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25节

第246章 名垂千古

  “现在这天是愈发的冷了,皇后定要多注意些,小心别染了风寒。”

  崇祯皇帝夹起一块肉,放进周皇后的碗里,面露关切道:“皇后现在怀有身孕,还是别太劳累的好。

  一切都要以养胎为重。

  哥儿那边,就叫身边的乳娘,多多的照看些就是了,皇后可要把朕说的这些话,都记在心里。”

  “嗯。”

  周皇后低下头,脸颊微红,轻声应了句,对天子的关心,她是能真切感受到的,也是很欢喜的。

  侯在左右的众人,一个个都识趣的低下脑袋,不敢有丝毫的打扰。

  眼下崇祯皇帝忙于朝政,每天都要忙到很晚,除在乾清宫就寝之外,来后宫这边,最多的还是周皇后所在的坤宁宫。

  “皇上,臣妾知道您心忧天下,想治理好大明,但您也要多注意身体。”周皇后看着吃饭很快的崇祯皇帝,眉宇间生出些许忧色,说道:“……臣妾只希望皇上……”

  “好啦,朕知道皇后之意。”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碗筷,面露笑意道:“朕的身体还好,趁着眼前局势还算明朗,有些朝政还是早早定下的好。”

  对于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的周皇后,崇祯皇帝是疼爱的,毕竟像这样的良配,其实是很难找的。

  面对上下摆烂的大明,这些问题都是他要去面对的,而不是说靠委屈自己的女人,来解决一小部分问题。

  幅员辽阔的大明,真的就缺少银子吗?

  从实际掌握的情况来看,显然是并不缺银子的。

  毕竟内厂、西厂的联合行动,查抄内廷那帮深藏的家贼硕鼠,就抄出众多家财,这让崇祯皇帝对于大明,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或许这国朝的财政收入,需要相对长的时间,依靠毕自严这样的专业人才,来进行宏观调控,才能逐步得以改善。

  到时等所控的基本盘稳定,再择机推动税改事宜,继而真正意义上改变大明的赋税体系。

  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说,关于内廷这边,以内厂为首的国营经济体,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既然现阶段的大明,是摆烂的,那便将外朝所控国库和内廷所辖内帑,真正意义上的隔绝开来。

  等到锦衣卫督办袁案落下帷幕,便顺势推动官位责任制,将想要安排的人,皆擢升到合适的位置,实现初步的制衡朝堂,叫务实的那些官员,在各自的位置上,掌管着相应的职权,这样外朝的多数政务,皆能交给朝堂来处置,而崇祯皇帝则可以抽出身来,解决他想谋划的那些部署。

  “沙沙沙……”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庞天寿神情慌张,快步朝坤宁宫殿内走来,这叫韩赞周想上前阻挠,却被崇祯皇帝打断。

  “庞天寿,你不在英国公府,怎么突然跑回内廷了?”崇祯皇帝眉头紧皱,缓缓站起身来,语气略带不善道。

  这庞天寿在英国公府,名义上是服侍病重的张维贤,但实际上却是监视张维贤,防止其讲出自己先前讲出的空头支票。

  想当初建虏进犯大明,导致国朝局势大动,京畿一带人心惶惶,为确保局势安定,并从京营中筛选一批精锐,给谋划的天雄军、忠勇军提供精锐,掌握住京营的主要局面,同时稍稍震慑朝堂,为达到上述政治目的,崇祯皇帝深思熟虑之下,才召见了张维贤,并开出了一门两封爵的空头支票。

  张维贤这个老牌政客,所以为的一门两封爵,是能像显赫的徐家那般,成为大明唯二的一门两国公。

  为了他以为的这一荣耀,张维贤总督京营戎政期间,可谓是得罪了不少勋戚,更在之后崇祯皇帝宣布御驾亲征,出任辅政大臣,稳定朝中局势,又得罪了不少文官。

  只是对崇祯皇帝来讲,一门两国公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出现了,毕竟没经改造洗礼的勋戚群体,其实并非皇权的拥趸,相反还是皇权的累赘。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英国公一脉,的的确确为大明尽忠了,比之成国公朱纯臣,那好的不知有多少。

  末代英国公张世泽,被李闯杀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与国同休!

  所以‘一门两封爵’要给,但不能给国公爵,世袭罔替的伯爵,还是可以的。

  “皇爷…英国公薨殁了!”

  庞天寿拱手作揖,向崇祯皇帝讲明张维贤死了的事实。

  “……”

  崇祯皇帝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本该在崇祯三年才该死掉的张维贤,会提前病死,这跟他御驾亲征期间,张维贤操劳过度有关吧。

  想想也对。

  为了自己御驾亲征,崇祯皇帝加了数道保险,力求后方安稳,能给前线奋战的各部大军,提供稳定的粮草供应,还有各项军需。

  “什么时候的事情?张之极当前在何处?”崇祯皇帝眉头微蹙,走到庞天寿身前,冷厉道:“英国公临终前可讲了什么?”

  “昨夜亥时。”

  庞天寿忙回道:“今英国公世子,在乾清门外请见皇爷,自皇爷探询英国公后,英国公的病情,使得其未讲过一言。”

  张维贤提前病死的神情,的确是出乎崇祯皇帝预料,眼下张维贤的嫡长孙,对大明忠诚的张世泽,正按照自己的旨意,随队赶赴张家口一带。

  “去,传朕口谕,命英国公世子张之极,即刻去乾清宫见朕!”想到这些的崇祯皇帝,伸手指向庞天寿说道。

  “奴婢领旨!”

  既然张维贤现在薨殁了,那先前自己提出的约定,也该兑现给英国公一脉了,纵使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不能给,但是这世袭罔替的伯爵,还是能给的。

  对忠诚于大明的勋戚,该给的一切,都是要给的,不过这个世袭罔替的伯爵,崇祯皇帝不准备给别人,他要敕封给张世泽。

  并且等以后承袭英国公的张之极死了,这世袭罔替的英国公之位,必须由张世泽承袭,到时这伯爵之位,则由张世泽的子嗣继承。

第247章 一门两封爵

  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忠臣,太少了,属凤毛麟角的存在,想要那种纯臣,且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地位,就必须自己进行培养。

  对崇祯皇帝来说,未来大明的政治格局,必然是多方相互制衡,他这个大明天子才能稳坐龙椅,掌握最大化的皇权。

  所以逐步组建起来的帝党,内部之间也是相互制衡的,毕竟纯臣这样的存在,是可遇不可求的。

  “陛下……”

  披麻戴孝的张之极,跪倒在地上,眼含热泪,看向崇祯皇帝,几度哽咽,想讲的话却说不出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张维贤的薨殁,对英国公府上下的打击很大。

  “起来吧。”

  从坤宁宫回到乾清宫这边,见到张之极的神情,崇祯皇帝轻叹一声,缓步走上前,弯腰拉起张之极。

  张维贤的突然薨殁,这即便是对国朝而言,也绝非是什么小事,毕竟是世袭罔替的英国公,还是四朝元老,其地位和名望,对其敬仰的众多,私下与之有交情的勋戚和官员,那也不少。

  先前得知张维贤病重,崇祯皇帝前去英国公府探望,还讲出‘一门两封爵’的话,必然会在朝野间传出去一些。

  “人死不能复生,你身为英国公世子,要扛起这副担子。”

  崇祯皇帝轻拍张之极的肩膀,动容道:“英国公乃我大明忠良,而你张氏一族,对我皇明社稷来讲,更是诠释了忠诚二字。

  朕不会忘记,皇明更不会忘记。

  朕没有想到英国公会这般突然的薨殁,先前朝中政务繁多,朕一直念想着,要在张老爱卿,身体恢复一些后,再敕封英国公一脉,一尊世袭罔替的伯爵。

  但……”

  “陛下……”

  听闻此言的张之极,眼眶微红,跪倒在地上,以表现自己的忠诚,一门两封爵,且还是世袭罔替的伯爵,这对不明真相的张之极来说,深深的感受到崇祯皇帝,对于他们张氏一族的宠信。

  “罢了,不提这些了。”

  崇祯皇帝挥手说道:“英国公的丧事,着礼部操办,你要顶住,万莫堕了英国公府的名望。

  朕决意敕封英国公嫡长孙,为忠勇伯,授金书铁券,督五军营右掖,日后可择一子继承,以示英国公之忠勇。”

  对待自己信任的人,崇祯皇帝是不加吝啬的。

  对大明忠诚的英国公一脉,这些都是应得的,勋戚群体若是用得好,那必将是崇祯皇帝日后的助力。

  想要打击庞大的文官群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武制衡,这是必经的一条路,不过对那些两面三刀的勋戚,崇祯皇帝绝不会手软。

  现阶段崇祯皇帝身边能用的人很少,像成国公朱纯臣这些勋戚群体,出于种种缘由吧,还必须要用。

  等日后掌握住大局,真正稳定住大明,像朱纯臣他们,真要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夺爵也不是不行的!

  毕竟太祖高皇帝他们,的确没少封爵,但也没少夺爵。

  “臣叩谢天恩!”

  张之极情绪有些激动,忙跪倒在地上,行跪拜之礼,向崇祯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嫡长子张世泽,这般得天子宠信,承继世袭罔替的忠勇伯,那也代表着自己承袭英国公之爵,断无任何意外了。

  这对张之极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起来吧,朕的心有些乱。”崇祯皇帝摆手道:“就叫庞天寿代表朕,去英国公府协助你主持丧事吧。”

  崇祯皇帝心里清楚,自己要敕张世泽伯爵,授金书铁券,此事一旦在朝堂上传递开来,必然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过这恰恰是他想要的效果。

  眼下受袁崇焕一案的影响,牵连出这么多的事情,造成了不小的风波,他就要以此来表明态度。

  “韩赞周,将朕敕封英国公一脉的事情,传达到礼部那边,按制办事吧。”在张之极走了以后,崇祯皇帝神情淡然,对韩赞周说道:“告诉礼部的人,这件事情必须要办好,不然朕就以中旨敕封!”

  “奴婢领旨!”

  大明对敕封爵位一事,是有着严格的礼制流程的,就文官群体所把持着的礼部,要是真不想办下来,那必然会生出很多事情。

  但对崇祯皇帝来说,这英国公一脉,一门两封爵的殊荣,必须要给,也算是给故去的张维贤,一个交代了吧。

  同时也能通过这件事情,表明自己的态度,试探文官群体的反应,与此同时,还能吊起勋戚群体的胃口。

  若是张维贤能为国朝尽心尽力,得到了这样的殊荣,那他们是否也能得此殊荣,毕竟一尊世袭罔替的爵位,跟两尊世袭罔替的爵位,那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

  ‘张维贤,虽说你算是政客吧,但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你都尽到了。’空荡荡的东暖阁内,崇祯皇帝负手而立,心里暗暗说道:‘文字游戏,有些时候也是一种手段,这一尊忠勇伯,也算是英国公一脉应得的了。’

  对张维贤的突然离世,叫崇祯皇帝明白了一点,随着自己的到来,一些时间线,开始出现波动。

  想要治理好上下摆烂的大明,他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打破现有政局的态势,让一切都朝着他所谋划的事情来走。

  如果说不能这样的话,那谁都不能确保,甲申之乱的惨剧,是否会提前降临,这对崇祯皇帝来讲,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与其被动的上山打游击,站着整个天下最具政治含义的高度,统御这个庞大的封建王朝,想要达成自己的政治谋划,那还是占据着不小的优势的。

  只要能重整好北方格局,自己手里能真正掌握一支规模庞大的强军,那想要用铁血的方式,来杀一杀南方的锐气,断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想从根子上去解决大明财政的问题,就南方权贵、士绅、地主各个群体,所摆出的顽固表现,除了用这样一种方式外,崇祯皇帝想不到第二种好办法,毕竟那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不是因为谁就能主动瓦解掉的。

第248章 亮刀

  英国公张维贤薨殁一事,在朝野间引起不小轰动,除张维贤自身缘由外,也与崇祯皇帝敕张世泽伯爵,授金书铁券有关。

  一门两封爵,这对现阶段的大明而言,不可谓不是件大事。

  不过外朝引起的种种风波,并没影响到内廷,彼时在乾清门这边,六七名着飞鱼服,步伐匆匆的汉子,神情各异的走着。

  “指挥使,陛下此时传召我等,是为何事?”

  吴孟明迈着步子,紧跟在骆养性身后,皱眉说道:“我锦衣卫高层悉数前来,这是要出大事啊。”

  说到这里,吴孟明还不忘回头,去看李若链、曹化雨、乔可用、王鹏几人。

  “不该问的,别问!”骆养性低声斥道:“抓紧赶到乾清宫那边,敢叫陛下等急了,就等着被罚吧!”

  被骆养性这般一说,吴孟明也不敢多问其他,低着脑袋,便随大流的朝乾清宫方向赶去。

  自从督办袁案以来,锦衣卫上下跟外朝文官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尖锐,尤其是骆养性这帮锦衣卫高层,想保住自身权位,除了效忠崇祯皇帝,老实办差之外,再无其他选择。

  作为崇祯皇帝钦定的国之利刃,想跟外朝文官有所联系,那断然是不可能的,纵使是有这种可能,也会被崇祯皇帝一一斩断。

首节上一节125/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