叛过程中,新安卫千户胡安顺,冯普率领官兵力战叛贼,却不幸被高,陈二贼所杀,为国捐躯。

贼人造反,攻打官府,杀死官吏,官兵出兵平叛,以很小的代价扑灭了此次造反之事,两名军官英勇牺牲……

乍一看,这两份几乎算是同时的奏疏没有任何问题,但仔细深思却有很多疑点。

老爷子站在尚书房门口,指着外面厉声道:“看到了吧,这就是那些文官称颂的洪武盛世,大明开国二十余年了,竟然还有民众造反,这他娘的是在打咱朱元璋的脸!”

朱雄英走上前把老爷子扶了回来,缓缓说道:“皇爷爷,这个事恐怕没有徽州知府和指挥使说的如此简单,这其中恐怕有另有隐情!”

老爷子坐了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凉茶,这才缓和了一些,问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朱雄英打开奏疏,皱着眉头说道:“皇爷爷,高,陈二人因何造反暂时不知,但这个徽州卫指挥使姚华在平叛过程中竟然战死三百多名卫所官兵,这其中竟然还有两名千户!”

“哎……”

说道此处,朱雄英忍不住叹息道:“两个卫所加起来出动五千人,五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官兵去打三四千手无寸铁,丝毫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百姓,不仅阵亡三百余人,还战死了两个千户,这他娘的冒着玩呢……”

“皇爷爷,孙儿认为战死的人数应该要比报上来的人数要多,而且要很多,不然也不会到战死两个千户的地步!”

“还有跟随高,臣二人造反的民众八成也是虚数……”

老爷子听后连连点头,说道:大孙,你说的对,这个姚华一定有事想瞒着咱……”

说罢,指着一旁的座位,说道:“坐下说!”

朱雄英坐了下来,继续说道:“自古民众不会无故造反,当然也有极个别存有异心的贼子,但多数还是走投无路才铤而走险,就像当年皇爷爷一样,那是被前元官府逼的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造……起义……”

还有这个徽州知府王景辉送来的奏疏中提到,高,陈二人带领民众杀官砸府,抢夺官粮,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老爷子听后陷入沉思,一旁的朱高炽接着话说道:“皇祖父,孙儿认为杀官砸府为了泄愤,而抢夺官粮则是吃不上饭!”

朱雄英也认同朱胖胖的说法,说道:“或许这才是高,陈二人铤而走险造反的真正原因!”

第178章 远房亲戚

官逼民反,老爷子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老爷子每每回忆往事,就会忍不住感慨,当年要是每天都能有张大饼填饱肚子,绝不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造反!

只有什么人才会铤而走险去干造反之事?

吃不饱饭,活不下去,造反会死,不造反还会死,冒着诛九族风险只为活下去的百姓!

现在不是前朝至正年间,元帝昏庸,朝政腐败,贪官纵横,各种苛捐杂税把人逼的活不下去。

现在是大明朝,开国已经二十余年的洪武朝,要说人人都能吃饱饭那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至于到几千人聚众谋反只为有口饭吃的地步。

这也是老爷子接受不了,大发雷霆的原因。

徽州属于南直隶,算的上天子脚下,发生这种大事竟然一个月才上报朝廷,真不知道这个徽州知府在干什么!

“咱看八成是当地官员蠹政害民这才导致数千的暴动!”每当提起贪官害民,老爷子都恨的咬牙切齿。

朱雄英言道:“皇爷爷,所有的东西都只是咱们的猜测和推断,要想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还需要派人亲自去调查一番!”

说到派人前去,老爷子愁苦起来,这就让朱雄英有些看不懂了,按理说以老爷子的性子遇到这种事恨不得自己提着刀子去砍贪官,这怎么突然转性了。

“皇爷爷,你这是怎么了?”

朱雄英忍不住问道:“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前去吗?”

老爷子站起身也不说话,只是低着头在殿内来回踱步,好像在斟酌着什么。

朱雄英,朱高炽哥俩相互看了一眼,都没有搞明白老爷子这是什么意思!

过了一会儿,老爷子突然停了下来,一副无奈的神情说道:“大孙啊,你亲自去一趟徽州,把这件事调查清楚……”

此话一出,朱雄英更加奇怪了,他倒不是不想去,而是老爷子平时都舍不得让他出去,这怎么突然让他去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无法理解。

老爷子紧接着又说道:“大孙,你带人去徽州后,一定要妥善处理此事,千万不可闹大,如果发现此次暴动是贪官害民所致,一定要严惩这些狗贼,莫要心软……”

说罢,拿起刚才的奏疏,指着上面的人名说道:“如果这个徽州知府王景辉有罪,暂时不要杀他,带回京城,咱要亲自发落!”

朱雄英皱着眉头,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一个小小的知府真要犯了死罪直接砍了不就得了,用得着大老远带回京城受审啊,还要您这位皇帝亲自审问……”

说到这里朱雄英发现了一丝端倪,那就是老爷子的反应。

“老爷子,这个知府王景辉是什么人,孙儿听您的意思好像要袒护他?”

果然,老爷子坐了下来,神情无奈的说道:“是咱家的亲戚,按照辈分来说,你们哥俩都应该称呼这个王景辉一声兄长!”

朱雄英愣住了,脑海中拼命回想,要说朱家的外姓亲戚,除了曹国公李景隆所在的李家,实在也没有别人了,这个王家又是从哪里冒出来!

朱高炽也是一脸茫然,他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没等二人发问,老爷子讲述了当年的一段往事。

老爷子当年兄弟姐妹六人,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姐在朱重八出生之前就已经出嫁了,嫁给了贫农王七一,二人结婚不久后就去世了,没有子嗣,大姐一脉绝嗣!

二姐名叫朱佛女,比老爷子大了13岁,她是老爷子感恩一辈子的姐姐。

二姐嫁给了渔户李贞,也就是李文忠的母亲,当时的日子过得还算好一些,能吃饱饭,且还有余粮接济娘家人,这个姐姐对这个最小的弟弟很是疼爱,只要有机会,就会拿点粮食之类的给弟弟充饥,这也是老爷子对李家极为照顾的原因。

除此之外,大哥朱重四虽然成了家,后来,江淮之地爆发瘟疫和饥荒,老爷子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大侄子相继病死和饿死。

朱重四去世后,其妻子王氏带着小儿子朱文正和女儿,回到了娘家讨生活了,后来老爷子自立门户后,大嫂田氏带着儿女前来投奔。

大哥朱重四留下后人朱文正,也就是现在的靖江王一脉。

安葬完亲人后,老爷子去当了和尚,二哥朱重六离家闯荡讨生活,后来老爷子打听到二哥早已客死他乡,唯一的儿子朱旺,也早夭,二哥这一脉,也没有留下子嗣!

三哥朱重七迫于无奈当了上门女婿,很早就去世了,绝嗣!

也就是说,老爷子称帝后,同辈亲人之中只有大嫂田氏和二姐夫李贞还活着。

以及一个侄子朱文正,一个侄女(朱文正的妹妹),还有一个堂侄女(堂兄朱重五之女)这五位至亲。

老爷子把朱文正的妹妹,也就是自己的侄女封为福成公主,把堂侄女封为庆阳公主。

两位公主在老爷子称帝之前就已经成亲,福成公主的丈夫叫王克恭,老实巴交的农民也跟着成了驸马。

而这个徽州知府王景辉就是福成公主和王克恭的儿子。

值得一说的是,后来朱允上位削藩的时候第一个削的不是王叔们,而是自己的姑姑庆阳公主,把老爷子疼爱有加,视为己出的庆阳公主降为了庆阳郡主。

庆阳公主作为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的老公主,岁数已经很大,没多少年可做了,而且为人也一直很本分,也不知道朱允这么做是图个啥!

可见在这位庶子心中对亲人当真是无情无义,没有一点人味!

言归正传!

如果真按老爷子说的这种情况,这个王景辉还真是朱雄英和朱高炽没出五服的堂表兄弟,真要论起关系恐怕比李景隆还要近一些呢!

怪不得老爷子要袒护,这个王景辉还要叫老爷子一声叔爷爷!

说完,老爷子叹息道:“现在知道咱为啥让你去了吧?”

“明白了!”朱雄英点点头。

老爷子再次交代道:“你别答应的痛快,转头就忘了?”

“忘不了!”

朱雄英面无表情的说道:“如果那个王景辉真要有罪,就带回京城交给皇帝处理!”

老爷子有些不放心,他太了解大孙子的性子了,又交代朱高炽道:“高炽,你也跟着去,你性子稳重,到时候帮着太孙出出主意,遇到事了,你们哥俩商量商量!”

朱胖胖一脸的不情愿的拱手道:“孙儿遵命!”

老爷子继续说道:“此次前去徽州,朝廷御史也会去,只不过他们在明处,你们在暗处,一为查探暴动之事,二为历练自己,三是看看这位远房的皇亲官评如何,因为是暗访,暗查,所以这一次咱不会派大队伍跟着你们,但你们放心,咱会派人暗中保护你们的安全!”

说完,从墙上拿出尚方宝剑扔给朱雄英,又把如朕亲临的金牌扔给朱高炽。

“事不宜迟,收拾收拾下午就出发吧,早去一会兴许就能少死些人!”

徽州的情况很是严峻,二人也不敢耽搁,草草吃过午饭,朱雄英回到东宫让李婉儿收拾一些平常所穿的衣物,立即出发。

朱高炽一身锦衣,虽没有皇室中人的装束,却像个地主家的少爷,朱雄英则一身粗布衣服配上老爷子同款黑布鞋,像个农夫。

此次徽州之行,朱雄英只带了廖家兄弟和瞿家兄弟以及还在荡倭卫的周志新,临走时,老爷子又把李景隆派来跟着,也不知道给他说了啥!

……

新副本开启,这个副本不是单纯的反腐,而是为了推进后面的剧情,具体不能说太多,总之还是挺有意思的!

……

多说一句,有些人说主角太弱智了,不去发明水泥,白糖等等……去做生意挣钱,就会问老爷子要钱。

我的回答:抛去小朱的身份不谈,这些东西都被写烂了,网上一搜一大堆资料,大伙也不想看,我也不想写,后面写军事的时候会把这些东西一笔带过的写出来!

首节上一节266/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