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92节

  “呵呵,上刀山下火海,就不必了。”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国丈能有此心就行了,朕想叫国丈,选一批可靠之人,组建一个商号,承接顺天府所辖改建事。

  国丈要做的事情,就是从赈灾的难民中,挑选一批青壮,安置好他们的家眷,组织这些青壮,从事相应的改建事宜。”

  就这?

  还要跟孙铁面接触?!

  周奎愣住了,本能的他想拒绝此事,可王承恩却捧着一份公函,朝着他走来了。

  这叫周奎心里隐隐觉得,事情只怕没自己所想的那般简单啊。

  自家女婿那绝对是故意的,想叫自己时刻牢记着,先前在顺天府衙的事情,不然不会叫他跟孙传庭接触啊。

  带着种种的疑惑和小心思,周奎艰难的接过那份公函,在崇祯皇帝鼓励的眼神下,硬着头皮翻看起来。

第365章 分流

  “陛下,这不合适吧!”

  看罢手里公函的内容,周奎内心很是抗拒,看向崇祯皇帝说道:“老臣要掏银子,募集一批山陕籍逃难的勇壮,还要安排好他们的家眷。

  在他们给商号做工时,要给他们发放工钱。

  关键承接阜财坊治下,那破败的地块,还要向顺天府衙缴纳购地银子,这里外里都是老臣在掏银子啊!”

  “没错。”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

  周奎:“……”

  你这不是拿老臣当傻子嘛!

  你直接言明,掏多少银子,能买一尊侯爵得了,何必还这般费尽心思啊。

  周奎吝啬的本性,再度附身。

  “这就是朕给国丈的机缘。”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开口道:“只要国丈按照朕的旨意办事,朕不仅能敕国丈爵位,还能叫国丈大赚一笔银子。”

  皇帝女婿,你这心思太重了。

  哄傻子,也不是这样哄的啊。

  周奎的嘴角抽动起来,心情复杂,看着面露微笑的崇祯皇帝,心里却吐槽起来。

  他实在是想象不到,这样做,怎么可能赚银子。

  雇佣劳壮是笔不小的开支。

  安置家眷是笔不小的开支。

  购买地块是笔不小的开支。

  单单是想做好这件事情,组织起一支千余众的劳壮队伍,那耗费的银子,至少需要八万两靠上。

  叫他一下子掏出这么多银子,还真不如杀了他。

  “国丈也清楚,京城乃大明腹心所在,这里的土地,可谓是寸金寸土。”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向前走着,边走边说道。

  “阜财坊这个坊市,受天启朝王恭厂爆炸影响,受损极为严重,很多的民宅建筑,至今都没修缮好。

  若国丈所创的商号,能在一些至今废弃的地块,修建起一栋栋这样的建筑,并逐步将阜财坊,改造成文人消费的坊市,那能赚取多少银子?”

  说着,崇祯皇帝将先前命人做的建筑纸样掀开,呈现在周奎的面前,这叫吝啬的周奎愣住了。

  “这不可能。”

  周奎看着阜财坊的建筑纸样,脸色微变,开口道:“陛下,您不懂建筑事宜,就算是用青砖建造民宅,以糯米、鸡蛋等物黏合,那也不可能将民宅建这般高啊。”

  周奎眼里的建筑纸样,以阜财坊为承载地,皆是一栋栋七八层高的砖石建筑,这在大明是从没有过的建筑。

  就算是真的建造起来,那墙体也绝不可能这般薄,不然单说承载力,还没有盖到第三层楼,就坍塌掉了。

  “没有甚么是不可能的。”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国丈没有见过,那是国丈孤陋寡闻,朕从西洋传教士中,遴选出一批匠户。

  在他们欧罗巴各国治下,皆有一种东西,可替代糯米、鸡蛋等物黏合,名唤水泥。

  此物与砂石、水混合,能在最短的时间速干,且坚固程度极强。

  眼下此物正在研制之中,等国丈将商号的前期准备,都做好以后,那此物想来就能进行量产。”

  周奎:“……”

  水泥?

  这是什么东西?

  西洋蛮夷用的东西,可靠吗?

  周奎生出诸多的疑惑和顾忌。

  倘若天子所言是真的,那逐步承接阜财坊的废弃地块,应建成这样的建筑物,的确能赚取不少银子。

  不管是对外进行售卖,还是做酒楼、妓院等各类产业,那之后的进项银子,都是一笔不小的存在。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周奎心里的小算盘,已然是噼里啪啦的响着。

  ‘水泥这种东西,虽说具体的工艺,朕不清楚,但是所需的原材料,还是了解些的。’看着沉默的周奎,崇祯皇帝的小算盘,也打了起来。

  ‘即便武备院这边,尚未成功煅烧出水泥,可是不断的试验煅烧,总结失败经验,肯定是能成功的。

  要不是这次逃难的难民潮,过来北直隶这边有点多,朕才不会将水泥之名,告诉你个吝啬的家伙。’

  为了稳住周奎的心,叫他按照自己的谋划行事,心甘情愿的掏银子,崇祯皇帝是各种说辞都编好了。

  彼时在欧罗巴的各国,哪里有什么水泥啊。

  他们所住的地方,都是石头堆砌的矮楼,像耗资不小的城堡,那是贵族才能住的。

  “陛下,您说的这些,果真是真的?”

  吝啬的周奎,眉毛都快拧到一起了,试探的询问道。

  “国丈是在怀疑朕的话吗?”

  崇祯皇帝剑眉倒张,盯着周奎说道:“若是国丈不想被敕封爵位,那就当朕的话没有讲过,皇后那边,朕也会……”

  “陛下!!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啊!”

  周奎一听,脸色微变,忙作揖道:“老臣从没有不相信陛下,老臣做,陛下英明神武,一个汇通票号,就叫老臣赚……”

  说着,说着,周奎停了下来。

  吝啬的本性,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正如周奎这样的人,纵使是被崇祯皇帝捏着命门,那想多赚银子的心思,却从没有消散过。

  不过这正是崇祯皇帝所想要的。

  构建国营经济体,不能只有内廷,也要有内廷之外的势力,周奎这个抠门岳丈,虽说毛病一大堆,但若是能调教好的话,那能做的事情有很多。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崇祯皇帝装作不知,上前托起周奎的双臂,笑道:“既然国丈愿意为朕分忧,那就按照朕所书公函行事。

  先招募五千青壮,安置好他们的家眷,如若国丈没有这么多土地,可分流到内廷名下的皇庄,一应耗费需国丈提供。

  等到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向顺天府衙缴纳购买的地块,朕会叫内廷这边,给国丈提供相应的建筑所需。”

  心情复杂的周奎,看着露出笑意的天子,只觉得头皮发麻,一张口,就是五千青壮,这要花他多少银子啊!!!

  但事已至此,他除了硬着头皮答应,还能做些什么?

  “老臣领旨!”

  周奎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作揖行礼道:“老臣离宫后,就召集人手,筹谋此事,定不会叫陛下失望的。”

第366章 显威

  崇祯朝时下的大明,风气是极为不好的,不管是官场上,还是地方上,亦或军队上,都滋生出大批精致利己者。

  这使得国朝谋定的一些政策,但凡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就会在暗地里行掣肘之事,或干脆捅出各种篓子。

  别看崇祯皇帝贵为一国之君,可离开这宫禁森严的紫禁城,离开这大明国都,究竟还会有多少认他的,就真的不好揣摩细想了。

  “皇爷…受山陕籍逃难灾民的影响,以京城为首的京畿一带,粮价出现小幅抬升。”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爷禀明道。

  “另外布价、盐价等,都受到了相应影响,甚至在京畿这边,亦出现一些流言飞语,说了些……”

  见王承恩讲着讲着,不敢再说下去,崇祯皇帝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只怕外面的舆情导向,多暗指自己刚愎自用,不愿听取良言劝谏。

  这一张张看得见,看不见的嘴,讲出来的话,经时间的发酵,所产生的威力,是难以评估的啊。

  做事难啊。

  想在明末做事,就更难了。

  “各地已开设的便民铺,所储粮食能支撑多久?”

  崇祯皇帝敲击着龙案,双眼微眯道:“朕叫你传达粮食限购令,是否都履行到位了?眼下这是有人想跟朕作对,趁机大发国难财啊。”

  “启禀皇爷。”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您所言的粮食限购令,各地便民铺皆已履行到位,依着此令,对外售卖的平价粮,能够支撑一个月。

  此外新一批筹措的便民铺,包括车马行,开始在保定府、真定府、天津直隶州等地落实开设。

  奴婢还从大内行厂这边,遴选了一批年轻宦官,会随时随地,谴派到各地治下,暗查便民铺、车马行等处,是否有对外勾结之事。

  不过皇爷,新一批便民铺和车马行开设起来,对粮食的缺口会增大不少,奴婢担心后续粮食购进,是否会存在风险。”

  这王承恩调教起来后,果真帮自己分去不少忧愁。

  崇祯朝需要魏阉,但并不一定非要是魏忠贤。

  在大明文官的嚣张气焰,包括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没有被彻底打压下来。

  在大明‘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没有被拨正回来以前。

  围绕这一核心前提下,倚重内廷庞大的太监宦官群体,来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粮食的问题要重视起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伸手说道:“先前要移送仓场的粮食,暂时扣着不给,随时调派到所需的地方。

  当前在这朝堂上,不知有多少文官,眼巴巴的瞅着朕出错,最好能将赈灾事,搞的一塌糊涂。

  另外派人去催促方正化,叫他所领的西辑事厂,尽快将查抄的粮食,分批押运回京畿一带。”

  围绕着新内廷班底,所构建的权力构架,特别是掌握权柄的东厂,内厂,西厂,若能用得好,那即便是绕开外朝,崇祯皇帝也能做不少事情。

  文官想看他出丑,崇祯皇帝偏不遂他们的意!

  “另外…叫朕创设的兴国日报,刊印关于赈灾的相应事宜,给朕对外进行售卖。”崇祯皇帝接着又继续说道。

首节上一节192/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