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第330节

然而,在奥地利统一神罗之后,当初亚历山大曾经说好的给对方的一半波美拉尼亚土地,却没有兑现。

不仅如此,面对一些烧杀抢掠的维京小部队,接管了波美拉尼亚的奥地利军队也是丝毫不留情面。

日德兰国王也没有一开始就想着反对奥地利,他也派出信使试图想和奥托进行沟通。

然而帝国内战刚刚结束,奥托和亚历山大忙成狗了,哪有时间和日德兰王国的信使谈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

在奥托的眼中,日德兰王国最好的结局,就是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附庸国,先用经济和文化进行影响,之后在合适的时机收入帝国即可。

毕竟,现在的日德兰王国也没啥实力,总不至于自己找死吧。

再说了,双方之间的密约仅限于内战时期,现在情况已经变了,日德兰国王总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和奥地利讨价还价的资本吧。

正是在这样的态度下,日德兰王国迟迟没有得到奥地利方面的回应,面对波兰王国伸出的橄榄枝,双方之间算是一拍即合。

不清楚奥地利态度的日德兰王国,当然也怕强大的帝国对自己出兵。

三家有着共同需要的势力,很快就达成了盟约。

鉴于帝国的实力,三家达成的盟约是防御性的,也就是其中一家被帝国进攻,其他两家都需要无条件帮忙。

为了让盟约更加有约束力,三国王室还进行了一波通婚,想要巩固关系。

当然,仅仅是这样,三国也没有太多的安全过,神圣罗马帝国实在太大了,三国的力量加起来,也不一定能抗衡。

为了消除自己的恐惧,于是他们开始拉拢帝国中的一些对于奥地利掌权不满的贵族。

虽然总体上而言,帝国贵族对于哈布斯堡家族的风评不错,但都基本局限于中小贵族,曾经的有影响力的大贵族们,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帝国后,就成了利益受损最严重的群体。

小贵族们一个村庄,十多个城堡及附近的土地,被帝国管了就管了。不仅没了安全负担,说不定获得的收入还会更高。

但一个伯爵领,一个公爵领如此庞大的土地,一下子被帝国拿走管辖权,还限制军队规模,这还算得上是大贵族吗。

再加上还有一大批异地分封,不愿意背井离乡的贵族,这些人和三国联盟基本上是一拍即合,在帝国内部暗中勾联,准备寻求合适的时机反对奥地利,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除了东部,其他和帝国接壤的势力同样也提心吊胆。

科尔多瓦苏丹国,在接纳了前布列塔尼皇帝后,也将注意力逐渐从中东争夺中收回,开始落到本土。

上次圣战输掉的情况还历历在目,仅仅是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力量,就险些击溃了还算强盛的科尔多瓦苏丹国。

现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力量,基本上是2-3倍法兰西和意大利,双方之间还是对立的信仰,科尔多瓦如何能不害怕帝国随时从背后捅刀子呢。

别忘了,前布列塔尼皇帝现在占据的纳瓦拉总督区,在帝国的眼中,那可是他们的纳瓦拉王国。

科尔多瓦选择在中东争夺中战略收缩,退回了埃及,对于另外两方东罗马和波斯来说,都是好事。

三国混战相比两强争霸,局势更加复杂。

现在,双方只需要考虑击败对方,就能控制富饶的叙利亚地区了。

为了防备神圣罗马帝国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入侵,不少退回埃及的军队,都开始撤退,有的前往巴里王国,有的返回伊比利亚。

总之,在短期内放弃了争夺叙利亚之后,科尔多瓦方面已经是下定决心要和神圣罗马帝国打一仗了。

与这两方反对神圣罗马帝国,反对奥地利的势力相比,有一个势力现在是最难受的。

那就是,罗马教廷。

是的,尴尬的罗马教廷。

原本在最初的帝国内战中,罗马教廷算是押对了宝,站在了巴登一边,打败了慕尼黑方面。

如果不是教廷自己的军队比较拉胯,说不定现在的意大利,就是奥地利和教廷两分天下的格局了。

可惜的是,由于教廷军队战斗力不行,最终让奥地利摘了桃子,整个北意大利落入了奥地利的手中。

北意大利落入奥地利手中之后,基本上就堵死了教廷的发展空间,北边是奥地利,南边是和异教徒勾勾搭搭的巴里王国,简直是居中受气。

原本听见布列塔尼和奥地利开战,教廷方面还幻想着,有没有可能布列塔尼皇帝将奥地利打败,这样一来,就有机会拿下意大利的控制权了。

然而,结果却是奥地利获胜!

这下,教廷是彻底难受了。

教廷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实在是一言难尽。

说不好吧,双方之间的合作也不少。

说好吧,双方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矛盾更多。

再加上后续拿下了北意大利之后,奥地利方面并没有动当地的教会,这让教廷方面更加难以判断和取舍。

他们不清楚,奥地利国王奥托,到底对于教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以至于在奥托成功统一了帝国之后,教会方面的态度依旧十分暧昧,并没有第一时间倒向奥托。

直到,巴里王国开始在边境增兵,教廷坐不住了。

别说巴里王国背靠的是强大的科尔多瓦,即使没有科尔多瓦,就单凭这些年在帝国内战中教廷遭受的损失,巴里王国也不是教廷能够对付的。

相较于背后是异教徒的巴里王国,教廷这个时候才发现,似乎还是那位奥地利国王要可爱一些。

起码,对方虽然部分时候不讲规矩,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很守规矩的。

如果教廷投靠对方,应该也能有个不错的结局?

不过,这样的想法,在教廷内部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他们认为奥地利国王奥托是不可以信任的,这些年,在奥地利的核心区域,教会虽然依旧存在,但权势早就不可同日而语,早就变成了类似于吉祥物了。

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和财政来源,更重要的是一向被他们垄断的教育红利,都已经被奥地利稀释殆尽了。

除了象征性的在某些仪式上出现,教会和教士在奥地利核心区域的存在感,还不上一些商人。

教廷内部这些人认为,如果这个时候倒向奥地利国王奥托,在对方控制了整个帝国的情况下,这种情形,就不止会在奥地利出现,会在整个帝国出现了。

除此之外,奥地利人教授的一些知识,也是严重违反教义,按理说是亵渎神明的。

如果还寻求奥地利的庇护,岂不是认同了对方亵渎神明的行为。

教廷的核心成员,信仰自然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再忠诚的信仰,也抵不过现实的压力。

无论什么时候的信徒,也不可能因为虔诚的信仰不吃不喝真的把自己弄死吧。即使有,这样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

对于拥有巨量财富和不俗地位的这些教廷大主教来说,他们更担心自己的安危,更害怕教廷没了。

在现实利益面前,反对派的声音很快就消失,教廷内部达成了一致,寻求奥地利王国奥托的庇护。

反正能保住自己的权势,能保住自己的宗教地位,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再说。

罗马帝国时期他们又不是没有经历过,面对英明神武的皇帝,教会可以乖乖听话,但谁能保证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者永远英明,且不会受到宗教的影响呢?

于是,教皇埃德森,决定亲自去一趟维也纳,展示自己的诚意。

在这之前,他先送了奥托一份礼物,以表达善意。

“罗马教廷和教皇这是在开玩笑吗?”

奥托听到亚历山大向自己汇报,罗马教皇把帝国皇帝路易开除了教籍,宣布对方是一位渎神者的消息,有些无语。

“父亲...”亚历山大也有些忍俊不禁的摇摇头,对教廷的这种行为表示看不起。

“估计在教廷的眼中,他们这样做,能帮父亲解决成为皇帝的麻烦吧。”

“真是笑话!”奥托摇摇头。

“我想当皇帝,还需要教会给我造势吗?

教会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还以为是几十年前吗?”

“父亲,听说教廷那边是面临南边的压力,所以才准备前来维也纳觐见父亲,父亲准备怎么安排教廷和教会呢?”亚历山大询问道。

“这个嘛...我之前倒是考虑过,不过总觉得时机不合适,既然教会送上门来了,那或许可以和他们谈一谈。

不过,在这之前嘛,你派人去告诉教廷,让他们赶紧给我们的皇帝陛下恢复声誉。

咱们的陛下,可是一个好人啊,不能受这种冤枉!”

第341章 热闹的维也纳

还未完全建好的维也纳城,随着大量贵族以及奥地利行政机构的迁移,也逐渐开始热闹了起来。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为热闹和惊奇的事情,无疑是由奥托提出,枢密院改良后的房产预售制度了。

为了贴心的照顾奥地利的普通百姓,还有了房贷业务。

只要是在奥地利缴纳赋税十年以上的家庭,都可以以一户为单位,申请购房贷款。

在已经知道维也纳是帝国首都,且奥地利国王奥托又将自己的宫殿造在了维也纳郊外的情况下,大家对于在维也纳买房,自然是十分热情的。

不光是奥地利的普通民众,就连许多贵族,同样对于维也纳城内的房产趋之若鹜。

由于众人的热情实在是太高,导致最后枢密院不得不颁布了限购政策,对于贵族购买房产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按照爵位的高低,限制购买房产的规模。

当然,即便是这样,首批出售的一二期现房以及三四期的期房,还是很快销售一空,为奥地利持续建设维也纳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当听到枢密院的报告时,奥托都有些哭笑不得。

看着那赢余的数字,奥托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前世某个大国总是摆脱不了土地财政的依赖了。

丫的,能靠卖房从民众手中掏钱,不比什么额外征税来得香吗?

就维也纳如今高居帝国首位的房产价值,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基本上需要掏空整个家庭才能买得起,还要为此平白无故的为奥地利政府打工多年。

但就算这样,买到维也纳房产的民众,依旧十分高兴。

好家伙,这也太爽了吧。

明明是从民众口袋中掏钱,换了一种方式之后,民众还要感谢咱呢!

想到自己将这种邪恶的东西带到了这个世界,奥托就有一种罪恶感。

但随即,这种罪恶感很快就消失了。

如今的奥托,可不是普通民众,不会再抱怨什么房价问题,而是要思考,有了钱之后,该怎么好好的建设这个国家。

当然了,这是对于奥地利的民众而已,对于贵族们来说,这只不过是寻常的资产投资了,哪怕没有这种制度,他们依旧会在维也纳购置房产。

只因为,这里是帝国首都,是距离权力中枢最近的地方。

贵族们真正在议论关注的,无疑是两件大事。

第一个就是奥地利的制度,推广到整个帝国之后,到底会发生些什么。

以及这样的制度下,平白无故多出来的这么多官职,究竟会花落谁家,和自己有没有关系。

要知道,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已经在西欧算得上是集权程度还不错的国家了,但是相比奥地利而言,还是差得太远了。

别的不说,就以一个小小的伯爵领,奥地利改革之后称之为县来说。

以往的伯爵领,由一个伯爵统治,伯爵一般会有自己的宫廷,少的三四个大臣,多的七八个大臣来处理整个伯爵领的事务。哪怕加上这些人的亲信侍从,能有二三十人顶天了。

而在奥地利,则完全不同。

一个县,虽然主官的数量少了,名义上只有三位主管,但加上下属的各个部门老大和干活的人,总的官员数量一个县至少不会低于五十人。

为什么前世那么多古典帝国和现代国家,基本上都有着庞大的官僚/公务员阶层,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只有数量足够多的官员,才能够将一个地方管理好,才能够对当地实现直接统治。

哪怕是一个村子,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更别说推及到更大,人更多的地方了。

奥地利在吃掉了帝国东部的时候,官员数量就已经不够了,哪怕之后又来了几次公务员考试,还是没能完全填上所有的缺口。

首节上一节330/3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