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66节

  “喏!”

  对这帮漂洋过来的西洋传教士,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清楚,他们并非是单纯的来传教,一个个都是肩负着使命的。

  不过对外来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江山统治的部份,崇祯皇帝是相对友善的。

  毕竟需要利用西洋传教士的学识,来推动大明本土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受儒家思想的传承影响,大明对‘士’这个阶层,过于的倚重和倾斜,以至于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都出现严重的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类自命不凡的思想觉悟,是崇祯皇帝所厌恶和唾弃的。

  若是没有人守卫边疆,种植粮食,纺纱织布等等,哪里能有这帮享受特权,嘴上讲着仁义道德,张口家国大义,闭口社稷为重的读书人,官员等等,能不知所谓的享受着剥削带来的愉悦?

  士农工商的阶级区分,早晚有一日,崇祯皇帝要彻底给他瓦解掉,这才是改变大明的根本所在。

  “还有一件事情,朕觉得内厂这边,有必要尽快落实了。”

  崇祯皇帝皱眉说道:“将勇卫营、天雄军、忠勇军、西山火枪营等处,凡籍贯在北直隶治下,他们的直系亲属,或多或少,有序招募进兴建的诸厂中,按劳发放工钱。

  籍贯不在北直隶治下的,要跟这些将士沟通好,看是否愿意举家搬迁到北直隶治下,由内厂负责善后事宜,并参照以上标准行事。

  这件事情,先拟定好详细的章程,呈递到朕这里,若是没有问题的话,就在内厂组织人手,具体负责此事。”

  先前崇祯皇帝恩养遗孀遗孤,就是想要告诉大明上下,日后凡是为大明尽忠,战死沙场的英烈,朝廷会负责善后事宜。

  但随着内厂所辖皇庄,筹建起相应的诸厂,尤其是一些别的因素影响,崇祯皇帝考虑的更多了。

  在这个没有家国情怀的封建大明下,所谓的效忠也好,忠诚也罢,都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义。

  或许在别的地方,崇祯皇帝无法兼顾到。

  不过他所实际控辖的那些新军队伍,包括日后要整饬的三大营,想要对他保持绝对的忠诚,除了发放粮饷外,给予相对的晋升前景,解决全家人生计问题,一旦能精准落实到位,那么这帮新军将士,就算叫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一个个都敢昂着头向前冲!

  “皇爷…这件事情是否牵扯太大了?”

  王承恩眉宇间生出忧色,开口道:“依着现有的规模,内厂想妥善解决此事,并非是件难事。

  可若是日后规模大了,就依着各地皇庄,所兴建起来的产业,那……”

  “朕知道你担心的地方。”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放心吧,这个新军的规模,朕心里是有定数的,不会超出承载范畴。

  再者说,现下所兴建起的诸厂,只是朕谋划的极小一部分。

  以后随着发展的需要,还会建设起一批产业,解决这些将士的家眷安置,根本就不算问题。

  内厂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并完善章程,落实好这件事情,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朕会明确指明的。”

  “喏!”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一切都是围绕自给自足的模式展开,这也是重农抑商的国本,从未被动摇过的缘由。

  但是遇到小冰河时期,那抗风险能力差的群体,必然遭遇各种麻烦,继而演变出严重的阶级矛盾,导致土地兼并失控。

  崇祯皇帝若真想解决此事,开海是必然,内厂兴建造船厂,天津撤卫设州,都是在筹谋此事。

  但相对应的提高生产力,也是要稳步跟进的。

  看着去做事的王承恩,倚靠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暗暗说道:‘原始工业体系,不是一步就能建成的。

  但是先将流水线作业,逐步在大明生根发芽。

  用内廷名下的皇庄,所控制的那些土地,逐步培育、建设其一批生产水平较高的厂,哪怕跟后世相比,只能算作小作坊。

  但拿来跟当下的大明相比,亦能称此为降维打击!

  叫自己所控制的新军,能享受到这种红利,只需三年,彻底掌控北直隶,乃至更多些的疆域,断然是没有问题的。’

第321章 京师大学堂

  皇权不下乡,宗法大于国法。

  这是大明的标配。

  亦是崇祯皇帝一直想改变的。

  倘若能在大明治下的地方,筹建起‘乡、镇’一级的常设基层,那么大明的公信力、组织力、动员力,无疑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若是能够更进一步,深入落实到村一级,那绝对算颠覆原有的统治思维。

  然而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并非所想的那般容易,甚至可以说堪比登天还难。

  仅在崇祯皇帝心里,所能想到的一座座大山,就不是那般好搬走的。

  士绅、大小地主等特权群体,在地方上的实际控制和影响力。

  主要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士农工商’所传承悠久的思想问题。

  土地生产力,总体偏下的核心所在。

  大明赋税制度,多数作用不到特权派身上等等。

  想要着手破局,还叫大明的总体态势不乱,崇祯皇帝所能想到的,就是一步步的改,一步步的调。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手里攥着实打实的兵权,拥有听话忠诚,能打仗的新军,发挥好集体的优势,开展扫盲工作,这不就是妥妥的拥趸派吗?

  先立足于北直隶这一核心基本盘。

  掌控住这一根本所在,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扩大,山陕两地,辽东地区……

  大明的所有问题,都能一一得到妥善解决。

  “看来…代表多元化的京师大学堂,要给它先立起来再说了。”想了很多的崇祯皇帝,手指敲击着龙案,囔囔自语道。

  “这个地方不立起来,在意识形态这一块,想容纳新的东西,是不具备任何条件和相应土壤的。”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着东暖阁一处走去,服侍的韩赞周见状,忙跟着就走了过去。

  “哗哗……”

  崇祯皇帝俯身翻找着东西,韩赞周眉宇间生出些许忧色。

  “皇爷…您再找些甚么?叫奴婢帮皇爷来找吧?”

  “韩赞周,把京城的地舆图,给朕找出来,朕记得就放在这里了。”

  “好,皇爷您先歇息,奴婢对此事有印象。”

  看着韩赞周着急忙慌的翻找着,崇祯皇帝微蹙的眉头,才算稍稍舒展开一些。

  先前给西洋传教士许诺,要筹建的京师大学堂,其实是崇祯皇帝给大明底层的子弟,送上的一份大礼。

  他要叫以官绅为首的特权群体,所牢牢把持着的晋升渠道,一步步的松动瓦解,逐步改变国朝吸纳人才的格局。

  先立足于遍布北直隶治下的皇庄,开设起相对应的小学堂,叫恩养的遗孤群体,在小学堂里面进修认字,同时参与相应的军事训练,一步步健全完善该项体制。

  “韩赞周,你说朕要在阜财坊的象房,改建成一座大学堂,难度大不大?”挑出阜财坊的地舆图,崇祯皇帝正色道。

  “朕要叫这个地方,除了进修四书五经等圣贤之道,还选修术算、天文等学科,你觉得朝野间,知晓了这件事情,是否会产生不小的动静?”

  “皇爷……”

  韩赞周不是很明白,自家皇爷所讲的这些,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可这件事情真要做出来的话,那闹的动静想来是不会小吧。

  “象房的重建事宜,你知道多少?”

  崇祯皇帝看向欲言又止的韩赞周,开口道:“天启六年的那场王恭厂大爆炸,朕记得关于阜财坊重建,具体是由工部督建的,国朝调拨了相应的银子吧?

  这都过去几年了,阜财坊一带的重建,落实的差不多了吧?”

  “回皇爷,象房的重建,奴婢知晓一些。”

  韩赞周欠身道:“此处是内帑调拨银子,专司营建的,象房的主体建筑,基本已经竣工,剩下的就是些小的修缮了。

  至于阜财坊的重建,奴婢就不是很清楚了…”

  只是在说这些的时候,韩赞周的眼神有些闪烁,崇祯皇帝见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吃人的时代啊。

  但凡涉及底层百姓的事情,永远都是放在最后去做的,至于何时能做好,就看银子贪得怎么样了。

  “有两件事情,你即刻派人着办。”

  崇祯皇帝伸手道:“其一,将象房进行改造,朕要在此地,设立京师大学堂,先把牌匾立起来。

  其二,你亲自跑一趟,去顺天府衙,给孙传庭传口谕,有关阜财坊重建善后事宜,不再交由工部来办,着顺天府衙主办。

  另外通知内厂的人,叫他们跑一趟西山,就说京师大学堂要筹建了,关于传授课业的事情,叫汤若望他们举荐一批人才,到京城这边来,朕会给他们划定范畴,编纂一批传授课业的书籍。

  对了,再给内厂的人说,给各地皇庄下令,着各地掌庄太监,筹建皇庄小学堂,以方便各地遗孤进修。”

  “喏!”

  在大明想办成些事情,没有高效的运转机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过去怎么样,崇祯皇帝不想深究,他现在要做的是解决问题。

  孙传庭所领的顺天府衙,分管着整顿京城脏乱差的环境职责,还兼领着重新建设京城的担子。

  既然阜财坊的重建,至今都没有取得成果,那就叫孙传庭负责就是,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

  至于说京师大学堂的教育队伍,崇祯皇帝可不会叫西洋传教士插手,但是编撰教材这一块,可叫他们来具体负责。

  毕竟他们的思想,可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禁锢,能按照自己的要求,编撰出想要的那些教材。

  当然教材审核一事,就必须要严格把关,别叫教派的思想余毒,给编撰到教材里面,埋下不好的东西。

  不过崇祯皇帝要考虑好,如何招募规模不小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京师大学堂,以及小学堂的需求。

  “皇爷…那象房豢养的象群,该如何安置?”韩赞周没有离开,讲出自己心里所想,“毕竟……”

  “一帮畜生,随便找个皇庄,塞进去就行了。”

  崇祯皇帝皱眉说道:“去吧,尽快将这些差事做好,落实下来后,及时向朕禀报。”

第322章 毁灭吧,真的!

  大明的官场,有个很不好的风气,叫做你好,我好,大家好。

  能遮羞掩盖的事情,就尽可能的捂着,尽量不叫朝廷知情。

  这样官帽子不就稳了?

  万一捂下去,最后不了了之了,那不就又成了吹捧的资本?

  这不是某一处的地方,是这样。

  整个大明治下,各承宣布政使司,所辖府州县,皆存在这种情况。

  “刘公!太原府的事情,不能再追查下去了!”

  李邦华神情严肃,情绪有些激动的说道:“再查下去的话,就牵扯到整个山西了,当前国朝在山陕一带,负责的平叛事,还没有相应的起色。

  若是因为查一个通敌案,再牵扯到贪腐要案,那整个山西官场,必然会大乱起来。

首节上一节166/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