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蒂罗尔公爵轻笑一声,摇摇头,眼中却带着冷意。
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已经知道奥托摆明了是奔着杀敌八百,自损五百的路数想要打压意大利王国的势力,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虽不清楚奥托在皇帝死后,到底是想要扶持洛林公爵上位,还是独立建国,亦或者是架空皇帝,总之和意大利王国的利益,那肯定是冲突的。
那么,双方就没有再继续沟通的必要了。
至于交恶?从双方最初认识到现在,瑞士公国和意大利王国可都算不上朋友,只不过,神罗皇帝卡尔还在世的时候,双方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克制,不能大打出手让皇帝渔翁得利罢了。
“是我叨扰了,希望右相大人,能安稳的在右相位置多待几年吧。”
说了这样一句看似威胁,又看似提醒的话语之后,蒂罗尔公爵也不再言语,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开了奥托身边。
奥托轻轻皱了皱眉头,对于蒂罗尔公爵的话不算在意,毕竟一个右相的位置,如今对于奥托来说,制约大于利益。
在帝国局势将乱之际,留在中枢,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奥托巴不得不做这个右相,好好的待在自己的瑞士公国。等到帝国局势糜烂,彻底掌控米兰大公国乃至意大利北部的时候,再去收拾局面,重整山河。
虽说如此,但蒂罗尔公爵话里的意思,奥托却很明白。那就是在左相养病,意大利国王又被皇帝派往伊比利亚常驻之后,他将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需要小心应对。
只是对此,奥托也有些无奈。
这种时候,不是他韬光养晦低调行事就能解决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如今已经成了气候,哪怕他再低调,也会被人视为威胁,更遑论还有许多人已经在他的船上了呢。
无论如何,修炼好自己的内功,也就是不断的增加瑞士公国的实力,才是奥托最大的倚仗。至于其他的,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不过,这次皇帝想要打压自己和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的想法,倒也变相帮了奥托一个忙。反正奥托现在掌控不了多少米兰大公国的军队,趁着这个机会,将米兰大公国的主力派出去,也有利于奥托更快的掌握米兰大公国。
抽调这一万的军队,其中大部分还是伦巴第公国的军队,恐怕等到伦巴第公爵返回米兰大公国的时候,整个米兰大公国,都已经插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旗帜吧。
皇帝这次的出行速度很快,除了在慕尼黑短暂的停留了几日之外,剩余的时间都在赶路。
在东欧的草原上都已经长出嫩草时,庞大的神圣罗马帝国车队,也终于抵达了克罗地亚王国首都,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东罗马众人。
东、西罗马皇帝再次碰面,这样的场面,让不少东罗马贵族和一些心怀罗马之人不禁露出了感动的目光,这一刻,他们似乎都想到了当年统治大半个欧洲,将整个地中海作为内海的无敌帝国。
他们似乎看到,从这一刻开始,那个伟大的帝国,将浴火重生,再度君临欧陆。
只可惜,这只是他们的幻想罢了。
且不提神圣罗马帝国这个“西罗马”帝国,到底有几分罗马血统,就说已经希腊化的东罗马帝国,恐怕也不是原汁原味的拉丁人的罗马帝国了。
更别说,双方之间的许多利益根本就不一致,两位皇帝对彼此之间的帝国影响力不大,根本不可能齐心协力。
两位皇帝之间的会面,自然是充满了愉悦的氛围,围着皇帝的官员贵族们,也是各种赞美之词不断。在大致的利益分配上,两位皇帝也都能达成一致。
然而,到了下面的人商量具体的细节时,就颇有些剑拔弩张的意味了。
首先,双方分歧最大的一点,就是关于此前在战争中,克罗地亚王国占领的匈牙利王国的土地了。
东罗马帝国一方认为,既然如今匈牙利王国已经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属国,那么东罗马帝国就有必要帮匈牙利王国向克罗地亚王国讨要占领的土地。
这,自然引起了神圣罗马帝国一方和克罗地亚王国的反对。
理由嘛,也很简单,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怎么可能就这么还给匈牙利人呢。再说了,克罗地亚国王也是跟神圣罗马帝国称臣的,也算得上半个附庸,神圣罗马帝国怎么能不保护呢。
其次,就是关于对巴里王国战后的土地分配。
神圣罗马帝国一方只愿意提供西西里岛和相邻的海峡对岸的部份土地,但东罗马帝国,则想要的更多。
最后,则是共同讨伐异教徒、势力范围和经济利益上的分歧了。
共同讨伐异教徒没什么好说的,双方都认为是那些异教徒和蛮子摧毁了强大的罗马帝国,现在既然大家都是罗马帝国,那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救赎那些异教徒,清扫那些蛮子,也是分内之事。
神圣罗马帝国一方的谈判代表,在听到蛮族的称呼时,有些不太自然,因为按照此前罗马帝国的标准,无论是法兰克人还是其他的日耳曼人,都是罗马帝国眼中的“蛮族”。
只是现在大家都以“罗马人”自居了,自然也不好纠结这个,双方约定在讨伐蛮族和异教徒的时候,另一方都会尽量提供帮助。
只不过嘛,话是这么说,但到时候具体提供什么帮助,那可就不好说了,这只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条款。
势力范围双方的分歧也不算太大,只是在于地中海的控制权上。原本此前对于这一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毕竟神圣罗马帝国的海军虽然有了,但和霸主东罗马帝国相比,还十分弱小。
但在奥托等一众眼光卓越的贵族的强烈要求下,双方还算进行了协商,最终以意大利半岛为界,西部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东部则属于东罗马帝国。在双方的势力范围内,彼此之间的民间船只,都享有航行自由。
如果说前面两项还好,那在经济方面,双方之间的分歧,简直就大到了几乎要吵架的地步。
神圣罗马帝国方面,要求双方的商人、商队,能在两国之间享受本国商人的待遇,这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完全是不可能接受的。
要知道,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么多年后还依旧坚挺,依旧能在内部问题重重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复兴”,最大的倚仗,并不是所谓的明君,而是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君士坦丁堡带来的财富。
由于地处欧亚交通要道,又手握强大海军,东罗马帝国在东西方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源源不断的商税收入,让一位位皇帝能不断组织军队进攻。
如果让神圣罗马帝国的商人,享受到商税上的优惠,无疑会抵消东罗马帝国最大的优势,这一点,东罗马帝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东罗马帝国的谈判代表,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语:
“除非西罗马帝国的舰队能开到君士坦丁堡,否则你们的商人也要按照我们东罗马帝国的法律交税,没有例外!!!”
第253章 苏丹的懊恼
东罗马帝国方面对于经济要求的强硬,让双方的谈判僵持了许多时间。
在两位皇帝再次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之后,最终东罗马帝国还是做出了一定让步。
虽说神圣罗马帝国的商队,进入东罗马境内贸易之后,依旧要缴纳商税,但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比其他国家和势力的商人待遇要好不少。
与之相对应的,东罗马帝国的商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同样也有商税减免。
在经济利益达成一致之后,其余的分歧就容易解决了许多。
神罗皇帝本就对巴里王国的领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不过是想在意大利南部有帝国的领地,让帝国的影响力能辐射意大利半岛。
顺带着,给帝国海军,在意大利半岛弄几个港口。
既然东罗马帝国对于巴里王国的土地感兴趣,那么在不影响教会利益的情况下,多给东罗马一些也无妨。
毕竟,没有东罗马帝国的海军帮忙,神圣罗马帝国的海军在面对前意大利王国为基础的巴里海军时,可没有必胜的把握。神圣罗马帝国的海军,虽说投入不少,但终归成军时间太短,战斗力谁也不敢保证。
在意大利半岛南部作战,如果没有制海权的话,想要征服巴里王国,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意大利南部本就多山地丘陵,易守难攻,但凡制海权在巴里王国的手中,凭借着海上源源不断的支援,恐怕最后说不定神圣罗马帝国一方会输掉战争。
用一点土地换东罗马帝国出兵,这十分划算。
在土地和经济问题都得到解决后,剩下的细节都不再是问题。
随着两位皇帝在十分不对付的新教和正教教会见证下,在名为《克罗地亚条约》的羊皮纸上庄重的签下了各自的名字,盖下了印章,这场欧陆两大帝国皇帝的见面,也终于划上了尾声。
而整个罗马多神教的格局,也被确立。
双方各自划分了势力范围的同时,也保证了各自边境不会受到一个强大帝国的威胁,让两大罗马帝国都能专心对付一个方向的敌人。
而在维京人被神圣罗马帝国彻底打服,匈牙利-波兰联盟折戟在两大帝国联手之下,如今摆在两个帝国面前的大敌,就只有伊比利亚的科尔多瓦苏丹国以及阿拉伯人了。
这对于如今乱成一团的绿神教世界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在收获了足够的利益之后,东罗马帝国方面,不仅承诺出动海军主力协助神圣罗马帝国作战,还出动了一万陆军帮忙。
这样一来,此次讨伐巴里王国的军队数量,则达到了八万人之多,其中陆军七万余,海军万余,由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和罗马新教教会组成。
这样庞大规模的军队,对于弱小的巴里王国而言,完全是碾压级的。
以目前巴里王国的实力估算,哪怕满打满算,对方能凑出五万大军就都已经是极限了。除非巴里国王能获得绿神教世界的援助,否则,这场战争的悬念不大。
因为,哪怕巴里王国能击败罗马联军一次两次,但强大的体量和实力足以让两个罗马帝国再动员源源不断的军队进攻巴里王国,巴里王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克罗地亚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巴里王国时,巴里国王瞬间慌了神。
在他的设想中,神圣罗马帝国或许有可能会因为此前他背叛过前东法兰克王国的事情,和他结下了仇怨。在罗马教廷的请求下,或许神圣罗马帝国会出动一定的军队来教训他。
但,这样的战争规模应该不会太大,主力也应该是教会的军队才是。
且不提巴里王国的地形本就易守难攻,就是这贫瘠的土地,恐怕也不会让有着偌大帝国的神罗皇帝动心吧。
小规模的进攻,凭借着巴里王国的地形,以教会手中军队那拉胯的战斗力,巴里国王不觉得自己会输。
至于东罗马帝国出兵,则完全不在巴里国王的预料之中。
身处意大利半岛南部,巴里国王对于绿神教世界的情况自然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东罗马帝国一个绝佳的复仇机会。
自己都已经向东罗马皇帝称臣,并送上了大量礼物,东罗马皇帝没理由防着数百年的血仇绿神教不打,跑来打自己吧。
自己打击的是罗马新教教廷,东罗马皇帝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因此迁怒怪罪自己呢?
巴里国王的预想是没错的,东罗马皇帝起初确实不愿意将注意力放在小小的巴里王国身上。然而,这却架不住神圣罗马帝国的想打巴里王国啊。
相较于一个弱小的巴里王国臣属,与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保持友谊,稳定帝国西部,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才更加重要。
毕竟,万一因为保下巴里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将关系闹僵,在东罗马帝国进军中东、波斯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在西部搞点事情,难受的只能是东罗马帝国。
再说了,每一位东罗马皇帝,都无不幻想过复兴罗马帝国,对于罗马帝国的龙兴之地意大利半岛的土地,自然也充满了渴望。
巴里国王虽然不太清楚罗马联军会出动多少军队进攻他,但既然能在一个条约中单独为进攻自己留下条款,想必对于他的军队来说,也有绝对的优势。
仅凭巴里王国的实力,恐怕是不足以抗衡的。
巴里王国本就是此前的意大利王国所征服获得,当地的不少居民,甚至都还在信奉绿神教。而新扩张的西西里等地,更是没有消化完成,需要不少军队镇守,此刻的巴里王国,别说罗马联军一方预计的五万人了,能调集三万军队防御联军进攻,都已经是极限了。
因此,巴里国王清楚,想要保住自己的王国,则只能请求援助了。至于能请求谁的援助嘛,除了与巴里王国交好的科尔多瓦苏丹国,也找不到其他对象了。
巴里国王当即命令重臣,带着信件和礼物,前往科尔多瓦苏丹国求援。
而此时此刻,罗马联军的海军,已经开始执行作战任务,封锁起巴里王国东地中海的交通了。
遥远的伊比利亚半岛,一场惨烈的战争正在进行中。
科尔多瓦苏丹国,正在对半岛上的另外一个势力,阿里斯图亚斯王国发动进攻。
虽然负责镇守伊比利亚半岛的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在帝国深陷两场战争的泥潭,而科尔多瓦苏丹国又集结重兵在双方边境时,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也只能提供一些武器装备和粮草的帮助,无力出动军队支援。
相较于走在复兴之路上的科尔多瓦苏丹国,在圣战捞到了一大波好处的阿里斯图亚斯王国,就显得搞笑了许多。
圣战带来的收益,不仅没有让整个国家强大起来,反而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引发了巨大的国内矛盾。
贵族们不满于王室将圣战获得的收益拿走大半,而王室则对贵族们一向来听调不听宣十分不满,内斗和小规模的内战,已经持续了数年时间,整个阿里斯图亚斯王国都是一片狼籍。
正是因为如此,当初纳瓦拉王国同样内乱的时候,阿里斯图亚斯国王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根特一步步的夺走纳瓦拉王国,却没有办法干涉分毫。
即使到了如今面对外敌入侵,阿里斯图亚斯王国依旧不能团结起来,王室和贵族们的矛盾深厚到了哪怕对抗异教徒共同出兵,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想要趁机损耗自己的实力。
面对复仇心切,被圣战鼓动的科尔多瓦苏丹国,哪怕是阿里斯图亚斯王国团结一致,获胜的希望都不大,何况王室和贵族还彼此之间不信任呢。
于是,继阿里斯图亚斯王国眼睁睁的看着纳瓦拉王国易主之后,伊比利亚半岛上,手握重兵的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同样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阿里斯图亚斯王国灭亡。
不过,虽说王国灭亡了,但阿里斯图亚斯王国的贵族们跑得那叫一个快。
国土还未完全沦陷,王室和大量贵族就已经逃难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寻求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的庇护。
面对这些即将亡国的贵族天天找他要求出兵帮忙,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也是一阵头大,便索性一股脑打包全都送往巴登,让皇帝去操心。
反正无论怎么说,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都不可能会出兵的。
现如今,在伊比利亚地区,由于纳瓦拉国王根特带着自己的精锐主力参与了和维京人的战斗,此处帝国军队本就所剩无多。
哪怕之后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带着自己的万余军队来到此地,又获得了阿基坦大公和部分南法贵族支持的军队,但军队人数也不到三万。
以这点军队,和科尔多瓦动辄十万起步的军队作战,阿努尔夫还没那么蠢。
再者说了,在帝国本就有两场仗要打的情况下,既然科尔多瓦苏丹国没有主动进攻的意图,一旦阿努尔夫干涉战争导致双方开战,一定会导致皇帝的怪罪。
说不定,会因为事情是阿努尔夫挑起的,最后皇帝要让阿努尔夫动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那对于阿努尔夫来说,完全就是亏本的买卖。
他只是来负责镇守帝国的西南部边疆的,这里既不是他的封地,也不是他盟友的土地,甚至算起来都是他敌对派系的势力范围,这要让阿努尔夫用自己的力量去帮政敌保全领地,除非阿努尔夫脑子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