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71节

  如果此事不能得到解决和根除,那就算朝廷做再多的事情,都是无济于事的。

  朕听过一句戏言,觉得可笑之余,却也感到后怕,是什么呢…嗯,叫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诸卿觉得可笑吧?

  可这就是事实!

  既然衍圣公府案这等现状,并非是偶发的个案,那对于朝廷而言,就要深查,把这等现状都查出来!”

  吏治问题,是一个国朝能否长效传承的关键。

  徐光启这个内阁首辅,除了肩负着协调和均衡新旧之争,妥善解决维新变法的诸多政策衔接外,还肩负着一项重要职责,那就是在他的任期内,辅佐崇祯皇帝整顿好大明腐败的吏治。

  一届内阁,就有该要肩负的职责。

  像韩这一届内阁首辅,更多的是基于维稳,崇祯皇帝才叫这个韩,能够在首辅之位上坐稳。

  现在维新变法的诸多谋划部署,正在有效的推进落实中,单纯的为了维稳,而忽略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说吏治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有效的改善,那就算维新变法做的再多,终究是徒劳无功的。

  变法所带来的诸多红利,会叫守旧派的部分群体吞掉,同时又扶持起一批新的既得利益群体。

  等到那种态势下,新旧两派既得利益群体,一旦说合流的话,那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就会被彻底的架空,甚至是落水驾崩。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都察院的中央巡察制度,还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除了过去肩负的职责外,还要增设一些新的担子。

  例如清查土地田亩。

  例如清查冤假错案。

  例如巡察各地吏治。

  例如整顿各按察司。

  此事要重视起来,还是以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为主,先行展开各项巡察和清查。

  朕也知道,如此一来的话,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是不够的,那就从有司衙署借调,从历届科举新进官员抽调。

  这件事情,就交由徐卿主抓,叫都察院的韩继思协助,朕要看到相应的奏疏,卿家可能办好?”

  “臣遵旨。”

  徐光启当即作揖应道。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都在倾向于北方诸省,而忽略江南诸省,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是秉承这一决断。

  之所以这般做,是因为朝廷的掌控力度,其实出现很大的问题。

  特别是在江南诸省治下,那掌控力其实是不断削减的。

  面对这样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崇祯皇帝需要先明确一个构想,即增强对北方诸省的掌控,叫北方诸省能够发展和繁荣起来。

  只要能掌握北方诸省这一基本盘,当各项新政逐步取得成效,在朝廷根底得到增强后,那再去调转方向,对准问题更多,弊政更多的江南诸省,就算是出现大规模叛乱,崇祯皇帝也不至于说太过被动!

  有些事情,还是心照不宣的好。

  “对了,孙传庭在河南试行的摊丁入亩,朕觉得很好。”

  崇祯皇帝伸手道:“这个事情存在的争议不小,不过你们内阁,要多多的支持才行,想解决兼并土地的现状,就要适当的变一变。

  废除掉人丁税,将人丁税摊派到田亩中,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

  今后朕不希望内阁这边,再出现任何反对的声音,有争议的,就多讨论,不要上升到人身层面,这是不好的一种现象。”

第706章 大有所为(2)

  崇祯皇帝明确的维新变法,和历朝历代的变法改革,都是有着较大区别的,是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化改革。

  每一项领域的深化改革,又牵扯到很多单独的层面,关键是这些层面,又是彼此交错联接的,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就像政治这一领域的深化改革,就牵扯到土地、律法、税法等层面,关键是这些层面的谋改,又会牵扯到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化改革。

  这也导致大明现阶段的国制,存在职权交错、权力分散的客观事实,毕竟有很多的事情做起来,是需要掺沙子的,不然根本就推动不起来。

  改革难啊。

  维新难啊。

  可不管是再怎样的艰难,崇祯皇帝都要朝着这条路走下去,不然半途而废的话,就会加剧大明的倾覆。

  “做大明的内阁首辅,真是辛苦卿家了。”

  崇祯皇帝坐在罗汉床上,看向神情疲惫的徐光启,“很多事情,朕都知道卿家背负了很多,承受了很多。

  不被理解。

  遭受质疑。

  忍受谩骂。

  特别是牵扯到吏治整顿,就更是这样了,朕能明白卿家的难处,可是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

  如果说不去做的话,那朝廷存在的意义,几乎可以说是微乎足道的,毕竟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还是要去做的。”

  徐光启的心情很复杂。

  从坐上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后,过去很多不理解的事情,特别是对原内阁首辅韩的种种行为,表示很不能理解,此时的徐光启,却能明白了,也能理解了。

  难啊。

  真的是太难了。

  相较于表面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最可怕的事情是看不见的,却又不得不去考虑和权衡的。

  “臣是大明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做这些事情,都是人臣的本分。”

  徐光启收敛心神,向崇祯皇帝微微欠身道:“臣做内阁首辅,不是想做官的,是想为大明社稷多做些实事,是想帮陛下分忧的。”

  “卿家能这般说,朕真的很欣慰。”

  崇祯皇帝感慨道:“风气这种东西一旦坏掉,想要有所改变,想要逆转过来,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土地兼并也好。

  官场吏治也罢。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件事情,那便是利益之争,理念之争,这种争斗吧,不管是到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消散掉的。

  卿家先看看这两封奏疏,一个摊丁入亩,一个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看过以后,卿家就能明白朕的想法了。”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徐光启露出疑惑的神情。

  孙传庭在河南试行的摊丁入亩,他是清楚的。

  此事在朝野间的争议很大,纵使是到现在依旧很大。

  毕竟这侵犯了很多群体的利益。

  可是这个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又是什么?

  带着种种的疑惑,徐光启眉头紧锁的翻阅着奏疏,细细看着孙传庭和陈奇瑜二人,呈递到御前的奏疏。

  越看越心惊。

  越看越激动。

  心惊的是,摊丁入亩的试行,只是一个开始,藏在背后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才是一整套的组合拳。

  如果说上述两项试行的新政,能够妥善的结合起来,这对特权群体的打击和制约,将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激动的是,如果上述的构想真能落实,那能给大明带来的改变很大,像土地兼并、财政增收等,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陛下……”

  徐光启难掩激动,抬头看向崇祯皇帝。

  “卿家,你先听朕说。”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涉及到这两项新政的真谛,朕告诉的人很少,朝野间知道的就更少了。

  之所以将这些事情告诉卿家,是朕想叫卿家明白,朕一直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对大明进行维新变法。

  不过想做成这些事情,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毕竟触碰到很多群体的既得利益,这也是大明上下,为何存在众多弊政和毒瘤的根源所在。

  吃到嘴里的肥肉,想要再让他们吐出来,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想促成维新变法的构想,就需要不断地转移矛盾,整顿大明官场的吏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在转移矛盾,就是在嫁接风险。

  当然,整顿官场吏治一事,是国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个度怎样把握,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崇祯皇帝谋改的思路,徐光启听明白了。

  就是大明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改的地方很多,但是鉴于此前所积攒的问题和矛盾,就需要一个看似混乱,实则平稳的秩序,去不断的转移注意,好叫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能够在相对小的压力下,有效的试行下来。

  有一才有二。

  能够有效试行下来,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新政体系,就能持续的扩大规模和范围。

  “陛下需要臣做些什么?”想明白这些的徐光启,眼神坚定起来,从罗汉床上站起身,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朕需要卿家做一个青天首辅。”

  崇祯皇帝语气坚定道:“一个在其他层面,可以起到协调和衔接的作用,但唯独在吏治整顿上,必须要做到铁面无私的形象。

  今后五年内,甚至更久的时间,内阁在整顿吏治的态度上,必须要强硬起来,要叫所有人不敢贪,不敢懒政,不敢怠政。

  当然,朕也知道此事做起来很难,可有些事情要做啊,如果说不做的话,那大明的江山社稷,真的能平稳传承下来吗?”

  徐光启做内阁首辅以后,才知这个位置的难。

  可对崇祯皇帝而言,他却任何退路都没有,就算是再难,再苦,他也必须要扛起来,否则等待他的,就是极为不好的后果。

  江山倾覆。

  身死皇位。

  这就是他这个大明天子,会面对的最严重后果。

  “臣遵旨。”

  徐光启作揖应道。

  现在积攒的底蕴和底气,让崇祯皇帝敢出手整顿吏治了。

  至少北方诸省的吏治整顿,崇祯皇帝不会惧怕了,纵使出现叛乱,或者其他不好的境遇,崇祯皇帝也是能从容面对的了。

  至于北方诸省折腾的再厉害,只要没牵扯到江南诸省,就算这些整顿措施,今后有较大可能会产生影响,可是不到最后一刻,其实对某些群体而言,他们是不敢真的撕破脸的。

  这就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现实。

  崇祯皇帝的维新变法之路,只要能在北方诸省扎下根,那今后再去面对一些现状时,就能掌握着很多主权,这就是崇祯皇帝的谋改思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急躁的去强行推行新政。

第707章 东海水师(1)

  松江府。

首节上一节371/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