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285节

文王说:您只要找到大汉的心腹之患,然后解决它,大汉就会永远兴盛了。

朕又问:那大汉的心腹之患是什么呢?

文王说:心腹之患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您解决了一个大患,就会有新的出现,臣也不知道您要面对什么。

文王薨逝之后,朕数遍天下,尽是忠臣良将,大汉子民也心向皇室,仁政广布,实在是找不到大汉的患处。

没想到啊没想到,大汉的心腹之患,不在外面,竟然在里面,竟然在朕的血肉宗亲之中。

你们哪一个不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哪一个不是刘氏的宗王彻侯,哪一个不是一国之主,哪一个不曾在长乐未央之中许下誓言。

纵然大河变得像衣带那么细,纵然泰山就像是路边的砾石那么微小,你们的富贵荣华也不会改变,这是皇室给予们的誓言,但前提是你们要忠诚的拱卫皇室。

朕不禁想问,皇室给予你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吗?

你们的土地充斥着王国与侯国的每一寸,你们的金银珠宝像是河滩上的沙粒那么多,甚至就连仓库都堆不下,你们穿着锦衣华服,吃着海味山珍,为什么还要去夺取百姓那一点点糊口的粮食和钱币!

贪婪到了这样的地步,纵然是传说中的饕餮也远远不能和你们相比。

你们掠夺了百姓的钱财,难道就没有想过,现在铸造的每一枚差钱,最后都会化作百姓揭竿而起的愤怒吗?

秦王朝才灭亡了多少年啊!

忘啦!

朕成了独夫被推翻的那一刻,你们这些刘氏的宗亲以为能独善其身吗?

真是愚蠢。

简直就是愚蠢。”

刘恒越说越气,洛景连忙上前扶住他道:“陛下,您没有必要和他们生气,这些虫豸连您的一根毫毛也不如,这天下有的是忠臣良将,刘氏宗族之中也有将江山社稷放在心中的人物。”

洛景又低声道:“陛下,这些人毕竟是宗亲,史官也在这里,您还是不要留下苛待宗亲的名声,等到之后,臣会去好好拜访这些诸侯王的。”

刘恒感动的望了一眼贴心的洛景,再看看那群只知道搞事挖自家墙角的刘氏宗王,喟然叹道:“阿景你若是刘氏,朕把整个赵地都封给你。”

洛景只是笑笑,他相信刘恒真的是这样想的,但那是不可能的。

……

翌日。

一封圣旨从禁中传出,楚王妄图谋逆,除国,并国中三万人流放岭南。

原楚国一分为五,三份划为朝廷郡县,一份重建楚国,念在楚王嫡三子忠心朝廷,便由他继承王位,一份划为侯国,由朝廷安置。

这封圣旨一出,就有无数的朝臣上书反对,言称“造反谋逆之辈,却不处以极刑,这不足以彰显朝廷律法之威严。

陛下虽仁慈,但同样应当怀有锋锐之心,否则长此以往,如何能震慑天下?”

刘恒便发下告群臣书道:“昔年太祖高皇帝时,异姓诸侯王谋反尚且只诛首恶,其余人等一概流放,甚至还给予他们回到长安的机会,那时天下人皆赞颂高皇帝的仁德。

如今坐法的皆是朕的亲戚,大汉朝以孝治天下,最是看重血缘亲属,若是过于严苛的对待他们,难道不是为天下做了不好的表率吗?

朕自即位以来,以仁治天下,善待臣民,减刑慎杀,故深虑之,应当流放。”

自然是一群人赞叹刘恒仁善,但是更多的上书涌来,当年异姓王诛首恶,现在刘氏诸侯王同样应当诛首恶,这毕竟是造反谋逆,怎么能够轻易绕过呢?

外界的纷纷扰扰之中,洛景带人去见了故楚王一面,楚王有些惊奇洛景竟然会前来见自己,而且一改洛阳城时的态度,可以说好的难以置信,温声安慰他道:“大王不要太过担忧,当今陛下仁慈,最是看重亲情,您的生命安全是不会有事的,吃食的时候要注意,喝水的时候要注意,出门要注意门槛,不要往廊柱等高处行走,若是您出了意外,陛下一定会难过。”

故楚王有些受宠若惊,直接向着皇宫的方向下拜,泣声道:“草民实在是愧对陛下恩典,烦请侍中回禀陛下,草民一定改过自新。”

洛景没说话,只是最后带着莫名的眼神望了故楚王一眼,然后带着一行人包括史官施施然离开。

故楚王先是微微放心,然后睡梦之中陡然惊醒,冷汗涔涔,脸色煞白,满是恐惧。

两人的谈话很快就传了出去,众人没想到皇帝竟然真的想要保下楚王的性命,只是单纯的流放。

就在很多朝臣放弃之时,传来了楚王畏罪自杀的消息,而且还留下了遗书,遗书之中言称,“这些时日的纷纷扰扰吾有所耳闻,没想到因为罪人的过错累及了陛下的圣明,实在是羞愧无比,唯有一死以赎其罪,以报圣恩。

陛下圣明睿智,唯愿陛下千秋万岁,万年万安。”

楚王畏罪自杀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然后大多数人就发现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虽然现在流放岭南的经验已经比较多了,但以这些权贵的身体素质,流放能活下来的概率也就是一半,更不要说路上就有可能水土不服直接去世。

对皇帝也非常好,仁义的名声刷的差不多了,还直接消弭了朝臣的对立。

百姓们心中也畅快。

楚王这一死,解决的问题比他这昏庸的一生都要多得多,对于畏罪自杀的楚王,自然是连平谥也拿不到的,朝廷给予了他一个恶谥。

不过至少恢复了他诸侯王的身份,而且楚王府流放岭南的人数大大减少了,那些比较年幼的子女,都得以留在中原,不用九死一生的去岭南地区,这已经是刘恒最大的仁慈。

问题最严重的楚王一解决,剩余的诸侯王就非常简单了。

依照汉律,以诸王坐法犯罪为由,直接夺爵除国。

一半土地裂国分封,推恩给诸侯王的儿子,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儿子全部为彻侯,剩下的一半国土则化为郡县。

这数十年随着人口渐渐增多,最大的郡中甚至有了百万的人口,所以从旧的大郡之中划分新郡就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恰好借着这件事推行。

这是震动天下的大事,从洛文王摄政时朝廷开始众建诸侯,加之推恩,如今天下的刘氏诸侯王数量实在是不少。

这一次,一下子就有五位诸侯王加十三位彻侯失国,虽然朝廷又重新建立了祭祀,但这是第一次出现封地不及一郡的诸侯王。

某种程度上,这些宗王都没有资格再称作诸侯王了,如此大的变化,怎么能不引人侧目呢?

新的皇帝才刚刚即位不久就做出了这么重大的事迹,无数人都在等着这位皇帝还会做什么。

随着山东诸侯王不断被打压,长安在天下人心中愈发的耀眼了。

由于东阿侯洛景的存在,“诸刘失国”事件的知名度极高,一向在网络上被津津乐道,被网友戏称为“一枚铜钱引起的血案”。

在这起事件的最开端,纵然是汉廷也没有想到会造成如此大的反应,但随着洛景的雷厉风行,事件被迅速的扩大化了,汉文帝借此开始推行推恩的下一步,即褫夺那些远支宗亲的封国。

这是一起强有力维护汉廷集权的标志性事件,为汉王朝向巅峰盛世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王朝兴衰史》

第三十八章:陵邑

邯郸。

一辆马车在繁华的街道上缓慢行走,马车之中正是巡视山东的洛景,望着眼前的盛世繁华,洛景满意的点了点头。

作为天下最为繁华兴盛的商业城池之一,邯郸的情况对整个天下都是富有参考价值的。

数年之前朝廷褫夺宗亲封国之后,就在天下各郡国设置了监钱司,专门用来监视各个郡国之中,是否有那种明显的差钱在市面之上流通,一旦发现就是扭送官府,依照罪责或重罚,抄家,乃至于流放。

通过如此严格的监管,虽然不可能真的彻底消弭掉那些差钱,但是基本上已经见不到那些花样百出的造假手法了。

“君侯,如今天下数十个郡国之中,绝大多数都已经使用朝廷所铸的天汉钱,前些时日下臣拜访大司商时,大司商说去年朝廷的岁入增长极多,这铸币之利,真是可怕,由此可知昔年的那些王侯到底赚取了多少利润。”

洛景闻言没有应答,反而说道:“陛下这些年减刑行仁,减免农税,虽然大大恢复了民间的经济,但是因为施政过于宽仁,民间兼并定然严重,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却是不可能,希望这一次前来,能够缓解一些。”

说完拉下了马车的窗帘,马车之内陷入了静谧之中,只听见嗒嗒嗒的马蹄声在不断向前。

“信使向四方散出,征召天下的豪强,告诉他们,按时来到邯郸朝拜,吾有大事要宣布,未到者,后果自负。”

洛景来到邯郸之前就已经向诸多的豪强大族发出了征召信,要求他们按时到邯郸接受召见。

这些豪强大族之中,许多都是从邦周时流传下来的贵族支脉,不过经过历次的战乱和大汉朝廷对豪强的割韭菜行为,已经远不如从前了。

不过这些人手中毕竟有藏书,教育资源丰富,还有土地,发展起来很快,只要朝廷稍微控制不严,基本上二十年之内就能彻底控制地方。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在这些人的身上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面对这些人就连洛氏也没有什么办法。

因为不论愿不愿意承认,这些有文化、有进取心、有武力的豪强,就是目前诸夏最有力量的一批人。

若是大汉朝廷能许诺他们利益,这些人甚至可以自备武装去干翻蛮夷。

洛氏一向奉行既要强干弱枝,保证国家的一统,又能保持枝干的活力,若是主干出了问题,枝干能快速成长为新的主干。

这种思想的根源来自于姬昭所著的书。

前世明朝末年,朝廷一败涂地,但是下层宗族又原子化到无法支持豪杰成长。

竟然没有出现本地士族支持诸侯混战的局面,清廷这个外来户,几乎势如破竹的接纳了整个士族体系。

这实在是千年未曾听闻过的景象!

要知道就连腐朽的门阀贵族时代,东晋都能把北方打的满头包,虽然一北伐就拖后腿,但起码守土没问题,结果千年过去,士族已经连守土都做不到了。

只能说宋明士大夫比汉唐豪强更贪婪却更无能,起码汉唐大族上马打仗,下马治民,手里是真有几把刷子的。

至于土地兼并,豪强会本能的吞噬周围的一切壮大自己的力量。

而在如今的时代,土地这种能产量养人的资源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土地兼并是不可逆转的,这由政权的性质而决定,只能尽量去缓解。

因为皇室自己都在兼并土地,又怎么可能管的了其他人呢?

洛景所召集的豪强,不是那些简简单单的大商人,因为那些商人大多数还都是处于依附地位的,他所召集的都是在郡县之中做了一些小官,家中资产又极其丰厚的人。

对于洛景的召见,这些人心中只有惶恐,因为洛景从长安而来,身份太高,远远不是他们所能相提并论,面对这种人,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祸患。

……

洛景正与赵王寒暄。

经过裂国推恩,如今的赵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能节制整个燕国代国诸国军事的诸侯王了。

虽然还挂着赵王的名义,但称作邯郸王可能更加合适。

王宫之中已经坐满了来自各个郡县的大族。

这些人平日里走南闯北,有些人认识,还有些人甚至有仇怨,但是在这个地方都按捺住了自己的心思,纷纷交头接耳想要知道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内幕。

赵王陪着洛景走进大殿之中,所有人都起身行礼。

洛景环视半周道:“今日将诸位召集来,是有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需要诸位为朝廷出力。

在长安之外有三座大汉皇陵,为太祖高皇帝陵,高皇后陵,仁宗孝惠皇帝陵,日前陛下前往祭拜之时,曾经感慨三座皇陵人烟稀少,于是落下泪来,称是因为自己不孝,才使得先祖如此孤零。

直到祭拜结束,陛下依旧感伤不已。

身为臣子见到君上有难却不相助,这不是臣子应当做的。

身为臣弟见到兄长哀伤却不安慰,是不足以称作孝的。

吾出长安,来到山东见尔等忠臣,正是为了皇帝陛下而来啊。”

洛景刚刚说到这里,那些豪强大族的脸色就已经大变了,甚至是惊骇之色。

陵邑!

这是整个大汉所有豪强闻之色变的词语。

皇帝是想要再派人去守皇陵啊。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陵邑制度就像是噶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收割着大汉朝的各个郡县的豪强,不断的防止豪强在地方坐大,是极其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虽然这项政策手段太过粗糙,但中央朝廷实力强横的时候,这些人不得不服从,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对这些豪强来说,这就是毁家灭门的政策,甚至因此而对抗朝廷。

毕竟朝廷都想要他们的命了,还指望他们能够忠诚,那的确是有些太不要脸。

首节上一节285/2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