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摆烂了,家父胡惟庸 第55节

朱棣看向了一旁的姚广孝,兼听则明,姚广孝的建言在他心里占据着重要位置,瞧见黑衣宰相满脸慈悲笑,果断说道:“太子放心,臣弟一定用心办完这件事。”

“尽心尽力的让京城老百姓度过这艰难的一个月,力保不会饿死一名老百姓。”

太子朱标深深的看了一眼胡庆余,四弟朱棣从小就性情坚毅,很少有人能影响到他的决定,没想到胡庆余进入燕王府没几个月,就能得到燕王深厚的信任。

不简单。

想到胡庆余把脏活累活全都自己干了,把笼络民心的好处全都让给了燕王,招揽胡庆余的念头不可遏制的再次迸发出来。

太子朱标还没开口说话,大殿外就冲出来一大批手持长刀的官兵。

所有人缄口不言了,东宫的仪卫们没有做出任何阻拦的举动。

只因,这一大批官兵们全都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

领头的那人还是元生公公,尖细的声音直接质问太子朱标:“殿下是否知道太仓库的陈粮被人挪用了。”

方孝儒等人刚才还争先恐后的表忠心,瞧见元生公公带着锦衣卫来了,两腿一哆嗦,舌头似乎也打上了死结,缩成了鹌鹑半天没有说话。

太子朱标想说是小济宁侯干的,不过这话永远不能由一个太子来说,只能由东宫的属官们来说。

不然就会留下一个卸磨杀驴的恶劣名声。

方孝儒咬了咬牙在太子和藩王期待的眼神里,刚要开口说话。

锦衣卫们齐刷刷的看向了他。

几十双眼睛,还是杀官不眨眼锦衣卫的眼睛,同时落在了自己身上,方孝儒顿时噤若寒蝉,全身僵住了,只能强颜欢笑的露出一个难看笑容。

嘴巴被疡医缝上了,一个字说不出来。

其他藩王各有各的心思,晋王从小又没少被元生公公教训过,很怵元生公公,没有一个人敢帮太子说句话。

朱棣看不下去了,解释了一句:“太子知道这件事,只不过........”

还没等朱棣把话说完,皇帝的贴身大伴也是皇帝的师弟元生公公,甩了一下手里的拂尘,咄咄逼人的说道:“杂家是在问太子,老四你莫要插嘴。”

朱棣听到一句老四,爱莫能助了,这世上就连母后都没有元生公公与父皇相处的时间长,藩王们也不敢得罪这位皇帝大伴。

藩王们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神情,让你老四强出头,这下吃了挂落了吧。

就在所有人嘲弄燕王不识好歹的时候。

胡庆余听到这话不乐意了,直接站了出来,恼火的说道:“王爷有没有带大明宝钞出来。”

朱棣出门从来不带大明宝钞,还没等他想明白胡庆余怎么没着没落的说这么一句话。

胡庆余的第二句话,开始阴阳怪气了:“做买卖还做出不是来了,末将劝王爷推掉某人的滇石棺材买卖。”

“免得到时候又让人挑毛病,说王爷的滇石棺材做工不行,想要把滇石棺材给退了。”

第102章 收获的好日子

朱棣回过味了,心情大好,不过为了配合着唱昆腔,板着脸说道:“胡闹!再说这样的混账话,本王罚你半年俸禄。”

“元生公公能够得到厚葬,一直以来都是本王的夙愿,怎么能用这件事相要挟。”

没有任何人能让元生公公产生担忧,就连太子朱标也不行,唯独对胡庆余有些拿捏不住。

胡庆余出了名的不按规矩做事,他还真敢不给滇石棺材。

元生公公听了对于胡庆余的训斥,舒服了,从没像今天看朱棣这么顺眼,尖细声音都柔和了不少:“难道燕王知道这里面的内情。”

朱棣也舒服了,这可是太子和藩王们都没有的好声好气。

胡庆余也舒服了,朝着方孝儒等人挤眉弄眼,四人满脸愤慨,只能干生气不敢发出一点动静。

藩王们抑郁了,一个个从幸灾乐祸变成了闷闷不乐。

不过.......这胡庆余还真是可人,差不多有一等扬州瘦马的吸引力了。

嗯,或许比一等扬州瘦马还要可人一些,女人不能帮藩王们取悦元生公公,胡庆余倒是可以。

朱棣避重就轻的回答了一句:“东宫没有签发任何的文书,挪用太仓库里的陈粮全是小济宁侯的私心。”

元生公公早就清楚了太仓库的种种内情,只不过是在按照皇帝的旨意,借着这件事敲打一下太子朱标。

敲打的话已经说了,滇石棺材这件事办的不错,倒是可以卖给朱棣一个面子。

元生公公冷着白净脸容:“杂家相信燕王不会说些官场的推诿虚言,来人,去把小济宁侯抓进诏狱。”

“等候发落。”

小济宁侯的眼泪涌了出来,只要是能成为救命稻草的稻草,全想抓在手里:“太子殿下救我啊,我父亲济宁侯一定会报答太子殿下。”

“燕王殿下救我啊,只要燕王肯救我,父亲济宁侯一定会全力支持........”

还没等小济宁侯说完话,元生公公的脸色更冷了,锦衣卫百户有眼力劲的迅速抽出绣春刀,用刀背狠狠抽在那张臭嘴上。

锦衣卫拖走的小济宁侯只剩下了呜呜咽咽的声音,说不出半个字了。

东宫经过这场闹剧,小朝会立即就结束了,藩王们各回各的王府了。

太子朱标怏怏不乐的坐在大殿上,郁闷的说道:“大伴啊,京城里还能不能找到第二个胡庆余,别的不敢奢求,只要他敢在元生公公面前硬气说话就行。”

东宫大伴苦着一张脸:“殿下,整个京城除了胡庆余谁会吃饱撑的没事就琢磨干些荒唐烂泥事。”

“这可不是纨绔了,按照胡庆余的话来说,就是摆烂。”

太子朱标不是一次听到这个新颖的词了,虽说是胡庆余随口乱诌的一个词,越听却越是有意境。

附和胡庆余这段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

太子朱标不禁感慨:“你说胡庆余摆烂吧,每一次干出荒唐烂泥事,偏偏都能让别人倒霉,自己获利颇丰。”

“着实是一件怪事。”

东宫大伴不置可否,今天的对话涉及到他干爹元生公公,不敢胡乱搭茬,只能弓着腰站在旁边小心伺候。

胡庆余离开东宫以后,没有跟着去燕王府,在正阳门就分道扬镳了,喜不自胜的嘱咐了一句:“赶紧去济宁侯的官邸。”

轿夫们立即加快脚步,在来福的带领下,用最快的速度赶往了济宁侯官邸。

不早不晚,刚好赶上了济宁侯出来。

济宁侯亲自给官邸锁上了铜锁,满脸的怒容,咬牙切齿的骂道:“胡惟庸真不是个东西,本侯已经退让到了这个地步,还要让小儿子陷害本侯的长子。”

“这都是你逼本侯,可不是本侯不讲同乡情义。”

“要是不把你的胡党整倒,本侯死不瞑目。”

济宁侯坐在装满了金银细软的马车上,想起寿身寺的小儿子,又想着陈粮换马的长子,滔滔大哭起来。

已经恨极了胡惟庸,这辈子要与胡党斗到底。

胡庆余猫在角落里,透过绸缎蝠纹官轿的帘子,偷瞄着济宁侯官邸前发生的一切,心里大喜。

看来老爹胡惟庸又背上了一口大黑锅。

毕竟,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混账小儿子能够把小济宁侯算计的那么惨,左丞相胡惟庸一定是幕后主使。

胡庆余压低声音说了一句:“不要跟的过近,济宁侯应该是和营阳侯一样,搬到夫子庙所在的青词院附近居住。”

“依照着夫子庙的方向,远远追着就行,千万别让济宁侯发现了踪迹。”

济宁侯带着几辆马车赶往了夫子庙,一直来到青词院旁边的院子停了下来,家丁丫鬟们开始搬东西。

济宁侯愤然走向了青词院,门房见到是济宁侯来了,直接把济宁侯放了进去,已经有人提前打了招呼。

绸缎蝠纹官轿停在了一个熟悉的位置,胡庆余轻车熟路的翻了进去,摸到墙角,干起了老本行偷听墙根。

济宁侯猛地推开了雕纹对扇木门,路过门口的一只玉壶春瓶,直接把插在里面的兰花拔了出来,泄愤的扔在地上:“李兄!本侯来投靠你了。”

临川侯和营阳侯对视了一眼,神情一喜,大为敬佩李善长的神机妙算,真的被他预料中了,济宁侯过来来投靠了。

营阳侯先是一喜,想到自家长子遭到胡惟庸的算计,还在辽东受罪,又是义愤填膺又是同情的问道:“听说你家长子倒卖官粮,这可是了不得的大罪。”

“如今又碰上了旱灾,你是知道的,洪武皇帝最在乎的不是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兄弟,是那些老百姓。”

“这一次恐怕凶多吉少了。”

济宁侯已经顾不上面子,对着盘膝而坐的李善长深深下拜:“请李丞相指明一条生路。”

李善长停下了嘴里的道经,背对着济宁侯,轻描淡写的说道:“你家长子这一次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就别想着还能享受京城的繁华了。”

“少不了一个发配边疆,这是皇帝陛下一定会下达的旨意,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只因,陛下是在告诉你我一件事。”

第103章 爷最嚣张

在揣度圣意方面,朝野内外的官员们谁能有李善长、胡惟庸两人,深谙其道。

临川侯、营阳侯、济宁侯三位侯爷竖起了耳朵,比洞房时还要集中精神,生怕错过一点只言片语,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李相传道。

李善长在画像前打坐,留给三位侯爷一个后背,语速不急不慢的说道:“想要把营阳侯长子和济宁侯从苦寒的边疆捞回来,只有一个办法,扳倒了胡党才能做到。”

“等到李党再次执掌朝政,取缔胡党成为权倾朝野的党羽,就是你等翻身的时候。”

济宁侯等人在旁边听了,若有所思,对于扳倒权倾朝野的胡党多了很大信心。

“李兄虽说已经不在朝堂,却对朝堂的形势了如指掌,可谓是山中宰相。”

“呵,当年若不是胡惟庸背信弃义,带头攻讦了曾经一手提拔他的韩国公,左丞相的官位哪里轮得到胡惟庸。”

“有了韩国公对于圣意的把握,相信不出十年,李党必然会重新执掌朝政。”

十年?

这不就完蛋了嘛。

胡庆余探听了自己想要的消息,悄无声息的离开了青词院,回去继续思索下一步怎么摆烂,必须要让更多的淮西侯爷去投靠李善长。

胡庆余刚刚回到燕王府,就听见守在门口的张武叹了一口:“一共给常州府运走了两批粮食,少了二十万石粮食,这下京城不够吃了。”

“官僚缙绅倒是无所谓,粮仓地窖里有的是粮食,只是苦了京城里的贫寒百姓,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要被饿死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胡庆余没想到常州府的老百姓受灾那么严重,只能先救济常州府的老百姓了。

胡庆余闷闷不乐的想着应对之策,突然想起来张武说的第二句话,惊喜道:“你刚才是不是说了官僚缙绅家里有吃不完的粮食。”

张武义愤填膺的说道:“可不是,官僚缙绅有银子也有足够的宅地,当然不会受到任何旱灾水灾的影响。”

“好在是京城,要是换成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府县,这帮子官僚缙绅还会把家里的粮食高价卖出去,一步步侵吞老百姓的田地。”

“有了。”胡庆余突然从蹲着的姿势站了起来,喜滋滋的说道:“有法子了。”

“不就是缺粮食么,去抢...咳...应该是买走官僚缙绅贮存在家里的粮食不就行了。”

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官僚缙绅可不会轻易卖粮食,渡过旱灾保住自家的性命要紧,银子有的是机会赚取。

张武还没来得及劝几句,就看见胡庆余兴冲冲的跑到了豹房,也不知道与燕王说了些什么,带着一个百户的塘骑离开了燕王府。

张武一直跟在身边,他就是这个百户的一名塘骑,彻底懵了。

去买粮食不带大明宝钞,却带了上百名骁勇善战的塘骑,怎么越看越像山贼强盗去抢粮食。

张武心里‘咯噔’一下,不会真的去抢粮食吧!

胡庆余手里没有锦衣卫的花名册,却知道谁在潭王那里买的粮食多,趾高气扬的踹开了第一座官邸:“叫太医院院使过来见本典仗。”

首节上一节55/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