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秩序要时间吧。
就当前辽地的局势而言,黄台吉所领建虏八旗,固然说遭受了重创,可他依旧蟠踞着辽左等地。
如果国朝贸然采取行动,要将李自成所部招降收编,可能就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王枢辅,话可不能这样说。”
杨嗣昌反对道:“时下辽地那边,涉及到军改的事情皆已明确,各部军队相较于从前,可谓是有着较大改变,这对于我……”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斗争。
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
纵使是在军机处这边,同样也存在这种情况。
毕竟人与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够了。”
崇祯皇帝一句话,本吵闹的殿内,瞬时就安静了下来。
“不说辽东了。”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站起身来,环视殿内群臣,“建虏内讧了,莽古尔泰所领的那部分精锐,大概率是要入侵朝鲜了。
这一点,你们军机处关注了吗?
泛辽东战略的精髓,诸卿还记得吗?
是持续的削减建虏的战争潜力,是一部建虏八旗也好,是几股建虏八旗也罢,这都是适用的。
现阶段的大明,是要通过战争做出改变,而不是为了战争而损耗国力,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王在晋、杨嗣昌、丁启睿等军机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陛下的意思,是想布局朝鲜吗?”
王在晋沉吟片刻,走上前,向崇祯皇帝作揖道。
“没错。”
崇祯皇帝朗声道:“在辽地局势紧张之时,朕就谴派大臣前去朝鲜,为我大明后续移藩蓄势。
朱聿键,将成为新的唐王,移藩济州岛。
论及海上战略要位,济州岛远比一个东江镇重要的多,如果这处地方能真正成为大明的疆域,那面临的境遇就会完全不同。
北望朝鲜,东谋倭岛,西守明土,南下琉球。
如果大明能在济州岛,逐步筹建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听清楚了诸卿,是海军力量,而非水师力量,那今后我大明的境遇,将迎来完全不同的阶段!”
开海,这是大明唯一的生路。
闭关锁国是没有前途的,这是一条有着验证的死路,绝路。
改革开放是有着生机的!
崇祯皇帝明确的维新变法,最终的汇合点,都将直指这条大道,只要能将诸多的谋划部署,都汇总到这条大道上,那今后的大明,将迎来勃勃生机。
“只是陛下,现阶段对我大明而言,似乎并不具备这种条件。”杨嗣昌想了想,上前说道:“大明一旦介入朝鲜局势,就很可能陷入到泥潭之中,如果说……”
“不,杨卿想的,和朕想的不一样。”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大明为何要陷入泥潭?大明要做的,就是扼守济州岛,观望朝鲜局势,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支持罢了。
不过想做到这一点,那济州岛就要发展起来,就要变强。
毕竟任何东西,靠大明本土进行输送,都会导致意外的出现,所以朕打算在济州岛境内,进行持续的军管移民。
按照朕的构想,在今后的数年内,围绕济州岛筹建起相应产业,常住人口明确在200万众徘徊。
军机处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拟定一个章程,朕已将构想书写下来,此事就这般明确下来了。”
“臣等遵旨。”
众人作揖行礼道。
有斗争,有矛盾,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人嘛,终究是复杂的,不可能说在任何事情上,都会保持高度一致。
所处的位置不同。
所处的环境不同。
所处的境遇不同。
这些都是会形成各种想法和看法。
求同存异,这就是崇祯皇帝在做的事情。
治理这个庞大国朝,并非是说说那么简单,背后所掺杂的东西太多,哪怕是崇祯皇帝也要小心面对。
不过在开海这件事情上,崇祯皇帝的态度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无论是谁,都不能影响到他的谋划。
济州岛,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说能将海外移藩的事情做好,那大明就能逐步走出去,围绕既定的框架,形成极佳的良性循环。
毕竟发展是需要原始积累的,现在大明做的事情,就是逐步缩短这个原始积累的过程,确保能实现弯道超车!
第711章 庙堂群像(1)
大明的政坛,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之下,都呈现着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一个是皇权和臣权之争,一个是臣权内部之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核心都是利益之争。
“一场辽东区域的胜利,让朝野间生出很多舆论。”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环视殿内的内务府诸臣,神情严肃道:“对于朕的决断,一些人也表达了不同看法,觉得国朝不该放弃收复辽东的大好机会,至于说移民济州岛,对于国朝而言是舍本逐末。
朕今日召诸卿过来,就是想议一议,现在的大明究竟是处在怎样的境遇下,移民济州岛之事,对大明究竟是好?是坏?
你们在内务府所领的职官,都是朕以中旨下达擢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吧,在朝中,在地方,有很多人对此有着不满,觉得朕是违背祖制,朕是破坏秩序,诸卿都说一说吧,不必觉得拘束。”
殿内安静极了。
内务府总管大臣钱肃乐、李长祥、沈廷扬、黄道周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而站在他们身后,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毛聚奎、杨文琦、杨文瓒、屠献宸、王翊、冯京第、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张同敞(张居正曾孙)、王夫之、金堡、杨廷麟、詹瀚、刘同升、李永茂一行就更是这般了。
在不知不觉之间,崇祯皇帝下旨特设的内务府,所辖职官的规模,也呈现不断扩充的趋势。
想要将维新变法在大明推行起来,就离不开人的支持,如果脱离这一根本,那很多事情根本就做不了。
斗争,斗的是什么?
不就是人嘛。
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天子,占据着天然的大义,想简拔谁,想重用谁,根本就无需对其他人商量。
现阶段的内务府,就是维新变法的大本营,聚拢起来的那批官员,特别是手握实权的群体,皆是崇祯皇帝精挑细选的。
他们在原有的时间线上,都是载入史册的抗清斗士!
现在所处的境遇变了,崇祯皇帝需要这批人聚在一起,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即革掉大明守旧派的根脉!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斗争,纵使在内务府也不能免俗,这也使得内务府的内部,不可避免的形成两个派系。
激进派和保守派。
“陛下,您所做的决断,是英明神武的。”董志宁神情严肃,从人群中走出,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大明处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阶段,特别是贫富差距,可以说是极为严峻的。
考虑到当前朝野间的舆情,臣暂时抛开大明其他地域,单说这个辽东区域。
当初国朝收复辽西失地,为确保这块区域,能牢牢掌控在国朝手中,就先后调拨不下数百万两银子,这还没算减免的赋税。
在这种境遇之下,辽地出现的新变局,国朝能够从辽东义军的手里,顺势接收辽南三卫之地,已属于极限所在。”
“不错!”
华夏紧随其后道:“镇压建虏叛乱,是我国朝的大事不假,可是过去出现的错误,国朝也要吸取教训。
撤卫设府这项政策,在辽东这块区域,必须要全面落实下来,这是辽地重获新生的根本所在。
基于这样的前提,倘若国朝冒然收复辽东全境,将李自成所部招降收编,和建虏八旗在辽地展开决战,这会给国朝带来沉重负担。”
“陛下,臣算过一笔账。”
张梦锡上前道:“如果按照外朝所言,国朝要收复辽东全境,想取得预期的战略目标,至少需要1500万两银子。
这还是最低的需求。
就当前国库的情况,根本就拿不出这般多银子,如此一来,就需要内务府来承担多余的粮饷支持。
可现在内务府这边,有着众多的部署需要落实,无论是军工体系的筹建,亦或是大炼钢铁的部署,再或者其他领域的部署,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外朝生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舆情,在臣眼里,才是最大的不好,这是对国朝的不负责任,是对大明社稷的不负责任!”
“移民济州岛,发展济州岛。”
毛聚奎说道:“是符合大明利益的,如果逃窜进朝鲜的建虏残部,真的要对朝鲜展开攻势,我大明是能获取好处的。
陛下明确的泛辽东战略,在逐步落实之下,彻底锁死了建虏,持续的削弱建虏战争潜力。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我大明为何要花这笔冤枉钱,难道早收复辽地两年,与晚收复辽地两年,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吗?
单纯的将辽地收复回来,不管辽地境内的实际情况,这样对于国朝而言,就真的是好的吗?”
看着一位位内务府大臣,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笑容。
就这件事的看法,不管是激进派,亦或是保守派,他们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是崇祯皇帝最欣慰的。
将辽东区域和朝鲜区域,当做是大明获取元气的保障,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毕竟发展是需要钱财的,是需要积累的,如果说没有这样一个窗口,来扮演着此等角色,那大明境内的产业领域发展,就会从过去的高效发展,逐步的放缓速度,这是崇祯皇帝绝不愿看到的。
总管大臣钱肃乐、李长祥、沈廷扬、黄道周几人,在瞧见这一幕后,心底都生出不少的担忧。
他们对天子做的这些,多少都能揣摩到,这就是想让内务府,去跟外朝有司去争,去斗,核心就是谁对,谁错。
可以预见性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明朝堂的情况会很乱,但是这种乱,却又是不会影响到秩序安稳的。
“诸卿的想法,朕听后很欣慰。”
在这种杂乱的环境下,崇祯皇帝开口了,原本吵闹的殿内,立时就变得安静下来。
这就是崇祯皇帝的威仪。
在内务府这套文官体系下,崇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仪和权威,这是没有任何人敢去挑衅的。
崇祯皇帝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也让内务府的无数文官,都在心里感慨遇到了明君。
别人不敢想的事情,他们敢想。
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他们敢做。
而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想看到的!
“朕觉得诸卿的这些话,不该就讲给朕听,应该叫更多的人听到。”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神情严肃道。
“要叫更多的人知道,我大明是怎样的情况,这笔账究竟该怎样算更有利于大明,要敢于发表不同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