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沾染着鲜血的钱,让牛家兄弟两张黑乎乎的脸上露出了最为灿烂的笑容。
蔡牵分好了前,大声笑道:“钱都分好了,放假八天好好乐一乐,八天之后再出海做买卖!马赖子,把招人的榜文贴出去,这一趟咱们要做的是大买卖,至少要招够一千两百人!”
周围竖着耳朵听着的好汉们倒吸一口阿灵气。
招一千两百人?
这是要去造反吗?
而蔡牵手底下的海贼们则是在哀嚎。
“八天?怎么才八天啊?”
“对啊,蔡头,让大家伙儿再快活快活个把月把!”
海贼们纷纷开口说道。
这跑海是相当枯燥乏味的。
海上的娱乐活动不多。
他们船上又不像是西方人那样还要牵几头羊上去,话说回来大家对羊也不感兴趣啊,这也太不人道了。
要人道当然要找女人人道。
找羊儿算怎么回事啊。
人道之后还能吃吗?
这也太恶心了。
所以这一把至少都赚了一百明元的海贼们足够在巴淡岛上逍遥好久了。
别看他们来钱快。
其实他们大多数都是存不住钱的。
毕竟能够在这一场海上的冒险之中赚到钱,然后又存下来,找到一个可以长久经营的事业从而从海贼转型成为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贪婪和鲜血的资本家。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海上行船,打打杀杀。
说不定哪天就有钱赚没命花了
因此,绝大部分的海贼,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
而像是牛家兄弟这样的。
有钱了想着存起来的。
是有一定的机会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的只要他们能在下一场,再下一场,每一场劫掠之中,都能活下来的话。
蔡牵恼怒的挥了挥手,掏出一沓军官证,还有一面左上角是日月旗,中间是一个“英”字的英藩旗。
“八天,这次就八天!看到没有,老子现在是大英的上校了,做了人家的官儿想要那么自在就不可能了,既然做了大英的官儿,那就得听人家的差使!”
“八天之后到这里集合,老子给大家封官。谁要是不来的,以后就别跟着老子混了!”
“蔡头,哪个大英啊?”
有人问。
蔡牵瞪着眼睛:“这还用问?当然是大明的英藩,老子堂堂汉人,岂能去给西夷当狗?”
牛招财低声嘟囔了一句:“给孙国公卖命难道就不是做狗了?”
牛进宝急忙捂住了牛招财的嘴巴,高呼道:“蔡头,这次咱们去对付谁啊?”
“对啊对啊,蔡头,咱们可不能被人卖了,要是让咱们去对付英国人的东方联合舰队,那不是去找死吗?”
蔡牵冷笑道:“对付英国的主力舰队?你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们当大明的印度洋舰队是吃干饭的?”
“都把心放回肚子里,这次咱们就是去发财的!”
“去印度海岸线上,抢他娘的!!”
“要发财的,都跟着老子去!!”
“错过来,十辈子你他娘的都要后悔!”
牛家兄弟互相看了看。
眼神中的贪婪和热切掩饰不住。
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太好了,多这么抢几趟,回去常州老家,他们就能买上几百亩的地,成为大地主了!
周围一些有心人也伸长着脖子。
自从大明朝回来之后。
那些在珠江口,在福建沿海的好汉们都憋坏了。
现在这东南沿海不能抢了。
似乎...
印度沿海,是个发财的机会啊!
第169章 光复大帝的怒,辽东蚕食。
六月暖风抚摸着大江两岸。
发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从长江口一路吹到了应天府中都城。
带来了充沛的降雨的同时,也向中华大地预示了炎炎夏日的前奏。
这座大明朝的首善之都变得愈发的繁华了。
两江、江西这连片的水网密布的区域。
本应是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如今大部分的田地都被改成了资本化经营的农场。
由于江南的纺织厂对于原材料强烈需求。
这些农田通常都已经成为了桑叶、棉花、豆间作的农田。
一年内。
桑种一年,棉花和豆分别种一季轮作,冬季再把田地翻开,棉豆轮作的区域插上桑枝,原来种桑的区域再进行轮作。
在大规模的雇佣制农场的出现的前提下。
许多本来在农村的人口开始向一些大城市涌入。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开始出现,而涌入城市的人口也为工业化带来了几乎是取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
在这样的大工业生产模式下。
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至少现在在家里纺布已经是个亏本的营生了。
人力纺车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远不如现在出现在市场上的广东、两江棉布更加的便宜,质量还差。
与此同时。
大明独占的南洋市场,也为广东和两江的棉纺织业托底。
大明已经走上了一条在蒸汽机的带动下的工业化快车道。
对于此时的大明皇帝朱道桦而言。
中原战场的战况,和印度市场问题,几乎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今天在内阁,皇帝陛下就罕见的发了脾气。
“怎么回事?孙士毅去了巴淡岛快三个月了,怎么还没有动静?”
这段时间。
内阁几乎每天都派遣快船南下,催促硬度诸侯联军进军。
因为这几个月来。
前往印度的航线几乎中断了。
极大的影响到了大明的出口经济。
不只是棉布,包括了茶叶、丝绸、瓷器、蒜药这几个大明出口的拳头产品现在也产生了库存积压,由于现在活跃在印度洋上的私掠战争,各国的商船都不太敢经过危险的孟加拉湾。
而催促孙士毅尽快起兵前往印度的信件也是一封跟着一封。
但是孙士毅始终顿兵马六甲,以“军械不足”、“筹集军费”为理由拖延。
让脾气一向非常好的光复皇帝也发了火了。
内阁的两名丞相也是眉头紧锁。
这外藩在外,行动确实是有些难以控制。
而且大元帅府定下的日期是要在八月之前在孟加拉区域建立据点。
根据军令,孙士毅倒也没有违令。
但当初大元帅府给出这么宽松的条件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到远在万里作战,给足了前线的自由度。
但谁能想到。
这孙士毅到了海峡总督府就踌躇不前,始终没有向印度踏出一步呢?
“下旨,让孙士毅立刻出发!”
朱道桦深吸一口气说道。
“太不像话了!大军在寥内已经停留了快四个月了,顿兵海峡是何意?孙士毅是不是不想去印度了?去告诉孙士毅,他要是不想做这个印度诸侯联军的统帅,那就换人,让杨遇春去做!”
朱道桦冷声说道。
他是真的有些不耐烦了,难得的说了这样的重话。
开国大帝发了火,让内阁诸臣大气都不太敢出。
孙士毅不想去印度了?
那他想去哪里?
难道要在在南洋占岛为王?
所有人都知道孙士毅没这个胆子。
但是奈何皇帝话都说出来了。
这孙士毅若是不领兵出发,确实已经是犯了大忌了。
这好在是好脾气的光复皇帝。
这要是太祖皇帝,呵呵,现在出发的恐怕就不是圣旨,而是锦衣卫的枷锁了。
好在这时候在朱道桦微末之时就追随在身边的老资格,右丞相顾松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