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81节

  张同敞眼神坚定道:“不该退让的,绝不能退让,哪怕是半步,都不能退让,有些事情,让陛下出面,其实是不好的。

  相反我等身为内务府职官,出面去进行斗争,去进行抗衡,要更好。

  诸君,你们想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就因为一些人的非议和阻挠,最终功亏一篑吗?这是我等最初想要的吗?”

  张同敞的这番话,让聚在议事堂的众人,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第723章 移藩(1)

  新旧思想的冲突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管是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着新思想的启蒙,只不过崇祯皇帝的存在,将这一时期的新思想拔高很多。

  内务府这一文官体系,是新思想的聚集地,是维新派的聚集地,哪怕是其中的保守派,都要比旧思想的开明派,还要开明很多。

  新思想的激进派,保守派。

  旧思想的开明派,守旧派。

  在崇祯皇帝的认知中,不存在所谓的中间派,纵使在朝野之间,存在着一群没有倒向的群体,但真要细究下来,多数依旧算守旧派。

  利益嘛,谁都想守住自己的跟脚。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崇祯皇帝比谁都要谨慎,有效的掌控住大风向,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

  乾清宫,东暖阁。

  “金铉的杀鞑令,真是有趣。”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御览着所持奏疏,露出几分笑意,“这个阳谋,算是叫他给玩明白了,真要是这般做的话,围绕辽东、朝鲜这一区域下,国朝所掌握的主动,就变得愈发明显了。

  不错,算是明白朕的深意了。

  朝鲜,既然建虏开始侵掠,那就变成大明的养料,逐步帮着大明恢复元气吧,这份密奏披红,八百里加急,着东江平虏前指审时度势,统筹和谋画相应部署。

  另,向辽东督师府誊抄一份,告诉孙承宗,可将此事进行复刻,对察哈尔、内喀尔喀等部言明,朕要叫分裂的建虏各部,始终都处在动荡之下!”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区域战争和冲突,一直是崇祯皇帝强调的事情,要维系好大明的主动优势,要调整好侧向参与。

  大明军队想重获新生,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调整周期,毕竟先前欠下的历史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军队的成长和改变,不像别的领域产业那般,你投入相应的钱粮,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崇祯皇帝就是想利用各方矛盾,在持续扩大军火贸易的同时,通过不间断的区域战争和冲突,一点点的恢复大明受损的元气。

  军工产业能得到长效发展,能源源不断的获取钱财,就能不断壮大自身产业,继而带动部分产业的发展。

  这就像是一个良性循环。

  除了北地的区域战争和冲突外,南域的区域战争和冲突亦是这般。

  像江南诸省沿海的所谓平倭,以郑芝龙为首的海上势力。

  崇祯皇帝通过这种部署,长效带动北地造船业的发展,让筹建起的造船诸厂,能源源不断的发展,继而带动部分产业发展。

  领域产业的发展和积累,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一句话发展起来,就真的能发展起来的。

  “皇爷,司礼监整理了天津、登莱等地,近期呈递的几封密奏。”王承恩在安排完人手,落实崇祯皇帝的旨意后,回到东暖阁这边,拱手作揖道。

  “涉及济州岛第二批移民,近10万众军管移民,皆已聚集起来,时下唐王在济州岛的跟脚,算是站稳了。

  经司礼监的汇算,唐王购进一批军火、海船等所需,欠下的账,已高达150余万两,后续只怕会欠的更多。”

  “欠账是好事嘛,要懂得正确看待此事。”

  崇祯皇帝拿起御笔,面露笑意道:“朱聿键这个人,朕还是了解的,有想法,有个性,是宗藩里的一颗好苗子。

  朕相信朱聿键,对欠下的账,会逐步的偿还清楚的。

  朝鲜那个地方,对朱聿键麾下的军队,就是一次不错的机遇,要是能持续个数年,非但能清偿掉所欠下的仗,还能叫唐藩迎来一次改变。

  传旨,召骆养性进宫,朕有些事情要问询。”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背负短期内难以偿还的债务,是崇祯皇帝移藩的一项核心,他就是要以此作为源动力,将逐步移藩出去的宗藩,都被迫踏上清债的道路。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逐步扩大内外需求,倒逼着移藩的宗藩群体,没有办法安心的去享乐,以此扩大外围的影响力和震慑力,以这种形式和方式,有效推动着大明内外的整体发展。

  只要这个坏账率,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崇祯皇帝而言,那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时下朱聿键承袭唐王爵,移藩到济州岛的事情,算是起了一个不错的头,这让崇祯皇帝的想法,又变得活跃起来。

  威严的紫禁城,走在里面,让人生出不寒而栗之感。

  骆养性穿着飞鱼服,步伐很快,紧跟在内廷太监的身后,朝乾清宫方向快步走去,经乾清门的时候,受到严格的搜查。

  从京卫都督府特设之初,宫禁就变得格外严格,内廷的任何消息,是外朝绝对打探不到的禁忌。

  隔绝内外,是崇祯皇帝极其看重的。

  不管是自身安全方面,亦或是维新变法方面,崇祯皇帝都绝不会有丝毫松懈,让一帮别有用心之辈钻了空子。

  “臣…骆养性,拜见陛下。”

  “起来吧。”

  崇祯皇帝放下批阅的奏疏,抬头看了眼骆养性,从他开始真正的逐步落实维新变法,对锦衣卫的态度,就悄然发生着改变。

  特别是第一批恩养的遗孤,那些年纪较大的群体,经过短期的培训,开始涉及到一些领域后,尤其是锦衣卫这边,事态就变了。

  “朕先前叫锦衣卫,暗查北方诸省,诸藩承袭的郡王规模,包括他们名下的产业、田产等,调查的怎样了?”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骆养性说道:“衍圣公府案,你跟随周延儒办理的不错,朕很满意,朕这些时日忙于政务,无暇召见你。

  朕先前就说过,只要安心办差,恪守本分,不管是谁,他们做过的事情,朕都会记在心里的。”

  移藩的事情,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觉得是时候逐步开启,而前期的主要移藩对象,崇祯皇帝就瞄准了那批承上启下的郡王爵,只要此事能够办好,那大明移藩的棋就能盘活。

第724章 移藩(2)

  大明推动海外移藩的难点,政策的持续性,群体的抗拒性,利益的复杂性,局势的多样性……

  上述的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推动海外移藩就是妄想,甚至强行推动起来的话,会给大明造成一定的混乱。

  如果能有效推动起来,好处也是多多的,有效减缓土地兼并,推动航海业发展,构建海外屏障,引导领域产业建设步伐,改变闭关锁国的旧思想,逐步筹建汉文化圈……

  崇祯皇帝深思熟虑之下,想到了一套可行方案。

  “启禀陛下,经查,北方诸省承袭的郡王爵,共计有218家。”

  骆养性收敛心神,拱手作揖道:“另,守孝未敕封者,暂空缺的郡王爵,有37家,经锦衣卫的秘密调查,仅北方诸省的各地郡王府,名下实控的土地,就高达千万余亩良田,基本上与各地的亲王府,实控的土地持平……”

  听取着骆养性的汇报,崇祯皇帝神情愈发凝重,明初时期,定下的这套宗藩体系,已不再是拱卫大明的有效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成蚕食大明元气的弊政。

  分封制,郡县制,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一直都是争议的国策,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朝代的走向。

  孰好孰坏。

  崇祯皇帝不想评论什么。

  处在封建专制的环境下,站在皇帝的角度,自家人的可靠程度,要远比外姓者要可靠的多,不过相对应的来讲,可靠归可靠,但是必要的防备,还是会有的。

  很矛盾。

  很现实。

  治理一个庞大的国朝,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任何决策性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不知过了多久。

  “嗯,将涉及到上述的奏疏,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汇报完的骆养性,开口道:“锦衣卫的差事办的不错,今后一段时期内,锦衣卫要逐步掌控,江南诸省,西南诸省,现存宗藩的一应情报,朕要的是真实的,不要给朕搀假。”

  “臣遵旨。”

  骆养性忙作揖应道。

  海外移藩,是一项大工程,真要是逐步启动的话,就必须要统筹规划好,确保事情是受到控制的。

  召见完骆养性,了解基本情况,此后的数日,崇祯皇帝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直到内务府和理藩院的大臣,被召进宫来。

  “诸卿,看完这些奏疏,心里都是怎样想的?”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环视殿内聚集的群臣,朗声道:“朕觉得触目惊心啊,难怪说国朝的赋税,一直处在那样的水准,原来很多土地,都变成了不可收税的性质。

  移藩这件事情,已到了不可不动的地步。

  针对现有的情况,朕决意筛选一批郡王爵,移藩到大小琉球,规模暂定20众,以大琉球为主,小琉球为辅。

  内务府和理藩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正确传递一个观念,国朝本土不再敕封王爵,亲王爵不涉及移藩范畴,郡王爵主动移藩出去,表现优异者可晋爵,移藩海外者,不受国朝既定宗法限制,在就藩地拥有绝对的权力……”

  黄道周、钱肃乐、张之极、朱纯臣等一众大臣,听闻天子所讲之言,心里无不是感到震惊。

  这是要变天啊。

  最初朱聿键移藩济州岛时,看似没在朝野间引起轰动,可实际上也产生不少影响,特别是对大明的宗藩群体,一个个都记挂在心上。

  相较于海外移藩,其实对绝大多数宗藩群体,他们只想待在本土,毕竟和大明本土相比,海外就是蛮荒之地啊。

  崇祯皇帝很清楚这些人的想法,所以他要灌输‘政治欺骗’、‘政治迷惑’的思潮,在逐步推动海外移藩的过程中,安抚住这批宗藩群体,确保大明本土境内不会混乱。

  前几个批次移藩的群体,崇祯皇帝会选择临近大明的疆域,确保这一批批郡王爵,移藩到大明本土外,能够获取到相应的移藩红利,继而刺激到没有移藩的群体,形成一个长效的循环效果。

  与此同时,这一批批移藩的群体,都会在移藩的过程中,逐步背负上相应的债务,继而倒逼着他们对外扩张,从而带动移藩地、大明本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压茬移藩。

  递进移藩。

  就南洋诸国的疆域,将大明的宗藩群体,全部都塞进去,在崇祯皇帝看来,也是绰绰有余的。

  何况除了南洋诸国外,还有天竺、草原等地,等待着崇祯皇帝进行操刀。

  这是崇祯皇帝布下的一盘大棋。

  期间牵扯到的太多,为避免不可控的事态发生,崇祯皇帝决定亲自操刀此事。

  海外移藩的进程,或许会持续五十年,或许会持续一百年,甚至还会更久。

  等到南洋诸国的疆域和海域,能真正归属中央执掌,治下不存在宗藩群体,那崇祯皇帝谋划的海外移藩,才算初见成效了。

  这是一盘大棋!

  “内务府要做的事情,理藩院要做的事情,朕都详细列举出来。”看着神情各异的群臣,崇祯皇帝神情严肃道。

  “有司,要根据朕提出的这些纲要,尽快拟定一份可行性的准则,呈递到御前,朕到时会详细御览。

  一句话,谁敢将这些事情泄露出去,扰乱到国朝的安稳,社稷的稳定,那他就是大明的罪人,朕绝不会轻饶!!”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首节上一节381/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