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首先带着杨昭,来到一个地窖附近。
这些东西的存储,杨昭在书信上也写明,除了玉米最好是新鲜煮来吃,或者晒干保存,土豆和红薯,就藏在地窖里面。
只要保管得好,就不会发芽,也不会腐烂。
“只有这些?”
杨昭看了片刻,红薯和土豆,看起来只有几百斤。
晒干的玉米,有一箩筐,似乎不是很多。
“这些只是一部分。”
李儒解释说道:“主公带回来的种子,我让人种植了一批,产量甚高,第一批种植的成果,留下一部分在这里,其他的作为种子,继续让人去种植,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成。”
他们的速度,还那么快。
杨昭满意地点头,又问:“口感如何?”
李儒说道:“土豆软糯,红薯香甜,还有那些玉米,颗粒分明,很有嚼头,也很甜。最重要的是,这些作物很容易填饱肚子,主公书信里说得对,这些东西以后可以代替主粮,就想尽快种植推广。”
杨昭听了继续的话,也有些馋,连忙道:“把红薯煮一顿,我也要尝尝,再给我找一个厨子来。”
李儒马上找人去安排。
杨昭把红薯、土豆等如何烹饪,和厨子说了说。
这些东西的做法很多,可以直接煮了吃,土豆还能切丝来炒,实在吃不完,担心放烂了,还可以晒干打成粉,做成红薯粉等东西。
即使做成红薯粉了还吃不完,还可以用来养殖。
比如用来养猪,把这些给猪吃,再产出肉,不过三国时代的人,还不懂得怎么养猪,这又是一个发展农业的契机。
现在的主粮足够多了,将来就能通过小部分人耕作,实现大部分人的温饱,那么商业、养殖业也有发展的前提,还能发展工业。
养殖业发展起来,百姓的食谱可以丰富很多。
肉再也不是奢侈品。
杨昭的脑海里,把这些快速过了一遍。
接下来,还得再做一个方案才行。
厨子的速度很快,一盆土豆丝炒肉,一盆煮红薯就端上来了。
杨昭把众人喊过来,先吃了一口红薯,果然是香甜可口,还是紫心的,和穿越前吃的没区别,系统的出品果然厉害。
红薯对于李儒他们,已经不再新奇。
之前就吃过一次。
但是土豆丝炒肉,还是第一次见。
炒菜的烹饪方式,早就被杨昭带来,他们一起夹了一些来吃。
“这个好吃!”
“原来土豆还能这样烹饪,切成丝来炒肉,更可口了。”
“本来我不太喜欢吃水煮土豆,不过这种炒土豆,直接让我改观了。”
“好吃……”
他们赞叹不已。
不过在杨昭面前,也不好意思吃太多。
荀谌佩服道:“主公带回来的红薯和土豆,一定能改变天下。”
“还不止!”
郭嘉眯了眯双眼道:“这些东西完全能代替主粮,只要推行下去,之前主公书信里提到的,那些社会保障制度,还有鼓励生育等,都可以实现,高产量的粮食,就是实现这些的保证。”
闻言,他们纷纷点头。
“土豆、红薯和玉米,可以载入史册。”
田丰郑重地说道:“如果能在全天下推广,产量又能保持那么高,一两年之后,天下再无挨饿的百姓。”
“没错!”
众人赞同道。
他们仿佛能在杨昭身上,看到一种全新的希望。
杨昭说道:“第二批要种植出来,还得再等一个月,到时候你们把种出来的作为种子,先送一批去河套地区,再分给徐州、冀州和青州的农户种植,种植和食用的方法,也要全部教下去。”
停顿了片刻,杨昭又道:“明天早上之前,我会再给出一份详细的种植和食用方法。”
“如果百姓,不敢种植,这样怎么办?”
辛毗提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这些新的作物,能不能吃,产量怎么样,是否容易存活,百姓完全不清楚,就算分配下去,不敢种植也是正常。
第406章 开放商业的设想
田地和农作物,是农民生存的保障。
朝廷突然分配一种新的作物,他们对产量未知,能不能吃也未知,如果改种了这些新作物,最后收成不好,那么接下来的一年岂不是要挨饿?
只怕不会有太多人接受。
就算分下去了,也没有人敢贸然种植。
杨昭觉得有道理,又道:“让得到分配的农户,拿出一块地来种植,如果收成不好,免税两年,至于河套那边,照常大规模种植,如何?”
河套暂时还没有居民,种植用的都是士兵,不会有人反对和抵触。
“可行!”
荀攸点头道。
其他的谋士,都认为可行。
这个计划实行下去,土豆和红薯的大量种植,确实可以改变大汉。
“谷贱伤农!”
杨昭想了一会又道:“如果粮食的数量多了,百姓吃不完,拿去卖也卖不出,百姓的收入几乎没有,一旦粮食多起来,我们的产业结构,就得调整一下。”
什么产业结构,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很懂,这个词也十分陌生。
“主公是说,发展商业的事情?”
贾诩好奇地问。
杨昭点头道:“这只是其中一个调整,接下来吃饭的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了,进一步要解决的,是百姓富裕问题,也很重要,对吧?”
他们表示赞同。
百姓富足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不然大量的粮食冒出来,百姓都在种植,吃也吃不完,前几年可能会大丰收,但是再过几年,会导致土地丢荒等问题。
毕竟每家每户都有吃不完的粮食,还种植来做什么?
那些农户只要种植一季,基本都能在家等吃,可能连耕种都会懒惰,土地也变得不再值钱。
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好事,但也能造成一系列问题,前期可能不会怎么样,但是后续发展下去,积累的多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必须得调整。
“我的第一步,就是开放商业!”
“重农抑商,这一政策自古已有,原因在于商人不事生产,如果都去经商,就没有人耕种,以及商人走南闯北,不容易管理等问题。”
“首先粮食足了,能让小部分人耕种,养活大部分人。”
“至于商人难以管理,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商务部,严格限制商人的行为。”
“在开放商业的同时,又要防止资本积累,防止形成垄断局面……”
杨昭把心里想的,以及对鲜卑人发动经济战,利用羊来削弱鲜卑人实力等做法,完全地说了出来。
什么资本、垄断等东西,他们听不懂。
不过对鲜卑人的经济战,可以听得他们眼前一亮。
这个方法如果能落到实处,鲜卑将会如同一只小绵羊,任由他们宰割。
“主公的经济战,妙处无穷啊!”
郭嘉赞叹地说道。
荀谌想了想道:“我们都未曾想过,原来经商也能用在战争上面。”
经济战,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如果能玩得好,造成的影响,要比真正上战场杀敌的还要狠,经济倒退可是很可怕的事情。
“但是开放商业,真的不会有问题?”
毛担心地问。
他们这些世家,对于重农抑商还是很重视。
开放商业了,岂不是要提高商人的地位,商人大多是奸诈的,他们有地位,也有足够的钱财,能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明白毛公的担忧。”
杨昭解释道:“我提出的商务部,在其中就显得很重要,可以控制商业的发展,控制那些乱来的商贾,同时我还准备改革商税,商业是乱不起来。”
发展商业的同时,他还会考虑抑制资本的膨胀,防止垄断的出现。
其实像麋家那种的模式,差不多就是垄断了,现在杨昭不能做什么,但在以后肯定会想办法抑制。
他们听了,往深处想一想,似乎又可行。
有些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算想不做也不行。
如果什么都不做,维持原有的产业结构,只能不要那些高产量的作物。
可是种植了高产量作物,又会带来不少影响。
在这种取舍纠结之下,他们认为很多东西还是可以酌情地去做。
考虑的事情多了,荀攸他们暂时没别的意见。
“养殖,又如何?”
郭嘉好奇地问。
杨昭说道:“养殖就简单很多,用多余的作物,作为饲养牲畜的饲料,比如红薯的藤,我们吃不完的,坏掉的红薯土豆,玉米梗等,都可以用来喂养牲畜。”
这一点,他们更容易理解。
无论是喂鸡,还是喂羊,都很正常。
“养殖业方面,我还有一个构想。”
“我想让大汉的子民,都能正常地吃上肉,不用只吃素食,而饿得面黄肌瘦。”
杨昭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