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 第146节

但是他们呼喊的声音,依旧很乱,完全没有精神和气势,也没有凝聚力,和一群流民差不多,没有杨昭想要的感觉。

焦和二人听到如此喊好,脸色变得很难看。

太丢脸,也太尴尬了。

他们本来想在杨昭面前装一装,一不小心又被杨昭打脸。

杨昭失望地摇了摇头,继续点评道:“这些兵,真的有缺点!毫无凝聚力,一点也不团结,我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士气,幸好焦使君没有让他们去救孔公。”

如果他们去救了,发展到最后,可能会成为孔融救这批士兵。

焦和的脸,已经涨红了。

岑忠尴尬地站在原地,早知道就不要让杨昭来点评。

点评到最后,他们的兵,一无是处。

甚至是校场上的士兵听了,也感到羞愧不已。

“多谢杨太守的指点。”

焦和还是懂得客套的,虽然丢脸,但这也是事实,连反驳都没有底气。

岑忠厉声道:“全部退下去吧。”

他不想再看到这样零散的兵。

校场上的士兵,全部退下去。

“我看这位将军,身材高大,力量不弱,应该是个猛将。”

岑忠还不死心,想找回自己的优越感,看向许褚,笑了笑问道:“要不我们比一比?”

他的身材也不差,虎背熊腰,看起来和许褚的差不多。

所以他有一种迷之自信,认为自己能挫败许褚,也算是扳回一局。

许褚询问的目光,看向杨昭。

看到杨昭点头了,他提起自己的厚背大刀,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会,插在地上,道:“如果岑都尉能舞起我的刀,才可以和我比试,如果不能,比来也没有意义。”

卧槽!

岑忠怒气上涌,这家伙还敢羞辱自己?

焦和也感到很生气。

杨昭身边的随从,也太狂了吧?

简直目中无人!

不行,一定要给他个教训。

岑忠冷哼一声,抓住刀柄想拔出来,然而正准备用力,发现单手竟然不够力气拔起刀,于是他双手用力一拔,总算提起来。

但是这把厚背大刀,不知道用什么打造而成,重得让他无法形容,不一会就涨红了脸,连忙放下来,呼吸很急促。

他用震惊的眼神看着许褚。

这把刀那么重,许褚是怎么用得如此轻松?

岑忠此刻的眼神,震惊之中还带有几分敬佩,彻底被许褚折服了,再也不敢提什么比试。

“其实没必要比试的。”

杨昭主动给他们一个台阶下来,又道:“仲康只有一身蛮力,难不成只比力气吗?”

许褚明白主公的心思,收起了刀,没有说什么。

焦和连忙道:“杨太守说得对,就这样算了。”

他们二人尴尬一笑,接下来不敢再提什么要求,带领杨昭在营地里随便逛一圈就离开。

从营地离开,回到客栈。

“青州有这个焦使君在,还没有被别人夺走,算是他的幸运。”

杨昭笑了笑道。

许褚说道:“主公要夺青州,易如反掌。”

杨昭点头道:“夺取青州很容易,但现在还不用急,来临淄目的已经达成,安排一下,我们明天回去。”

“好!”

许褚点头道。

第二天一早。

杨昭去找焦和告辞,顺便问他粮食准备得如何了。

“杨太守那么快回去了?”焦和满脸的舍不得,但心里早就不想再留杨昭。

还是尽快回去好,免得让自己继续丢脸。

杨昭无奈道:“北海刚定,很多事务需要我亲自处理,还请使君把送给北海的粮食让我一起带回去吧。”

焦和心里在滴血。

都找上门问粮食,他想赖也赖不掉,无奈地让人把粮食装车,送到刺史府外面。

“多谢焦使君的慷慨!”

杨昭拱了拱手,让人带上所有粮食,直接离开。

他们只有二十多人,但粮食有数十车,只能问焦和借一部分士兵,帮忙运送回去。

目送着杨昭远去,焦和心里在想,邀请杨昭来临淄,到底为的是什么?

不仅一点好处都捞不到,还被杨昭打了两次脸。

甚至不见了两万石粮食。

越想就越亏。

回到营陵。

“主公哪来这么多粮食?”

贾诩他们见此惊讶地问。

杨昭笑道:“我问焦使君要的,快让人搬回去,现在征兵没问题了吧?”

贾诩连忙道:“这些粮食,加上我们原有的,未来的大半年内都没问题。”

李儒笑着说道:“要不主公再去几次临淄?”

此话一出,他们忍不住笑了。

如果再去临淄,是坑不来粮食,这种事情只能做一次,第二次就不行了,毕竟焦和不是傻子。

第190章 颍川书院

宴席上的那个士人没有食言。

他很热心地帮杨昭宣扬那首诗,包括杨昭的各种才学。

他们士人的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只要有一首佳作出现,很容易传遍圈子,特别是在刻意宣传的前提下。

名扬天下的杨太守,居然还有诗才。

众人得到新作《短歌行》,又读了好几遍,赞不绝口,然后还有人想起,杨昭在庆功宴上那首诗,可以震慑全场,他诗作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品。

那些读书人不知道多佩服。

这首诗很快,传到了颍川。

在颍川,有一个颍川书院,在汉末私学盛行时期,这个书院是颍川的世家大族和名士开设,用来教书育人的场所。

某一天里。

荀攸拿着一份丝绢,匆忙地走到一个屋子里。

屋内,还坐着四人。

他们是荀谌、荀、郭嘉和戏忠。

荀氏兄弟二人,分别摊开一册竹简,如痴如醉地看书。

郭嘉和戏忠,袒胸露腹,放浪形骸,提前把魏晋士人的风度,在这时候展示出来,不过他们在下棋,黑白子遍布棋盘,杀得不相上下。

“两位叔父、奉孝和志才,我得到一首上好的诗作!”

荀攸的气还未平息,便兴奋地说道。

荀谌抬头看了一眼,兴趣乏乏道:“又有什么诗作?”

荀摇了摇头道:“公达比我还要年长六岁,但没有我的平稳,经常说有好诗作、好文章,但带回来的也不过如此,以后连月旦评都上不去的东西,可以不用带回来了。”

“这个不一样。”

荀攸没有理会两个叔父,将丝绢送到郭嘉面前,道:“奉孝请看。”

执白子的郭嘉,缓缓地将子下在棋盘上,再从荀攸手里接过丝绢,本想随便看一眼,但在这一看之下,马上坐直身子,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以示尊敬。

坐在对面的戏忠见了,好奇地问:“奉孝,怎么样了?”

“我也不知道如何点评,念给你们听一听吧。”

郭嘉顿了顿,念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这首诗,慢慢地从郭嘉嘴里念出来。

荀谌兄弟本来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越听越感到不对,马上把手中的书册丢到一边,连戏忠也如郭嘉那样坐直身子,认真地听着诗中内容。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郭嘉念到这里的时候,眼眸登时一亮,问:“诸位觉得,这首诗如何?”

“好诗!”

刚才极为不屑的荀,现在激动地说道:“这首诗写得极好,虽然化用了部分诗经的诗句,但无伤大雅,好诗一首。”

戏忠道:“写这首诗的人,是为了求才,求贤若渴,渴望天下一统,细细回味,还有几分雄心,这首诗是谁写的?有点意思。”

郭嘉问道:“公达,这是谁的诗?”

“你们可能想不到,这是一首,乡勇写的诗。”荀攸说道。

“乡勇?”

他们四人听了又哈哈一笑。

荀谌饶有兴趣道:“如果此人是个乡勇,我们岂不是连乡勇都不如?公达别再卖关子,谁的诗?上月旦评足够了,但我还未从月旦评看过这首诗。”

荀攸说道:“正是平幽州之乱,北邙山救驾,刺杀董卓,发檄文号召天下有志之士讨伐董卓的虎贲中郎将杨昭,现在好像是北海太守了。”

“是他!”

他们四人一惊。

荀谌说道:“当年黄巾之乱平息后,皇甫将军他们在洛阳设庆功宴,我曾和六叔赴宴,见过杨明光一面,此子一人,以一首杀气腾腾的诗,得罪了几乎整个洛阳的世家,可惜的是,那首诗没有谁能完全记录下来,在外流传的也只有开篇的一两句,他终于又有新作了。”

首节上一节146/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