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是个境遇悲惨的传奇人物。
因此李现才会想着满足一下好奇心,到这儿来看看这种传奇人物是个什么模样。
他手指了指下面还在收拾出城的一列车队,笑着说道:“我倒是清楚下面这位是哪位达官显贵。”
李现这么一说,魏征立马就点了点头。
“李现你给说说,这是哪家的达官贵人,也好让我们开开眼界。”
魏征是故意有此一问,他虽然对李现很是热情,才三五分钟就像是认识了许多年的老哥俩。
但是魏征对于李现究竟有怎么样的本事,心里还是终究没个数,毕竟他没有亲眼见过,只是从房玄龄这里侧面听来的。
所以就想看看李现当面有什么能耐。
李现拍了拍魏征的肩膀。
“走走走,哥几个边走边说,这样快些到我家里里去,我给你们露一手。”
由于李府所在的平康坊,距离长安城南的安化门实在太远。
所以李现出了几个钱,雇佣了一辆大马车,随后四个人一起坐了上去。
原本保护李世民他们的侍卫,立马跟随着这辆马车,随行进行保卫。
马车的车厢中,李现随手从口袋里递给几个人一把炒货。
“来,哥几个吃着,这可是我自己亲手炒制出来的炒货,保管这样的好东西,皇宫都吃不到。”
李世民几人从李现手里接了一把炒货,然后就坐在马车车厢中哔啵哔啵的吃了起来。
李现也就顺势打开了话匣子。
“要说刚刚出城去的那一列马车,里面还真就坐了个了不得的人物。”
“那可是我大唐赫赫的国公,魏国公裴寂。”
李世民脸上立马露出疑惑的神情。
“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过,莫非是开国功臣裴寂?”
李现立马露出诧异的眼神,重重地拍了一下李世民。
“可以啊老李,你还真是什么消息都知道点。”
“这位的确就是我大唐开国功臣,是当初太原晋阳宫的宫监。”
“若非得他相助,太上皇起兵攻克隋朝,统一天下,还没有这般顺利。”
“正是因为有他从中相助,太上皇才果断地与太原起兵,并且还从裴寂这儿获得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
“此后屡经战事,且颇有智谋,因此迅速成为了太上皇身边最为重用的人。”
“只可惜啊……”
第44章:房玄龄的打算
魏征抓住了李现话语中意犹未尽的感觉,赶忙神色有些好奇地追问道:“可惜什么?”
李现微微叹了口气。
“可惜此人当初为了争权夺利,导致与他同为重臣的刘文静身死,也就因此恶了当今圣上。”
“毕竟这刘文静和当今天子,关系颇为亲密,如今天子登位,自然没有这位魏国公什么好果子吃。”
李现这话一说出来,马车内几人顿时面色一变。
要知道在明面上,裴寂的罪名是因为出言不逊,且暗中与一些狂徒有往来。
所以才被剥夺了一半的食邑,并且流放发配到静州。
但是到了李现这儿,却似乎是一下把血淋淋的事实给揭了开来。
裴寂实际上被发配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世民对他心中不喜。
在太上皇李渊刚刚被软禁起来的最初一两个年头,裴寂还在朝中拥有相当庞大的影响力。
因此那时候可谓君臣和睦。
只是等到现在,裴寂的影响力基本上已经被李世民给分化的干干净净。
更别说在刚刚过去的粮食危机的时候,
裴寂还代表七姓五家跟李世民别苗头,
所以这个人自然就不能留了。
而且更加至关重要的,裴寂是李渊时代的老臣,更是李渊的左膀右臂,在武德年间风头无二。
李渊虽然已经被软禁,但李世民还是时时刻刻担心这位太上皇有别的想法,因此必须要把所有的威胁因素给拔除干净。
比如说这位魏国公。
否则堂堂一位开国功臣,就因为区区一个口出狂言的罪名,直接免官流放千里之外。
那说出去简直要笑死人。
李世民不由的深深看了一眼李现。
“小子,按理说这魏国公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就算和当今世上有嫌隙,那也是多年之前的事。”
“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李现摆了摆手,十分随意的说道:“裴家的马车外面都印有自家的徽标,我只看一眼就认出来,这是裴寂府上的。”
“裴寂开国元老,断然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到免官流放千里的地步,所以其中必有隐情。”
“思来想去之下,能影响这件事的也只有陛下一人,换做其他人,没谁比裴寂高到哪去。”
“都分析到这个地步了,你说我还有什么推算不出来的?”
李世民不由得暗叹了口气。
果然还是和往常一样,这双眼睛洞察先机,轻易之间便能看破世事人情,以及大小事情的本质。
这桩案子牵扯到多少年前的恩怨,那时候眼前这小子估计都没几岁。
居然也能被他顺藤摸瓜,给推算个清清楚楚。
这样的人实在太强了,恐怕给他点线索,天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
实实在在的人在家中坐,尽知天下事。
不仅仅是李世民,就连房玄龄和魏征,也都是心中暗潮汹涌。
铁面魏征更加确信,这绝对是李现自己分析出来的。
因为当今天子正值春秋鼎盛,没有谁会有胆子记载当年的恩怨。
所以李现不会有任何渠道得知这件事,只能是自己凭借一点一滴的线索拼凑分析而来。
真的很有本事。
这也更加让魏征心中坚定了和李现加强往来的想法。
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如果不密切结交一番,实在是他的损失。
马车上略微安静了半晌之后,李世民才率先打破沉默。
“小子,你说这魏国公是该流放还是不该?”
李现往嘴里丢了些炒货。
“该啊,怎么不该,他有今日被免官流放之结局,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可他毕竟是开国功勋啊,还是如此堂堂人物。”李世民忍不住说道。
李现“切”了一声。
“开国功勋又能怎样,开国功臣就能和天子结怨,触怒当今陛下?”
“我大唐开国功臣那么多,也没见着谁落得个不好的局面,裴寂这反倒还算是个特例。”
“仔细想想,原因还不就出在他身上。”
“当初他和刘文静相争,以至于刘文静被杀,用的也不是什么光彩的手段。”
“当今圣上心中不快,也是情理之中。”
说着李现放下手里的零食,颇有些郑重的讲道:“天子也是人,也有人的喜怒哀乐。”
“天子高兴则赏,不高兴则罚,因此而免官流放,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跟那魏征又不一样,天子对魏征也挺头疼,但好歹魏征刚正不阿,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所以要我看啊,当今圣上这决定没什么不好,该流放也就流放吧。”
李现话音刚落,李世民不由得的攥紧了手。
好一个李现,真真切切就是个体己之人。
人有喜怒哀乐,天子又何尝没有。
他李世民至此半生,硬要说也能评价一个圣明之君,开拓之主。
压抑了这么多年,将心中的不快抒发出来,又有什么不好。
想到在下这个决策之时,朝中还有不少老臣为裴寂求情。
李世民就不由得感叹,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但恐怕满朝文武都没有眼前这年轻小子看得透彻。
身为帝王,实在难寻如此知己之人。
而与李世民心情差不多的,是被评价为令天子头疼的魏征。
他对这个评价不仅没感到不高兴,反倒很是愉悦。
刚正不阿,对天子对国家有建树。
这是刚刚李现对他的评价。
他魏征苦苦奋斗,为的是什么?
功名利禄,他不是那么在乎,他只是凭着一腔忠义,为国为民,为天下社稷。
魏征只怕没有人理解他,只怕无人知道他的苦心。
因此李现这番话实实在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人生能得一如此知己,别无所求!
魏征立马向李现身边靠了靠,随后在李现肩膀上重重的拍了拍。
“好小子……有眼光,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李现看着老魏突然激动的模样,脸上是一头的问号。
啥玩意儿?突然就这么兴奋,可算把他给整懵逼了。
不过李现也不管那么多,为人圆滑,看人说话本就是他的强项。
于是立马和魏征勾肩搭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