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告诉你,按照朕的方法去做,乾坤可定,懂?”
“懂个屁!要是此举能挽救长安二百万百姓,老夫给那小子跪下!”
“呵呵,当真?”
“当真!群臣为证!莫要和老臣扯这些有的没的!这种背负骂名的事,老夫不可能去做,谁愿意去,谁去!”
魏征激动的很。
卧槽!
房玄龄看到了机会!
这个傻帽!
陛下给你名留青史的机会,你不要?
房玄龄赶紧出列,舔着脸道:“陛下!此重担,此骂名,老臣愿一力担之!”
一旁杜如晦颇为狐疑。
看陛下和房玄龄都这般笃定。
说不定这事背后有什么转机。
杜如晦很聪明。
赶紧慌忙出列:“陛下!老臣也愿分担此重任!”
魏征气傻了。
这两个人,跟着陛下一起胡闹。
“佞臣!两个佞臣!尔等将背负千载骂名!”
第34章:这等人才不可说啊
李世民不耐烦的挥手:“千牛卫,把这老匹夫给拉下去,让他回府冷静冷静。”
眼不见心不烦。
……
等魏征离去,朝堂上再也没人敢喷李世民。
此时的李世民。
乾纲独断!
“着令房玄龄、杜如晦,为此次转运粮总管!”
“着令李绩、程咬金、侯君集,联合左右武卫、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控制长安城内治安,未来五日内,朕不允许长安出任何叛乱!”
一切布局结束。
李世民双眸依旧泛着激动。
此逆天之举,若是被他李世民改命……
青史永留名!
李世民的魄力很足。
上令下达。
朝堂内,除魏征外,无人敢对李二陛下质疑。
任谁都知道,李二的性子强硬到什么程度。
他认为对的事,除了魏征这铁头娃敢质疑。
其余人,没这个胆子!
……
长安暴雨依旧。
朝廷的赈灾粮已然捉襟见肘。
不,不是捉襟见肘,应该是已经见底。
若不是魏征筹到五十万石粮食。
今天开始,全长安就要断粮。
如今长安的粮价,已经陡升到斗米三十五文。
所有粮食散户,都在待价而沽。
暴雨没有要停止的迹象前。
他们不可能放粮。
都在等着粮食继续攀升!
除了这群散户之外。
七宗五姓的世家大族,则完完全全处于看戏之中。
他们手中控制了很多粮食。
国难前。
他们看到的不是钱财的利益。
他们要的,是名声上的利益。
他们需要李世民修改氏族志。
需要李世民向天下人公开承认,他们几个世家大族,才是第一等!
他们自以为自己拿捏住了李二陛下的命脉。
他们甚至根本就从未看得起他李世民。
这场近乎于无解的局面。
你李二陛下,怎么破局?
破的了?
做梦!
……
长安最近爆出了一条劲爆的消息。
并且在大街小巷迅速传播。
朝廷要放粮了!
饿了许久的长安百姓,现在终于看到一丝希望。
等到中午时分。
天津桥附近的太仓粮,兀的宣布,朝廷放粮!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
朝廷以斗米五十文的高价,将十万石粮食投入市场。
这骚操作。
立刻让全长安百姓炸锅。
渔轮矛头,铺天盖地的直指李世民。
如今长安市场偶尔放出来几百石的粮价,也不过勘勘三十五文。
可朝廷呢?
转手五十文斗米!
这得丧心病狂到什么地步,才能干出这种缺德的事!
“官府在抬高粮价?”
“你才知道?整整高于市价二十文。”
“朝廷……这是要将长安百姓朝死里逼啊!”
“据说这条政令,是当今圣上下发的。”
“哎,自从当今圣人弑兄囚……”
“嘘,想死啊!”
“想不到当今圣人,居然会这般心狠手辣!”
街肆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这种议论。
暴雨雨幕之中。
房玄龄打着雨伞,淡定的听着舆论。
一旁杜如晦忧心忡忡。
“老房,你给我透个底,陛下究竟在做什么?”
房玄龄笑笑,颇有些神秘的道:“陛下,在解决这次危机!”
杜如晦有些着急,这些日子上火的很,嘴旁都起了水泡。
可以看出,杜如晦心有多么系着朝廷。
“这怎么解决?舆论压不住了快!要是七宗五姓再从中作梗,长安要乱了!”
房玄龄压低声音道:“老杜,陛下这是在操控全天下人!你莫真以为七宗五姓能斗的过陛下?”
“在陛下眼中,七宗五姓根本不够格!”
杜如晦不解的道:“你不是说,这背后有人指点陛下?”
房玄龄:“咳咳……那不还是陛下有这个魄力?你想着,若是以往,魏老匹夫喷一喷陛下,哪一次陛下不怂?可这一次为何这么强硬?”
杜如晦若有所思。
越是这么想,对背后指点陛下那人就越加好奇。
“这背后,究竟是谁指点陛下?”杜如晦询问。
房玄龄想了想,道:“是陛下……最亲近的人!”
杜如晦陷入沉思,喃喃道:“十五六岁的娃子……”
他眼眸陡然睁大:“太子李承乾?可这不对啊,李承乾那孩子有这种魄力?”
房玄龄笑着摇头:“李承乾,呵呵,和他比,差远了!”
杜如晦心急如焚:“究竟是谁啊?”
房玄龄打了个禅语:“不可说,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