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229节

  .....

  “天王,俘虏和缴获都清点出来了,全胳膊全腿的三千六百多人,燧发枪缴获了六千余条,大炮缴获六十三门。大炮看起来是清鞑自己铸造的铁炮,不过那火枪倒是广东产的火枪。”

  “广东产....”

  刘之协闻言不由得连连摇头。

  这大明朝对于这等兵器竟管制如此松懈。

  连大清朝都能从各种渠道买到成千上万条火枪。

  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这大明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不会是要把我们的当枪使,我们北上的时候他们跟在后面捡漏吧?”

  姚之富皱着眉头说道。

  “捡漏便捡漏吧,等北京一下,有坚城在手,何惧之。”刘之协深吸一口气说道,“把俘虏打散,编入外营的燧发枪队中,然后开拔北上!”

  “不攻洛阳了?”

  姚之富一愣。

  “不打了,清鞑肯定会派兵南下河南,我军何必在河南与之纠缠,中原之大,哪里去不得?”

  刘之协话音刚刚落下。

  就有一骑南来。

  “天王!明军出动了!大股明军越过了长江,进入淮南,安徽、江苏诸府望风而降!”

  刘之协和姚之富互相看了一眼。

  “明朝果然不甘寂寞了,这河南一战倒是给他们做了嫁衣!”姚之富不忿说道。

  “三国争霸么,本就如此!”刘之协深吸一口气,“南明比咱们更能得士绅支持,只要南明不越过淮河,咱们就不管!淮河以北之地本王要尽取之!南明若来,吾便裹挟数百万众掉头向南!”

  刘之协咬牙说道。

  之前他还盘算着和大明以长江为界,不过现在明军一出动,他又开始把底线推到了淮河了。

  在这位太平天国的天王心里。

  对明军多少还是有些惧怕的。

  毕竟他手头万把“明械装备”就已经是王牌,而且到现在为止天国军还没有真的和清朝的八旗精锐对战过,而大明是接连歼灭了不少清朝的主力军队的。

  因此要说现在和大明朝对上。

  刘之协还真的有些忐忑。

  .........

  与此同时。

  长江北岸,一队队的明军身穿着火红色的军服,仿佛看不到边的队列绵延十几里。

  大军一路滚滚向前。

  负责统帅这一路北伐军的,是陆军部尚书赵四。

  不过按照总参的命令,这一路大军是去摘桃子的。

  现在太平天国和清鞑战与河南,淮南之地空虚,所以大军乘虚而入,占领淮南诸府,和大军一起行动的还有大量的派遣到地方上的地方官,同时也做好了在淮南诸府举办科举,招募本地士人为官的准备。

  这一次明军的北伐,底线就是秦岭/淮河以南,而根据太平天国和清军的战况来调整,如果太平天国一心北上。

  那北伐军也会越过淮河,把河南、山东也收入囊中。

  如果太平军掉头南下,就坚决将他们堵在河南,绝不可让其越过淮河!

  而另外一边。

  朱道桦亲自统领的辽东方面军,也已经开始分批登船北上,大军要先在旅顺口登陆,然后从辽西走廊,攻破山海关,兵临北京城下,抢在太平天国军之前,先破北京城!

  而此时动员令已经发到了辽东军屯司。

  辽东驻军和当地军屯合兵六千,先期北上,先攻盖州,然后北上辽阳,兵峰直指辽阳城,迫使清廷在盛京方面的驻军收缩在了奉天府,盛京诸府的兵力空前空虚。

  清鞑盛京将军琳宁的求援信一封接着一封的往北京城发。

  明军在辽东的突然大规模调动,也让大清朝廷一下子慌了手脚。

  大明北伐军北上,辽东突然又有大动作。

  大有从辽东南下入关,淮南北上,两面夹击直隶的架势!

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灭族了!

  公元1793年。

  大明光复二年八月。

  大明天子朱道桦正式祭告太庙,发出檄文,宣告要率百万大军,扫北复辽,以报一百多年来的国仇家恨。

  第二天,他就率领天子近卫军一万两千人,离开了应天皇城,登船东下,在松江府检阅了第一批前往辽东的十个旅三万余人,亲率四万多众乘船泛海北上,目标旅顺港!

  大明朝这边这么大的动作,自然是不可能无声无息进行的。

  别的不说。

  光是要准备这四万多大军的军需物资登船就要好几天,再加上大军登船,怎么也要个十几天才能做好完全准备,另外现在现在虽然大明朝有了蒸汽轮船了。

  但受限于航程,这种跨海远征用的还是帆船。

  帆船是要等待出海的时机的,要看天气的。

  不然大军在路上遇到台风之类的极端天气,那可不就完犊子了么。

  所以在大明这边公开宣告要扫北复辽,大明天子亲征辽东的时候。

  北京皇宫内,乾隆的众满洲大臣已经乱哄哄的争论了起来。

  面色苍白,看起来越发瘦削,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走的乾隆皇帝头隐隐作痛,更让他头痛的是下面顶戴花翎的官员们正吵作一团。

  “满洲祖宗之土,不可弃之,当立刻提大兵出官,增援辽东!与逆明决战故土!”

  “不可!不可!满洲荒芜,大军出关,粮草物质从何处支应?”

  “可取之朝鲜!”

  “朝鲜地狭人多民穷,岂有能力支应大军物质?更何况朝鲜乃是外藩,逼迫过盛,万一朝鲜依附逆明岂不让局势更加难办?”

  “大军出关,北京如何守?教匪大军已兵临直隶!”

  和、和琳、阿桂、勒保等几名大臣正在争论。

  这大清朝现在的局面可真的糟糕到了极点。

  北京城内的百万八旗颇有点坐困愁城的意思了。

  南面是咄咄逼人的天国大军。

  北面是要发誓要扫北复辽,报仇雪恨的大明天子亲征的明军精锐。

  这南北夹击之下。

  大清朝的命运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了。

  现在的大清朝也到了命运抉择的时候。

  是要固守中原,还是要退守盛京?

  中原能不能守住?

  盛京能不能守住?

  若是两个地方都不守.....大清要去哪里?

  难道要逃到草原上?

  这百万八旗,到了草原上吃什么,喝什么?

  而且一百多年的养尊处优。

  八旗子弟们还能吃得了这个苦吗?

  也许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教匪挡住了逆明北上的路。

  而教匪的作为无法得到士绅的支持。

  因此现在直隶和山东的士绅还是支持大清的。

  而且为了堵住教匪。

  两地士绅可以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组织团练随军。

  尤其是在和河南毗邻的直隶广平府、顺德府等,当地士绅纷纷结寨自保。

  高墙硬寨,这天国大军想要一路打下来也不容易。

  而清朝在直隶的兵马是很多的。

  直隶向来都是清军布防的重点。

  朱明和白莲教相继起事后。

  清廷就有加强了直隶的防务,如今挂职直隶总督的是大将阿桂,直隶绿营有天津、正定、宣化、马兰、大名、泰宁、通永七镇总兵,再加上直隶总督的督标,正规的大清经制之兵,就有六万余人。

  除此之外。

  阿桂这些时间在直隶组织招募练勇五万余人,总兵力高达十一万。

  不过即便如此,这大清朝能不能守得住直隶,依旧是让人心生怀疑。

  好在直隶这里的民心不像是南方这样浮动,地方士绅大多是拥护大清朝的。

  而且来的又不是朱明,而是教匪。

  如果是朱明,大家投降还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是教匪是利出一孔的军国,行的是以封田庄园为基础的军功田制。

  是要来夺他们的土地财富,来养府兵,来酬军功的。

  这他们如何能投降?

  所以这段时间。

  直隶各地的豪绅们纷纷组织起来乡勇,地方上也大建堡垒,坚壁清野。

  各地大小城池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各地乡村也开始深掘壕沟,高铸崽寨墙的局面。

  再加上清廷方面派阿桂坐镇直隶,阿桂手头有兵十一万。

  又可统一调度指挥各地乡勇。

  天国军想要在拥清力量非常强大的直隶横行,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但是想要利用十一万正规军和数量不明的向绅武装去对抗号称百万,实际数量可能不下三四十万的教匪。

首节上一节229/567下一节尾节目录