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98节

  重开榷场一事。

  被抓捕那么多的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叫不少人的心里,都觉得天子失控了,不再信任朝堂,做任何事情太乾纲独断了。

  “国朝所进行的一应事宜,一个都不能停,该做的还是要做。”

  崇祯皇帝态度鲜明,开口道:“朝令夕改的事情,朕做不出来,山西民乱,归根到底还是平叛事。

  这是你们军机处的事情。

  为何要跟内阁商榷?

  难道朕设军机处,委派诸卿家为朕分忧,是看内阁的脸色行事的?

  朕决定了,由军机处谴派山西平叛前指,全权负责平叛事,四卫营隶属于山西平叛前指名下。

  从参赞大臣中,遴选良才,赶赴山西主持平叛事。

  另外军机处明发上谕,命宣府镇总兵官侯世禄,大同镇总兵官赵率教,即刻抽调平叛大军,给朕赶赴山西平叛。

  具体如何平叛,如何解决问题,由山西平叛前指专管。”

  王洽:“……”

  崇祯皇帝所表明的态度,太强势了,即便是山西发生民乱,但先前做的事情,已然是坚决的进行下去。

  不叫李邦华兼领山西平叛事,就是叫李邦华继续带队,追查山西官场贪污舞弊之事。

  这样一来的话,就是该追查的追查,该平叛的平叛,两者谁都别耽误谁。

  此事若在朝中传递开来,那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陛下英明!”

  一直没表态的周延儒,此时朗声道。

  “陛下英明!”

  而王在晋、黄立极他们,亦纷纷表态道。

  有四卫营在,有宣大临调的平叛大军在,被军机处所派平叛前指负责,那组织调度之事,包括后勤补给等事,都能明确下来。

  眼下山西治下的一些府州县,虽说发生了民乱,但是跟大明军队相比,那还是差点火候的。

  “这件事情军机处即刻着办。”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冷然道:“朕只要结果,山西的不正风气,朕定要狠狠整顿一番才行。

  敢把手伸进镇压叛乱的粮饷上,那一个个都是胆大妄为到极致,甚至一些官员,还暗地里背叛大明。

  朕要不杀了那些贪官污吏,那我大明迟早完蛋。

  此次山西镇压所需一应粮饷,皆由内帑供应,你们即刻回武英殿,将这些事宜处置好。”

  “臣等告退。”

  镇压所需一应粮饷,绕开兵部、户部,由内帑专供,就是崇祯皇帝不想在此事上,有任何的耽搁。

  当然镇压之后,抓住那帮贪官污吏后,一应查抄的家财等,就跟外朝国库,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想叫皇权不受臣权的胁迫,那内帑就必须硬气起来。

  这样纵然是遭到再多大臣的反对,崇祯皇帝也能绕开外朝,抽调一应能调动的力量,将想要做的事情办好。

  好在崇祯皇帝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

  和大明文官群体的斗争博弈,还真不是简单的一杀了之,就算是都杀了,那离开了文官协理天下,那大明岂不是彻底停摆了?

第376章 想活命,有错吗?

  真定府治下,井陉要隘。

  “都把队排好了,别他娘的涌,老子说的话,你们他娘的都听见没有……”

  “干你娘的,急着去投胎啊,再给老子乱,就地格杀……”

  数以千计的忠勇军锐士,持枪挎刀,散布在各处要地,在各级将校的统率下,震慑着蜂拥的难民潮。

  自孙祖寿奉诏,率部赶赴真定府、保定府,梳理整编要逃难进北直隶治下的难民,压力可谓是累日积攒。

  “孙提督,第三批登记造册的难民,已移交到林家商号。”沈世奎神情正色,向伏案忙碌的孙祖寿,拱手行礼道。

  “一应的所造名册,皆随队移交,眼下第四批难民,尚在登记造册中,此批皆以勇壮为主,可护送至蓟州镇治下。”

  “嗯,知道了。”

  孙祖寿抬起头来,脸庞满是倦意,眸中布满血丝,开口道:“我部驻扎的营寨,所储粮食已经不多了。

  另保定府治下,亦是这般。

  你即刻谴派精骑,将这份密奏,八百里加急,呈递到京城御前,尽快拨付一批粮食。”

  “喏!”

  沈世奎当即抱拳应道,随后上前接过这份密奏,转身朝帐外快步走去。

  “唉~真是多事之秋啊。”

  看着沈世奎的背影,孙祖寿轻叹一声,身躯有些摇晃,囔囔道:“偏偏在此时,山西竟出现民乱,若是这样的话,那入直的灾民规模,只怕将破八十万众啊。

  陛下,这么多逃难的灾民,您真的有办法,将他们悉数安置下来吗?”

  讲到这里,孙祖寿红通通的眼睛,看向帐外,垂着的双手紧握起来,抬脚缓步朝帐外走去。

  “这差事真不是他娘的人干的,那帮灾民,一个个都饿得像狼一样,险些有好几次,都发生民变了。”

  “是啊,先前国朝这边,不是一直在赈灾,一直在镇压流贼叛乱吗?为何山陕那边,会有这么多的灾民啊。”

  “这他娘的还用多想?肯定是山陕那边的官老爷们,一个个贪婪无度,把朝廷调拨的钱粮,多数都给贪墨了嘛,你们这几日轮值震慑灾民,难道就没听说吗?山西那边发生民乱了……”

  在这临设的营寨之内,精疲力尽的忠勇军锐士,在等待开饭之际,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着这些时日的经历。

  出帐的孙祖寿,听到这些话,眉头紧皱,但是却没有多讲其他,这些时日处置梳理灾民事,麾下的忠勇军将士,的确是累坏了。

  要不是麾下这帮健儿,帮自己分担着压力,孙祖寿根本就不敢想象,在真定府这边的局势,会陷入到怎样混乱的态势下。

  麾下的亲卫家丁,捧着木盘,朝主帐走来,见自家提督出帐,愣了一下,随后便快步走上前,说道:“提督,吃些午膳吧,您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了。”

  “嗯,叫些轮休的家丁,随本督去井陉那边看看。”

  孙祖寿拿起一块黑面窝头,狠狠的咬了一口,开口说道:“本督要去看看,眼下井陉的局势怎样。”

  “喏!”

  相比较于在京城坐镇的孙传庭,领军赶赴真定府、保定府坐镇的孙祖寿,所承受着的压力,一点都不比孙传庭小,甚至还要更大一些。

  一群饿红了眼的灾民,在知晓他们的天子,讲出逃难到北直隶治下,就能活命,现在北直隶,明明就在眼前,可却遭遇种种刁难,然他们眼里所谓的刁难,却是隔绝病患,梳理灾民群体,以便于更好的管辖他们,可他们却一个个都扎刺了。

  然身处京城的孙传庭,亦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些梳理出来的灾民,一批批迁移到京城,如何安置他们,如何维稳他们,那都是异常繁琐之事。

  “你们凭什么这般,明明老子们是先过来的,你们为啥却紧着他们啊,老子们都饿多少天了……”

  “是咧,我们就是想活命,这有错吗?”

  “当初皇帝老子是咋说咧,说从老家逃难到北直隶治下,就能叫俺们吃饱饭,现在有这般……”

  在数十众亲卫家丁的簇拥下,孙祖寿赶到井陉这边,那怒吼声,咆哮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一帮饿红眼的汉子,扎堆聚集在一起,跟忠勇军的锐士对峙起来。

  “老子明确的告诉你们,没有他娘的偏谁,不偏谁!”一名忠勇军将校,操着刀,怒目圆睁,咆哮道。

  “老子跟你们这帮人,谁都不认识,老子为何要厚此薄彼,你们这些天,待在这里,吃的馍馍,喝的粥水,都他娘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你们闹腾一个时辰,你们他娘的,就晚一个时辰进北直隶,你们闹腾一天,那就他娘的晚一天。

  谁要是敢聚众闹事,冲撞忠勇军,好啊,老子的刀,早就他娘的渴了,杀你们想蓄意造反的家伙,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老子当初在战场上,跟建虏赤膊拼杀的时候,你们他娘的,一个个还不知道躲在哪里求活呢……”

  作为经历过血战的精锐之师,目下的忠勇军,跟大明其他军队相比,那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持枪挎刀的一众忠勇军锐士,所表现出的强势,叫那些心生躁意,心生惊惧的山陕籍灾民,一个个都被震慑住了。

  “都是这该死的乱世,闹得了。”

  看着渐渐平息下来的乱局,一直沉默不言的孙祖寿,轻叹一声,说道:“天子是何其英明神武啊,可大明治下的贪官污吏,却曲解天子的意思,使得……”

  自奉诏率部,赶赴真定府、保定府治下后,所经历的种种,叫孙祖寿愈发明白,当今天子所处的境遇了。

  一个辽东。

  一个山陕。

  两股以下克上的叛军势力,是拼了命想破了大明,而治下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矛盾不断被加剧。

  纵使天子再怎么英明神武,却没有人将天子的意志,在地方贯彻下来,那就大明所处的境遇,就会闹腾出诸多的事情。

  彼时的孙祖寿,尚不清楚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处在怎样的境遇下。

第377章 番薯轮种

  紫禁城,乾清宫。

  一名名值守的大汉将军,宛若雕塑一般,挎刀挺立,和先前的气氛不同,彼时的深宫内,就像置身在深渊之中。

  冷漠。

  压抑。

  “皇爷…军机处所派山西平叛前指,已离京赶赴山西治下。”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爷禀明道。

  “另外骆养性所领锦衣卫,已展开相应的行动,大内行厂这边,亦遴选出一批可靠的宦官,展开相应的密查。

  此外,据奴婢所知晓的情况,周国丈所掌控的林家商号,已赶赴到真定府治下,要接收一批整编好的灾民……”

  听着王承恩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没有停下手里的御笔,一直都在写个不停。

  给毛承禄他们的密旨,直到现在才构思妥当。

  先前按崇祯皇帝所想,在自己没有觉得,将毛承禄、孔有德他们调教之前,是不会轻易放出京城的。

  毕竟放虎归山之事,崇祯皇帝绝不会做出。

  奈何残酷的现实,使得毛承禄、孔有德等所领四卫营,被迫滞留在山西治下,至少在山西民乱结束前,毛承禄他们是不能返回京城了。

  ‘不管怎样…对待毛承禄他们,在表面上,必须要给与绝对的信任。’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的御笔,看着眼前这些密旨,心里暗暗说道:‘等到山西民乱结束以后,要回归京城,这样在京畿一带的兵马,才能增多,到时彻底掌握三大营,顺势将祖大寿、吴襄这帮辽东将门设法架空。’

  崇祯朝的大明,所暴露出的一应问题,都是先前积攒的一应矛盾,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算是彻底爆发出来了。

  崇祯三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若是不能掌握住大势,将所谋划的一应部署,都逐一的落实下来,那之后所面临的处境,只会变得更艰难。

  “王伴伴,遴选一批忠诚可靠的宦官,将朕所写的这些密旨,实发到毛承禄他们手里。”

  崇祯皇帝拿起这些密奏,看向王承恩说道:“切记,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发派到毛承禄他们手里。”

  “喏!”

  王承恩当即捧手接过密奏,沉声应道。

首节上一节198/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