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区星造反了!”
他看到上面的内容,回想了一遍今年会发生的事件。
年初区星造反,年底轮到张纯等人。
“我还有时间准备,应对张纯等人。”
杨昭收起公文,把田畴找来,让他继续征兵:“现在我们县的户数,超过万户,可以征兵到八百人以上,另外让人准备足够多的武器,特别是箭矢。”
田畴好奇地问:“县令长为何这么做?”
杨昭解释道:“我刚得到公文,长沙区星造反,担心北地也会有动乱,你安排下去吧。”
“遵命!”
田畴想了一会,还是按照命令去做,没有追问太多。
现在的良乡,再也不缺钱,也不缺人口,虽然他不太清楚,县令长说北地会乱的根据何在,但多准备一些士兵和武器,并不是坏事。
吩咐了田畴之后,杨昭又找来刘备。
“师兄现在有钱,也有粮了,经商和屯田十分成功,不打算再招兵买马,扩展部曲?”
杨昭诱导地问。
刘备微微摇头道:“我暂时不需要太多兵马,但师弟为何有此一问?”
杨昭说道:“对于我的建议,师兄会不会听?”
“当然会,师弟的能力,我们都知道,有建议我一定会听。”
刘备肯定地点了点头,对于杨昭的能力,发自内心的认可,又道:“师弟有何建议?”
杨昭说道:“师兄最好现在去征兵,尽可能把兵力提升到两千左右,以后一定有大用,信我!”
“那么多!”
刘备现在能率领九百多部曲,已经很心满意足。
他还从没想过,要拥有两千人的部曲兵力,继续问:“师弟让我征收那么多部曲做什么?在良乡附近,已经没有多余的百姓可以征收。”
杨昭郑重道:“师兄要是信我,暂时不要问太多,先征兵,良乡不行,可以回去涿县,发动你们的人脉尽可能地招募同乡,到了今年下半年,一定会用得上,如果不信我就算了。”
他的两千多部曲,差不多够了,再多的话,以自己现在的底蕴,管理上难以协调,不打算再征兵。
兵力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在一定数量之内。
所以,他忽悠刘备招兵买马,扩充部曲。
算是送给师兄,一场即将到来功劳。
“我相信师弟!”
刘备犹豫到最后,答应下来,马上下去做好招募部曲的工作。
“师兄有两千人,我也有两千多人,如果良乡能募集到八百人左右的兵力,就可以拥有五千兵。”
杨昭心里在想。
五千士兵,在古代战争中,动辄数十万大军面前,不值一提。
但是良乡这种一万多户的小县里,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的计划,还不只是守住良乡,这样是没办法立功,干掉造反的张纯等人,以及乌桓的丘力居,才是重中之重。
征兵、练兵。
准备防御措施,扩展武备等,在杨昭的安排下,正式展开。
时间又过了数个月。
杨昭得到区星的造反作乱,被长沙太守孙坚平息的消息。
孙坚就是在这一战里面,得到提拔,成为太守。
算了算时间,张纯等人的祸乱,差不多也近了,杨昭巡视一遍城楼,确保守城方面没问题,刘备的部曲也招募回来,一共两千人。
一切准备就绪。
“师弟,我按照你的建议,做得差不多了。”
刘备走进衙署,好奇地问:“现在已经是下半年,怎么还没派上用处?”
“再等等就有用了!”
杨昭说道:“师兄如果还想干大事,就听我的安排,一定要淡定。”
刘备想了想道:“行,我再听师弟的。”
他觉得有道理,便继续去折腾。
又过了一个多月。
“县令长,北边突然来了一批难民。”
田畴跑回来说道。
良乡的北边,是上谷和代郡,那些地方基本是胡汉混居,有乌桓人,也有汉人。
古代的情况,消息闭塞。
很多时候,发生了某些事情,官方的消息可能会慢了,但是民间的消息,有时候比官方的还要快,比如现在从北边南下的难民。
听到有难民南下,杨昭马上站起来:“快出去看看。”
那些难民,刚来到城外,就被守城的士兵拦下。
杨昭他们出城之后,看到难民的队伍,目测三千多人,有男有女,也有老幼妇孺,走得比较匆忙。
得知有难民南下,连刘备出城看了看。
“现在没有旱涝,北边也没听说过,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怎会有难民南下?”
简雍好奇地说道。
杨昭说道:“没有自然灾害,但是百姓南逃,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战乱。”
也就是说,北边的乌桓,联合张纯、张举二人,开始作乱了。
“战乱?”
刘备突然想到,杨昭让他招募部曲一事。
师弟不会那么神奇,连未来会发生的战乱,也可以准确预测出来吧?
田畴惊讶道:“难道说,乌桓入侵?他们不是一直被朝廷安抚,怎么可能侵入幽州。”
乌桓对于大汉的存在,相当于雇佣兵。
在以前,朝廷给钱乌桓,让其负责牵制北边的鲜卑,以及南匈奴等地,有需要还会让他们出兵,算是用钱养着这些雇佣兵,让其不会在北方乱来。
按照常理来说,乌桓不会入侵幽州才对。
杨昭说道:“也有可能,在幽州有人造反,联合了乌桓入侵,他们虽然被朝廷安抚,但是诸位可能不清楚,朝廷已经有几年,没钱安抚北方的乌桓人,他们得不到好处,再有人怂恿,能不入侵?”
现在的大汉,财政问题越来越拉垮。
刘宏为了自己能够蹦迪,现在正式公开卖官,自己玩的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再给钱养着这些雇佣兵?
乌桓人一直以来,得到朝廷的粮饷支持,突然某一天没了,他们就会愤怒,觉得被大汉欺骗了,然后想造反作乱。
第64章 张举造反,乌桓作乱
“师弟怎会知道那么多?”
刘备很好奇地看向杨昭。
朝廷给不给钱乌桓,那是洛阳的事情,他们在边地小县,接触不到这些高层次的东西。
他经常和乌桓通商往来,还没听说过这种事情。
杨昭解释道:“老师的书信中曾提及过,那些书信我看完了,只要不涉及私事,都会给师兄看看,难道师兄全部没看过?”
刘备:“……”
他确实没看过,这一年多里面,只折腾经商的事情,但不能承认,故作惊讶道:“哦对!是有这回事,最近我的事情太多,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简雍惊讶地问:“按照县令长的意思,就是幽州有人造反,还联合乌桓的人,侵入幽州,现在已经攻打涿郡北边的上谷了?”
“没错!”
杨昭点了点头,又道:“方锐,你带领南逃的百姓到城下,再在城外搭建一个临时安置点,准备好粥,发放给百姓们。”
现在的良乡,十分富足,根本不差救济流民的钱,他又道:“师兄和乌桓通商那么久,应该有不少羊皮,能不能卖点给我,还需要为南逃的百姓,缝制防寒衣物,马上便是冬天,快下雪了!”
“师弟说什么买,那些羊皮不值钱,我直接送给师弟。”
刘备大义凛然道:“师弟为了百姓,是大义,我怎能吝啬!”
既然他要送,杨昭还省钱了,又让人尽快搭建临时安置点,把三千多流民接济过来。
方锐的动作也快,带领数百人忙活,不一会就把所有准备得差不多。
南逃的百姓,看到良乡愿意接收,无不感激涕零。
杨昭从这些流民里面,找来一个中年男人,问他:“你们为何南逃?”
“乌桓人打进来了。”
这个男人害怕道。
『 _猫 九_-』/|老-_字-号_小说群-9_/4 0_ 7|5__7//3 3 众人听了皆是一怔,竟然让县令长猜对了。
果然是乌桓入侵幽州,导致北方上谷郡等地的百姓南逃。
简雍问道:“只有乌桓入侵?”
男人想了想又道:“好像不只是乌桓,还有一个姓张的人,联合乌桓的骑兵,打入幽州,快要把上谷郡全部侵占,我们逃跑的时候,听说造反的叛军,即将打到燕山附近。”
良乡是涿郡最北边的一个县,再往北就是上谷,两郡之间的分界线是燕山,还有一条水从燕山流出,敌人即将打到燕山,那么距离良乡不远了。
“要打到燕山,那么快!”
刘备大惊。
他终于明白,杨昭提前让自己征兵的原因。
他们又想到,刚才杨昭说过的话,对于北边的情况,基本猜对了!
这是真的未卜先知!
众人惊讶地往杨昭看去。
杨昭没有理会他们的眼神,高声吩咐道:“传令下去,良乡所有兵马,集合戒备,随时作战!”
方锐他们,马上把命令传下去。
良乡的士兵,以及杨昭的部曲,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云长、翼德,我们也集合部曲,准备作战。”
刘备高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